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观察利拉鲁肽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选择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40例为糖尿病组,同时期健康体检者40例作为对照组。糖尿病组给予利拉鲁肽治疗24周。测对照组及糖尿病组治疗前、治疗第12周、第24周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G)、空腹胰岛素(FINS)、糖化血红蛋白(HbA1c)、hs-CRP、IL-6及TNF-α,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治疗前,糖尿病组FBG、2hPG、HbA1c、HOMA-IR、IL-6、TNF-α、hs-CRP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FINS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FBG、2hPG、HOMA-IR、IL-6、TNF-α、hs-CRP均显著降低(P均<0.01),HbA1c逐步降低(P均<0.05),FINS显著升高(P<0.01)。结论利拉鲁肽可通过抑制2型糖尿病患者体内炎症反应,预防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发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消银汤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治疗寻常型银屑病血热证疗效,及其对外周血白细胞介素(IL)-17,IL-23,IL-6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将60例寻常型银屑病血热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予消银汤联合NB-UVB照射治疗,对照组仅予NB-UVB照射治疗,疗程8周。同时选取30例志愿者作为健康组。检测健康组以及银屑病患者治疗前后IL~(-1)7,IL-23,IL-6表达水平,并记录患者治疗前,治疗后4,8周的银屑病皮损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PASI)评分。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皮损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PASI)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血清IL~(-1)7,IL-23,IL-6水平均较健康组明显升高(P0.01);治疗后两组IL~(-1)7,IL-23,IL-6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降低(P0.01);治疗组治疗后上述各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P0.01)。治疗组和对照组IL~(-1)7,IL-23,IL-6与PASI评分呈正相关性。结论:消银汤联合NB-UVB治疗寻常型银屑病血热证较单一NB-UVB治疗效果好,二者发挥协同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降低患者血清Th17细胞相关因子IL~(-1)7,IL-23,IL-6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营分证与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的关系。方法将104例患者按不同病种分为急性白血病、非急性白血病2类。根据中医辨证急性白血病分为卫分证组(白卫组)10例,气分证组(白气组)12例,营分证组(白营组)20例。非急性白血病分为卫分证组(非白卫组)20例,气分证组(非白气组)24例,营分证组(非白营组)18例。另选择体检健康者15例为健康对照组(对照组)。主要观察不同病种及不同阶段卫分证、气分证、营分证患者IL-1β、IL-6I、L-10水平的变化。结果急性白血病各组中IL-1β、IL-6呈连续上升,各组间差异显著,且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性(P<0.01)。IL-10水平白卫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别(P>0.05),白气组明显升高(P<0.01),白营组显著下降,且低于对照组(P<0.01)。白气组与非白气组比较、白营组与非白营组比较,IL-6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均<0.01),而IL-10水平显著下降(P均<0.01)。结论急性白血病发展到营分证阶段时,IL-1βI、L-6显著升高,高于卫分证、气分证,IL-10则显著下降。可见急性白血病发展到营分证阶段与细胞因子网络的紊乱密切相关,尤其与IL-6和IL-10的失衡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丹参酮ⅡA磺酸钠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疗效及对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将121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60例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61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丹参酮ⅡA磺酸钠治疗。检测2组治疗前及治疗后2周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观察2组心血管事件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2组治疗前hs-CRP、IL-1β、IL-6、TGF-β1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2周后2组IL-1β、hs-CRP、IL-6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或P0.05),血清TGF-β1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均0.05),且治疗组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组发生心血管事件2例(3%),对照组发生心血管事件3例(5%),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参酮ⅡA磺酸钠能协助调控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炎症递质及抗炎症因子的分泌,可能具有改善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IL)-1β、IL-6、IL-18表达的影响。方法将90例急性脑梗死气虚血瘀证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5例应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45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应用补阳还五汤治疗。2组疗程均为8周。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中医证候疗效;比较2组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血清IL-1β、IL-6及IL-18水平变化。