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非手术治疗食管癌的临床分期标准(草案)与手术病理分期的一致性。方法 对2009年1月至2010年6月112例具有完整术前相关临床资料的食管癌患者,根据非手术治疗食管癌的临床分期标准,进行术前临床TNM分期,并与术后病理TNM分期比较,采用Kappa检验行一致性分析。结果 临床T分期、N分期、TNM分期与术后病理相应分期的Kappa值分别为0.545、0.615和-0.090(<0.05)。结论 非手术临床分期的T分期、N分期与术后病理T分期、N分期具有中等程度的一致性,而两者的TNM分期无一致性,非手术临床分期是否能够取代术后病理分期还需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双期动态CT扫描和腹部B超以及两者相结合对胃癌术前分期的诊断价值。方法对63例经胃镜活检证实为胃癌的患者行双期动态CT扫描,其中20例同时行经腹B超检查。将CT和B超术前分期与手术、病理对照。结果CT的T分期和N分期的准确率分别为53.2%和58.0%,TNM分期准确率为56.7%。在20例同期有CT和B超检查的病例中,B超T分期准确率为50.0%,CT结合B超的T分期准确率为70.0%,与单独CT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B超排除了7例CT误诊肝、胰受侵的病例。CT结合B超的TNM分期准确率为90.0%,与单独B超准确率50.0%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动态CT增强扫描与B超结合,对胃癌TNM分期的准确率较高,有助于判断肿瘤是否侵及邻近器官  相似文献   

3.
非小细胞肺癌术后支气管残端阳性对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吴一龙  黄植蕃 《肿瘤》1997,17(4):200-202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术后支气管残端阳性病人的预后影响因素及优化处理方案。方法1974.1.1~1993.12.31连续71例术后支气管残端阳性的肺癌病人,配以同一时期TNM分期相似的根治性手术213例,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用COX比例危险模型对影响预后的因素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残端阳性组的一、三、五、十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59.5%、32.4%、25.0%和19.3%,低于根治术组(Breslow:7.37,P=0.0066)。支气管残端阳性、病理类型和淋巴结是否转移这三个变量对预后的影响有统计学上的高度显著性意义,不同的病理类型、淋巴结转移状况、手术清扫范围、辅助治疗方式均呈现不同的生存曲线,但仅Ⅰ、Ⅱ期和Ⅲ期生存曲线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98)。结论非小细胞肺癌术后支气管残端阳性的病人,以没有淋巴结转移的Ⅰ、Ⅱ期肺鳞状细胞癌预后最好。最佳的治疗方式是在纵隔淋巴结清扫的基础上辅以术后放射治疗。  相似文献   

