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甲状腺滤泡性肿瘤DNA含量与AgNOR计数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DNA含量与AgNOR对甲状腺良恶性滤泡性肿瘤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和胶体银染技术对9例正常甲状腺组织和36例滤泡生肿瘤(22例腺瘤和14例腺癌)进行DNA含量分析和AgNOR计数。结果:14例滤泡性癌中,11例为DNA异倍体,而22例滤泡性腺瘤仅1例为DNA异倍体,且伴有不典型增生。AgNOR由正常甲状腺组织、滤泡性腺瘤至滤泡性癌逐渐增加,相互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  相似文献   

2.
对87例大肠乳头状肿瘤(腺瘤19例,腺瘤伴不典型增生8例,腺癌60例)行核仁组成区相关嗜银蛋白(AgNOR)观察分析。提示,AgNOR随细胞增生的程度而增加,在良恶性病变之间有显著差异(P〈0.001)。因此,对病理学诊断和科研为一有用手段。  相似文献   

3.
本文应用计算机图象分析系统对10例肠化、30例不同程度异型增生的胃粘膜,10例正常胃粘膜和10例高分化腺癌细胞核内AgNOR蛋白的面积及其颗粒的形状进行了定量,并测定了其DNA含量,结果显示,随胃粘膜病变程度的加重,其核内AgNOR蛋白与DNA含量依次增加,而AgNOR颗粒的形状因子呈递减趋势。AgNOR蛋白面积/核和其颗粒的形状因子与DNA含量均有良好的线性相关关系,前者为正相关(r=0.99P<0.001),后者为负相关(r=-0.952P<0.001)。我们认为,AgNOR面积及其颗粒的形状可以反映出胃粘膜的病变程度。可作为胃癌前病变诊断及病情监测的有用指标。  相似文献   

4.
应用AgNORs染色技术,对63例大肠癌的AgNORs颗粒进行了计数研究。其中38例同时进行肿瘤细胞核DNA含量静态测定。结果表明,大肠癌细胞AgNORs数量与其DNA含量之间有明显相关性(P<0.0l)。DNA含量和AgNORs计数愈低,肿瘤分化愈好,患者预后愈好;反之,DNA含量和Ag-NORs计数愈高、肝瘤分化愈差,患者预后愈差。表明AgNORs计数,DNA含量检测均可作为大肠癌分级、判断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5.
余力  区士欢 《癌症》1996,15(2):144-144
甲状腺肿瘤细胞核DNA含量及AgNORs的图像定量分析余力,区士欢,肖莎本文作者通过图像分析技术对38例甲状腺肿瘤患者的肿瘤细胞核面积、DNA含量及AgNORs进行定量分析,现将结果报告于下。1材料与方法甲状腺腺癌30例,其中乳头状腺癌22例,滤泡状...  相似文献   

6.
作者应用银染色技术对30例前列腺癌、20例前列腺增生症组织中的核仁组成区相关嗜银蛋白(AgNOR)进行检测,并采用图像分析技术测定其DNA含量。结果显示,在前列腺癌组织中,AgNOR计数与DNA含量均明显高于前列腺增生症组织(P<0.001);肿瘤分化越差,AgNOR计数和DNA含量越高,并且与患者预后相关(P<0.001);AgNOR计数与DNA含量呈明显的正相关(P<0.01)。结果提示AgNOR计数与DNA含量可作为反映前列腺癌生物学行为的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核仁组织区嗜银蛋白(AgNOR)染色技术在胃癌、癌前病变、慢性胃炎中鉴别诊断价值和意义。方法应用AgNOR染色技术,观察132例胃良恶性病变和癌前病变细胞核中AgNOR颗粒含量和形态。结果胃癌、胃粘膜异型增生、慢性胃炎三组间细胞核内AgNOR颗粒均数差异非常显著(P<0.01),正常胃壁粘膜与慢性胃炎AgNOR颗粒均数无明显差异(P>0.05)。胃癌和胃粘膜异型增生AgNOR颗粒形态以弥散型为主,而慢性胃炎和正常胃粘膜以核仁型为主。结论细胞核内AgNOR颗粒含量和分型对于区别胃良恶性及癌前病变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HPV16型DNA在大肠腺癌组织中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多聚酶链反应(PCR)和Southernblot杂交技术,检测50例大肠腺癌、38例大肠腺瘤和20例正常大肠粘膜组织的HPV16型DNA序列。结果显示:三组病人HPV16型DNA阳性率依次为42%、31.6%和0。大肠腺癌和腺瘤分别与正常大肠粘膜组织比较,HPV16型DNA阳性率有显著差异(P<0.05);大肠腺癌和腺瘤之间比较HPV16型DNA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HPV16型DNA阳性的12例大肠腺癌组织均伴组织细胞异型增生。结果表明:HPV16型与国人的大肠腺癌有关,是大肠癌的病因之一  相似文献   

