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研究转化生长因子 β1(TGF -β1)与大鼠小肠同种异体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的关系。方法 试验分 3组。Ⅰ组 :Wistar→SD小肠移植 ;Ⅱ组 :Wistar→SD小肠移植 +环孢素A(CsA) ;Ⅲ组 :Wistar→SD小肠移植 +重组人转化生长因子 β1(rhTGF -β1)。术后 3、5、7d观察病理学改变并用半定量RT -PCR方法检测干扰素γ(IFN -γ)、白细胞介素 2 (IL -2 )、TGF -β1mRNA。结果 病理改变 :Ⅰ组术后 3d出现排斥反应 ,7d最重 ;Ⅱ组术后 7d部分出现轻度排斥反应 ;Ⅲ组术后 5d出现轻度排斥反应 ,术后 7d中度排斥反应。Ⅰ组IFN -γ、IL -2mRNA术后明显增高 ;Ⅱ组术后略升高 ,与Ⅰ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 <0 .0 1) ;Ⅲ组IFN -γ、IL -2mRNA术后升高 ,较Ⅰ组升高程度低 ,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Ⅰ组TGF -β1mRNA术后增高 ,Ⅱ组术后增高大于Ⅰ组 ,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结论 TGF -β1可抑制大鼠小肠移植急性排斥反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动态观察近交系大鼠小肠移植排斥反应发生规律,探讨该模型对小肠移植排斥反应研究的价值.方法:选用近交系大鼠F344(RT11)和BN(RT1n),根据改良Monchik法建立下腔静脉回流式异位全小肠移植模型.实验分为同系移植组(F344→F344,ITx组)和同种移植组(BN→F344,ATx组),每组各制作实验模型8只.结果:①ITx组大鼠平均生存期30d以上,ATx组大鼠平均存活12d.②ITx组大鼠术后各时点的大体观察无明显差异,而移植小肠病理组织学POD 3d呈非特异性炎症反应表现,POD 0、5、7、9d 与正常小肠的组织学特征基本相同.③IL-2Rα和γ-INF mRNA转录水平显著性改变早于排斥反应的病理诊断.④ATx组在POD 5、7、9d的大体表现与组织病理改变分别符合轻、中、重度排斥反应的诊断标准.结论:近交系大鼠BN→F344与近交系大鼠F344→Wistar适用于小肠移植排斥反应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明确小肠移植排斥反应中的细胞凋亡现象,并探讨白细胞介素1β(IL1β)在凋亡中的作用。方法选用SD/Wistar大鼠进行节段性小肠移植。实验分3组:同基因移植组(SD→SD);异基因移植组(Wistar→SD)和异基因移植加环孢素A治疗组(Wistar→SD+CsA)。术后第1,3,5,7天分别用TUNEL法检查移植肠上皮凋亡细胞,用ELISA法测定血清IL1β。结果TUNEL法显示:Wistar→SD组肠黏膜上皮细胞在其发生轻、中、重度排斥反应中存在细胞凋亡,凋亡细胞数随排斥反应的加重而增加(P<0.01),并显著高于SD→SD组(P<0.01)。Wistar→SD+CsA组细胞凋亡数亦有显著增加(P<0.01)。SD→SD组排斥反应轻微,凋亡细胞数无明显变化(P>0.05)。ELISA法显示:在SDSD组血清IL1β无明显变化(P>0.05),WistarSD组和Wister→SD+CsAz组随凋亡细胞数的增加血清IL1β亦增高(P<0.01)。IL1β增加与细胞凋亡指数增加呈正相关(r=0.798,P<0.01)。结论小肠移植排斥反应中存在细胞凋亡现象,IL1β在细胞凋亡发生中起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1,25-(OH)2D3在大鼠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中的作用,探讨其在免疫调节中的机制.