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运用免疫组织化学及图像分析仪检测32例ER(+)和16例ER(-)乳腺癌的细胞形态及DNA含量。结果发现ER(+)组与ER(-)组的平均核面积(4654和5836μm2)、核周长(2212和2684μm)、核长径(786和894μm)、DNA含量(DI:142和226)均有显著差异。提示ER表达与细胞核的形态参数和DNA含量关系密切。乳腺癌细胞的形态计量和DNA含量测定可以作为乳腺癌的诊断及预后判定的一项指标。  相似文献   

2.
乳腺癌上皮生长因子受体的临床病理观察及预后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唯强  李全华 《癌症》1995,14(1):19-20,26
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了89例乳腺癌的上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表达状况,并结合其雌激素受体(ER)表达和DNA含量的分析结果,发现乳腺癌EGFR的阳性率为39.3%,EGFR阳性乳癌中ER的阳性率为11.4%(4/35),而EGFR阴性组中ER阳性率为77.8%(42/54),两者阳性率的分布状况有显著性差异(P〈0.01);同样,经流式细胞术FCM分析,EGFR为阳性的乳癌组异倍体出现率也明显高于  相似文献   

3.
本文应用EMAIL-100病理图像分析仪(image-analysis,IA)对RMS瘤细胞的DNA倍体含量进行测试,以揭示DNA倍体含量与RMS的诊断、组织类型、分级、PCNA表达强度及预后的关系。通过对确诊的43例RMS进行测试,发现所有患者的瘤细胞DNA异倍体含量(包括多倍体和非整倍体)显著高于其二倍体含量,而在RMS各组织分级、PCNA表达强度(尽管它们与DNA异倍体含量呈正相关)及类型之间瘤细胞的DNA倍体分布并无显著性差异(bRMS除外)。说明DNA倍体含量在RMS的诊断上有参考价值,而对其组织类型、分级、PCNA表达强度及预后意义不大。  相似文献   

4.
甲状腺癌中VEGF表达与DNA含量、AgNOR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梁澍  李红  李洪钧 《肿瘤》1999,19(2):82-84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甲状腺癌及其区域淋巴结中的表达及与癌细胞DNA含量、AgNOR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136例甲状腺癌及淋巴结中的VEGF表达,同时进行细胞DNA含量及AgNOR,自动图像分析检测,10例正常甲状腺组织作对照。结果10例正常甲状腺组织中未发现VEGF的表达,136例甲状腺癌组织中VEGF阳性表达72.97%(99/136),区域淋巴结中VEGF阳性表达91%(124/136)。DNA倍体平均值及AgNOR5年以上生存组病例明显低于5年以内死亡组(P<0.01,P<0.05)。结论检测VEGF、DNA含量及Ag┐NOR有助于评估甲状腺癌的生物学行为及预后。  相似文献   

5.
乳腺癌前病变与乳腺癌相关的多指标病理学研究   总被引:45,自引:5,他引:40  
目的:探讨各种乳腺癌前病变与乳腺癌发生的关系。方法:应用全乳腺大切片技术结合CEA、c-erbB-2癌基因产物免疫组化检测及流式细胞术(FCM)测定DNA含量、S期细胞比率(SPF)和细胞增殖指数(PI),对393例乳腺癌标本进行癌旁和癌前病变与乳腺癌相关性的多指标综合研究。结果:乳腺癌最多见的癌旁病变是导管上皮增生(55.2%),其次为囊性增生病(53.4%)和乳头状瘤病(22.2%)。其中与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DNA倍体、S期细胞比率(SPF)、激素受体和淋巴结转移与肿瘤恶性程度和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用流式细胞术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同步检测128例女性乳腺癌患者的DNA倍体、S期细胞比率、雌激素受体(ER)和淋巴结转移(LNM)等4项指标。结果ER(—)患者的异倍体率、SPF和LNM(+)率均显著高于ER(+)患者(分别为93.3%、30.7±7.2%、80.0%和64.0%、15.2±6.2%、52.0%,P<0.05或P<0.01)。异倍体患者SPF、ER(-)率也显著高于二倍体患者(分别为23.1%±10.1%、31.0%和13.4%±5.3%、8.7%,P<0.05或P<0.01)。根据患者对4项指标反应程度不同,将患者分为预后好坏程度不同的5级,“1”级各项指标均为预后较好指标,而“5”级各项指标均为预后不好指标。这样从“1”级到“5”级患者肿瘤恶性度越来越高,预后越来越差,其5年生存率分别为100%、87.2%、68.7%、35.7%和23.1%。结论DNA倍体、细胞增殖特性、激素受体表达和淋巴结转移是反映肿瘤恶性程度和判断预后的重要参数。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86例乳腺癌的FCM分析:发现二倍体肿瘤24例,异倍体62例。前者SPF16.8±10.3%,后者SPF22.2±9.8%(P<0.05)。其中进行ER检查的64例中发现:ER阳性组异倍体占66%,ER阴性组异倍体占92.9%(P<0.05);前者SPF18.1±9.1%,后者SPF26.0±13.0%(P<0.05)。CEA阳性与否与异倍体检出率、SPF及ER阳性率无明显关系。月经状态、腋淋巴结转移与FCM检测结果无关系。因此作者认为FCM分析可了解肿瘤本身的生物学特性,并可成为新的、独立的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8.
梁春立  邹强 《浙江肿瘤》1996,2(4):210-211
采用CAS-200型图像细胞仪对38例乳腺癌术前细针穿刺涂片进行DNA定量测定,涂片均能提供足够的细胞。38例乳腺癌中,异倍体肿瘤27例(71%),二倍体肿瘤11例(29%),统计表明DNA倍体类型和雌激素受体、腋窝淋巴结状况及肿块大小均无显著相关。认为异倍体可能系一独立预后指标;乳腺癌细针穿刺涂片的DNA定量测定简便易行,值得临床进一步应用。  相似文献   