9.
AgNOR计数在甲状腺肿瘤病理诊断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AgNOR染色技术对25例甲状腺腺瘤,18例甲状腺癌进行了AgNOR定量观察。结果表明:AgNOR计数多少与细胞的异型性及分化程度有关。乳头状及滤泡性良恶性肿瘤之间瘤细胞含AgNOR均数均存在显著性差异,说明AgNOR计数有助于它们之间的鉴别。但分化好的滤泡癌及乳头状癌与不典型腺瘤之间无显著性差异。说明不典型腺瘤为一交界性肿瘤,另外也说明对于甲状腺癌的诊断AgNOR计数虽有一定价值但不能单独作为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0.
余金生  尹朝礼 《癌症》1997,16(1):19-21
本文应用流式细胞术对10例正常大肠粘膜、27例大肠腺瘤及32例大肠腺癌的p53蛋白表达量及DNA含量进行了定量检测。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肺癌细胞DNA倍体类型和核仁组织区嗜银蛋白(AgNOR)及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对36例肺癌石蜡标本进行细胞AgNOR定量计数和DNA含量的流式细胞术(FCM)检测。检测结果进行t检验和X2检验。结果二倍体肺癌细胞AgNOR计数(1.65±0.87)显著低于异倍体肺癌细胞者(3.09±1.03)细胞周期中S期细胞<20%的肺癌细胞AgNOR计数(1.38±1.02)显著低于S期细胞≥20%者(2.77±1.14)。在二倍体肿瘤中,分化Ⅱ级和Ⅲ级细胞的AgNOR计数显著高于分化Ⅰ级者,但在Ⅱ、Ⅲ级之间AgNOR计数则无显著差异;分化Ⅲ级肿瘤的异倍体检出率显著高于分化Ⅰ、Ⅱ级肿瘤,但在Ⅰ、Ⅱ级之间异倍体检出率则无显著差异。结论细胞DNA含量和AgNOR计数与肺癌细胞的增殖状态、恶性程度及预后有密切相关性;在病理分级中以上两种检测具有互补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氧自由基对癌细胞核酸和基因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计算机图像分析法测定叔丁基脂氢过氧化物(tbooH)对直肠腺癌HR8348细胞系间期细胞核及中期染色体上核仁组织区嗜银蛋白(AgNORs)的作用,同时测定DNA含量和细胞毒效应。结果10-6mol/L的tbooH能使体外生长的大肠癌细胞出现细胞毒作用;AgNORs颗粒在tbooH作用早期以聚集型为主,颗粒面积增大,而晚期颗粒分散,数量明显减少。早期AgNORs颗粒增大并非是染色体上rRNA基因活性位点的增多,而是与间期细胞核内AgNORs的聚集状态有关;晚期间期细胞内AgNORs减少则是由tbooH引起染色体上rRNA基因位点减少所致。tbooH还可引起癌细胞DNA含量减少。结论细胞基因活性或DNA改变是自由基介导细胞损伤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3.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在大肠癌及癌前病变组织中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单抗和免疫组化ABC法,对正常大肠粘膜,大肠腺瘤伴异型增生及大肠腺癌进行标记,发现正常大肠粘膜全部为阴性,大肠腺瘤伴异型增生则有较高的表达率,而一旦癌变后,表达率有所下降,EGFR的表达与大肠腺癌的低分性及高浸相关,EGFR表达的肿瘤易发生淋巴结转移,研究结果提示,EGFR的表达与大肠癌的发生有一定关系,并可作为判断大肠癌生物学行为的一个有用指标。  相似文献   