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81.40%,对照组61.36%,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中医证候有效率治疗组76.74%,对照组56.82%,2组中医证候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优于对照组。2组治疗后NIHSS评分、IL-1β、IL-6及IL-18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均降低(P0.05),且治疗组降低较对照组明显(P0.05)。结论益气活血中药补阳还五汤联合西医常规治疗急性脑梗死,可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疗效,明显降低血清IL-1β、IL-6及IL-18水平,进而保护脑组织。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大柴胡汤联合乌司他丁治疗肝郁气滞型轻症急性胰腺炎的疗效及对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影响。方法将53例肝郁气滞型轻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均常规予以镇痛、解痉、抑酸及抑制胰腺分泌和抗感染等治疗,对照组26例在此基础上联合乌司他丁治疗,治疗组27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大柴胡汤治疗,检测2组治疗前及治疗3 d、5 d、7 d后血清IL-1β、IL-6水平,观察2组治疗前及治疗7 d后中医证候积分变化情况,统计2组临床疗效。结果 2组治疗3 d、5 d、7 d后血清IL-1β、IL-6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均0.05),且治疗组治疗3 d、5 d后血清IL-1β、IL-6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7 d后中医证候积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均0.05),且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大柴胡汤联合乌司他丁可有效下调肝郁气滞型轻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IL-1β和IL-6水平,减轻临床症状,提高综合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黄芪颗粒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CVA)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诱导痰白细胞介素(IL)-10和IL-6的表达影响。方法将120例CVA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0例给予黄芪颗粒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治疗,对照组60例给予沙美特罗替卡松治疗。另选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正常组。采用ELISA法测定各组诱导痰中IL-10和IL-6表达水平。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IL-10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均显著低于正常组(P均0.01)。治疗28 d后治疗组和对照组IL-10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均0.01),且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IL-6表达水平比较差异统计学意义,但均显著高于正常组(P均0.01)。治疗28 d后治疗组和对照组IL-6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均0.01),且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愈显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黄芪颗粒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可显著升高CVA患者IL-10表达水平,降低IL-6表达水平,临床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川黄1号方对慢性肾脏病(CKD)3期患者肾功能及微炎症状态的影响。方法采用SAS软件随机程序将60例CKD 3期患者分为川黄1号方组(治疗组)及氯沙坦组(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除基础治疗外,治疗组予川黄1号方汤剂400 m L,每日1剂;对照组予氯沙坦钾片治疗,每日50~100 mg,均用药24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肾小球滤过率(e GFR)、尿酸(UA)、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24 h尿蛋白定量(24 h U-pro)及尿微量白蛋白(U-Alb)变化,并比较两组疗效。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治疗后SCr、BUN明显下降(P0.05,P0.01),同时e GFR上升(P0.05);对照组仅UA明显下降(P0.05),SCr、BUN、e GFR改变不明显。两组治疗后SCr、BUN、e GFR、UA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治疗组24 h U-pro降低(P0.05),但降低程度不及对照组,对照组U-Alb明显降低(P0.01),两组治疗后24 h U-pro及U-Alb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hs-CRP均明显降低(P0.05),但仅治疗组血清TNF-α、IL-6明显下降(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70.00%,21/30)明显高于对照组(43.33%,13/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川黄1号方能有效保护CKD 3期患者的肾功能,改善微炎症状态。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单纯高血压病、高血压病合并血脂异常和/或糖尿病时痰、瘀证与白细胞介素-6(IL-6)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关系。方法收集高血压病患者319例,根据是否合并血脂异常和/或糖尿病将入选患者分为单纯高血压病组(单纯组)98例和高血压病合并血脂异常和/或糖尿病组(合并组)221例。将患者分为痰证、瘀证、痰瘀夹杂证及非痰非瘀证4个证型。并以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患者血清IL-6含量,以乳胶增强免疫比浊法测定hs-CRP含量。结果单纯组与合并组患者血清IL-6、hs-CRP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4个证型之间hs-CRP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单纯组中各证型之间IL-6含量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合并组中痰瘀夹杂证组IL-6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各证型(P0.05或P0.01),而其余各证型之间IL-6含量无明显差异。