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枸杞多糖联合LAK/IL-2疗法对75例晚期肿瘤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枸杞多糖(LyciumBarbarumPolysaccharides,LBP)联合LAK/IL-2疗法临床试验治疗79例晚期肿瘤患者,其中75例可评估病人资料分析提示,LBP联合LAK/IL-2疗法组疗效(40.9%)显著优于LAK/IL-2疗法组(16.1%)。两种治疗方案对恶性黑色素瘤、肾癌、直结肠癌、肺癌、恶性胸水和鼻咽癌有一定的疗效。LBP联合LAK/IL-2治疗组的缓解持续时间显著长于LAK/IL-2治疗组。LBP联合LAK/IL-2治疗组治疗前后外周血淋巴细胞(PBL)的NK、LAK活性增高程度均显著大于LAK/IL-2治疗组,说明LBP能够提高LAK/IL-2疗法对晚期肿瘤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肝癌切除术后进行栓塞化疗或(和)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LAK)/白介素-2(IL-2)的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肝癌切除术后3年以上患者104例,比较单纯切除(A组)、切除加栓塞化疗(B组)和切除加栓塞化疗加LAK细胞/IL-2(C组)的预后情况。结果3年生存率在A、B、C组分别为30%、54.3%、57.1%。根治性切除病例,A、B、C组的3年复发率分别为76.7%、46.7%、41.7%。单纯手术组的生存率显著低于其他两组,而根治性切除后的复发率则显著比另两组为高。结论肝癌切除联合栓塞化疗或(和)LAK细胞/IL-2治疗有助于改善肝癌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3.
用CD3McAb和低剂量IL-2(500U/ml)诱导的人胎脾CD3AK细胞治疗43例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取得疗效。经2~8疗程治疗,多数患者症状缓解,生活质量改善,PR+MR18例(41.9%),S+P25例(58.1%),死亡9例(20.9%)。全组无严重毒副反应发生。同时比较CD3AK细胞和常规LAK细胞体外增殖及其杀伤活性,表明前者144h增殖力高于后者(P<0.01),靶细胞抑制率二者无显著差异(P>0.05)。初步表明CD3AK/IL-2疗法效果肯定,毒副作用小,可能成为继LAK/IL-2之后更为有效的肿瘤辅助治疗。  相似文献   

4.
CD3AK细胞和LAK细胞治疗晚期恶性肿瘤的临床和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51例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男性23例,女性28例)分成两组,其中一组(31例)以CD3McAb(CD3单克隆抗体)和小剂量IL-2(500u/ml)共同诱导的CD3AK细胞治疗,另一组(20例)输注大剂量IL-2(1000u/ml)诱导的常规LAK细胞治疗,以探讨降低IL-2用量、提高杀伤细胞细胞毒活性的可能性。结果显示CD3AK组患者生活质量改善、症状缓解均优于LAK组。CD3AK组PR+MR率较LAK组高29.0%,S+P率和死亡率分别较LAK组低12.4%和9.6%。同时比较了CD3AK细胞与LAK细胞的体外增殖和细胞毒活性,结果表明CD3AK细胞增殖率高于LAK细胞(P<0.01),靶细胞抑制率二者在0.05水平无显著差异。提示CD3McAb在刺激杀伤细胞活性,尤其在提高其增殖能力方面,具有显著的作用,CD3AK/IL-2能更有效地治疗晚期恶性肿瘤。  相似文献   

