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叶氏在论述营分证治法时说:“入营犹可透热转气”一语,故而现今多有将“透热转气”作为邪入营分之治则者,是没有完全领会叶氏精神的缘故。事实上,叶氏始终是以凉营清热为营分证治主法的。叶氏说:“营分受热,则血液受劫,心神不安,夜甚无寐,或斑点隐隐,即撤去气药,如从风热陷入者,用犀角竹叶之属;如从湿热陷入者,犀角,花露之品,参入凉血清热方中”,有人据此以为叶氏在这里是用透热转气为主的治法。其实竹叶,花露等无非是“参入凉血清热”的主法之中而已,何况这一段也仅是邪乍入营的示范。从“辛凉散风,甘淡驱湿,若病仍不解,是渐欲入营也”一  相似文献   

2.
在温病的治疗中,“引邪深入”历来被奉为戒律。所谓“引邪深入”,是病在卫分,用了气分药或血分药,会把病邪自卫分引入气分或血分,出现气分证或血分证;或者是病在气分,用了营血药,会把病邪引入营血,出现营血证;或者是病在营分,用了血分药,会把病邪引入血分,出现血分证。因而“引邪深入”成为治疗湿病之戒。对此,温病学家都非常重视,例如,吴瑭《温病条辨》上焦篇第十五条云:“太阴温病,寸脉大,舌绛而干,法  相似文献   

3.
<正> 《温热论》:“营分受热,则血液受劫,心神不定,夜甚无寐,或斑点隐隐,即撤去气药。如从风热陷入者,用犀角、竹叶之属,如从湿热陷入者,犀角、花露之品,参入凉血清热方中。”这段文字,理论上有自相矛盾之处,临床上亦很不符合实际,如不予辨析,未免令人滋生疑惑,故略述己见如次。一、理论上自相矛盾1.既云撤气药,又用气药叶氏治温病,分卫气营血四个层次用药。就《温热论》看,所谓卫分药,是指薄荷、牛蒡之属,所谓气分  相似文献   

4.
借用温病学卫、气、营、血辨证认识痤疮,认为其病机波及卫、气、营、血四个层次,症状多兼见卫、气、营、血分证,病机分别是卫分郁闭、气分郁热、营分痰热、血与热结,治疗痤疮宜贯彻"火郁发之""热者寒之""结者散之""瘀者行之"的原则,犀角升麻汤为治疗痤疮血分瘀热证良方。方中寒温之药并用,清热的同时发越郁火,并结合行散之药,化痰散结、活血化瘀,用治痤疮,可收桴鼓相应、拔刺雪污之效。  相似文献   

5.
第二节逆传营血温病的病机进展,不按卫→气→营→血的由浅入深逐步“顺传”,而从卫分直接内陷营分,血分,出现营血症候,则为“逆传”。〔原文4〕前言辛凉散风,甘淡驱湿,若病仍不解,是渐欲入营也。营分受热,则血液受劫,心神不安,夜甚无寐,成斑点隐隐,即撤去气药,如从风热陷入者,用犀角、竹茹之属;如从湿热陷入者,用犀角、花露之品,掺入凉血清热方中。若烦躁,大便不通,金汁亦可加入;老年或平素有寒者,以人中黄代之,急急透斑为要。  相似文献   

6.
<正> 8.犀角地黄汤类方鉴别运用犀角地黄汤见于唐代名医孙思邈著《千金要方·十二卷吐血门》。主治“伤寒、温病,发汗而不汗之内蓄血证,及鼻衄吐血不止,内余瘀血、面黄,大便黑者”。该方虽仅由犀角、生地、芍药、丹皮四味药组成,但立法精良,反映了凉血散瘀、清热解毒的大法,开辟了治疗热入血分,且有瘀血之证的法门,故后世温病学家将之立为血分热证的代表  相似文献   