9.
作者对65例乳腺癌患者癌细胞进行了DNA倍体,S期细胞比率(SPF),雌激素受体(ER)和淋巴结转移(LNM)同步检测,并对患者进行了术后5年生存率随访,结果表明,乳腺癌患者中,异倍体者,SPF增高者,ER(-)者和LNM(+)者的各项指标均显著高于相应的二倍体者,SPF不增高者,ER(+)者和LNM(-)者(P〈0.05和P〈0.01),而且各项指标间是相互关联的,根据患者对各项指标反应的不同,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利用DNA图像分析仪观察32例中晚期鼻咽癌的DNA含量。采用DNA图像分析仪检测鼻咽癌的DNA含量。结果 32例中晚期鼻咽癌中DNA含量,Ⅲ期鼻咽癌近二倍体2例(6.90%),异保体肿瘤27例(93.10%),Ⅳ期鼻咽癌异位体肿瘤3例(100%)。G0/G1期占细胞周期大部分,而G2+M期所占的细胞周期百分数很少。此组病例中得出随分期的上升,异倍体率高,预后差。细胞周期不同时相的细胞对放  相似文献   

11.
乳腺囊性增生病及癌变基因表达与细胞动力学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应用流式细胞术和免疫荧光染色技术,对48例正常乳腺、乳腺囊性增生病和囊性增生癌变的石蜡包埋组织行DNA倍体和癌基因c-erbB-2、抑癌基因P53蛋白表达测定,结果表明,从正常乳腺组织到囊性增生癌变的发展过程中,DI值和SPF值以及DNA异倍体出现率呈明显增高趋势。癌变组织的。-erbB-2和P53表达显著增高,并与SPF和DNA异倍体率的增加正相关。提示乳腺囊性增生病的多多数(DI、SPF、c-erbB-2、P53)分析呈阳性,临床应按早期癌处理。  相似文献   

12.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及DNA含量在乳腺癌预测因素中的地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免疫组化法检测46例乳腺癌组织中EGFR及ER,流式细胞技术检测DNA倍体状况,结合病理因素及临床随访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发现:1)EGFR与ER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肿瘤组织学分级呈显著正相关(P<0.01),不同月经状况、肿瘤大小、淋巴结受累情况及TNM分期中EGFR阳性率无显著差异,EGFR阳性患者生存期显著低于EGFR阴性患者的生存期;2)DNA含量与ER呈负相关,与组织学分级,肿瘤大小及EGFR呈显著正相关,DNA异倍体患者生存期明显低于二倍体肿瘤患者的生存期(P<0.01)。提示:EGFR、DNA可作为乳腺癌预测预后的有效生物学信息。  相似文献   

13.
乳腺癌雌孕激素受体与DNA倍体表达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乳腺癌雌、孕激素受体和DNA倍体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高敏感的SP免疫组化法检测雌、孕激素受体和采用流式细胞检测DNA倍体在乳腺癌中的表达。结果:143例乳腺癌中ER(+)/PR(+)者78例,ER(+)/PR(-)18例,ER(-)/PR(+)12例,ER(-)/PR(-)35例,ER(+)者96例,占67.1%,PR(+)者90例,占62.9%。ER表达状况与年龄、肿瘤大小、淋巴  相似文献   

14.
内皮素在乳腺癌组织中的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期国外研究发现,内皮素不单是一种缩血管物质,它对全身多种组织器官的细胞生长代谢都具有重要的生物学作用。作者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图像分析技术观察42例不同组织学分级的临床乳腺癌和8例正常乳腺组织中内皮素(ET-1)的定位分布与含量,结果表明:乳腺癌与正常乳腺组织呈ET-1标记阳性,阳性物质主要分布于细胞浆。乳腺癌对内皮素有较高比例的阳性表达,肿瘤细胞ET-1含量明显高于正常乳腺上皮细胞。在各级乳腺癌中,ET-1标记阳性率及其在阳性细胞中的含量,以Ⅲ级乳腺癌最高,Ⅱ级次之,Ⅰ级含量最低,即:肿瘤分化程度越低,ET-1含量越高。本研究较直观地反映出内皮素含量与乳腺组织的生长状态之间存在一种定量的关系。内皮素的过量增加,可能导致细胞恶性生长或恶性程度增高。  相似文献   

