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2.
内窥镜下保留与不保留黄韧带腰椎间盘摘除术的临床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在内窥镜下保留腰椎黄韧带的手术技巧、临床适应证和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单节段内窥镜下(METRx)腰椎间盘摘除术患者,其中保留黄韧带组65例,同期不保留黄韧带组146例进行临床比较。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腰骶部疼痛伴下肢放射痛,以及不同程度伸拇肌力或跟腱反射减弱,同时辅以CT扫描和(或)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确诊。常规METRx操作下显露腰椎板间隙,用微型手术刀切开并剥离黄韧带,将黄韧带向中线卷曲剥离成上、外、下3面游离的黄韧带瓣,用微型神经拉钩将黄韧带向中线牵开,显露硬膜囊和神经根。椎间盘摘除、神经根松解减压术后,将黄韧带瓣恢复到原来的解剖结构部位。结果两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问无差异,但不保留黄韧带组硬脊膜损伤、椎问盘炎及伤口感染及复发率方面较保留黄韧带组高。结论METRx操作下保留腰椎黄韧带技术操作可行,临床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后路椎间盘镜保留黄韧带技术(microendoseopic discectomy,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回顾我科2006年3月至2009年3月利用MED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6例,利用SPSS17.0软件分别比较术前、术后3个月随访和术后1年随访的VAS评分。按Nakai标准将患者首次随访和末次随访时的疗效分为优、良、可、差4级。结果术前、术后首次随访及末次随访时的VAS评分分别为(7.15±1.24)分、(2.25±1.35)分、(2.28±1.19)分。术前与术后首次随访、术前与术后末次随访的VAS评分差异具有显著性(P值均为0.000),而首次随访与末次随访的VAS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19)。首次随访时疗效:优50例,良31例,可3例,差2例,优良率94.2%。末次随访时疗效:优47例,良32例,可7例,优良率91.9%。结论后路椎间盘镜保留黄韧带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良好的近期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内窥镜下腰椎间盘摘除术中保留腰椎黄韧带的可行性和临床效果。方法:对6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L4/5 39例,L5/S1 26例)在常规内窥镜操作下显露腰椎板间隙,用微型手术刀切开并剥离黄韧带。将黄韧带向中线卷曲剥离成上、外、下三面游离的黄韧带瓣,椎间盘切除后再将黄韧带进行复位。结果:65例患者手术切口均一期愈合,无神经根损伤、椎间隙感染和脑脊液漏等并发症。随访6~24个月,平均14.5个月,疗效评定按Nakai标准,优42例,良18例,可3例,差2例。2例差者行开放手术翻修术。翻修术中见保留的黄韧带与椎管外疤痕粘连明显,但与椎管内的粘连较轻。结论:内窥镜下保留腰椎黄韧带不但技术操作可行。而且能降低术后腰椎管外瘢痕向腰椎管内长入,是非常好的天然屏障。 相似文献
5.
内镜下保留黄韧带的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的临床初步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在内镜下保留黄韧带的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的手术技巧、适应证和临床疗效.方法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5例,均有不同程度腰骶部疼痛伴下肢放射痛,以及不同程度伸(足母)肌力或跟腱反射减弱,同时辅以CT扫描和/或MRI检查确诊.常规内镜(METRx)操作下显露腰椎板间隙,用微型手术刀切开并剥离黄韧带,将黄韧带向中线卷曲剥离成上、外、下三面游离的黄韧带瓣,用神经根拉钩将神经根拉向内侧以充分显露突出的腰椎间盘.椎间盘摘除和神经根松解后,将黄韧带瓣恢复到原来解剖部位.结果65例均手术顺利,无中转开放手术,手术时间¨0~170 min,(136±21)min.切口均一期愈合,无神经根损伤、椎间隙感染和脑脊液漏等并发症.65例随访6~24个月,平均14.5月,疗效评定按Nahi分级标准:优42例,良18例,可3例,差2例,优良率为92.3%(60/65).结论内镜下(METRx)保留腰椎黄韧带不但技术操作可行,而且能降低术后腰椎管外瘢痕向腰椎管内生长,是非常好的天然解剖结构屏障. 相似文献
6.
