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体外培养不同年龄组人成骨细胞Ⅰ型胶原(COL-1)表达的增龄性改变. 方法选择<5岁、30~40岁、50~60岁及70~79岁4个年龄组骨折患者的松质骨,用1:1 DMEM-Ham F-12培养液进行培养.第2代细胞培养至7 d和13 d,分别定量留取培养48 h的条件培养液,第2代细胞一部分经诱导培养至14 d进行电镜观察,另一部分培养至14 d抽提细胞内总RNA,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方法半定量检测COL-1基因表达,并进行各年龄组比较. 结果成骨细胞经体外诱导培养后透射电镜下观察,细胞外基质中可见大量原胶原;细胞培养至7 d和13 d Ⅰ型前胶原羧基端前肽(PICP)检测值均随年龄增长逐渐降低,与年龄之间呈显著负相关(男性7 d: r=-0.503, P<0.05, 13 d: r=-0.662, P<0.01; 女性7 d: r=-0.658, P<0.01, 13 d: r=-0.770, P<0.01);各年龄组成骨细胞均检测到COL-1基因mRNA表达,表达量<5岁组较低,30~40岁组最高,之后随年龄增长逐渐降低,其表达量和年龄呈显著正相关(男性r=0.331,女性r= 0.327,均为P<0.05),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体外培养人成骨细胞可合成原胶原,PICP分泌随增龄而降低,不同年龄组人成骨细胞均表达COL-1 mRNA,30~40岁后表达量随年龄增长而降低. 相似文献
2.
肥大细胞对平滑肌源性泡沫细胞Ⅰ型胶原和Ⅲ型胶原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检测大鼠腹腔肥大细胞(mastcell,MC)对平滑肌源性泡沫细胞Ⅰ型胶原和Ⅲ型胶原表达的影响。方法 SD大鼠体重约2 0 0g ,雌雄不限,供采集MC和原代培养平滑肌细胞(smoothmusclecell,SMC)。采用梯度密度离心分离MC ,提取MC上清液(含MC释放的各种炎症介质)。用MC上清液和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处理SMC ,实验分四组:对照组SMC在5mL含10 %小牛血清的DMEM中培养4 8h ;oxLDL组SMC在5mL含10 %小牛血清的DMEM中(含oxLDL ,终浓度为10 0mg L)培养4 8h ;MC上清液组SMC在5mL含10 %小牛血清的MC上清液(由含1×10 6 个MC的细胞悬液提取)中培养4 8h ;MC上清液+ox LDL组SMC在5mL含10 %小牛血清的MC上清液(由含1×10 6 个MC的细胞悬液提取)中(含oxLDL ,终浓度为10 0mg L)培养4 8h。采用油红O染色检测SMC泡沫化。RT PCR检测SMCⅠ型胶原和Ⅲ型胶原mRNA的表达,PCR引物序列Ⅰ型胶原为5′GACACTGAACCCTTTGTAATG 3′和5′GTGAAACTCCCGTCTGCT 3′,扩增片段长度为399bp ;Ⅲ型胶原引物序列为5′AGCGGAGAATACTGGGTT 3′和5′TGTAATGTTCTGGGAGGC 3′,扩增片段长度为2 88bp ;内参照采用βactin ,引物序列为5′GTGGGGCGCCCCAGGCACCA 3′和5′CTCCTTAATGTCACGCACGATTTC 3′,扩增片段长度为5 4 8bp。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检测SMCⅠ型胶原和Ⅲ型胶原蛋白表达。结果 油红O染色显示MC上清液可加速SMC泡沫化。RT PCR结果发现,与对照组SMC相比,用oxLDL或MC上清液分别单独处理SMC 4 8h后,Ⅰ型胶原和Ⅲ型胶原的mRNA表达均降低,用oxLDL和MC上清液同时处理SMC 4 8h后,Ⅰ型胶原和Ⅲ型胶原的mRNA表达降低更明显。