15.
胃癌细胞DNA倍性,增殖活性与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李华  黄象谦 《肿瘤》1995,15(1):5-8
用液式细胞术(FCM)测定74倒胃癌细胞DNA倍性,S期细胞比率(SPF)和增殖指数(PI),以18例正常胃粘膜作为正常对照。结果:胃癌组66.23%(49/74)检出异倍体,正常组均为二倍体,两者差异显著(P<0.01).而胃癌组SPF和PI也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SPF,PI与胃癌淋巴结转移、切端癌残留有关(P<0.01,P<0.05).异倍体胃癌患者五年生存率显著低于二倍体胃癌(P<0.05).年龄>55岁组的异倍体胃癌预后更差(P<0.05).SPF,PI与胃癌术后生存呈显著负相关(P<0.01).FCM胃癌细胞DNA倍性、增殖活性检测有助于胃癌恶性度和预后的判断。  相似文献   

16.
用ABC免疫组化技术对74例乳腺癌根治术的标本进行ER和CEA的测定,并用显微分光光度计对其中34例标本进行DNA含量的测定,结果表明:①ER阳性率与年龄、月经状况、肿瘤大小无关。随组织学分级开高而降低;②CEA阳性率与年龄、月经状况、组织学分级无关。与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③患者5年生存率与年龄、月经状况无关。与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有关;④DNA倍体水平绝经期以二倍体为主,绝经后以非整倍体为主。非整倍体随组织学分级增加和腋淋巴结转移数增多而增高。二倍体组5年生存率高于非整倍体组(P<0.05);⑤ER和CEA之间的关系与组织学分级和腋淋巴结转移状况具有相关性;⑥乳腺癌组织DNA含量与ER表达呈负相关,与CEA表达呈正相关。ER(+)或CEA(-)及DNA含量的均值低者预后好。ER(-)、CEA(+)、非整倍体组预后最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肾透明细胞癌中Ki-67指数、EGFR表达及DNA倍体的临床意义。方法:经病理确诊的肾透明细胞癌66例患者的手术标本,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Ki-67指数及EGFR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DNA倍体,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肾透明细胞癌Ki-67阳性细胞占59.4%(38/64),Ki-67指数与肿瘤分级(P<0.05)、DNA倍体异常(P<0.05)显著相关,与EGFR表达无相关性。EGFR蛋白表达阳性率为86.2%(56/65),其胞浆表达与肿瘤分级呈正相关(P<0.05);其胞膜和膜浆混合表达没有发现相关性。检测45例DNA倍体,31例(68.9%)为异倍体。结论:透明细胞癌中Ki-67指数和EGFR与肿瘤分级密切相关,提示Ki-67和EGFR有可能成为临床判断预后的重要分子指标。DNA异倍体与Ki 67指数显著相关,提示DNA也可能提示肾透明细胞癌临床预后。联合检测上述3种指标,并与临床指标结合,将能更准确地判断预后并指导临床治疗。EGFR在肾透明细胞癌中的高表达,使其可能成为个体化治疗的靶向分子。  相似文献   

18.
乳腺癌DNA/RNA含量分析及临床意义朱理玮,王鹏志,朱卫彬,李克敏,魏子冬,梁晖本实验对52例乳腺癌细胞DNA/RNA含量进行同步流式细胞检测,40例获可供分析的结果。该40例乳腺癌中二倍体/近二倍体肿瘤9例(22.5%),异倍体肿瘤31例(77....  相似文献   

19.
目的DNA定量鉴别乳腺导管非典型增生与原位癌、原位癌及浸润癌。方法对乳腺导管非典型增生(7例)、原位癌(15例)及浸润癌(18例)共计40例进行细胞涂片,Feulgen染色,全自动图像分析仪进行细胞核定量检测。结果乳腺导管非典型增生及原位癌均未见DNA异倍体,未出现五倍体(5c)细胞,两组间DNA指数及S期细胞比率有统计学差别(P〈0.05)。浸润癌检测到大量DNA异倍体,出现五倍体(5c)细胞,DNA指数及S期细胞比率高于原位癌,但不具有统计学差别(P〉0.05)。结论利用图像分析仪检测DNA含量、S期细胞比率对乳腺导管非典型增生与原位癌的鉴别、原位癌与浸润癌的鉴别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甲状腺滤泡性肿瘤DNA含量与AgNOR计数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DNA含量与AgNOR对甲状腺良恶性滤泡性肿瘤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和胶体银染技术对9例正常甲状腺组织和36例滤泡生肿瘤(22例腺瘤和14例腺癌)进行DNA含量分析和AgNOR计数。结果:14例滤泡性癌中,11例为DNA异倍体,而22例滤泡性腺瘤仅1例为DNA异倍体,且伴有不典型增生。AgNOR由正常甲状腺组织、滤泡性腺瘤至滤泡性癌逐渐增加,相互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