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评价抗菌药物不同时段使用对剖宫产术后患者预防感染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6月行剖宫产孕妇150例,将其随机分为A组、B组和C组,每组50例;A组孕妇于术前2 h给予快速静脉滴注头孢唑啉1.0 g,B组孕妇于术前30 min给予快速静脉滴注头孢唑啉1.0 g,C组孕妇于术后给予静脉滴注头孢唑啉1.0 g,均为每日2次给药,用药2 d;所有孕妇其他时期均未接受抗菌药物治疗;比较3组患者平均血浆中超敏C反应蛋白(CRP)水平值、白细胞计数值、术后3 d最高体温及术后感染的发生情况。结果:3组孕妇术后血浆中CRP水平值和白细胞计数值均高于术前,B组孕妇资料与A组和C组比较,B组术后血浆CRP水平值和白细胞计数值均下降,术后3 d体温下降;A组产妇术后血浆中CRP水平值、白细胞计数值和术后3 d体温均低于C组(P<0.05);B组产妇术后产褥感染、切口感染、宫腔感染、泌尿系统感染、盆腹腔感染和术后感染的总发生率分别低于A组和C组,A组产妇术后感染的发生率亦低于C组(P<0.05)。结论:剖宫产术前给药优于术后给药,术前给药更有效地预防剖宫产术后感染的发生,其中以术前30 min给药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2.
抗生素预防手术切口感染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普外科围手术期短程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的合理方法。方法将120例普外科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手术前30~60min静脉注射头孢曲松2.0g,4h后再次给予同一剂量;对照组手术前30—60min应用头孢曲松2.0g,术后按头孢曲松2.0g每12小时给予直到体温基本正常为止。结果两组术后平均体温、术后最高体温、体温正常时间、伤口感染、非甲级愈合、两组平均住院时间、术后平均住院时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术期短程应用抗生素预防术后感染是一种合理有效而经济的方案。  相似文献   

3.
国外抗生素用于剖宫产术后预防感染411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张治萍 《河北医药》2003,25(3):198-198
目的 探讨氨苄青霉素联合庆大霉素用于预防剖宫产术后感染的效果。方法 对在2001年3月至2002年2月1年之中无术前感染的急诊剖宫产病人,给予氨苄青霉素1.0g肌肉注射,1日2次,庆大霉素80mg肌肉注射,1日2次,两药联合运用,连续3d。结果 伤口感染21例占5.11%,无其他产褥感染,结论 氨苄青霉素,庆大霉素两药联合运用,能有效地预防剖宫产术后感染。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剖宫产围术期应用抗生素预防术后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剖宫产产妇9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7例。观察组于手术切皮前30min静脉滴注头孢曲松;对照组术后回病房使用头孢曲松,连用3~5d。观察2组术后切口、体温、子宫复旧情况及术后病率。结果观察组术后体温、腹部切口感染率、子宫复旧不良率及术后病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术前30min应用抗生素预防术后感染具有显著效果,且用药时间短、无不良反应、价格低廉,值得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抗感染药学》2017,(9):1823-1824
目的:评价氨苄青霉素与甲硝唑对剖宫产产妇术后预防产褥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5月期间收治的剖宫产产妇100例资料,采用随机双盲原则将其分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产妇术后给予氨苄青霉素预防产褥感染;观察组患者术后则给予氨苄青霉素与甲硝唑联用预防产褥感染;比较两组产妇产后产褥感染的发生率和有效率差异。结果:观察组产妇用药后体温复常时间和白细胞计数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妇术后产褥感染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氨苄青霉素与甲硝唑联用可有效预防剖宫产产妇术后产褥感染的发生,促进了产妇感染症状的复常。  相似文献   

6.
《中国药房》2017,(2):219-221
目的:探讨抗菌药物预防使用时机对剖宫产患者术后感染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剖宫产患者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患者均择期行剖宫产术。对照组患者于胎儿断脐后立即给予注射用头孢硫脒2.0 g,静脉注射,术后6 h内再给予2.0 g,静脉注射;观察组患者切皮前0.5~2 h给予注射用头孢硫脒2.0 g,静脉注射,术后6 h内再给予2.0g,静脉注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抗菌药物预防应用时间及术后6、12、24、48 h体温,术后48 h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水平,以及术后子宫内膜炎、切口感染、尿路感染、产褥病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及术后6、12、24、48 h体温,术后48 h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抗菌药物预防应用时间[(4.8±1.60)h]明显短于观察组[(5.5±1.65)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子宫内膜炎(0 vs.2.00%)、伤口感染(0 vs.0)、尿路感染(2.00%vs.2.00%)、产褥病(4.00%vs.6.00%)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切皮前和断脐后使用抗菌药物对剖宫产患者术后感染预防效果相当,但切皮前用药延长了抗菌药物预防时间。  相似文献   

