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手术为主综合治疗中晚期食管癌337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报告1986年3月至1995年12月对337例食管癌的治疗。其中手术175例(51.9%),切除癌肿165例,手术切除率94.3%。手术死亡率1.8%(3/165)。术后发生胸部吻合口瘘3例,颈部吻合口瘘4例,吻合口瘘发生率4.2%(7/165)。本组随访率为91.2%。1年、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73.6%、42.5%、31.9%。本组中晚期食管癌较多,采取以手术为主辅以术前放疗和术后化疗以及免疫治疗等措施,减少了复发或转移,确实能延长生存期,从而提高了生存率。作者认为,对于中上段食管癌应行全胸段食管切除颈部食管胃吻合术。  相似文献   

2.
1981年1月至1992年12月间,我们共治疗食管贲门癌3467例,其中35岁以下青年食管贲门癌181例,占同期手术病例的5.24%(181/3467)。手术切除率90%,并发症发生率6.8%(11/181),手术死亡率1.1%(2/181)。术后1、3、5、10年生存率分别为98.5%、39.6%、27.5%、12.3%,综合治疗远期生存率,3、5、10年为42.3%、30.6%、13.1%。本文提示:提高远期生存率的关键在于早期确诊,尽早治疗及术后放疗、化疗的配合。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告手术治疗颈胸交界处食管癌36例,其中手术死亡例(5.5%),随访结果表明,全组术后1年、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88.2%、39.1%和27.8%。开胸与非开胸手术组5年生存率分别为30.8%和20.0%,术后远期死亡的主要原因是局部复发,作者指出,颈胸交界部位的食管癌,应做全食管切除,术后应放疗。  相似文献   

4.
35岁以下青年食管贲门癌181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981年1月至1992年12月间,我们共治疗食管贲门癌3467例,其中35岁以下青年食管贲门癌181例,占同期手术病例的5.24%(181/3467)。手术切除率90%,并发症发生率6.8%(11/181),手术死亡率1.1%(2/181)。术后1、3、5、10年生存率分别为98.5%、39.6%、27.5%、12.3%,综合治疗远期生存率,3、5、10年为42.3%、30.6%、13.1%。本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食管癌胸上中段的道选治疗方法。方法 对〈5cm的胸上中段食管癌433例中单纯放疗244例与单纯手术189例远期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食管癌胸上段1、3、5年生存率放疗组分别为71.4%、44.3%、25.7%,手术组为66.7%、38.1%、9.5%。胸中段1、3、5年生存率放疗组分别为64.5%、20.1%、13.2%,手术组为70.8%、34.4%、21.4%。结论 胸上段食管癌  相似文献   

6.
非开胸食管内翻剥脱术治疗高位食管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0年1月至1995年12月作者采用非开胸食管内翻剥脱术治疗高位食管癌11例。其中下咽癌2例,颈段食管癌1例,上胸段食管癌8例;病理诊断均为鳞癌。术后发生吻合口瘘3例,声音嘶哑2例,腹壁切口裂开1例。全组无手术死亡。术后随访10个月~5年,除1例失访外,3例死于肿瘤复发,余7例均健在。本文仅就手术适应证及术后并发症的预防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Ivor-Lewis食管癌切除术338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6年2月~1995年6月,用Ivor-Lewis术式,即上腹、右胸后外侧二切口切除,治疗中、下段食管癌338例,手术切除率为95.2%(338/355)。全组有淋巴结转移136例,占40.2%。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0.3%,其中肺部并发症占28.6%,全组无吻合口瘘,无术后30日内死亡和住院死亡。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8.5%(231/261)、63.1%(125/198)和48.4%(60/124)。无淋巴结转移的5年生存率为64.1%(41/64),有淋巴结转移的5年生存率为31.7%(19/60)。该术式胸、腹腔均有良好的显露,淋巴结清扫彻底,尤其对右侧最上纵隔喉返神经旁淋巴结清扫便利。有淋巴结转移的食管癌患者行胸、腹二区淋巴结清扫十分必要,能明显提高术后5年生存率。由于该术式是右胸后外侧切口,食管床显露充分,免受主动脉弓干扰,癌肿切除率高,吻合操作方便可靠,可减少或避免吻合口瘘及吻合口狭窄。作者认为,Ivor-Lewis术式是治疗胸部中、下段食管癌比较理想的术式。  相似文献   