4.
外科治疗肺癌患者220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Qu Z  Yang B  Huang S  Su J  Bao F  Liang S 《中国肺癌杂志》2000,3(6):461-463
目的 探讨影响肺癌患者外科治疗疗效的预后因素。方法 对220例肺癌患者进行外科治疗,全组探查15例,切除205例,切除率为93.2%,结果 随访率为95.8%。术后1年、5年、10年和20年生存率分别为88.3%、45.6%、26.2%和15.4%。P-TNM分期、淋巴结状态,病理类型与预后有密切关系(P〈0.01),而手术方式对预后滑有显著影响(P〉0.05),结论 手术治疗的预后与肿瘤P-TNM分期,病理类型和纵隔淋巴结构转移与否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讨Ⅲa期肺癌胸部CT表现与手术切除的关系,对70例Ⅲa期肺癌患者分别按CTTNM和不同术式分组,测量胸部CT肿瘤瘤体直径和纵隔肺门淋巴结受侵CT层厚改变。经统计分析,表明纵隔、肺门淋巴结受侵CT纵向厚度改变是影响Ⅲa期肺癌手术切除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6.
探讨AgNOR技术及CT扫描联合诊断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的可行性。应用AgNOR技术和CT扫描对38例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情况进行分析。伴淋巴结转移肺癌的AgNOR/核均数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肺癌(P<0.05)。CT扫描淋巴结短径≥8mm的10例肺癌中淋巴结转移7例,此7例肺癌细胞的AgNOR/核均数为8.97±0.72,且AgNOR颗粒均表现为聚集型。提示以肺癌细胞核内AgNOR颗粒为聚集型,Ag-NOR/核均数≥8,CT扫描淋巴结短径≥8mm作为标准诊断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有较高的特异性及敏感性。AgNOR技术及CT扫描联合诊断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SP法,检测了106例原发性肺癌组织中P53蛋白的异常表达,阳性表达率为52.8%,其中鳞癌P53蛋白阳性表达率为52.8%,腺癌为47.1%,未分化癌为63.2%,其与组织学分型、分级及临床PTNM分期无关。P53蛋白表达与肺腺癌有无肺门或纵隔淋巴结转移呈显著正相关(P<0.01),而在肺鳞癌和未分化癌中则未见.P53蛋白表达与肺门或纵隔淋巴结转移间有相关性(P>0.05)。提示P53抑癌基因突变在不同类型肺癌的演变过程中可能发挥不同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纵隔淋巴结肿大作为非小细胞肺癌N病变标记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告56例非小细胞肺癌(NSCLC)手术摘除的纵隔淋巴结标本的直接观察结果。发生淋巴结肿大(直径≥1.0cm)假定为N病变52例(92.9%)。其中假定N111例,N241例。经病理学检查确定为N病变19例,包括N13例,N216例。假定为N0病变4例,其中1例为真正N1病变。鳞癌患者普遍为假定的N2病变,但真正N病变发生率低(2/16例,11.1%),和非鳞癌患者(14/25例,56%)对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因此,仅根据纵隔淋巴结大小不能可靠地评估N病变和术前分期,特别是鳞癌。在发生纵隔淋巴结肿大,但未取得转移病变的组织学依据时,应争取开胸探查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9.
Ⅰ~ⅢA期非小细胞肺癌淋巴结清扫范围的前瞻性研究   总被引:46,自引:3,他引:43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外科治疗中系统性淋巴结清扫的作用。方法 对可手术的504例Ⅰ-ⅢA期病例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在肺切除同时行系统纵隔淋巴结清扫术;对照组则在肺切除同时仅行肺门淋巴结清扫术;纵隔淋巴结肉眼怀疑转移者则行该淋巴结摘除术。凡符合入选标准病例均对术式、病理类型、病理分级、肿瘤体积、淋巴结切除总数目、淋巴结转移数目、淋巴结转移比(淋巴结转移数量/淋巴结切除总数量)、PTNM分期、辅助治疗、随访期间内的复发转移、手术并发症、生存时间、生存质量等13项指标进行观察和评价。生存分析用Kaplan-Meier法,预后分析用Cox成比例危险率模型。结果 504例中,符合研究标准的病例共320例,研究组160例,平均每例切除淋巴结9.49个;对照组160例,平均每例切除淋巴结3.63个。Ⅰ期肺癌研究组的1,3,5,9年生存率分别为91.8%、86.9%、81.4%和74.2%,对照组为88.7%、72.5%、58.5%和52.1%,差异有显著性。Ⅱ、ⅢA期两组间的生存曲线差异无显著性。影响长期生存率的因素有术后分期、淋巴结转移比和淋巴结清扫范围3个因素。结论 肺叶(全肺)切除加上系统性的胸内淋巴结清扫,能减少肺癌术后局部复发率和远处转移率,提高长期生存率,可列为非小细胞肺癌的规范性术式。  相似文献   

10.
Ⅰ、Ⅱ期非小细胞肺癌术后辅助化疗的远期疗效沈德义自1983年至1989年期间,80例经手术切除,并作者单位: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200032上海市宛平南路725号)作相应胸内淋巴结清扫,病理证实,并按照UICC-P-TNM分期法(1986年)...  相似文献   

