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骨盆骨折是一种骨科常见的严重损伤,随着交通事故及工伤事故的逐渐增多,骨盆骨折的发生率及病死率正逐年增多.骨盆骨折由高能量创伤造成,常伴有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多脏器损伤,易导致畸形愈合、慢性疼痛、骨不连等并发症.早期有效的复位并固定能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的预后.根据Tile分型,骨盆骨折可以分为A、B、C 3型,其中B型和C型被认为是不稳定骨折.B型骨盆骨折伴有骶棘韧带、骶结节韧带、骶髂前韧带的断裂,而骶髂后韧带保持完整,是旋转不稳定,垂直方向稳定的骨折.C型骨盆骨折伴有骶髂后复合体、骶棘韧带、骶结节韧带的断裂,垂直及旋转方向均不稳定.现就不稳定骨盆骨折内外固定的生物力学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孔宪忠  王玉环 《吉林医学》2011,32(12):312-313
目的:分析不稳定骨盆骨折合并骶髂关节脱位的不同治疗方法,并探讨其最佳治疗途径。方法:将治疗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试验组行骶髂关节后路螺钉固定术,对照组行骶髂关节前路钢板固定术,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Denis评价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骶髂关节后路螺钉固定术治疗不稳定骨盆骨折合并骶髂关节脱位的效果明显优于骶髂关节前路钢板固定术,应该是治疗不稳定骨盆骨折合并骶髂关节脱位的首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垂直不稳定骨盆骨折在不同移位下行后环骶髂关节螺钉和前环钢板螺钉固定的稳定性差异.方法:将8具尸体骨盆随机取3具做压力测试设为正常组,然后制成垂直不稳定骨盆骨折模型,骶髂关节和耻骨联合在移位0~4 mm(低度移位组)及移位8~12 mm(高度移位组)行后环骶髂关节螺钉和前环钢板螺钉固定,测量骶髂关节和耻骨联合的垂直和水平移位.结果:在不同移位下的垂直不稳定骨盆骨折行前后环内固定,低度移位组骨盆稳定性显著高于高度移位组.结论:垂直不稳定骨盆骨折尽量取得解剖复位固定,确保骶髂关节移位<4 mm,以提高骨盆环内固定的生物力学稳定性,有利于功能康复.  相似文献   

4.
韦建勋  梁斌  丘德赞  韦敏克 《广西医学》2012,34(8):1034-1035
目的 探讨应用椎弓根螺钉结合髂骨螺钉治疗C型骨盆骨折中骶髂关节骨折脱位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11例C型骨盆骨折中骶髂关节骨折脱位采用后路切开复位椎弓根螺钉及髂骨螺钉内固定术、前环切开复位重建钢板内固定术治疗.结果 随访6~24个月,平均11个月.11例病人骨折复位效果满意,固定牢固,骨盆形态基本恢复,下肢功能恢复良好.结论 髂骨螺钉结合椎弓根螺钉治疗C型骨盆骨折中骶髂关节骨折脱位可获得坚强的复位固定作用.  相似文献   

5.
C形臂引导下经皮骶髂螺钉固定治疗C型骨盆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代飞  王序全  许建中  周强  吴雪晖  张劲松 《重庆医学》2007,36(11):1026-1027,1030
目的 评价C形臂引导下应用经皮骶髂螺钉固定骨盆后环治疗C型骨盆骨折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应用经皮骶髂螺钉固定骨盆后环的C型骨盆骨折患者35例,骶髂螺钉均为7.0mm直径的半螺纹空心螺钉,其中8例行双侧螺钉固定,5例行单侧2枚螺钉固定,22例行单侧一枚螺钉固定.应用术后和随访中详细的神经检查和X线检查结果评估其安全性和治疗效果.结果 手术时间15~55 min,平均28 min,术中平均累积X线透视时间为4min.术后25例均获得随访,时间3~36个月,平均15.5个月.所有患者均无医源性神经损伤;除2例患者骶髂螺钉欠佳外,其余骶髂螺钉位置良好,未见到螺钉移位现象;术后6个月患者均恢复行走功能,其中6例患者出现生理负荷下骶髂部疼痛;没有需要再手术的患者.结论 C形臂引导下经皮骶髂螺钉固定技术是一种治疗C型骨盆骨折安全、有效、微创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袁海涛  黄宗贵  戴海 《广西医学》2010,32(8):938-940
目的探讨透视下闭合复位骶髂螺钉内固定治疗C型骨盆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例C型骨盆骨折患者透视下行闭合复位骶髂螺钉内固定术。术后根据Majeed骨盆骨折的评价标准对患者进行评价。结果术后随访平均13个月,优11例,良5例,可4例,优良率为80.0%。结论透视下闭合复位骶髂螺钉内固定治疗C型骨盆骨折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操作简单等优点,是一种理想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7.