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显示,对照组SMC细胞浆内有大量棕色颗粒,颗粒粗大而染色深,说明对照组Ⅰ型胶原和Ⅲ型胶原的蛋白表达为强阳性;用oxLDL或MC上清液分别单独处理SMC 8h后,细胞浆内棕色颗粒少而染色浅,说明Ⅰ型胶原和Ⅲ型胶原的蛋白表达均明显降低;用oxLDL和MC上清液同时处理SMC 4 8h后,Ⅰ型胶原和Ⅲ型胶原的蛋白表达降低更明显。结论 MC在体外抑制SMCⅠ型胶原和Ⅲ型胶原表达,并且能协同oxLDL对Ⅰ型胶原和Ⅲ型胶原表达的抑制作用。因此MC释放的炎症介质也许参与了动脉粥样斑块纤维帽的重构。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尿I型胶原特异性序列与骨质疏松发生率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Cross Laps^TM ELISA试剂盒测定尿中I型胶原特异性序列(Coss Laps^TM),用肌酐法在HITACHI 715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尿肌酐,校正其与肌酐的比值。结果 健康女性老年期Cross Laps^TM含量明显高于老年前期,且随增龄而增加,80岁以上高峰;老年期骨质疏松检出率高于老年前期,80岁以后达高峰,与Cross Laps^TM一致,健康男性老年前期及老年期Cross Laps^TM含量基本接近,与年龄无关。老年期男性和女性骨质疏松发生率为29.33%和58.00%。结论 尿I型胶原特异性序列检测与骨质疏松呈正相关,故作为一种无创,大量筛选高危人群及早期诊断骨质疏松症的实用方法,对女性早期检测意义更大。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尿 型胶原特异性序列与骨质疏松发生率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 Cross Laps TMELISA试剂盒测定尿中 型胶原特异性序列 (Cross Laps TM) ,用肌酐法在 HITACHI71 5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尿肌酐 ,校正其与肌酐的比值。结果 健康女性老年期 Cross L aps TM含量明显高于老年前期 ,且随增龄而增加 ,80岁以上高峰 ;老年期骨质疏松检出率高于老年前期 ,80岁以后达高峰 ,与 Cross Laps TM一致。健康男性老年前期及老年期 Cross Laps TM含量基本接近 ,与年龄无关。老年期男性和女性骨质疏松发生率为 2 9.33%和 58.0 0 %。结论 尿 型胶原特异性序列检测与骨质疏松呈正相关 ,故可作为一种无创、大量筛选高危人群及早期诊断骨质疏松症的实用方法 ,对女性早期检测意义更大。 相似文献
5.
检测尿Ⅰ型胶原交联氨基末端肽监测抗骨吸收药物疗效的特异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检测尿I型胶原交联基末端肽(NTx)监测抗骨吸收药物疗效的作用。方法 将46名绝经后妇女随机分成治疗组(阿仑磷酸钠10mg/d,6个月)和对照组(安慰剂,6个月)。用ELISA法检测尿NTx值,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腰椎骨密度。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的NTx和骨密度的改变率 分别为-51.64%,5%和5.16%,-2.58%,治疗组的骨吸收指标均下降,以NTx下降最明显,近51.4%(P<0.001),对照组的NTx值却有所上升。结论 NTx是监测抗骨吸收药物疗效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6.