8.
我们对1989年以来24例食管癌根治性放疗后复发进行了外科治疗,本组切除率91.6%,高于国内现有报道。手术死亡率8.2%,术后并发症12.5%,均低于国内报道。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2.7%、36.3%、18.1%(远期随诊不足),术后病理证实31.8%为放疗反应Ⅲ级。作者认为放疗后复发患者手术适应者,手术优越于再程放疗。术中需严谨操作。  相似文献   

9.
青年人食管癌临床研究(附51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青年人食管癌的临床特点和治疗的远期疗效。方法青年人食管癌51例,占同期收治食管癌患者7.85%。其中男性41例,女性10例,男与女之比为4.1∶1。胸中段病变多见,有36例(70.59%),病灶长度≥6.0cm者有12例,平均长度为4.80cm。结果手术切除40例,探查11例。手术切除率为78.43%。其1年、3年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91.67%、39.56%和29.17%。结论提高青年人食管癌生存率的关键是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中、晚期患者采用综合治疗能提高切除率和生存率。  相似文献   

10.
食管癌根治性放疗后复发的外科治疗(附24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们对1989年以来24例食管癌根治性放疗后复发进行了外科治疗,本组切除率91.6%,高于国内现有报道。手术死亡率8.2%,术后并发症12.5%,均低于国内报道,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2.7%,36.3%、18.1%(远期随诊不足),术后病理证实31.8%为放疗反应Ⅲ级,作者认为放疗后复发患者手术适应者,手术优越于再程放疗,术中需严谨操作。  相似文献   

11.
食管癌根治性放疗后复发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钢  周石林  谭正  梁剑平  肖高明 《癌症》2000,19(2):168-169
目的:探讨食管癌根治性放疗后复发例手术治疗问题。方法:1983年1月至1995年10月间,对48例食管癌根治性放疗后复发病例施行手术治疗,手术以左侧进胸胃代管弓下吻俣,二切口左侧进胸胃代食管颈部吻合及一切口右侧进胸胃或结工食管颈部吻合完成。结果:手术切除率79.2%,手术死亡率12.5一并发症率35.4%,最常见的并发症为吻合口中瘘。切除组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65.8%、28.9%、18.  相似文献   

12.
胃大部切除术后食管癌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胃切除术后食管癌(Eca)的手术治疗方式和效果。方法:对1987年~1996年间手术治疗815例Eca中41例胃切除后Eca的手术治疗进行分析。1例胸下段Eca行切除并残胃食管弓下吻合术,40例右胸入路行右半结肠代食管术合并颈、胸、腹淋巴结清除术。结果:41例胃切除术后Eca颈、上纵隔、中下纵隔和腹部淋巴转移率分别为34.1%、21.9%和19.6%。并发症发生率48.7%。颈部吻合口瘘发生率34.1%,无手术死亡。全组3、5年生存率41.6%和15.4%。根治性手术3、5年生存率46.6%和22.2%。姑息手术无1例生存超过5年。3年生存率14.3%。结论:对胃切除术后Eca颈、上纵隔和腹部淋巴结清扫很重要。结肠代食管术为安全有效办法。右半结肠经胸骨前、后径路代食管术是胃切除后Eca手术的最好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胃大部切除术食管癌和贲门癌的手术、处理要点和预后。方法:1989年1月 ̄1997年12月24例胃大部切除术后食管癌和贲门癌患者实行手术治疗,其中食管癌15例,贲门癌9例。残胃代食管3例,空肠代食管胃7例,回结肠代食管胃5例,结长食管胃经胸骨后颈部吻合9例。2例发生吻合品漏(22.2%),无死亡。1年生存率为86.7%,3年生存率为53.3%。结论:结肠经胸骨后代食管胃是颈部吻合较理想的造  相似文献   