14.
通过检测大肠粘膜不同病变上皮细胞的非程序DNA合成,分析DNA损伤修复能力,以及DNA聚合酶,突变型p53蛋白和增殖细胞核抗原的表达,分析这些因素在大肠癌发生过程中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从正常大肠粘膜,癌旁粘膜,散发性大肠腺瘤到腺癌,DNA损伤修复能力依次呈逐渐下降趋势,而p53蛋白和PCVA的阳性表达率则随病变向恶性发展而呈逐渐地高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大肠癌组织中Survivin蛋白和CD34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正常大肠粘膜、腺瘤和腺癌组织中Survivin和CD34表达,计数CD34标记的微血管密度(MVD)。结果:Sur-vivin蛋白在正常大肠粘膜无表达,在腺瘤和腺癌组织中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62.5和70.9,大肠腺瘤组和大肠癌组中Survivin表达率显著高于正常大肠粘膜组;大肠腺瘤和腺癌组织中MVD计数分别为21.55±10.61和28.89±10.47,显著高于正常大肠粘膜组的8.23±2.77,三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Survivin蛋白和CD34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明显相关;Survivin蛋白表达与MVD呈正相关。结论:Survivin蛋白可能通过抑制细胞凋亡,诱导新生血管形成而影响大肠癌的发生和发展,Survivin蛋白和CD34表达可作为判断大肠癌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6.
甲状腺癌中VEGF表达与DNA含量、AgNOR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梁澍  李红  李洪钧 《肿瘤》1999,19(2):82-84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甲状腺癌及其区域淋巴结中的表达及与癌细胞DNA含量、AgNOR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136例甲状腺癌及淋巴结中的VEGF表达,同时进行细胞DNA含量及AgNOR,自动图像分析检测,10例正常甲状腺组织作对照。结果10例正常甲状腺组织中未发现VEGF的表达,136例甲状腺癌组织中VEGF阳性表达72.97%(99/136),区域淋巴结中VEGF阳性表达91%(124/136)。DNA倍体平均值及AgNOR5年以上生存组病例明显低于5年以内死亡组(P<0.01,P<0.05)。结论检测VEGF、DNA含量及Ag┐NOR有助于评估甲状腺癌的生物学行为及预后。  相似文献   

17.
大肠肿瘤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与AgNOR计数的对比观察张亚历,周殿元,彭华生,张月彩,李永强广州第一军医大学南方医院消化科(广州市510515)本文对比观察了肿瘤发生过程中结肠粘膜上皮PCNA和AgNOR的改变及两者的相关性,以探讨大肠肿瘤...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采用Feulgen染色和AgNOR银染色,检测DNA及AgNOR物质,发现:DNA含量Ⅲ级为甲状腺癌组>非典型结节组>结甲肿组>对照组,而Ⅰ级则反之;AgNOR均数为甲状腺癌组(9.27±2:72)>非典型结节组(4.78±1.66)>结甲肿组(3.16±1.38)>对照组(3.08±0.41);甲状腺癌组与各组间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非典型结节组与结甲肿组、对照组间差异也有显著意义(P<0.01),而结甲肿组与对照组间则无差异(P>0.05)。作者认为Ⅲ级DAN含量的细胞出现频率越高或/和AgNOR均数越高,恶性的可能性就越大或分化程度越低;本研究提示AgNOR的均数与DNA含量具有显著的相关性,并与细胞增生的程度呈正比,故对鉴别良、恶性肿瘤及交界性病变有肯定价值。  相似文献   

19.
应用多功能图像分析仪,检测了鼠W256移植性肿瘤细胞DNA含量,并同时测定细胞AgNORs计数,探讨紫外光血液辐照疗法(UBI)对放射治疗的增敏作用。结果表明;光量+放疗组肿瘤细胞DNA含量为5.34±1.09C,AgNORs计数为2.24±0.43;单纯放疗组肿瘤细胞DNA含量为7.83±0.86C,AgNORs计数为5.35±0.84;前者DNA含量及AgNORs计数显著小于后者(P<0.05)。表明UBI对放疗恶性肿瘤有明显的增敏作用。  相似文献   

20.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150例大肠腺瘤、腺癌进行PCNA及P53癌基因蛋白检测,并用14例正常大肠粘膜对照。结果显示;PCNA的表达,在腺瘤不典型增生1级组,腺癌不典型增生Ⅱ、Ⅲ组组、腺瘤癌变组及腺癌高、中、低分化各 中明显呈递增趋势。P53癌基因蛋白在畜产品组中表达最高。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但在腺瘤不典型增生Ⅱ、Ⅲ级及腺瘤癌变组中,两者的表达具有显著性差异。提示PCNA及P53癌基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