方法 行Wistar为供体,SD大鼠为受体的肾移植术,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检测血清中尿素氮(BUN)、肌酐(Cr)、Ca2+、P3+、白细胞介素(IL)-2、干扰素(IFN)-γ的水平及移植肾的病理变化.结果 Ⅰ组大鼠肾移植后5 d血清中BUN、Cr、IL-2、IFN-γ水平分别明显高于Ⅱ、Ⅲ、Ⅳ组(P<0.05),Ⅱ、Ⅲ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分别与Ⅳ组比较均明显增高(P<0.05).各组Ca2+、P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结果 显示,Ⅰ组大鼠移植后肾脏排斥反应最重,其余组与之比较均有所减轻,以Ⅳ组最明显.结论 1,25-(OH)2D3通过减少IL-2、IFN-γ的产生,减少排斥反应的发生,改善移植肾的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体外扩增培养大鼠未成熟DC,采用术前预先输入受体体内的方法,了解未成熟DC诱导小肠移植免疫耐受的可行性.方法:体外应用不同细胞因子(GM-CSF或GM-CSF+TGFβ1)培养骨髓和肝脏来源的未成熟DC,阴茎背静脉输入Wistar大鼠体内,1周后建立SD→Wistar同种异基因大鼠并列式小肠移植模型.术后监测移植小肠的免疫排斥反应强度.结果:术后第3、5、7天移植肠出现不同程度排斥反应.结论:大鼠未成熟DC细胞能够诱导小肠移植免疫耐受.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抗CD-40L单抗加小剂量CsA联合免疫治疗对肝移植大鼠受体免疫耐受诱导的作用.方法 在建立稳定大鼠肝移植模型的基础上,将肝移植模型分为5组.A组为SD→SD对照组;B组为SD→Wistar对照组,A,B组术后不用任何治疗措施;C组为SD→Wistar,术后用CsA1~5 d;D组为SD→Wistar,术后用CsA 1~5 d加抗CD-40L(CD-154)单抗0~2d;E组为D组+术前供体特异性输血(DSBT).观察受体存活时间、移植肝病理改变以及术后外周血中细胞因子的变化.结果 A,D,E组受体大鼠存活时点(均>60 d)均明显长于B组和C组.D,E组移植肝急性排斥反应明显减轻.B组IL-2和IFN-γ的血清水平显著高于其余各组(P<0.05).B,C,D,E 4组IL-4和IL-10较A组均有明显增加,尤其D,E组的IL-10表达较B组显著增高(P<0.05). 结论 抗CD-40L单抗加小剂量CsA(伴或不伴DSBT)联合免疫治疗,可有效延长肝移植大鼠受体生存时间、减轻急性排斥反应并诱导Th2类细胞因子的高水平表达,有助于受体和移植肝的长期存活.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骨化三醇在预防大鼠原位肝移植后急性排斥反应中的作用。方法大鼠原位肝移植分为Wistar→Wistar同基因组 (Ⅰ组 ) ,SD→Wistar急性排斥组 (Ⅱ组 )和SD→Wistar环孢菌素治疗组 (Ⅲ组 ) ,SD→Wistar骨化三醇治疗组 (Ⅳ组 ) ,在移植后 1,5 ,7,15 ,30d各个时点检测肝脏功能、急性排斥反应、细胞因子表达等指标。结果Ⅳ组大鼠移植后 4 /6生存期大于 10 0d ,与Ⅱ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0 1)。Ⅳ组大鼠移植后各时点平均AST(12 7± 4 1)U/L~ (36 0± 10 4 )U/L ,平均BIL(13± 5 )mmol/L~ (38± 11)mmol/L(与Ⅱ组比较 ,P <0 0 5 )。Ⅳ组移植后各时点平均排斥反应活动度积分 0分~ (3 3± 1 6 )分 (与Ⅱ组比较 ,P <0 0 5 )。Ⅳ组大鼠移植后各时点肝组织内IFN γmRNA表达明显减弱 ,IL 10mRNA表达明显增强 (与Ⅱ组比较 ,P <0 0 5 )。结论原位肝移植后骨化三醇治疗可以诱导细胞因子分泌向TH2型偏移 ,有效抑制急性排斥反应。  相似文献   

8.