5.
罗慧玲  蔡体育  陈巧伦  黄民权  梅承恩  李永强 《癌症》2000,19(12):1124-1126
目的:探讨石斛多糖(dendrobium candidum polysaccharide,DCP)与rIL-2联合应用对脐带血LAK细胞(CB-LAK)和肿瘤病人外周血LAK细胞(PB-LAK)体外杀伤肿瘤细胞作用的影响。方法:应用^3H-TdR释放法测定CB-LAK和PB-LAK细胞的杀伤活性。结果:①rIL-2(500u/ml)能明显提高CB-LAK对Raji细胞的杀伤活性,0h的CB-LAK活性为13.63%,rIL-2(500u/ml)诱导48、72、96、120h后,CB-LAK活性分别提高至22.28%、26.23%、28.55%和25.76%(P〈0.01);②DCP(100mg/L或400mg/L)与rIL-2(500u/ml)联合诱导CB-LAK的活性,比单纯rIL-2(500u/ml)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多抗甲素对LAK细胞增殖及杀伤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将C57BL/6小鼠脾淋巴细胞分成四组:①单纯培养液组;②单纯PA组;③rIL-2组;④rIL-2+PA组。采用MTT比色方法及间接免疫荧光法测定并比较各组淋巴细胞增殖反应,淋巴细胞对p815肿瘤细胞的细胞毒作用以及淋巴细胞表面IL-2表达的情况,以此观察PA体外对小鼠脾LAK细胞增殖反应、杀瘤活性及IL-2R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PA单独对静止淋巴细胞增殖反应无作用,也不能诱导出LAK活性,但能显著增强IL-2诱导的淋巴细胞增殖反应,杀瘤活性及其表面IL-2R表达。当浓度为10μg/m1的PA与低剂量(200u/m1)IL-2联合应用时,诱导出的LAK活性强度相当于浓度为1000u/m1IL-2水平。提示,PA与IL-2合用能共同诱导LAK活性,降低IL-2用量,PA可望作为一种新的免疫调节剂用于肿瘤的LAK/IL-2生物治疗。  相似文献   

7.
采用淋巴因子诱导的细胞毒细胞(LICC)和IL—2/LAK细胞治疗32例晚期恶性肿瘤患者,LICC治疗20例,IL—2/LAK治疗12例,结果发现68.8%(22/32)卡氏得分上升,多数患者癌性症状减轻,生活质量提高,以LICC组优于LAK组,CR+PR+MR率,LICC为40.0%(12/20),LAK组为16.7%(2/12)。作者认为过继免疫作为一种癌症辅助治疗方法应予肯定;LICC治疗安全、副反应小,抗瘤谱广,费用低,疗效优于IL—2/LAK,值得扩大应用性研究。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甲氰咪呱(CIM)对鼠体内IL2/LAK抗肿瘤作用的影响,将B16细胞经尾静脉接种于C57BL/6小鼠,第3d分别应用DHanks液、CIM(10mg/ml)+CIM(1μg/ml)诱导的脾细胞,IL2+IL2(500U/ml)诱导的LAK细胞,CIM(10mg/ml)+IL2+CIM(1μg/ml)和IL2(500U/ml)共同诱导的LAK细胞,观察鼠肺转移结节和生存期。结果显示,单用CIM并不能减少肺转移结节和延长生存期;CIM+IL2/LAK治疗组与IL2/LAK治疗组相比,可减少肺转移结节(P<0.05)和显著延长生存期(P<0.01)。结果表明,CIM能够增强IL2/LAK抗肿瘤作用,可用于治疗肿瘤。  相似文献   

9.
评价肝动脉化疗栓塞合并LAK/IL┐2灌注治疗原发性肝癌的初步疗效。方法不能切除的肝癌患者经肝动脉化疗栓塞后灌注自体LAK细胞及IL┐2,并与单独行肝动脉化疗栓塞的不能切除肝癌患者比较其肿瘤大小,生活质量的变化及毒副反应。结果经肝动脉化疗栓塞合并LAK/IL┐2灌注治疗的22例肝癌有效率(CR+PR)为13.6%,包括1例完全缓解和2例部分缓解,而单独化疗栓塞对照组17例中仅1例显示部分缓解(有效率5.9%)。化疗栓塞+LAK/IL┐2治疗组与单独化疗栓塞对照组中MR、SD、PD分别为5、12、1例和1、11、4例。治疗组中大多数病人生活质量改善或稳定,而对照组中生活质量则无提高。两组病人的毒副反应均较轻而短暂。结论经肝动脉化疗栓塞合并LAK/IL┐2灌注治疗原发性肝癌疗效较优于单独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更有效的综合治疗方案有待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10.
观察胎脾、胸腺LAK细胞治疗晚期肿瘤的疗效。方法从胎儿脾脏、胸腺制备LAK细胞。LAK细胞和IL┐2经外周静脉输注。治疗前后测患者NK活性。结果LAK+小剂量IL┐2治疗14例,SD12例,PD2例。LAK+中剂量IL┐2治疗52例,CR6例,PR14例,SD28例,PD4例,有效率38.4%。治疗后患者NK活性显著提高。结论LAK细胞治疗效果依赖于IL┐2用量。静注疗效有限  相似文献   