7.
徐秀英 《抗感染药学》2021,18(5):771-773
目的:探究剖宫产产妇术中新生儿断脐后抗菌药物的使用对降低切口感染和产褥感染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2018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剖宫产产妇220例病历资料,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10例;对照组产妇剖宫产术后仅给予抗菌药物预防感染用药,观察组产妇在剖宫产术中新生儿断脐后给予抗菌药物预防感染用药,比较2组产妇不同用药时间切口感染、产褥感染发生率,以及治疗后C反应蛋白(CRP)、血浆降钙素原(PCT)值与切口愈合情况的差异.结果:观察组产妇用药后感染发生率(未出现感染病例)低于对照组(0.00% vs 5.45%,P< 0.05);治疗后CRP、PCT测得值均低于对照组(P< 0.05);切口愈合Ⅰ期占比高于对照组(P<0.05),Ⅲ期占比低于对照组(P<0.05),切口愈合时间早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剖宫产术中新生儿断脐后给予抗菌药物预防感染用药,有利于更好地控制产妇机体炎症水平、形成组织内防御机制,减少了切口感染和产褥感染的发生,且患者的临床表现及预后更好.  相似文献   

8.
戴莉萍 《中国药业》2013,22(11):121-122
目的观察术中应用头孢曲松配合碘伏擦拭对剖宫产围手术期感染的预防效果。方法将240例择期行剖宫产的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A组与对照B组,各80例。观察组术中应用碘伏擦拭,同时静脉注射头孢曲松2.0 g;对照A组给予甲硝唑擦拭,同时静脉注射头孢曲松2.0 g;对照B组只用纱布对宫腔进行擦拭,术后静脉滴注头孢曲松。结果观察组术后感染率为5.00%,对照A组为28.75%,对照B组为43.75%,观察组优于对照A组、B组(P<0.05),对照A组优于对照B组(P<0.05)。结论术中应用头孢曲松配合碘伏擦拭可显著降低手术感染的发生率,经济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乔方 《中国医药指南》2013,(13):439-440
目的观察氟氯西林钠阿莫西林胶囊在治疗呼吸系感染疾病的临床疗效,评价其应用价值。方法 80例临床呼吸道感染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给予头孢克洛片,治疗组给予氟氯西林钠阿莫西林胶囊,两周一个疗程。结果治疗组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治疗组的细菌清除率为100%,优于对照组细菌清除率的94.7%。结论氟氯西林钠阿莫西林可安全有效地治疗呼吸道感染疾病。  相似文献   

10.
徐秀英 《抗感染药学》2021,18(5):771-773
目的:探究剖宫产产妇术中新生儿断脐后抗菌药物的使用对降低切口感染和产褥感染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2018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剖宫产产妇220例病历资料,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10例;对照组产妇剖宫产术后仅给予抗菌药物预防感染用药,观察组产妇在剖宫产术中新生儿断脐后给予抗菌药物预防感染用药,比较2组产妇不同用药时间切口感染、产褥感染发生率,以及治疗后C反应蛋白(CRP)、血浆降钙素原(PCT)值与切口愈合情况的差异.结果:观察组产妇用药后感染发生率(未出现感染病例)低于对照组(0.00% vs 5.45%,P< 0.05);治疗后CRP、PCT测得值均低于对照组(P< 0.05);切口愈合Ⅰ期占比高于对照组(P<0.05),Ⅲ期占比低于对照组(P<0.05),切口愈合时间早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剖宫产术中新生儿断脐后给予抗菌药物预防感染用药,有利于更好地控制产妇机体炎症水平、形成组织内防御机制,减少了切口感染和产褥感染的发生,且患者的临床表现及预后更好.  相似文献   