骨盆骨折是车祸、高处坠落和塌方等意外事故的一种严重损伤,以往采取非手术治疗为主,尤其对骶髂部骨折脱位的非手术治疗后出现并发症、致残率及死亡率高.近年来采用手术固定疗法取得了明显的效果,我科自2004年-2010年收治16例骶髂部骨折脱位,均采用经皮骶髂加压螺纹钉治疗骶髂部骨折脱位,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微创双锁定支持钢板治疗骶髂关节复合体损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骶髂关节复合体损伤是导致骨盆骨折垂直不稳定主要原因,保守治疗临床效果不佳[1].而骶髂关节复合体损伤固定方法繁多,效果参差不齐[2].我们使用微创双锁定支持钢板治疗骶髂关节复合体损伤,手术时间短、创伤相对小,操作简单,固定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9.
骶髂关节复位不良常会导致双下肢不等长,如果差异在1cm之内不会对下肢功能造成显著影响.但如果下肢长度差异大于1cm,将明显影响患者下肢行走,同时坐位时可出现骶髂部疼痛.在骨盆骨折中,畸形愈合的发生率为5%,在骶髂关节附近最易引起骨折畸形愈合,这种情况将引起双下肢不等长,并不引起疼痛,但如果骨折畸形愈合通过骶髂关节将引起疼痛.  相似文献   

10.
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治疗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临床特点及其治疗方法选择。方法:18例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患者,10例保守治疗,8例手术治疗(骶髂关节行前路切开复位双钢板固定和CT引导下经皮置入松质管螺钉固定各4例)。结果:全组平均随访3.2年,18例患者均恢复行走功能,10例保守治疗者均有骨盆畸形愈合,其中4例双下肢不等长,3例遗留骶髂关节部位疼痛伴跛行;4例行前路切开骶髂关节双钢板固定患者骨盆外形恢复好,但1例沿髂嵴切口有不适;4例CT引导下经皮置入骶髂关节螺钉患者骨盆外形接近完全恢复,功能恢复快而满意。结论:有骶髂关节骨折脱位的不稳定型骨盆骨折保守治疗效果差,宜首选内固定治疗CT引导下经皮骶髂关节螺钉固定术是治疗骶髂关节骨折脱位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单侧腰骶-髂骨脊柱椎弓根钉棒内固定系统和前路钢板固定治疗C1型骨盆骨折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收治的22例C1型骨盆骨折,12例采用后路单侧腰骶-髂骨脊柱椎弓根钉棒内固定系统复位骶髂关节(A组),另外10例采用前路钢板固定骶髂关节(B组),术中透视双侧髂嵴在同一水平面,复位满意,给予固定骨盆后环。结果所有22例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A组手术时间50 min,术后X线检查示骶髂关节脱位复位满意,所有病例未发生感染及螺钉松动、断裂等现象,功能评价采用Pohlemann骨盆骨折评分:优10例,良2例。B组平均手术时间90 min,有2例发生骶髂关节移位,有1例出现L5神经根症状,功能评价采用Pohlemann骨盆骨折评分:优6例,良2例,差2例。结论单侧腰骶-髂骨脊柱椎弓根钉棒内固定系统治疗C1型骨盆骨折手术较前路钢板手术创伤小,手术时间明显缩短,复位骶髂关节效果更加确切,能较好地恢复骨盆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经皮骶髂螺钉固定技术治疗骨盆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08年10月-2011年10月收支骨盆骨折30例患者,临床采用经皮骶髂螺钉固定技术治疗,并观察其临床治疗效果。结果:30例手术均成功,无死亡病例,并且所有患者没有出现并发症,通过随访5~16个月,骨盆骨折患者治疗后与治疗前有明显改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骶髂螺钉固定技术治疗骨盆骨折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并且还能够获得良好的功能恢复,是临床治疗骨盆骨折的效果最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经皮骶髂螺钉固定与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冶疗不稳定骨盆骨折的临床疗效,评价其安全性和实用性。方法选择创伤骨科经皮骶髂螺钉固定技术治疗的不稳定骨盆骨折患者19例,收集同期行传统切开复位固定治疗的不稳定型20骨盆骨折患者,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参数、术后Matta评分和Majeed功能评分。结果全部随访6-48个月,平均26个月。经皮骶髂螺钉固定组与切开复位固定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切口长度及拆线时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的Majeed功能评分和Matta复位效果评分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方法均可以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经皮骶髂螺钉固定治疗不稳定骨盆骨折其具有创伤小、出血少、痛苦小等优点,术中采用合适的监测手段,经皮骶髂螺钉固定技术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经皮骶髂螺钉与骶髂关节前方钢板固定治疗不稳定性骨盆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本院2008年1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不稳定性骨盆骨折患者64例,随机分为两组,采用骶髂关节前方钢板固定治疗的患者32例为对照组,采用经皮骶髂螺钉内固定治疗的患者32例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临床指标、术后Matta评分、术后Majeed功能评分.