经显微内窥镜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103,自引:3,他引:103
目的研究显微内窥镜椎间盘切除术(microendoscopicdiscectomy,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特点及易出现的情况和并发症,以提高手术疗效。方法通道管经棘突旁小切口进入,在显微内窥镜下半环切除椎板下部,外侧黄韧带、关节突内侧。保留硬膜束后方黄韧带,用棉片、保护器保护神经,环切突出的纤维环和髓核组织,扩大根管。增添自制的切刀等器械。本组共248例,其中90例经术后随访24~32个月,平均27.2个月。结果术后平均1.9d下床行走,2.4周恢复日常生活,4.3周恢复工作,术后改善率为83.1%。初期手术可能出现:(1)定位错误;(2)进入椎管困难;(3)止血困难;(4)损伤硬膜,加重神经根水肿;(5)损伤关节突关节。结论MED有直接切除髓核、钙化后纵韧带、增生骨,创伤小,照明好等特点,但它的通道管末端不易与椎板表面固定。MED是发展中的技术,需改进器械和内窥镜,增加特殊器械,提高手术的安全性、简易性。 相似文献
7.
脊柱后路显微内窥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150,自引:0,他引:150
目的 探讨脊柱后路显微内窥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应用及适应证。方法 采用脊柱后路显微内窥镜椎间盘切除术(microendoscopy discectomy,MED)技术进行髓核摘除及神经根通道清理术。术中通过“C”型臂X线机引导准确定位,仅做长1-8cm 纵行切口,沿导针逐级更换套管扩张后放入金属手术通道及内窥镜镜头,于电视监视下显露椎板间隙,咬除少量椎板下缘及黄韧带,扩大椎间隙, 显露硬脊膜、神经根以及突出椎间盘的髓核组织并予以摘除, 必要时清理或扩大神经根通道。结果 本组共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65 例,随访6~18 个月,按Nakai 标准评定:优49 例,良12 例,可3 例,差1 例。结论 本术式在保证神经根充分减压的基础上,尽量减小手术创伤,保持脊柱后柱完整性,不破坏脊柱的生物力学结构,减少手术对脊柱稳定性的影响。由于手术视野放大15 倍,提高了手术安全性及疗效可靠性。本方法适用于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或合并相同节段侧隐窝狭窄患者 相似文献
8.
9.
内窥镜下不同入路治疗L_5S_1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局麻下经皮后外斜入路与椎板间孔入路内窥镜手术治疗L_5S_1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自2003年6月至2008年10月,对57例L_5S_1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应用内窥镜下髓核摘除术进行治疗.男32例,女25例;年龄17~79岁,平均42岁.内窥镜手术入路分别采用后外斜入路与椎板间孔入路.应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对患者手术前、后腰椎功能状况进行评价,分析不同入路的治疗结果、并发症、二次开放手术等情况.结果 57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最长5年4个月,最短12个月,平均22.4个月.采用后外斜入路22例,椎板间孔入路35例,其中各有1例患者接受二次手术,各有1例术后出现感染.后外斜入路突出的部位更靠外侧.椎板间孔入路不考虑髂棘的高低,突出部位为中央型和旁中央型.后外斜入路组手术前、后平均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分别为74.36,13.91(P<0.001),椎板间孔入路为77.45,12.56(P<0.001),术前和术后两者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按照MacNab标准,末次随访时手术疗效后外斜入路优良率为86%.椎板间孔入路优良率为89%.结论 两种入路各有不同的适应证,手术过程明显不同,但只要选择恰当,均能达到很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
脊柱后路显内窥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143,自引:1,他引:143
目的 探讨脊柱后路显微内窥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应用及适应证。方法 采用脊柱后路显微内窥镜椎间盘切除术(microendoscopy discectomy,MED)技术进行髓核摘除及奶通道清理术。术中通过“C”型臂线机引导准确定位,又做长1.8cm纵行切口,沿导针逐级更换套管扩张后放入金属手术通及内窥镜头,于电视监视下显露椎是隙,咬除少量椎板下缘及黄韧带,扩大椎间隙,显露硬脊膜、神经根以及突出 相似文献
11.
负压叩击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29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科常见病、多发病,随着人们认识的不断加深,治疗方法也出现多样化的趋势。方法选择的顺序为:保守治疗、微创介入、传统手术、人工椎间盘、椎体融合术。从1999年1月至2007年10月采用负压叩击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96例,取得良好的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1 病例介绍病例 1,女 ,4 8岁 ,农民。因腰扭伤疼痛向右下肢放射痛3年来院就诊。体格检查 :腰生理弯曲变直 ,L3 ,4、L4,5右旁叩痛阳性 ,右直腿抬高试验 2 0°阳性 ,右足下垂 ,右膝反射消失 ,右侧股四头肌肌力Ⅲ级 ,右大腿外及右小腿前内侧和右小腿外及右足背皮肤感觉麻木。CT检查示 :L4,5右偏型椎间盘突出 ,L3 ,4未见椎间盘突出。腰椎管造影X线片示 :L4,5椎间隙严重变窄 ,平齐第 4腰椎右侧椎管内组织及腰 4和腰 5右侧神经根明显压迫影像 ,造影剂充盈缺损 (图 1)。诊断为L4,5右偏型椎间盘突出上移伴高位神经压迫。施行L4,5后路右侧… 相似文献
13.