11.
抑癌多糖——LAK细胞活性增强剂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抑癌多糖──LAK细胞活性增强剂李金锋综述黄信孚林本耀审校北京医科大学临床肿瘤学院(北京市100036)LAK/IL-2疗法临床应用治疗晚期恶性肿瘤日渐增多,且取得一定疗效,尤其对恶性黑色素瘤、肾细胞癌、淋巴瘤等有效率达20%~57%[1,2]。但此...  相似文献   

12.
LAK细胞和IL-2是目前常用的肿瘤生物制剂。自1992年以来,对18例晚期肺癌,男15例,女3例,年龄29~64岁,进行LAK细胞和重组IL-2联合化疗治疗。选择胎脾、胸腺的淋巴细胞做前体细胞,体外用重组IL-2诱导制备LAK细胞,每输3次LAK细胞为一疗程、每次输入细胞数0.5~1.0×109。化疗采用环磷酰胺,长春新碱,阿霉素为主的方案。治疗结果:完全缓解(CR)5例,部分缓解(PR)7例,无效(NR)3例,病情平稳3例,有效率CR+PR达66%。采用本疗法后病人精神及饮食好转,能有效缓解胸痛、减轻病人痛苦。提示LAK细胞和重组IL-2联合化疗对晚期肺癌是一种可行的有效治疗,但在临床应用中要注意毒性反应。  相似文献   

13.
我院1993年4月至6月经肝动脉及门静脉安置的植入式微泵,输注自体LAK细胞/IL-2及化疗药物治疗7例中晚期肝癌(其中2倒置泵,同时进行了肿瘤姑息性切除),近期疗效CR2例,PR3例,mR1例,PD1例,总有效率达85.7%,且毒性反应轻微。结果提示:对于中晚期肝癌,经肝动脉门静脉输注自体LAK细胞/IL-2及化疗药物,是一种极有前途的治疗措施,可望明显提高肝癌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索提高恶性脑胶质瘤治疗效果的新途径。方法:用人参皂甙(ginsenoside,GS)与白细胞介素2(IL-2)协同诱导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制成GS-LAK细胞,用MTT法测定其对恶性脑胶质瘤细胞(BT325)的杀伤活性,并与LAK细胞相比较。结果:效应细胞GS-LAK在增殖数量和杀伤恶性脑胶质瘤细胞活性等方面均优于LAK细胞,且IL-2用量减少。结论:采用GS-LAK细胞,可提高效应细胞的数量和活性,为恶性脑胶质瘤的免疫治疗打下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用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动态监测46例恶性淋巴瘤(ML)患者脑脊液(CSF)中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水平变化。发现ML患者脑脊液中sIL-2R比正常人显著升高(P<0.001),且6例有中枢神经系统(CNS)浸润者sIL-2R与无CNS浸润者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治疗达CR或PR后sIL-2R显著降低(P<0.05),与正常人者相比P>0.05,脑脊液sIL-2R水平与血清中sIL-2R水平无显著相关性。认为动态监测ML患者脑脊液sIL-2R水平有助于估价病变严重程度、CNS有无浸润及疗效评定  相似文献   

