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脑梗死患者hs-CRP、MMP-9水平和血脂的影响。方法将74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组及阿司匹林组各37例,分别给予阿托伐他汀及阿司匹林进行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hs-CRP、MMP-9和总胆固醇( 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水平变化。结果用药3个月后,阿托伐他汀组患者hs-CRP、MMP-9水平和TC、LDL-C水平与治疗前相比显著下降,且低于阿司匹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阿司匹林组患者治疗前后hs-CRP、MMP-9水平和TC、LDL-C水平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可有效降低后脑梗死患者hs-CRP、MMP-9水平,降低患者炎性反应的发生,对患者血管进行保护,同时降低血脂水平,有利于疾病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心绞痛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疗效。方法50例确诊为不稳定心绞痛的患者给予阿托伐他汀20mg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4周、12周时测患者血清MMP-9和hs-CRP浓度。结果阿托伐他汀治疗4周后患者血清MMP-9和hs—CRP浓度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12周时MMP-9和hs—CRP较4周时明显下降(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能有效降低不稳定心绞痛患者血清MMP-9和hs-CRP的浓度,而且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MMP-9和hs-CRP进一步降低。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血脂及hs-CRP的影响。方法将2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10例。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常规剂量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观察组采用大剂量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比较治疗前后2组患者的血浆总胆固醇( TC)、三酰甘油( 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C)及血清hs-CRP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TC、TG及LDL-C低于治疗前,HDL-C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2组患者血清hs-CRP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大剂量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可通过迅速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s-CRP及血脂水平而改善病情。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脑小血管病认知功能损害程度与炎性因子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该院内科诊断为脑小血管病患者80例作为研究组,并选取健康志愿者30例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入院后收集整理患者基础资料及血管病危险因素,利用北京版蒙特利尔认知量表(MoCA)筛查评估认知功能程度,并在入院后24h内抽取外周静脉血检测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变化,并对其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研究组的MMP-9、hs-CR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MoCA评分为(21.57±3.49)分低于对照组的(29.17±0.8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MoCA与hs-CRP高度负相关(r=-5.739,P<0.05);MoCA与MMP-9中度负相关(r=-3.895,P<0.05)。结论脑小血管病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程度与MMP-9及hs-CRP水平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蔡长江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8):1084-1085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和D-二聚体的影响及疗效。方法选择68例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阿托伐他汀组。两组患者均酌情给予硝苯地平控制高血压、甘露醇控制颅内压、脑蛋白水解物营养脑细胞以及其他对症治疗,阿托伐他汀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20mg,每天1次,连用12周。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血浆hs-CRP和D-二聚体的测定,评价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浆hs—CliP和D-二聚体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后,两组患者血浆hs-CRP和D.二聚体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或P〈0.05),且阿托伐他汀组比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5)。阿托伐他汀组临床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X^2=4.22,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确切,其作用机制可能通过减轻炎性反应,激活纤溶系统,抑制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6.
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脂和血浆炎症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吕明沈  卢敏 《海峡药学》2011,23(3):95-97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脂、血浆炎症因子的影响及疗效观察。方法选择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阿托伐他汀组。两组患者均予以相同的抗高血压、降颅内压、阿司匹林抗凝和活化脑细胞等基本治疗,阿托伐他汀组在以上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20mg,每天1次,连用12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基质金属蛋白-9(MMP-9)水平的变化,并进行临床疗效的评定。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12周后,阿托伐他汀组患者TC、TG和LDL-C含量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HDL-C含量较治疗前明显上升(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浆hs-CRP和MMP-9水平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12周后,血浆hs-CRP和MMP-9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或P〈0.01),且阿托伐他汀组比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12周后,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或P〈0.05),且阿托伐他汀组比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肯定,其作用机制可能通过降低血脂、减轻炎症反应,改善动脉粥样硬化,改善脑梗死部位缺血缺氧和缺损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7.
许学升 《中国基层医药》2007,14(9):1453-1455
目的研究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早期的作用机制和治疗价值。方法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196例随机分组,小剂量治疗组101例,口服阿托伐他汀10mg,每日1次,共30d;大剂量治疗组95例,口服阿托伐他汀80mg,每日1次,共30d,治疗前和治疗30d时测定血脂,MMP-1、MMP-9和hs-CRP,并进行活动平板检查,患者每周接受门诊或电话随访。结果30d后,两治疗组血脂水平有所好转,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清MMP-1、MMP-9、hs-CRP水平均有降低,两组下降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胸痛发作次数减少,硝酸甘油用量减少和运动平板运动持续时间增加,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治疗可减少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斑块基质成分降解和炎性反应,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应用获益更多。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早期炎症因子和心脑血管事件的干预效果。方法将53例ACS患者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治疗组(n=29)和常规对照组(n=24)。阿托伐他汀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20mg,每晚1次顿服。所有患者分别于入院24h内和治疗后1个月清晨空腹采血1次,测定血脂、hs-CRP、MMP-9。同时观察6个月随访期内主要心脑血管终点事件的发生。