大鼠小肠移植排斥反应中细胞凋亡的动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小肠移植后排斥反应与细胞闻过则喜良心的关系以及雷帕霉素(RAPA)对移植后排斥及细胞凋亡的作用。方法 以SD大鼠为假移植组作对照(1组),其他各组采用Wistar→SD大鼠异位小肠移植模型,移植后随机分为排斥反应组(2组)、雷帕霉素2mg.kg^-1组(3组)和雷帕霉素4mg.kg^-1.d^-1组(4组),每组术后1、3、5、7d分别处死6只大鼠,获取移植肠组织行病理学检查和细胞凋亡检测。结果 各组在术后1、3d均未发现排斥反应,2组术后5、7d分别出现I度和Ⅱ度排斥,3组仅在术后7d出现早期排斥迹象,4组枯术后一直未见排斥证据,小肠细胞凋亡数量在排斥反应前期和排斥反应时显著增加,不同强度的排斥反应,细胞凋亡数量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排斥反应中可出现大量的肠细胞凋亡,其始发时间早于排斥的组织学发现,凋亡细胞数量与排斥强度呈正相关,可作为小肠移植后排斥反应的另一种可信的标志物。雷帕霉素对排斥反应的抑制能力与剂量有关,并不能抑制肠细胞凋亡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 采用抗CD-40L单抗加小剂量CsA的联合免疫治疗,观察其对大鼠肝移植受体生存时间和Th1/Th2细胞因子谱变化的影响.方法 在建立稳定大鼠肝移植模型的基础上,将整个实验分为4组.A组(同基因对照组):SD→SD;B组(同种异体基因免疫排斥组):SD→Wistar,不用任何治疗措施;C组:SD→Wistar,CsA应用d1~d5;D组:SD→Wistar,CsA应用d1~d5加抗CD-40L(CD-154)单抗应用d0、d2.观察各组大鼠肝移植受体生存时间,移植后第7天用ELISA法检测外周血细胞因子水平.结果 A组、D组受体大鼠均可长期存活,B组生存时间仅为(13.8±2.4)d.IL-2、IFN-γ在B组的血清水平显著高于其余各组(P<0.05),TNF-α在B组的表达水平高于不同免疫抑制组,但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IL-4、IL10较A组均有所增加,尤其D组的IL-10表达水平较B组显著增高(P<0.05).结论 抗CD-40L单抗加小剂量CsA(伴或不伴DSBT)联合免疫治疗,可有效延长大鼠肝移植受体的生存时间,Th2类细胞因子的高水平表达与诱导移植耐受、抑制排斥反应有重要关联,有助于大鼠肝移植受体和移植肝的长期存活.  相似文献   

10.
胸腺接种肝特异性抗原对同种肝移植排斥反应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肝特异性抗原在同种肝移植免疫反应中的作用及其意义。方法 实验大鼠随机分为 3组。Ⅰ组 :为同基因移植对照组 ,供、受者均为Wistar大鼠 ;Ⅱ组 :为异基因移植组 ,供、受者分别为SD和Wistar大鼠 ;Ⅲ组 :为异基因移植前胸腺注射组 ,供、受者分别为SD和Wistar大鼠 ,术前 1周用供者肝特异性抗原 (LSA) 10mg对受者进行胸腺注射。观察和检测术后一般状态、生存时间、病理学排斥分级及脾细胞核因子 κB活性等 ,确定各组移植后的排斥反应情况及机体的免疫状态。结果 Ⅰ组大鼠术后一般状态好 ,无排斥反应发生 ;Ⅱ组大鼠体重进行性减轻 ,术后 9~ 13d内全部死亡 ,平均存活时间 (10 .7± 0 .51)d ,排斥反应明显 ;Ⅲ组 6只大鼠 ,2只存活 2 4d ,1只存活 2 7d ,2只长期存活 ,1只于术后 15d死于胆道梗阻。术后一般状态同Ⅰ组 ,排斥分级明显低于Ⅱ组 (P <0 .0 5) ;Ⅰ组仅 5d和 7d时间段检测到较低的核因子 κB活性 ,Ⅱ组各时间段均检测到明显的核因子 κB活性 ,Ⅲ组各时间段核因子 κB活性均明显低于Ⅱ组 (P <0 .0 5)。结论 肝特异性抗原直接参与了移植肝的排斥反应 ;胸腺接种肝特异性抗原能减轻同种肝移植排斥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经TGF-β1修饰的未成熟树突状细胞(imDC)预处理大鼠小肠移植受体后移植肠细胞凋亡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选用近交系F344/N和BN大鼠建立全小肠异位移植模型,分4组,每组24只.A组:同基因移植组(BN→BN);B组:异基因移植组(F344/N→BN);C组:F344/N→BN异基因移植+TGF-β1基因转染imDC;D组:F344/N→BN异基因移植+TGF-β1基因转染imDC+FK506.