11.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SP法,检测了106例原发性肺癌组织中P^53蛋白的异常表达,阳性表达率为52.8%,其中鳞癌P^53蛋白阳性表达率为52.8%,腺癌为47.1%,腺癌为47.1%,未分化癌为63.2%,其与组织学分型、分级及临床PTNM分期无关。P^53蛋白表达与肺腺癌有无肺门或纵隔淋巴结转移呈显著正相关(P〈0.01),而在肺鳞癌和未分化癌中则未见。P^53蛋白表达与肺门或纵隔淋巴细胞转  相似文献   

12.
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及广泛廓清的价值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Li Y  Li H  Hu Y 《中华肿瘤杂志》1997,19(4):303-305
目的研究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N2)频度、分布范围及特点,为广泛廓清提供依据。方法总结9年间手术切除386例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术中按Naruke肺癌淋巴结分布图对肺门、同侧纵隔淋巴结进行广泛廓清。结果N2147例,占38.1%,清除转移N2289组。N2转移率在鳞癌、腺癌、小细胞癌及大细胞癌分别为30.1%、44.1%、48.0%及50.0%。肺上叶N271例,清除转移N2146组。上纵隔转移124组,占84.9%;下纵隔转移22组,占15.1%。肺下叶(包括中叶)N276例,清除转移N2143组。下纵隔转移67组,占46.9%;上纵隔转移76组,占53.1%。跳跃式转移79例,占N2转移的53.7%。跳跃式纵隔转移16例,占10.9%。结论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具有跳跃性、多发性。只有广泛清除了上下纵隔淋巴结,才有可能达到根治。  相似文献   

13.
对69例可手术的非小细胞肺癌病例,随机分组分成LAK细胞+IL-2治疗的研究组23例,单纯手术的对照组46例,采用多元方差和单因素方差的统计方法,分析术后辅助性LAK细胞过继性免疫治疗对围术期非小细胞肺癌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显示,对CD4,CD4/CD8比率、NK细胞活性和淋巴细胞转化率4个指标的综合分析,两组间在围术期不同时间段上的细胞免疫功能都无显著性差异(各组间的HotelingT2检验,P值均大于0.05),但研究组术后12d的NK细胞活性较术前下降(单因素方差分析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上的显著性意义(多元方差分析F=4.5711,P<0.05)。  相似文献   

14.
人肺癌中细胞凋亡水平与预后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潞  周清华 《肺癌杂志》1998,1(2):70-73
目的 探讨肺癌细胞凋亡水平与肺癌发生、发展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TUNEL法检测124例人非小细胞肺癌组织、癌旁肺组织和40例正常肺组织中细胞凋亡水平。结果 (1)肺癌组织细胞凋亡指数(AI)明显低于癌旁肺和正常肺组织(P〈0.01);(2)肺癌细胞凋亡水平与肺癌P,TNM分期、淋巴结转移状态有密切关系(P〈0.05)而与肺癌组织学类型,细胞分化程度、原发肿瘤大小、部位、患者性别,年龄以及吸烟与  相似文献   

15.
纵隔淋巴结转移肺癌外科治疗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87年1月~1993年12月,作者施行肺癌手术426例,术后病理证实纵隔淋巴结转移(N2)肺癌159例,其中中心型肺癌81例,周围型肺癌78例。行根治性手术135例,姑息性手术24例。术后随访:1年生存率71.1%,3年生存率29.0%,5年生存率21.7%。资料表明,影响N2肺癌手术效果的主要因素有细胞类型、转移淋巴结数量和部位以及手术根治程度。除T4肿瘤外,肺癌T分级对手术预后不构成主要影响。为达到根治目的和正确判定预后,术中应当广泛清除肺门和纵隔淋巴结  相似文献   

