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观察周围性面瘫急性期即接受针灸治疗患者和恢复期开始接受针灸治疗患者的疗效差异,探讨针灸治疗面瘫的最佳介入时期.方法 6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按发病时间分为A、B两组,A组为发病7d内就诊的患者,B组为发病在8~30 d之内就诊患者,每组30例,均采用针灸配合闪罐等综合治疗,10次为1个疗程,2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 (1)针灸对周围性面瘫急性期、恢复期接受治疗的患者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总有效率均为100%; (2)A组的痊愈率(83.33%)明显优于B组的痊愈率(53.33%),并且A组痊愈所需的治疗时间明显短于B组(P<0.01).结论 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有良好的效果,且急性期即介入治疗组其疗效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星状神经节阻滞(SGB)治疗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面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A组常规治疗组;B组常规治疗+星状神经节阻滞组。结果:B组治疗后面神经麻痹程度评分、显效时间、治愈时间、治愈率以及有效率明显高于A组.结论:面神经麻痹发病早期辅助SGB治疗效果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3.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针刺时机选择   总被引:80,自引:6,他引:74  
目的;观察选择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不同时机进行针刺的疗效。方法:将144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按病程分为2组,发病7天以内的急性期患者为治疗组,发病7天以上的静止期及恢复期患者为对照组,采用相同的穴位进行针刺治疗。结果:治疗组治愈率85.2%,有效率100.0%;对照组治愈率66.7%,有效率97.2%。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急性期给予面神经良性刺激,会大大提高治愈机率,故周围性面瘫针刺治疗的最佳时机为急性期。  相似文献   

4.
针灸对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急性期疗效和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小峰 《河南中医》2008,28(1):59-60
目的:观察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急性期应用针灸干预对加重病情、缩短疗程和判断预后的影响,探索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优化治疗方案。方法:遵循随机、对照、重复的原则,将患者分为急性期针灸组(观察组)和发病7天后针灸组(对照组),以治疗前、发病第7天和治疗后为观测时点,评价面神经功能分级和治愈率,并电话随访6个月。结果:面神经功能分级、后遗症和治愈率无明显差异,但观察组治愈平均所需时间较对照组为短。结论: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急性期针灸介入并不损伤面神经而加重病情,相反有利于缩短疗程,促进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腹针联合星状神经节阻滞在Bell面瘫急性期的临床效果及评价。方法 选取50例急性期Bell面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5例。急性期第1~7日,对照组口服泼尼松、维生素B1、甲钴胺片治疗;观察组采用腹针联合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两组患者均于急性期后第8天开始体针治疗,分别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面神经功能、临床疗效、面瘫治愈时间等进行评定和比较。结果 体针4个疗程后行面神经功能评分,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 <0.05);第2、4疗程后临床痊愈率指标比较,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 <0.05);面瘫治愈时间观察组少于对照组(P <0.05)。结论 腹针联合星状神经节阻滞在Bell面瘫急性期的临床疗效确切,无不良反应及其他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针灸治疗时机对周围性面瘫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112例周围性面瘫患者,根据接受针灸治疗时的发病时间分为A、B、C3组,针灸时间在发病1~3 d内为A组(38例),针灸时间在发病4~7 d内为B组(37例),针灸时间在发病8~10d内为C组(37例),3组均按分期治疗原则治疗,急性期者为患者发病7d内,静止期为患者发病8~15 d内,恢复期为患者发病16d及以上。对比3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A组的总有效率为86. 8%,B组为97. 3%,C组为83. 8%,B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A组及C组,A组及C组间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周围性面瘫患者在发病4~7 d内开始针灸治疗,疗效最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局部针刺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确诊为急性周围性面瘫的患者546例,随机分为3组,局部针刺组(A组)、远端针刺组(B组)、不针刺组(C组)各182例,对3组患者治愈率及痊愈时间进行比较。结果:局部针刺组、远端针刺组治愈率高于不针刺组;局部针刺组痊愈时间优于急性期远端针刺组、不针刺组。结论:急性期周围性面瘫局部针刺可提高临床治愈率,缩短疗程。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周围性面瘫巨刺法、分期巨刺法和患侧针刺法的临床疗效差异,为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将98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A组(巨刺法组)33例、B组(分期巨刺法组)33例、C组(患侧针刺组)32例,3组均予相同基础用药,针刺取穴阳白、四白、颧髎、颊车、地仓、翳风、合谷。A组针刺面部健侧穴位;B组急性期(发病1~7 d)面部取健侧穴位,静止期和恢复期(发病8 d以后)面部取患侧穴位;C组针刺面部患侧穴位;每周7次,连续治疗4周。应用House-Brackmann(H-B)面神经功能评价分级系统于治疗前后对3组患者面神经功能进行评分,并比较3组疗效。结果 3组均能促进面神经功能恢复,总有效率均为100%(P0.05),A组(60.606%)和B组(66.667%)痊愈率均优于C组(46.875%)(P0.05);A组痊愈时间(20.55±4.763) d和B组(18.35±4.460) d优于C组(23.53±3.175) d(P0.05);治疗后第7天、第14天、第21天A组和B组H-B评分均优于C组(P0.05),治疗后第14天、第21天B组评分优于A组(P0.05)。结论巨刺法和分期巨刺法能加速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恢复,并明显缩短疗程,疗效优于针刺面部患侧穴,且早期使用巨刺法联合中期针刺患侧的疗法优于持续使用巨刺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选择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不同时机进行针刺治疗的疗效.方法:将260例3日内就诊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3组:发病3日内开始针刺治疗组(A组)、发病后7天开始针刺治疗组(B组)和发病后2周开始针刺治疗组(C组),根据面神经受损部位选用相同的穴位进行针刺治疗,观察疗效.结果:A组显进率75.3%;B组显进率78.4%;C组显进率57.5%.3组比较显示不同的针刺时机对面神经麻痹的疗效有影响(P<0.01);两两比较显示A、B两组疗效均好于C组,A、B两组间显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急性期给予针刺治疗能明显提高疗效,急性早期针刺治疗并不能进一步提高疗效,故最佳针刺时机为病后一周时.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分析针灸择期治疗周围性面瘫患者的疗效。方法:2009年8月至2011年2月收入我科周围性面瘫急性期患者50例,随机分为2组,A组25人,B组25人。A组采用择期针灸治疗方法,B组采用急性期针灸治疗方法,观察疗效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A组治愈17例,占68%;显效6例,占24%;有效2例,占8%,总有效率100%。B组治愈15例,占60%,显效8例,占32%,有效2例,占8%,总有效率100%。2组总有效率均为100%,A组治愈率高于B组,2组治愈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择期治疗周围性面瘫临床疗效显著,早期干预对预后可能有益。  相似文献   