7.
柴胡味辛、苦、微寒,性平,归心胞络、肝、三焦、胆经。《神农本草经》把它列为上品。柴胡本为气分之药,入气分,能疏气解郁,以气治血,即通过调气而治血分病;柴胡入足厥阴肝经,肝为血中之脏,故能入血分,行血中之气。同时,柴胡在临床中只要配伍得宜,可用于各种“发热”之证。这即是《药性论》所云:“主时疾内外热不解”。现就柴胡在三阳病发热中的运用浅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自《神农本草经》提出当归“主咳逆上气”以来 ,其后诸家本草多沿用其说 ,不敢有违经旨 ;并对当归止咳逆上气之机理亦有所阐发。如《神农本草经疏》谓当归“甘以缓之 ,辛以散之润之 ,温以通之畅之……为补血活血要药 ,故主咳逆上气也”。《本草纲目》注释引“当归血药 ,何治胸中咳逆上气 ?按当归其味辛散 ,乃血中气药也 ,况咳逆上气 ,有阴虚阳无所附者 ,故用血药补阴 ,血和而气降矣”。《本草经解》认为“其主咳逆上气者 ,心主血 ,肝藏血 ,血枯则肝木挟心火上刑肺金 ,而咳逆上气也。当归入肝养血 ,入心清火 ,所以主之也”。《本经疏证》则认…  相似文献   

9.
今以吴通温病条辨为主要依据,并着重于不挟湿邢的温病,分为上焦温病、中焦温病和下焦温病三个部分叙述如下: 上焦温病上焦温病主要在肺与心的领域,肺主气属卫,心主血属营,故上焦温病可以分为卫、气、营、血四大类。卫分温病上焦卫分温病主要是桑菊饮证和银翹散证。桑菊饮证:温病条辨说:“太阴风温,但欬,身不甚热,微渴者,辛凉轻剂桑菊饮主之”。并在方后指出:“二、三日不解,气粗似喘,燥在气分者,加石羔、知母;舌绛,暮热甚,燥邪人营,加元参、犀角;在血分者,去薄荷,加麦冬、细生地、玉竹、丹皮;肺甚热,加黄芩;渴者,加花粉。”从这里可以看出:①桑菊饮证属上焦卫分温病的轻证,其证微热(多不恶寒),微渴而欬,是因肺卫温邪轻微而津伤未甚所致,桑菊饮(桑叶、菊花、连翹、苇根、桔梗、杏仁、薄荷、甘草)属辛凉轻剂,故能主治本  相似文献   

10.
14.如何理解叶香岩所说的“在卫汗之可也,到气才可清气,入营犹可透热转气……入血就恐耗血动血,直须凉血散血。”并举例加以说明。答:这是叶氏根据温病发病过程中“卫气营血”证候的不同病理机转而确定的治法。换句话说,温病“卫、气、营、血”证候的治疗方法,原则上,卫分证,治宜辛凉解表,以透邪外出。因卫分证,病位浅,病情轻,属表证之故也;气分证,治宜清气泄热。因气分证为邪已入里,病势较重,里热蒸腾也;营分证,治应清营透热,以使邪热透出气分而解。因营分证,为邪已深入,病势更重,热灼营阴,心神被扰;血分证,治疗方法则须凉血散血。因血分证是较营分证更深一层,病势最为严重,此时热盛动血耗血也,故须凉血散血。  相似文献   

11.
水肿之证 ,早在《内经》已有“水”、“风水”、“水胀”、“石水”等记载 ,后人对水肿论述颇丰 ,其中以张景岳所述最为扼要 ,如云 :“凡水肿等证 ,乃肺脾肾三脏相干之病 ,盖水为至阴 ,故其本在肾 ,水化于气 ,故其标在肺 ,水惟畏土 ,故其制在脾。今肺虚气不化精而化水 ,脾虚则土不制水而反克 ,肾虚则水无所主而妄行。”说明三焦气化失常为水肿病机之綮。治疗水肿 ,首先应当辨其病在气分、血分。气分之治 ,大略有二 :宣肺利水、风药新用。肺居上焦 ,主宣发肃降 ,通调水道 ,凡风邪上受 ,首先犯肺 ,肺失宣降则风水泛滥 ,故曰水无风则平静而澄 ,…  相似文献   

12.
连翘     
《光明中医》2014,(10):2043-2043
味苦平。主寒热,火气所郁之寒热。鼠瘰,痈肿恶疮,瘿瘤结热,皆肝经热结之证。蛊毒。湿热之虫。凡药之散寒、温凉,有归气分者,有归血分者。大抵气胜者治气,味胜者治血。连翘之气芳家留滞之邪毒也。  相似文献   