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伤口总长度、术后发热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3.1%)明显低于对照组(21.9%),观察组术后Matta评分总优良率(96.9%)明显高于对照组(81.2%),观察组术后Majeed功能评分总优良率(93.8%)明显高于对照组(7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皮骶髂螺钉内固定治疗不稳定性骨盆骨折具有损伤小、出血少、疼痛轻、恢复快等优点,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术方法,临床疗效明显好于骶髂关节前方钢板固定,术前充分准备及患者积极配合可以大幅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骨盆是由髂、耻、坐骨组成的髋骨连同骶尾骨构成的坚固骨环,后方有骶髂关节,前方有耻骨联合.骨盆不仅能把躯干的重量传递至下肢,同时还起着支持脊柱的作用.骨盆骨折多由直接暴力挤压骨盆所致,常见原因有交通事故、意外摔倒或高处坠落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自行设计并研制一种骶髂关节空心钉内固定导向器,准确置入S1椎弓根空心钉治疗骨盆不稳定骨折,观察疗效.方法 收治25例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累及骶髂复合体,其中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经骶髂关节韧带4例,经骶骨Ⅰ区10例,累及骶骨Ⅱ区8例,累及骶骨Ⅲ区3例.25例均采用骶髂关节空心钉内固定导向器引导术中S1椎弓根空心钉的操作,共置入28枚S1椎弓根空心钉,其中耻骨支骨折经皮空心钉固定23例,耻骨联合分离经皮空心钉固定2例.结果 术后CT及X线片示28枚S1椎弓根空心钉置入位置准确,与术前设计相比,具有相同或相近的TSA及SSA.25例随访9~ 36个月,平均20个月.均无血管神经损伤,骶髂部轻度疼痛2例.25例均恢复原工作.结论 骶髂关节空心钉内固定导向器应用下能提高S1椎弓根空心钉置入的准确性,减少手术并发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骨盆骨折约占全身骨折的3%[1],骶骨骨折占骨盆骨折的14.0%~45.5%[2],其中累及骶神经者占21%~60%[3,4];骶髂关节骨折脱位也是一种常见的骨盆损伤。稳定的单纯骶骨骨折多行非手术治疗;伴有神经脏器损伤或者不稳定的骶骨骨折及骶髂关节分离可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笔者应用自行设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经皮骶髂螺钉在不稳定骨盆骨折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86例不稳定骨盆骨折患者的资料,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各43例。对照组予以骶髂关节前路钢板固定治疗,观察组予以经皮骶髂螺钉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及患者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中出血量较少,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及住院时间均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功能恢复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骶髂螺钉固定治疗可有效促进不稳定骨盆骨折患者功能恢复,且具有创伤小、术中出血量少等优势,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相似文献   

19.
黄波  池雷霆  李智  李程 《当代医学》2009,15(2):89-90
目的探讨不稳定骨盆骨折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采用前方钢板、骶髂螺钉及后路腰骶髂钉棒内固定系统固定骨盆后环。配合骨盆前环固定治疗不稳定骨盆骨折54例(外固定支架固定7例)。结果平均随访23个月,解剖及满意复位(满意率)87.03%。无明显盆部畸形,无双下肢不等长等。结论遵循个体化治疗原则,选择适当的固定方法治疗不稳定骨盆骨折,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0.
李建明  张丽萍  初同伟  周跃 《重庆医学》2008,37(2):134-135,138,F0003
目的 探讨核心结合因子 (core-binding factor a1,Cbfa1)在强直性脊柱炎(AS)活动期的病理性表达及意义.方法 通过原位杂交技术检测活动期AS患者与对照组(骨盆骨折患者以及静止期AS患者)骶髂关节滑膜组织中Cbfa1的表达情况,用图像分析系统比较它们的表达差异.结果 在活动期AS患者骶髂关节滑膜组织中Cbfa1阳性表达,而对照组骶髂关节滑膜组织中Cbfa1均阴性表达,图像灰度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Cbfa1在活动期AS患者骶髂关节滑膜组织中阳性表达,证实其在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理性成骨硬化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控制AS病理过程中Cbfa1的表达,可能为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