结论高血压病合并血脂异常和/或糖尿病时常表现为痰瘀夹杂,此时痰瘀夹杂证可能与IL-6高水平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不同中医证型急性乳腺炎患者与外周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 (IL-6)、白细胞介素-10 (IL-10)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的差异。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103例不同中医证型急性乳腺炎患者外周血清IL-6、IL-10和TNF-α的表达水平,并与对照组18例健康体验者进行比较。结果:103例急性乳腺炎患者中医证型中,热毒炽盛证最多,其次为正虚毒恋证,而气滞热壅证最少。与对照组比较,急性乳腺炎组IL-6、IL-10及TNF-α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103例急性乳腺炎组患者的证型分组中,热毒炽盛证、气滞热壅证、正虚毒恋证各组的IL-6表达水平比对照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热毒炽盛证、气滞热壅证、正虚毒恋证各组的IL-10、TNF-α表达水平均比对照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热毒炽盛证组的IL-6、IL-10和TNF-α的表达水平与气滞热壅证组、正虚毒恋证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L-6、IL-10及TNF-α水平可作为急性乳腺炎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指标,为急性乳腺炎的中医辨证治疗提供可量化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灯盏花素注射液对冠心病患者血清中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白介素-6(IL-6)水平的影响,并对其在冠心病治疗中的疗效进行分析。方法将43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治疗组(22例)和对照组(21例),并以25名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灯盏花素注射液40 mg加入生理盐水250 mL中静脉输注。检测并对比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血清hs-CRPI、L-6水平变化,分析其对冠心病的影响及作用,作出相关性分析,并分析了两组的疗效。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血清hs-CRP和IL-6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治疗组治疗后3 d、7 d、15 d血清hs-CRP和IL-6水平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或P〈0.01),15 d时与正常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hs-CRP水平与IL-6水平呈明显的正相关(r=0.6 1 2 1,P〈0.0 1)。在缓解心绞痛和心电图疗效方面,治疗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 0.9 1%和72.73%,均高于对照组85.71%和6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s-CRP和IL-6共同参与了冠心病复杂的炎症反应,灯盏花素注射液对冠心病有确切疗效,并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疗效可能与降低冠心病患者的血清hs-CRP、IL-6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参麦注射液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营养不良—炎症综合征(Malnutrition - inflammation Complex syndrom,MICS)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各中医证型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s)中白细胞介素10(IL- 10)mRNA、白细胞介素18(IL-18)mRNA、Fas mRNA的表达量,以探求SLE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化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中药芪连增敏方对糖耐量减退(IGT)患者胰岛素敏感性及血浆炎症介质hs-CRP、IL-6和TNF-α的影响。方法:将60例IGT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中药组30例。对照组给予饮食+运动疗法,中药组在饮食、运动疗法的基础上。每天服用自拟中药芪连增敏方,疗程1个月。治疗前后检测患者空腹血糖(FBG)、餐后2小时血糖(2hPBG)、空腹胰岛素(FINS)和餐后2小时胰岛素(2hPINS),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免疫浊度分析法测定血hs-CRP,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浆IL-6和TNF-α浓度。结果:治疗后,中药组FBG、2hPBG、FINS、2hPINS和HOMA.IR均分别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并且中药组HOMA-IR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相比较,中药组IGT患者血浆hs-CRP、IL-6和TNF-α水平均显著下降(P〈0.01),并且均明显低于治疗后对照组(JP〈0.05或P〈0.01)。结论:中药芪连增敏方能改善IGT患者胰岛素敏感性,很可能与其降低炎症介质hs-CRP、IL-6和’TNF-α水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中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探讨其与炎性因子的相关性。方法将146例经冠脉造影证实的患者纳入冠心病(CHD)组,其中稳定型心绞痛(SAP)3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56例,急性心肌梗死(AMI)52例,对照组为冠脉造影正常的30例非冠心病者。所有对象采集造影前血标本以检测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同时检测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BC)、白介素18(IL-18)、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结果冠心病各亚组血清Lp-PLA2、IL-18和hs-CR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UAP组与AMI组hs-CRP水平和外周血WBC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与SAP组(P〈0.05);AMI组与UAP组血清Lp-PLA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高于SAP组(P〈0.05),在校正了心血管危险因素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经二变量相关性分析,所有研究对象中,血清Lp-PLA2水平与IL-18、WBC水平呈正相关(r=0.735、0.265,P〈0.001),与hs-CRP无相关性(r=0.032,P〉0.05)。