11.
针刺为主治疗周围性面瘫时效关系临床观察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许伟 《中国针灸》2002,22(6):8-16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Bell′s麻痹)开始的时间与疗效的关系。方法:278例面神经炎所致Bell′s麻醉的病人,按开始针刺治疗的时间分为3组:发病2周内开始针刺治疗175例,2^ -4周开始针刺治疗97例,1^ -6个月开始针刺治疗45例。每组病人均根据病程分期治疗。结果:病程2周内开始针刺治疗痊愈率最高(77.2%),明显优于其他两组(P<0.01),而且早期针刺治疗还可以减少激素的使用。结论:早期恰当的治疗是本病快速完全恢复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针刺结合灸法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0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分为治疗组、对照组两组,治疗组采用针刺结合灸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治愈率60.00%,总有效率96.00%,对照组治愈率48.00%,总有效率80.00%,分别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H-B面神经功能分级的观察比较,治疗后对照比较,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刺结合灸法治疗周围性面瘫明显优于常规西药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石景洋  李丽 《辽宁中医杂志》2011,(10):2057-2059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开始的时间与疗效的关系,寻找治疗面瘫的最佳治疗时机。方法:将5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按病程随机分为2组:发病至1周内急性期的患者为治疗组,发病1~8周内的恢复期患者及发病8周以后的后遗症期为对照组,采用相同的穴位进行针刺治疗。结果:治疗组显愈率92.0%,对照组显愈率68.0%。两者经χ2检验(χ2=20.0,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检验提示治疗组的显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在周围性面瘫的急性期给予面神经良性刺激会显著提高治愈率,故本病快速完全恢复的关键时期为急性期。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针刺联合联合雷火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方法:78例贝尔面瘫病者被随机分成针刺联合联合雷火灸治疗组(n=39)和单纯针刺治疗组(对照组n=39)。采用面神经功能指数(Facial Nerve Functional Index,FNFI)作为评判疗效指标。结果:治疗后第15d,治疗组中有21例(53.8%)痊愈,对照组为11例(28.2%),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治疗后第21d,治疗组36例(92.3%)和对照组22例(64.1%)痊愈(P〉0.05)。结论:针刺联合联合雷火灸治疗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确切,疗程比单纯针刺治疗有明显缩短.  相似文献   

15.
何帅 《河南中医》2022,42(1):138-141
目的:观察针灸联合红外线穴位照射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5月镇江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治疗的周围性面瘫患者45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23例和对照组22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甲钴胺片和醋酸泼尼松龙片口服治疗,对照组另给予常规针刺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红外线穴位照射、隔姜灸...  相似文献   

16.
针灸择期治疗周围性面瘫多中心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Li Y  Li Y  Liu LA  Zhao L  Hu KM  Wu X  Chen XQ  Li GP  Mang LL  Qi QH 《中国针灸》2011,31(4):289-293
目的:探讨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贝尔面瘫)的最佳介入时机和针灸择期治疗本病的临床优势方案.方法:采用多中心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方法,将900例贝尔面瘫患者随机分为分期针刺、分期针刺加灸、分期针刺加电针、分期针刺加经筋排刺以及不分期针刺5个治疗组,分别接受4个疗程的治疗,并在入组、治疗4个疗程后以及治疗后1月、3月随访中分别...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观察A、B两组各方面无明显差异的周围性面瘫患者的针灸治疗效果,以患者主观是否接受针灸治疗为依据进行分组,每组60例,A组采取针灸治疗,B组采取药物治疗。结果 A组治愈45例(75.0%),显效9例(15.0%),好转6例(10.0%),无效0例,有效率100.0%;B组治愈33例(55.0%),显效10例(16.7%),好转9例(15.0%),无效8例(13.3%),有效率86.7%。对两组疗效进行统计学处理,显示有明显差异(P=0.23270.05)。结论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显著,不良作用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手足阳明经特效穴灸法配合针刺治疗面瘫的疗效观察。方法:双侧手三里穴米粒灸15壮,双侧足三里温针灸15min;针刺患者双侧合谷、患侧面部穴位;每日1次,留针20~30min,14d为1个疗程。结果:共治疗面瘫患者60例,治愈50例,好转6例,2例无效,特殊原因无法持续治疗2例。结论:阳明经特效穴灸法配合针刺治疗面瘫是一种提高临床疗效、缩短病程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针刺结合药线点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药线点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病效果。方法:60例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用针刺联合艾灸治疗,观察组用针刺结合药线点灸治疗。结果:观察组疗效高于对照组(P<0.05),面部活动改善时间、感觉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生活质量评分、症状积分高于对照组(P<0.05),平均治疗次数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结合药线点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病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