16.
食管癌病人手术前后NK细胞,TNF,PGE2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检测67例食管癌病人手术前、后和22例根治术后随访病人的外周血自然杀伤(NK)细胞数量、血浆肿瘤坏死因子(TNF)及前列腺素E2(PGE2)水平。发现食管癌病人NK细胞数量减少,TNF、PGE2水平升高,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三项指标水平与肿瘤TNM分期密切相关。根治性肿瘤切除术后,NK细胞数量增多,TNF、PGE2水平下降,与术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但并未恢复至正常水平。肿瘤复发、转移后,NK细胞数量再度减少,血浆TNF、PGE2水平再次升高,而且比临床发现肿瘤复发、转移的时间早2~8个月。此结果表明,动态检测食管癌病人外周血NK细胞数量和血浆TNF、PGE2水平,对判断术后疗效、估计预后、及早发现肿瘤复发和转移有较大价值。  相似文献   

17.
nm23基因在人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肺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应用LSAB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研究转移抑制基因nm23表达产物二磷酸核苷激酶(NDPK)在人肺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结果表明:NDPK/nm23在人肺癌中有较高的表达,阳性率为54.5%(48/88),其中鳞癌43.5%(20/46),腺癌的66.7%(28/42),在腺癌中的表达较鳞癌高(P<0.05)。在鳞癌中,无肺门或纵隔淋巴结转移者其阳性率为59.3%(16/27),伴有肺门或纵隔淋巴结转移者阳性率为21.1%(4/19),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NDPK/nm23表达与肺腺癌有无肺门或纵隔淋巴结转移无显著相关(P>0.05);与肺癌分化程度和临床病理分期无显著相关。本组结果表明:nm23基因可能在肺鳞癌和腺癌形成及转移过程中起不同的调节作用,其表达程度与肺鳞癌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与肺腺癌有无淋巴结转移无关。  相似文献   

18.
本文测定了18例MM患者IL—6和TNF活性,同时分析其活性与MN病情有关参数相关性。结果显示TNF、IL一6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IL—6与β2—MG、TNF与血浆总钙浓度呈正相关(P<0.05)。提示该两种因子参与MN的发病,且有可能影响骨髓的代谢。  相似文献   

19.
CT扫描对鼻咽癌N分期的作用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麦海强  马骏  黄腾波  张锦明  莫运仙 《癌症》2000,19(9):907-910
目的:目前鼻咽癌各分期的T标准均包含CT内容,本研究旨在探讨CT扫描在鼻咽癌N分期的作用。方法:194例病理确诊的初诊鼻咽癌病人,均行颅底、鼻咽及颈部CT增强扫描,分析临床检查及CT影像资料。结果:72例N0病人有15例(20.8%)升级为N1:59例N1病人中有2例(3.4%)升级为N2,86例临床单侧淋巴结转移病人有13例(15.1%)CT影像发现双侧淋巴结转移。CT扫描颈部淋巴结的大小为:最  相似文献   

20.
转换抑制基因nm23—H1在人肺癌中的表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人肺癌中nm23-H1基因的表达水平与肺癌发生、发展和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对69例人肺癌组织中nm23-H1基因表达产物NDPK的表达水平及其与肺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 人肺癌组织中nm23-H1的表达水平与其性别、年龄、PTNM分期、组织类型无明显关系,而与肺癌细胞分化程序以及淋巴结转移有密切关系。肺癌组织中的nm23-H1表达低于癌旁正常肺组织(P〈0.05)。有收结转移的肺癌原发灶中nm23-H1的表达水平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的肺癌原发灶(P〈0.05)。肺癌转移灶(淋巴结)中的nm23-H1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肺癌原发灶(P〈0.01)。分化差的肺癌中的nm23-H1表达水平低于分化较好的肺癌(P〈0.05P〈0.005)。结论 nm23-H1基因与肺癌淋巴结转移有关,并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