术后3、5、7 d各处死6只,取出移植肠.行免疫组化检测Bcl-2和Bax表达,TUNEL及电镜观察细胞凋亡.同期进行移植肠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 C组中Bcl-2在术后有轻度下降,而Bax的表达则略有升高,但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术后Bcl-2及Bax的表达与A组无明显差异.C组的凋亡细胞数在术后逐渐增加,但数量始终较少,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仅见少量凋亡细胞.结论 经TGF-β1基因转染的imDC预处理受体可以抑制细胞凋亡,从而减轻小肠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程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局部注射含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基因的质粒联合预先反复冻融处理移植神经对大鼠异体神经移植后排斥反应的影响.方法 SD大鼠分为4组进行实验,每组20只.TGF-β1组大鼠移植Wistar大鼠的冷冻坐骨神经,局部注射含TGF-β1基因的质粒;空质粒组大鼠移植Wistar大鼠的冷冻坐骨神经,注射空质粒;新鲜异体神经移植组大鼠接受Wistar大鼠的新鲜坐骨神经移植,不注射质粒;自体移植组SD大鼠移植自体的冷冻坐骨神经,不注射质粒.移植后用Western印迹法检查移植神经中TGF-β1的表达,并进行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C),测量运动神经的传导速度.各组移植神经样本分别在光镜和投射电镜下进行观察.结果 TGF-β1组中TGF-β1的表达明显较高.移植后12周时,自体移植组、TGF-β1组、空质粒组和新鲜异体神经移植组的MLC结果(吸光度值)分别为0.312±0.009、0.213±0.006、0.521±0.018和0.928±0.032.TGF-β1组各个时间点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均高于空质粒组和新鲜异体神经移植组,TGF-β1组与自体神经移植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光镜下可见,TGF-β1组的神经纤维结构破坏不明显.结论 局部注射含TGF-β1基因的质粒联合反复冻融处理异体移植神经可以减轻神经移植后的排斥反应.  相似文献   

13.
输血诱导免疫耐受对大鼠小肠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供体特异性输血(DST)诱导免疫耐受对大鼠小肠移植后急性排斥反应的影响.方法 采用SD至Wistar大鼠异位小肠移植模型,实验组分别予以DST,环孢素(CsA)及DST联合CsA干预,Wistar大鼠同系间移植作为对照,于3、5、7 d观察移植肠管病理变化及受体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干扰素(IFN)-γ表达程度.结果 病理显示CsA干预组在7 d出现轻度移植排斥反应;DST联合CsA干预组与对照组结果相似,在3、5、7 d均无明显的移植排斥反应发生.并且DST联合CsA干预组TNF-α表达程度低于单独CsA干预组,在第7天时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FN-γ表达程度低于单独CsA干预组,在第5、7天时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异基因大鼠间小肠移植在CsA配合应用的情况下,进行DST可诱导其产生一定的免疫耐受,预防及减轻大鼠小肠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及反应程度.  相似文献   

14.