14.
15.
解读腰椎间盘突出症腰体形变化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解读冯天有教授有关腰椎间盘突出症腰型四步规律性变化。方法 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腰型旋盆翘臀患者23例,摄体形像、X线片。并用Photoshop6.0图像处理软件处理。结果 本组患者X线片侧位腰曲变直,甚至反向。以站立前后位X线片上测量水平线与代偿椎体(L3或L4)上缘夹角,代表腰段脊柱旋转侧弯角度。本组病例此角度为(11.57±2.74)°。骨盆旋转倾斜有两种代偿方式。穿矫形鞋后站立前后位X线片可见骨盆发生旋转,腰段脊柱向一侧倾斜角度显著减小,变化值为(10.69±3.02)°(t=2.96,P<0.05),差异有显著性。电脑合成图像可见位移椎体L4或/和L5体表投影位于腰曲变平反向阶段。腰椎凸侧条状肌痉挛范围与腰椎旋转侧弯范围一致。随访3~24个月,优22例,良1例,差0例。结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Ⅲ型旋盆翘臀是躯干(脊柱)、骨盆、下肢联动结构对腰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根代偿及身体生物力学平衡的结果,穿矫形鞋是治疗中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有限髓核摘除结合纤维环缝合治疗腰椎椎间盘突出症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对2015年1月—2016年3月在本院行有限髓核摘除术的59例腰椎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对照研究。缝合组28例行小切口腰椎椎板开窗有限髓核摘除结合纤维环缝合术;对照组31例行小切口腰椎椎板开窗有限髓核摘除,未行纤维环缝合。采用MacNab标准对术后1、3、6个月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价,同时采用椎间盘高度及椎间盘夹角对术后6个月时的脊柱稳定性进行评价。结果术后1、3个月2组Mac Nab评分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6个月时缝合组患者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时缝合组患者椎间盘高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椎间盘夹角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无复发及再手术患者。结论有限髓核摘除结合纤维环缝合术治疗腰椎椎间盘突出症安全、可靠,能获得满意的早期临床疗效且不影响脊柱稳定性,是降低复发率和再手术风险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加椎体间融合术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应用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加椎体间植骨融合术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2004年7月~2007年10月对20例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应用后路扩大椎板切除神经减压+椎弓根螺钉固定,联合自体骨填塞Cage行椎间融合术进行再手术治疗,应用目测类比疼痛评分法(VAS)及ODI功能障碍指数进行术后疗效评定。结果随访时间为6~36个月,平均13.6个月,所有患者腰腿痛症状得到有效缓解,椎间植骨融合良好,无断钉及融合器移位等并发症。结论椎弓根螺钉系统联合椎间融合器是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较理想方法,它可同时进行神经根减压及重建腰椎稳定性。 相似文献
18.
椎间盘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现今外科技术发展的方向为微创化和智能化,在达到与传统开放手术相同或更好的手术效果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减少手术创伤。结合本期几篇采用不同的微创方法治疗脊柱疾患的文章[1-7],谈谈椎间盘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现状及展望。 相似文献
19.
20.
手法为主综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手术后复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腰椎间盘突出症所引起的腰腿痛,目前多主张以保守治疗为主,但经手术治疗的也有一定比率。自2000年10月-2005年12月共收治经手术后复发的腰椎间盘突出症19例,临床应用松肌法、分离神经根粘连法、骨盆旋转整脊法、后伸压腰法、纠正脊柱侧弯法为主,结合骨盆牵引中药熏蒸,药物对症治疗为辅,取得了满意的效果。为探究其疗效机制,现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19例中,男16例,女3例;年龄26~59岁。有劳损、外伤及受凉诱发者12例。发病部位据CT、MRI检查统计:L3,4椎间盘突出1例,L4,5椎间盘突出9例,L5S1椎间盘突出5例,L4,5和L5S1两节段椎间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