16.
人天然白介素-2治疗恶性肿瘤的Ⅱ期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人天然白介素-2(IL-2)治疗恶性肿瘤的效果。方法采用IL-2加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LAK细胞)全身输注治疗14例实体瘤(恶性黑素瘤4例,肾癌2例,原发性肝癌和肠癌各3例,恶性淋巴瘤和恶性腮腺混合瘤各1例)和胸腹腔内注入治疗10例癌性胸腹水(胃癌4例,卵巢癌2例,肠癌、乳腺癌、胰腺癌和肺癌各1例)。结果实体瘤缓解率为21.4%(3/14),胸腹水缓解率为70%(7/10)。不良反应有发热(<39℃)3例;恶心1例;肾功能障碍1例,停药后恢复正常。结论人天然IL-2具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17.
醛氢叶酸联合氟尿嘧啶系列方案治疗93例晚期结直肠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醛氢叶酸(LV)联合氟尿嘧啶(5FU) 系列方案治疗晚期结直肠癌近期疗效和毒性。 方法 93 例分别接受下列化疗①A(LF) 组:5FU(500 mg/m2·d- 1) 加LV(20 mg/m2·d- 1) 静脉连续5d,3 周重复;②B(LFP) 组:将顺铂(PDD40 mg/d 静脉连续3d) 加入A 组中;③C(LFH) 组:将羟基喜树碱(HCPT6 ~8 mg/m2·d- 1 静脉连续5 ~10d) 加入A 组中。每例2 疗程后作疗效、不良反应评价。 结果 有效率分别为A组125 %(5/40)、B组222% (6/27) 和C组346 %(9/26),C组显著高于A组( P< 005) ;胃肠道反应和骨髓抑制B 组较A 组增加,C组较A 组无明显增加。 结论 LFP方案价值有待进一步研究,临床上可有选择地应用。LFH 方案是治疗晚期结直肠癌有希望的方案。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1 种新的过继免疫化疗治疗肝癌的方法,采用肝癌细胞株H22 接种于近交系Balb/c 小鼠皮下,制成肿瘤模型。使用IL2 、肿瘤活化的杀伤细胞(AK细胞)及环磷酰胺(Cy) 进行治疗,检测小鼠脾淋巴细胞NK、LAK及CTL 活性,用流式细胞仪检测L3T4 亚群及Lyt2 亚群含量。结果表明在过继免疫化疗组小鼠LAK 及CTL活性明显高于其它治疗组(P< 0.01),荷瘤小鼠肿瘤结节生长较IL2 组及Cy 组明显缓慢(P< 0.01),生存期也明显高于其它各治疗组(P<0 .01)。该研究表明过继免疫化疗有较强的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19.
自体可溶性肿瘤抗原协同IL-2诱导外周血PBMC增殖及杀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探讨自体可溶性肿瘤抗原(TSA)与IL┐2共同诱导PBMC增殖及杀瘤作用。方法分三组用APAAP法观察细胞表型,MTT法测定细胞增殖及杀瘤活性(靶细胞为MNK45系人胃低分化腺癌细胞)。结果培养第7天TSA(10μg/ml)协同IL┐2诱导PBMC增殖显著高于单独IL┐2诱导(P<0.01)。且CD+8及CD+25表达率增高,差异有显著性(P<0.010,当效/靶比为80∶1时IL┐2诱导的PBMC杀瘤活性为48.6%,而10μg/mlTSA协同诱导PBMC杀瘤活性为86.3%。结论为研究TAK细胞提供了实验依据,提示该类细胞具有临床过继免疫治疗应用的潜能  相似文献   

20.
采用人胎儿脾LAK细胞治疗62例晚期恶性肿瘤病人。结果表明人胎儿脾LAK细胞的临床应用安全可行,多数病人在治疗期间一般状况得到改善。总缓解率为(PR)22.58%,平均缓解时间为15.95个月。缓解率与克氏评分和接受4次疗程的IL-2/LAK细胞用量有关。在18.4个月的治疗期间,死亡率为20.97%,平均生存期为16.50个月。IL-2/LAK细胞对肾癌、黑色素瘤、结肠癌、肺癌和肝癌的转移灶有较好疗效,对原发灶也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