Li J  Xiao M 《中华外科杂志》2001,39(11):882-884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IL)-1βmRNA在移植心脏局部表达状态与移植心脏自然生存时间的关系。方法 建立大鼠异位心脏移植模型,不同品系大鼠之间的移植供、受体分别为SD大鼠和Wistar大鼠(共66只);同品系大鼠之间的移植供受体均为Wistar大鼠(共66只)。于术后第1、3、5、7、9、11天,分别切取移植心脏各6只,提取总RNA,将目的引物和对照引物在同一管中扩增,以两者象素值比值均数做曲线图,观察排斥反应时IL-1βmRNA的动态表达情况。结果 不同品系移植心脏的停跳高峰在术后第6-10天。排斥反应时移植心脏局部IL-1β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增高,峰值在术后第1天。结论 IL-1β在心脏移植排斥反应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IL-1β mRNA的动态检测可望成为早期诊断排斥反应的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大鼠异体肢体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阶段,移植肢体血管内皮细胞细胞间黏附分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ICAM-1)动态变化及环孢素A(cyclosporine A,CsA)抗免疫排斥的作用.方法 建立大鼠肢体移植动物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Wistar大鼠→Wistar大鼠)、排斥组(SD大鼠→ Wistar大鼠)和CsA治疗组(SD大鼠→Wistar大鼠),术后1、4、7 d获取移植肢体股动脉行病理学观察,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移植肢体血管ICAM-1表达的变化.结果 对照组供体移植肢体股动脉血管内皮细胞仅出现轻微肿胀与ICAM-1表达微弱;排斥组血管内皮细胞肿胀明显,淋巴细胞大量浸润,ICAM-1的表达强度和数量明显增加;CsA治疗组移植肢体血管内皮细胞仅有少量淋巴细胞浸润,ICAM-1表达较弱.结论 大鼠异体肢体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阶段,血管内皮细胞ICAM-1表达水平与排斥反应的发生和发展有关,CsA可降低移植肢体血管内皮细胞ICAM-1表达,抑制复合组织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骨化三醇和氨基胍(AG)联合应用对大鼠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的作用。方法选取清洁级近交系健康雄性Wistar大鼠和SD大鼠为供、受者。实验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Ⅰ组为同基因对照组:Wistar大鼠肾脏移植给Wistar大鼠,术前和术后不做任何处理;其余各组均为异基因移植,Wistar大鼠肾脏移植给SD大鼠,Ⅱ组为排斥对照组:术前和术后不做任何处理;Ⅲ组为氨基胍治疗组:手术当日开始腹腔注射氨基胍200mg/kg,2次/d,至实验结束;Ⅳ组为骨化三醇治疗组:术前1d开始腹腔注射骨化三醇1μg·kg-1·d-1,至实验结束;Ⅴ组为联合治疗组:氨基胍和骨化三醇联合应用,给药方案同Ⅲ、Ⅳ组。观察各组受者生存期和移植后5d肾组织病理学变化,检测血清肌酐、尿素氮、钙、磷以及γ干扰素(IFNγ)含量。结果Ⅰ~Ⅴ组受者存活时间分别为(9.1±1.9)d、(5.3±0.8)d、(9.7±2.1)d、(8.6±1.6)d和(12.9±3.4)d。Ⅴ组较Ⅱ~Ⅳ组生存期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Ⅳ组受者存活期、移植肾排斥反应程度、肾功能及血清IFNγ表达水平较Ⅱ组明显改善或降低(P<0.01),Ⅴ组又较Ⅲ、Ⅳ效果更佳(P<0.05)。结论同种异体原位肾移植后联合应用用骨化三醇和氨基胍治疗可有效预防急性排斥反应,二者有明显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RNA编辑酶ADAR1在大鼠肝移植排斥反应中的表达变化。方法实验分为4组①同基因移植组(n=15),取Wistar大鼠的肝脏原位移植给Wistar大鼠;②异基因移植组(n=15),取SD大鼠的肝脏移植给Wistar大鼠;③异基因移植 FK506治疗组(n=15),取SD大鼠的肝脏移植给Wistar大鼠,术后肌注FK506,2mg/(kg·d);④对照组(n=15),对Wistar大鼠不行肝移植,仅行开、关腹手术。