结论 Lp-PLA2可能协同其他炎症因子共同参与了动脉粥样硬化的炎症反应,可能对冠心病的发生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是冠心病新的炎症标记物。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在阿托伐他汀等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观察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可溶性白细胞抗原40配体(sCD40L)、脂联素(APN)的水平变化,评价丹红注射液联合阿托伐他汀对ACS患者的作用。方法选取ACS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常规组60例,接受常规治疗;联合组60例,常规治疗基础上同时加用丹红注射液治疗2周。测定治疗前后静脉血清IL-6、sCD40L、APN水平。另选50名门诊体检的健康人作为正常组。结果治疗前联合组及常规组IL-6、sCD40L水平均高于健康组(P〈0.05),APN水平均低于健康组(P〈0.05);联合组及常规组三个参数水平无明显差异。治疗后联合组和常规组IL-6、sCD4 0 L水平分别与治疗前相比均下降(P〈0.0 5);联合组与常规组治疗后APN水平分别为8.7 2ng/mL±0.50 ng/mL、7.52 ng/mL±0.57 ng/mL较治疗前升高(P〈0.05);联合组与常规组三个参数水平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炎症因子IL-6s、CD40L及APN水平可反映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联合组能明显降低炎症因子IL-6、sCD40L水平,升高APN水平,从而稳定冠脉粥样硬化斑块,防止斑块破裂。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通冠丸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同型半胱氨酸(HCY)的影响。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40例。2组均给予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通冠丸,20丸/次,口服,3次/d。治疗4周后观察心绞痛临床疗效及HCY、hs-CRP的水平变化。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0%,对照组为82.5%,2组无明显差异(P〉0.05)。2组治疗后HCY、hs-CRP值均明显下降(P〈0.05),治疗组下降更显著(P〈0.05)。结论:通冠丸联合西药常规治疗UA临床疗效显著,可显著降低患者血清HCY和hs—CRP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盐酸川芎嗪(Ligustrazine Hydrochloride,LH)应用于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风湿性心脏病单瓣膜置换术对患者凝血、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单瓣膜置换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川芎嗪组(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治疗组颈内静脉开放后滴注LH(3 mg/kg),CPB预充液中也加入LH(3 mg/kg),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检测两组患者CBP前、CBP30 min、停机后1 h、停机后24 h内皮细胞微粒(endothelial micro-particles,EMP)计数,检测CBP前、停机后1 h、停机后24 h凝血反应时间(R)、凝血形成时间(K)、凝血形成速率(α角)、凝血最大振幅(maximum amplitude,MA)、凝血综合指数(coagulation index,CI)、PLT、hs-CRP、IL-6及IL-10。结果两组主动脉阻断时间、CPB时间、术后出血引流量、输血浆量、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本组CBP前比较,两组患者CBP30 min、停机后1 h EMP计数升高(P〈0.01);停机后1、24 h R、K、hs-CRP、IL-6、IL-10均升高(P〈0.01,P〈0.05),停机后1 h α角、MA、CI及PLT值降低(P〈0.01);停机后24 h α角增加, CI及PLT值降低(P〈0.05)。与对照组同期比较,治疗组CPB30 min、停机后1 h EMP计数降低(P〈0.05,P〈0.01);治疗组停机后1 h R、K值明显降低(P〈0.05),α角、MA、CI及PLT 值升高(P〈0.05,P〈0.01);治疗组停机后1、24 h hs-CRP、IL-6降低(P〈0.05),IL-10升高(P〈0.05);治疗组停机后24 h PLT值升高(P〈0.05)。结论LH对CPB下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并可降低CPB患者凝血、炎性反应的过度激活。  相似文献   

19.
清瘟败毒饮治疗脓毒症疗效观察及对细胞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中药复方清瘟败毒饮对脓毒症的,临床疗效以及对血清促炎因子肿瘤坏死因子Ⅸ(TNF—α)、白细胞介素(IL)-6、IL-1和抗炎因子IL-10水平的影响。方法将38例脓毒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西医常规治疗加清瘟败毒饮)18例和对照组(西医常规治疗)20例,疗程7d,分别比较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APACHEII评分以及外周静脉血TNF—α、IL-1、IL-6和IL-10水平的变化。结果2组总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临床控制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中医症状积分和APACHEII评分分值均明显下降(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TNF—α、IL-1、IL-6和IL-10水平均降低(P〈0.05,P〈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清瘟败毒饮能提高脓毒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可调节TNF—α、IL-6、IL-1和IL-10水平,抑制过度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观察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及血浆血栓素B2(TXB2)的水平变化,评价丹红注射液对ACS的抗炎及抗血栓作用。方法选取ACS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常规组60例,接受常规治疗;丹红组60例,常规治疗基础上同时加用丹红注射液治疗2周。测定治疗前后静脉血清hsCRP、IL-6、MCP-1及血浆TXB2水平。另选50名门诊体检的健康人作为正常组。结果治疗前丹红组及常规组hsCRP、IL-6、MCP-1及TXB2水平均高于正常组(P〈0.05),丹红组及常规组四个参数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丹红组和常规组治疗后四个参数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均下降(P〈0.05),丹红组比常规组下降更为明显(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能明显降低炎症因子hsCRP、IL-6、MCP-1及TXB2的水平,稳定冠脉粥样硬化斑块,防止斑块破裂及血栓形成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