13.
认为营分证有热邪,又有阴份,无疑养阴清热为第一要旨。热入血分,致瘀几成必然,则凉血散血肯定是主要治法,但此并不禁忌加气药以透热。营分证、血分证、血分证均有气机不畅的表现,故保持气机在温病治疗中意义重大,而调气药的应用很讲技巧;营分证中,热易外散,在清热养阴基础上应果断加以轻清、香窜之品透达郁热。指出营分证对不可一味清热养阴,须时时注意保持气机通畅。热入血分,致瘀几成必然,则凉血散血是主要治法但应以凉血款血散血为主,调气药的应用应掌握好用量,忌用辛燥香窜,并非只用凉血散血,不能“透热”。  相似文献   

14.
清营汤出自吴鞠通之《温病条辨》。对方中之用竹叶心、连翘、银花,大都依据叶天士“入营犹可透热转气”之说,认为是使营分邪热转出气分而解。间有根据药物的归类,认为其意在于清热解毒而已。笔者则以为清营汤中佐此三味药,其作用主要在于协助主药犀角清透心(包)邪热。其理有三:①药物归经:竹叶甘淡寒,入心、肺、胃经;连翘苦微辛寒,李时珍说:“乃少阴心  相似文献   

15.
<正> 在《金匮要略》妇人妊娠、产后、杂病三篇中论述活血化瘀法治疗妇科瘀血证的法则极为详要精湛,现归纳如下,以期共同探讨.1 行气活血法“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经脉不通,不通则痛.妇人产后篇第五条云:“产后腹痛、烦满不得卧,枳实芍药散主之”.方中枳实行血中之气滞,气行则血行;芍药和营缓急即定痛,两药共奏行气活血之功.用药虽简,可推而广之.凡妇人腹中走窜腹痛之气滞证,不管行经腹痛,产后腹痛,均可用之,不必拘泥.妇人杂病篇第十六条“妇人六十二种风,及腹中血气刺痛、红兰花酒主之”.风邪入营,气血壅滞而腹痛,故用红花加酒,行气活血,血行风自灭.  相似文献   

16.
《温病条辨》中将芳香方药运用于卫分证中可透邪外出;运用于气分证中可化湿理气,祛湿清热;运用于营分证中可化湿清热,透热转气;运用于血分证中可透血分热毒外达;运用于温病后期,可使邪退气宁血止.吴鞠通《温病务辨》以“芳香”冠名的方剂有20首,对芳香药的配伍应用有独到见解.  相似文献   

17.
艾军 《广西中医药》1998,21(3):41-43
气分证是温病卫气营血辨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气分阶段是温病的发展期,为治疗和转归的枢机,直接关系到病情的传变和治疗的成败。就卫、气、营、血4阶段而言,气分阶段是疾病由浅入深、由轻变重的转折期,疾病处于关键时刻。因此,充分认识气分证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而以往言及气分证,常常重其热而轻其郁;详于热而略于郁。笔者从探析气分证病理“热炽”与“郁结”并存的角度,提出气分证治疗当“清热”与“解郁”并举,从而加深对气分证之证治规律的认识,以提高临证诊治效果。1 热炽与郁结是气分证的重要病理改变11 邪热炽盛 正盛邪实温热时…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以卫气营血传变理论为指导,"先证而治"治疗外感高热疗效。[方法]根据卫气营血理论,热在卫分,卫气分药同用,银翘白虎汤加清热解毒之类。热在气分,急挫热势,防止津液亏耗,白虎汤加清热解毒之品。邪入营血,病势重笃危急,采用清热透营,凉血解毒法,以清营汤合犀角地黄汤加泄热之品。[结果]临床治愈49例,显效21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92.11%。[结论]"先证而治"大法,先发制药,先药于证,先药一步,可达到有效控制病势,切断病机转变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气血是构成人体生命的重要物质基础,二者关系密切,临床上治疗各种气血病证时,常常采用气血双调并治的方法,故治疗血分证时常常配伍气分药。然而血分证有血虚、血瘀、血溢、血寒、血热之证候不同,又有病位之异,再加男女老幼有别,故治疗血分证配伍气分药时,不同证型、不同病位、不同群体应有所区别。  相似文献   

20.
“当归补血汤”配伍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难经·二十二难》说:“气主煦之,血主濡之。”简要地概括了气和血在功能上的差别。但气和血之间,又存在着“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的密切关系。中医气血相关理论的基本内容是气生血,气行血……。所谓“血不自生,须得生阳气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