建立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分别于术后第3、5及7d各处死5只大鼠,取脾脏组织,用RT-PCR方法检测ADAR1 mRNA的表达变化。结果移植后各组大鼠肝脏、脾脏病理变化随时间发展而呈进行性变化,异基因移植组病理变化最明显。ADAR1 mRNA表达在异基因移植组的各个时相点明显高于同基因移植组和异基因移植 FK506治疗组(P<0.001),于第5d时最明显。结论在大鼠原位肝移植发生急性排斥反应时,ADAR1增高程度与排斥反应的强度变化趋势一致。FK506可以抑制ADAR1的表达,明显减轻移植肝组织的急性排斥反应。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β1)基因转染未成熟树突状细胞(imDC)对大鼠肝移植免疫耐受的诱导作用.方法 利用大鼠骨髓细胞诱导培养imDC,以脂质体介导的pIRES2-EGFP-hTGF-β1转染imDC,于移植前5d输注受体Lewis大鼠体内,移植后分别于3、7、10d抽血检测肝功能[总胆红素( TBIL)和谷丙转氨酶(ALT)]、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白细胞介素-12(IL-12)水平、肝组织苏木素-伊红(HE)染色急性排斥反应病理评分、原位末端转移酶标记(TUNEL)法检测肝脏淋巴细胞的凋亡及观察各组大鼠肝移植后的生存时间.结果 TGF-β1组移植后肝功能(TBIL和ALT)优于各对照组(P<0.05);TGF-β1组移植后3、7d血清IL-12浓度分别为71.03±10.70、80.88±14.23均低于各对照组(P<0.05);TGF-β1组移植后7d出现交界性排斥反应,移植10 d后出现轻度排斥反应(P<0.05);TGF-β1基因转染组移植后3、7、10d汇管区淋巴细胞凋亡指数分别为6.75±1.93、14.00±2.19、18.25±1.38,较各对照组均明显增高(P<0.05);TGF-β1组大鼠移植后中位生存期为58 d,明显长于各对照组.结论 TGF-β1基因改造的imDC能诱导大鼠移植免疫耐受,在诱导器官移植耐受中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β1)是近年来发现的与器官移植慢性排斥反应密切相关的因子之一.我们通过观察大鼠小肠移植物中TGF-β1因子的变化,探讨其在小肠移植中的作用及意义. 一、材料与方法 选用近交系F344( RT11vr)大鼠和Lewis( RT11)大鼠作为小肠移植的供体和受体.参照传统手术方法构建大鼠小肠移植模型[1].异系移植受体大鼠术后肌注环孢素,术后29 d停止给药.同系对照组肌注同体积生理盐水.分别于术后第7、28、60天切取部分移植物.采用荧光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TGF-β1 mRNA转录水平.应用SP法进行移植物的TGF-β1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分析.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大鼠肝移植排斥反应时γ干扰素(IFN-γ)及白细胞介素10(IL-10)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改良的Kamada"二袖套法"制备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同系移植组供、受者均为SD大鼠;同种异体移植组的供者为Wistar大鼠,受者为SD大鼠;另设假手术组.术后7 d处死动物,观察移植肝脏的组织学变化,检测血清IFN-γ和IL-10的含量,以及移植肝脏内IFN-γ和IL-10 mRNA的表达.结果 同种异体移植组移植肝脏有较多坏死肝细胞,汇管区及中央静脉周围可见以淋巴细胞为主的炎症细胞浸润,胆管上皮细胞可见胞浆空泡变性、核固缩或碎裂,整个肝小叶结构紊乱.同系移植组肝脏组织结构仅有轻度缺血再灌注损伤表现,汇管区有较少炎症细胞浸润,胆管上皮细胞结构和肝小叶结构基本正常.同种异体移植组血清IFN-γ为(386.7±14.4)Pg/ml,明显高于同系移植组的(159.8±16.5)pg/ml(P<0.05);同种异体移植组血清IL-10为(126.3±13.1)pg/ml,明显低于同系移植组的(288.3±17.1)pg/ml(P<0.05).同种异体移植组移植肝组织内IF-γ 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同系移植组(P<0.05),而IL-10 rnRNA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同系移植组(P<0.05).结论 大鼠肝移植排斥反应时IFN-γ表达明显升高,IL-10表达明显降低;T_H1/T_H2型细胞因子的动态平衡可能在大鼠肝移植排斥反应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