11.
王春蕾  唐龙英  陆国椿 《中国药房》2012,(22):2073-2074
目的:探讨有效、合理、方便、经济的剖宫产围术期抗生素预防性用药方案。方法:2所医院170例剖宫产者采用2种不同的用药方案,其中2011年摩洛哥拉西迪亚省立医院妇产科85例设为Ⅰ组,产妇在术中断脐后静脉点滴氨苄青霉素2.0g,术后氨苄青霉素1.0g,q6h,给药4次;2011年上海市长宁区中心医院产科85例设为Ⅱ组,术前30min静脉点滴头孢唑林1.0g,术后头孢唑林1.0g,q12h,持续3d。比较2组术后发热、产褥病率、伤口愈合情况、产后恢复和预防感染的效果。结果:Ⅰ组的抗生素用药剂量少、用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预防感染效果与Ⅱ组相同。结论:Ⅰ组方案优于Ⅱ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择期剖宫产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的方法。方法130例择期剖宫产孕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5例,观察组于术前30min给予头孢呋辛钠1.5g加入生理盐水250ml快速静脉滴注,术后给予甲硝唑1.0g静脉滴注,距术前用药6h再用等量头孢呋辛钠静脉滴注1次,以后不再应用任何抗生素。对照组术前不给药,术后常规给予头孢呋辛钠1.5g加入生理盐水250ml中静脉滴注,每天2次,共3d。观察2组术后平均体温、产褥病率、腹部切口愈合情况、白细胞计数、住院时间及医疗费用等。结果观察组产褥病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住院费用多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围术期给予抗生素1~2次,能有效预防感染,减轻产妇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分娩方式的选择。方法:本院2009年9月~2010年10月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孕妇465例,其中,有阴道试产适应证者367例,选择阴道试产55例为观察组,再次剖宫产312例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产后出血、产褥病率、子宫破裂、新生儿窒息、新生儿死亡等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5例阴道试产中47例试产成功,试产成功率为85.5%,两组均未出现子宫破裂;对照组产后出血率、产褥病率、新生儿窒息、新生儿死亡率均较观察组高,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剖宫产史作为再次妊娠剖宫产的指征是不合理的,阴道分娩明显降低住院费用、住院时间,避免手术给患者带来的创伤及各种并发症,减少患者手术痛苦和经济负担。如无绝对剖宫产指征,应给予试产,试产失败者及时改为急诊剖宫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头孢唑啉与头孢呋辛在预防剖宫产术切口感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3月~2013年5月我院产科择期进行剖宫产的160例孕妇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80例。A组孕妇在剖宫产手术前30min开始静脉滴注2g头孢唑啉、术后5d内间隔12h静脉滴注2g头孢唑啉。B组孕妇在剖宫产手术前30min开始静脉滴注2g头孢呋辛、术后5d内间隔12h静脉滴注2g头孢呋辛。观察两组疗效。结果:A、B两组患者术后3d血常规检测中WBC、N%、Hb三项指标及用药时间、切口感染率、住院时间均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预防剖宫产术切口感染中头孢唑啉与头孢呋辛的疗效相当。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卡前列素氨丁三醇预防高危妊娠剖宫产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本院83例高危妊娠产妇随机分为两组,均进行剖宫产手术分娩。对照组40例给予单纯缩宫素治疗,试验组43例给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和缩宫素治疗。观察两组产后出血量及出血率的差异,评价其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试验组产后2、24h出血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产后出血率为11.6%,低于对照组的3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3%,稍高于对照组的12.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卡前列素氨丁三醇预防高危妊娠剖官产产后出血的疗效显著,能够显著降低产妇剖宫产后的出血量,降低患者产后出血的发生率,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可促进产妇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剖宫产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本组抽取我院于2012年9月至2013年9月收治的剖宫产患者112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头孢唑林2.0 g进行预防治疗,其中观察组在断脐后开始使用;对照组在手术前30 min开始使用,术后停止用药,观察两组患者术后感染情况。结果观察组出现发热症状、术后感染、产褥病及宫腔感染的患者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患者围手术期采用断脐后立即使用头孢唑林2.0 g进行预防治疗,能够明显减少术后感染的概率,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杨枢 《中国医药科学》2012,(14):182-183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分娩期行剖宫产术并剔除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09年6月~2011年7月收治的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65例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35例行剖宫产术并剔除子宫肌瘤,对照组30例未剔除子宫肌瘤单纯行剖宫产术,比较两组剖宫产术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天数、术后出血量、术后产褥病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平均手术时间、住院天数、术后出血量、产褥病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58.36±18.34)min、(6±1)d、(286.31±15.63)mL、2.86%、5.71%;对照组分别为(41.86±14.72)min、(7±1)d、(272.42±13.71)mL、3.33%、3.33%。两组平均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平均住院天数、术后出血量、术后产褥病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术中同时行剔除子宫肌瘤损伤相对较小,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9年3月~2011年7月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60例作为观察组,采取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并与同期收治的单纯行剖宫产术的60例患者进行比较。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血红蛋白(Hb)手术前后差值、产褥病率、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为(63.1±12.4)min,高于对照组(43.5±10.9)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8.913,P=0.032)。而血红蛋白术前术后差值、术中出血量、肛门术后首次排气时间、住院天数、产褥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高危妊娠孕产妇剖宫产术中不同时间应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对其出血量的影响。方法:收集180例有产后出血倾向并行剖宫产术的高危孕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卡前列素氨丁三醇的使用时间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产妇在胎儿娩出后即宫体注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250μg,并静脉滴注缩宫素10 u;对照组产妇在胎儿娩出后先后宫体注射和静脉滴注缩宫素10 u,若宫缩乏力致出血量增加且按摩子宫无效时再行宫体注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250μg。两组孕产妇均可视情况继续使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比较两组产妇的出血量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产妇产后出血的发生率为17.7%,显著低于对照组(28.7%),且研究组产妇产后2 h和24 h的出血量均显著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孕产妇不良反应均较轻微,可自行好转。结论:对有产后出血倾向的高危孕产妇在胎儿娩出后立即应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可有效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20.
剖宫产围手术期抗生素的临床应用分析24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观察剖宫产术围手术期应用抗生素的效果,探讨抗生素的合理应用。方法选择2008年1月至2009年9月的剖宫产术患者240例,对其抗生素的应用情况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分为两组:A组为观察组,术前30min静脉点滴羧苄青霉素1.5g一次;B组为对照组,术前30min静脉点滴羧苄青霉素1.5g,术后6h重复给药一次。结果两组术后感染、发热、产褥病率、腹部切口愈合情况、产后出血均无显著性差异(P〉0.005)。结论剖宫产术围手术期单次预防性应用抗生素能达到预防感染的目的,并能减少医疗费用,减少抗生素对新生儿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