Ⅰ型胶原的编码基因是重要的骨量调节基因.编码Ⅰ型胶原α1链的COLIA1基因多态性可能在特定的种群中与骨密度、骨折及骨质疏松症有一定关系,并受到被研究对象的年龄、体重、是否接受雌激素替代治疗以及他们的生活方式和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同时还与其他基因产生协同作用.而现有资料显示编码α2链的COLIA2基因多态性与骨质疏松症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左归丸对去卵巢骨质疏松(OP)模型大鼠股骨中Ⅰ型胶原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左归丸对OP的防治作用机制。方法SPF级4.5月龄SD雌性大鼠,分为三组:正常组39只;假手术组39只;200只采取双侧背部卵巢切除术进行绝经后OP造模。造模21 d后,将去卵巢大鼠随机分为5组:模型组、尼尔雌醇组、左归丸高剂量组、左归丸中剂量组、左归丸低剂量组,每组40只。然后开始灌胃给药,左归丸高、中、低剂量组分别给予ig6.4,3.2,1.6 g/kg剂量的左归丸混悬液灌胃;尼尔雌醇组灌服尼尔雌醇混悬液灌胃;正常组、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均灌服蒸馏水。于连续给药60、120、180 d后分3批取材,取大鼠左后肢股骨近端1/3部分,采用RT-PCR方法检测骨组织中Ⅰ型胶原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去卵巢后,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股骨中Ⅰ型胶原mRNA水平明显降低(P<0.01);和模型组比较,给药60d、120、180 d的左归丸各剂量组,股骨中Ⅰ型胶原mRNA水平显著升高(P<0.01或P<0.05)。结论骨组织中Ⅰ型胶原的mRNA表达水平的下调可能是绝经后骨质疏松(PMOP)发生的重要机制之一,左归丸能够上调骨组织中Ⅰ型胶原的mRNA表达,从而有效防治OP。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去卵巢大鼠骨I型胶原表达变化及温和灸、苯甲酸雌二醇注射液(BE2)的干预效果,探讨“补虚化瘀”灸法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的机制。方法将50只8月龄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10只和去势组40只,后者行双侧卵巢切除术,并于90d后随机分为模型组、雌激素组、艾灸组和艾灸+雌激素组各10只,其后假手术组和模型组正常饲养,雌激素组予BE2后肢肌肉注射、艾灸组按“补虚化瘀法”取穴行温和灸治疗,艾灸+雌激素组同时给予BE2注射和艾灸治疗。疗程结合后处死大鼠,分别以免疫组化法和原位杂交法检测右股骨I型胶原mRNA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右股骨I型胶原蛋白及mRNA表达均明显低于假手术组及各治疗组,各治疗组中仅艾灸+雌激素组mRNA表达阳性反应面积明显大于艾灸组(P〈0.05或0.01),余各指标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温和灸可明显增强去卵巢大鼠股骨I型胶原表达(效果与BE2相似),此可能为“补虚化瘀”灸法治疗PMO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
10.
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Ⅰ,Ⅲ型胶原与透明质酸及病理改变的关系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Ⅰ、Ⅲ型胶原与透明质酸及病理改变的关系杨永平,张世兰,周艳贤,宋喜秀为探讨血清Ⅰ、Ⅲ型胶原在肝炎患者中的意义及与透明质酸(HA)水平和病理改变的关系,本文作者对126例不同类型肝炎患者进行了血清Ⅰ、Ⅲ型胶原测定,并对其与HA水平及病... 相似文献
11.
Ⅰ型胶原的编码基因是重要的骨量调节基因。编码Ⅰ型胶原。Ⅰ链的COLIAI基因多态性可能在特定的种群中与骨密度.骨折及骨质疏松症有一定关系,并受到被研究对象的年龄、体重、是否接受雌激素替代治疗以及他们的生活方式和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同时还与其他基因产生协同作用。而现有资料显示编码α2链的COLIA2基因多态性与骨质疏松症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血清Ⅲ型前胶原、Ⅳ型胶原、透明质酸及层粘蛋白对肝纤维化的评估价值 总被引:9,自引:4,他引:9
我们对91例各型肝炎患者的血清PCⅢ、Ⅳ-C、HA、LM指标进行了检测,并对其中64例肝活检患者的病理组织学分期进行相关性研究,探讨其对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1 材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91例患者均为2000年8月~2001年2月重庆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感染科的住院病人,慢性肝炎轻度30例,中度23例,重度20例,肝炎肝硬化18例,其中男81 相似文献
13.
14.
用酶联免疫检测技术对慢性肝病患者血清I型胶原及TNFα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随着慢性肝病进行性发展,其血清含量逐渐增加。相关性分析表明二指标之间及与γ-球蛋白呈正相关。I型胶原与TNFα联合诊断可提高诊断符合率。以上结果提示,I型胶原和TNFα是反映肝纤维化程度的良好指标。TNFα对I型胶原的合成与分泌具有调节作用。胶原成分与细胞因子联合诊断肝硬化,可互相弥补其局限性,显示了联合怕优越性。 相似文献
15.