14.
1976年1月至1994年12月,我们收治同时性食管贲门重复癌34例,占同期食管、贲门癌病人的0.7%(34/5040)。全组食管病变全部为鳞癌,贲门病变中腺癌32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和平滑肌肉瘤各1例。术前诊断率70.6%(24/34),手术切除率79.4%(27/34),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7.5%(21/24)、45.0%(9/20)和18.8%(3/16)。作者认为:注意各项检查的相互配合及仔细的上消化道全面检查能提高诊断率,早期手术并扩大手术范围可提高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15.
中晚期食管癌155例治疗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中晚期食管癌单纯手术和放疗以及综合治疗疗效,回顾分析了1992年7月至1997年12月间收治的中晚期食管癌155例临床资料,其中单纯手术28例,单纯放疗58例,术后放化疗53例,放化疗16例。放疗剂量65~70Gy。采用PFB(DDP+5Fu+BLM)方案治疗。结果显示1a,3a,5a生存率分别为60.0%,34.2%和20.6%。术后放化组5a生存率(28.3%)比单纯手术组(21.4%)高,放化组5a生存率(25.0%)比单纯放疗组(12.1%)高,但2组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提示中晚期食管癌术后辅以放化疗可减少和延缓肿瘤复发和转移,放疗和化疗对治疗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胃大部切除术后食管癌和贲门癌的手术方式、处理要点和预后。方法:1989 年1 月~1997 年12 月24 例胃大部切除术后食管癌和贲门癌患者实行手术治疗,其中食管癌15 例,贲门癌9例。残胃代食管3 例,空肠代食管胃7 例,回结肠代食管胃5 例,结肠代食管胃经胸骨后颈部吻合9 例。结果:胸腔内吻合15 例,1 例发生吻合漏(6 .7 % ) ,第19 天死亡,颈部吻合9 例,2 例发生吻合口漏(22 .2 % ) ,无死亡。1 年生存率为86 .7 % ,3 年生存率为53 .3 % 。结论:结肠经胸骨后代食管胃是颈部吻合较理想的选择,胸腔内吻合可视具体情况选择残胃、空肠、回结肠代食管胃。  相似文献   

17.
1982年8月至1986年12月对788例食管癌放射治疗,1、3、5及7年生存率分别为54.7%、20.3%、10.5%及6.7%。影响长期生存的因素有:(1)病变长度;(2)X线分型;(3)病变部位;(4)转移情况。  相似文献   

18.
影响食管瘤放射治疗长期生存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82年8月至1986年12月对788例食管癌放射治疗,1、3、5及7年生存率分别为54.7%、20.3%、10.5%及6.7%。影响长期生存的因素有:(1)病变长度;(2)X线分型;(3)病变部位;(4)转移情况。  相似文献   

19.
小于3cm的食管癌放射治疗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分析3cm以下食管癌病人的预后及与照射量之间的关系。材料与方法自1977年1月到1988年12月共收治3cm以下的食管癌193例,男118例,女75例。全部有病理证实,均为鳞癌。其中包括颈段癌3例,胸上段癌78例,胸中段癌105例,胸下段癌7例。照射方法采用60Co外照射,常规3野,200cGy/次,5次/周,照射量4088~7345cGy。结果1,3,5和8年生存率分别为71.5%、40.4%、30.1%和16.5%。以5000~7000cGy组生存率最高,>7000cGy组最差,且<5000cGy组1和3年生存率明显高于>7000cGy组,5和8年生存率无差别。结论食管癌病人的病变越短,生存率越高;病变部位与生存率的关系不大;最佳的照射量应为6000cGy左右/5周,对于3cm以下较早期的食管癌病人,放射治疗中不宜追求高剂量。  相似文献   

20.
1985~1994年,我科对225例食管贲门癌患者进行了手术治疗。其中食管癌100例,贲门癌125例,手术切除率分别为87%和83.2%,术后总的死亡率为3.5%;淋巴结阳性病例,贲门癌60例(57.7%),食管癌24例(17.5%);切缘残端阳性,贲门癌12例(11.5%),食管癌3例(3.75%)。本文结合该组资料,就手术适应征,手术入路及切除范围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