上海地区绝经后妇女Ⅰ型胶原αl基因多态性与骨密度无关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研究上海地区205名绝经后妇女I胶原α1(COLIA1)基因Sp1结合位点的多态性变化与骨密度的关系。方法 用PCR-RFLP法检测COLIA1基因多态性,基因型中的大写与小写字母(S和s)分别表示无和有限制性内切酶位点。以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腰椎和股骨颈等处骨密度。结果 所有样本均为SS基因型,没有发现Ss和ss型。结论 COLIA1基因多态性可能有较大的种族差异,与上海地区绝经后妇女的骨密度无关。该基因对骨密度和骨质疏松症的影响尚需在不同人群中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调查I型胶原α2链(COL1A2)PvuⅡ基因多态性在人群中的分布,探讨COL1A2 PvuⅡ基凶多态性与高氟区人群骨组织异常的关系。方法在高氟区和对照区选择观察人群,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COL1A2 PvuⅡ基因型,X线检查人群骨结构改变情况。结果高氟区人群COL1A2 PvuⅡ基因型PP为20.4%,Pp为37.8%,pp为41.8%;对照区人群PP为10.6%,Pp为42.4%,pp为47.0%。两地区人群基因型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674,P>0.05);高氟区和对照区人群骨组织异常阳性率分别为88.0%、45.8%,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5.109,P<0.01)。结论COL1A2 PvuⅡ基因多态性与调查人群骨组织异常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大鼠增龄过程中骨基质形态计量改变规律及与骨代谢指标相关性。 方法 3、9、15个月龄雌性SD大鼠各 10只。第 4腰椎及右侧胫骨上段作形态计量学分析。物理密度法测定股骨及腰椎骨密度 (BMD)。第 3腰椎作抗压缩试验。自动分析仪测定血清钙、磷 ,放免法测定1,2 5 (OH) 2 D3 。 结果 与 3月龄组比较 ,15月龄组第 4腰椎骨小梁体积减小 4 3 3% (P <0 0 1) ,胫骨上段骨小梁体积减小 2 8 0 % (P <0 0 1) ,骨形成表面降低 17 2 % (P <0 0 5 ) ,骨吸收表面增加39 8% (P <0 0 1) ,腰椎、股骨BMD分别下降 7 7% (P <0 0 1)和 7 3% (P <0 0 1)。骨小梁体积与腰椎BMD、最大载荷、血清 1,2 5 (OH) 2 D3 呈明显正相关 (r =0 6 84、0 972及 0 86 6 ,P <0 0 0 1)。血清 1,2 5 (OH) 2 D3 与胫骨骨形成表面及矿化沉积率呈明显正相关 (r =0 5 87,r =0 6 2 8,P <0 0 1)。 结论 15月龄雌性SD大鼠骨形成减弱 ,骨吸收增加 ,骨量减少 ,骨结构改变 ,生物力学性能降低。骨形态计量学指标与腰椎BMD和骨生物力学指标有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XⅧ型胶原mRNA在实验性肝纤维化大鼠肝脏中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XⅧ型胶原(collagen XⅧ,CXⅧ)mRNA在实验性肝纤维化中的定量改变。方法 以逆行胆管硬化注射加结扎的方法制备大鼠胆管堵塞性肝纤维化模型,以假手术组大鼠为对照组。提取肝脏总RNA,以核酸酶保护分析(RNA酶保护分析)定量测定前胶原α1(XⅧ)mRNA水平,并与α(1)和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MP-1)的mRNA变化相比较。结果 与假手术组大鼠相比,胆管堵塞性肝纤维化大鼠 相似文献
20.
血清Ⅰ型胶原测定诊断肝纤维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血清Ⅰ型胶原测定诊断肝纤维化李伟道近年来,肝纤维化血清标志物已引起人们很大的关注。血清中各型胶原成分及其降解产物是肝纤维化重要标志物[1],其中报道最早、应用最广的是Ⅲ型前胶原氨基端肽(PⅢNP或PⅢP),其前体Ⅲ型前胶原(PCⅢ)亦被认为有相似的临...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