结果治疗4周后,阿托伐他汀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患者TC、TG、hs-CRP及MMP-9浓度显著降低(均P〈0.01),而对照组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阿托伐他汀治疗组6个月随访期内复发性心绞痛、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及非致命性心肌梗塞等均较常规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早期治疗ACS能够抑制炎症因子并降低半年随访期间主要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调脂及人单核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影响。方法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给予阿托伐他汀20mg,口服,1次/d,疗程4周。观察治疗前后血脂和血清MMP-9的变化。结果经阿托伐他汀治疗4周后,TC、LDL—C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HDL—C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和0.01),血清MMP-9水平显著降低(P〈0.01)。结论阿托伐他汀不仅具有调脂作用,还明显降低MMP-9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比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治疗老年高胆固醇血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6例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予阿托伐他汀,研究组予瑞舒伐他汀。于每晚入睡前服用,分别于受试后的4周和8周随访,抽空腹肘静脉血,测定2组TC、TG、LDL-C、HDL-C。结果治疗前2组TC、TG、HDL-C、LDL-C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4、8周2组TC、TG、LDL-C水平低于治疗前,HDL-C水平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LDL-C达标率为89.5%高于对照组的76.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组、阿托伐他汀组均能明显降低TC、TG、LDL-C,升高HDL-C,调脂疗效确切。瑞舒伐他汀的临床疗效优于阿托伐他汀,剂量更小,价格相对低廉,安全性相当,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习玲  李征  李茹香 《河北医药》2010,32(9):1041-1043
目的探讨单独或联合应用比索洛尔与阿托伐他汀对肾性高血压大鼠心肌纤维化的影响方法采用两肾一夹方法建立肾性高血压大鼠模型,将32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比索洛尔组、阿托伐他汀组、比索洛尔联合阿托伐他汀组,每组8只。12周后测量左心室重量指数(LVMI),检测心肌羟脯氨酸(HC)浓度,苦味酸-酸性品红(VG)染色检测心肌胶原容积分数(CVF),免疫组化法检测(MMP-9)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比索洛尔组与阿托伐他汀组LVMI、HC、CVF均明显降低(P〈0.05),MMP-9表达降低(P〈0.05),且比索洛尔组上述指标改善优于阿托伐他汀组,联合用药组较另外2组改善明显(P〈0.05)。结论比索洛尔与阿托伐他汀均能有效抑制大鼠心肌纤维化的形成,其机制与降低MMP-9表达水平有关,且比索洛尔疗效优于阿托伐他汀,联合用药组疗效更加明显,二者之间存在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2.
陈静 《中国基层医药》2014,(22):3480-3481
目的:比较瑞舒伐他汀疗法与阿托伐他汀强化疗法对急性心肌梗死的症状体征、血脂指标及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方法将7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瑞舒伐他汀强化组(38例)与阿托伐他汀强化组(38例),瑞舒伐他汀强化组给予20 mg/次瑞舒伐他汀,1次/d;阿托伐他汀强化组给予40 mg/次阿托伐他汀,1次/d;两组均治疗3个月,采用生化全自动分析仪测定血脂指标(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采用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测定超敏C反应蛋白( hs-CRP),评判两组临床疗效,记录心血管事件、ADR事件。结果瑞舒伐他汀强化组与阿托伐他汀强化组治疗后TC、TG、LDL-C、hs-CRP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均P<0.01),HDL-C明显高于治疗前(P<0.01),瑞舒伐他汀强化组治疗后TC、TG、LDL-C、hs-CRP明显低于阿托伐他汀强化组(均P<0.05),HDL-C明显高于阿托伐他汀强化组(P<0.05)。瑞舒伐他汀强化组与阿托伐他汀强化组的临床总有效率、心血管事件总发生率分别为92.11%比86.84%、13.16%比10.5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956、0.126,均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强化疗法较阿托伐他汀强化疗法具有更强的调脂、抗炎效果,能够有效改善临床症状体征,临床效果及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令人满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阿托他汀辅治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24例UAP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2例,2组均予常规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观察2组临床疗效,通过心电图等检查,比较2组心绞痛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结果研究组显效率为77.4%高于对照组的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心绞痛发作次数均少于治疗前,且研究组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心绞痛持续时间均短于治疗前,且研究组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能减少UAP患者血脂含量,有效稳定斑块,降低心血管事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高脂血症应用阿托伐他汀与辛伐他汀治疗的临床效果对照进行分析。方法选择2010年6月~2013年6月诊治的高脂血症患者126例,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3例,对照组给予辛伐他汀治疗,研究组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分析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血脂变化和不良反应。结果经不同方案的治疗后,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8.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5.7%,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脂情况,研究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比较两组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研究组的不良反应为6.3%,对照组的不良反应为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高脂血症,阿托伐他汀比辛伐他汀效果更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大剂量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cy及MMP-9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急性脑梗死患者2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采用大剂量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剂量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治疗前后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Hcy及MMP-9水平,并进行比较.治疗后比较2组临床疗效,并观察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6%高于对照组的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血清Hcy及MMP-9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大剂量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可通过迅速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cy及MMP-9水平而改善病情.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高龄老年(80岁以上)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服用40mg阿托伐他汀强化调脂对炎症因子、调脂疗效的影响,同时观察不良反应。方法将87例高龄老年ACS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41例给予阿托伐他汀40mg/d,对照组46例给予阿托伐他汀10mg/d。用药后2周、12周抽取外周血,测定血浆总胆固醇(T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并观察药物不良反应。结果(11药物治疗前,两组ACS患者TC、LDL—C水平以及hs—CRP和MMP-9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药物治疗2周后Tc和LDL—C水平:与用药前比较,对照组和实验组均无明显改变(P〉0.05)。(3)治疗12周后TC和LDL—C水平:与用药前比较,两组均明显降低(P〈0.01),实验组较对照组降低更为显著(P〈0.05)。(4)药物治疗2周后hs—CRP及MMP-9水平:与用药前比较,两组均明显降低(P〈0.01),且实验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0.05)。(5)治疗12周后hs—CRP及MMP~9水平:两组hs—CRP及MMP-9水平进一步下降,且实验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0.05)。(6)两组患者服药后不良反应轻微。结论高龄老年ACS患者服用40mg阿托伐他汀,不但调脂效果更加显著,还可明显抑制冠脉内炎症反应及稳定斑块,且药物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强化降脂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炎症标志物水平的影响及疗效。方法选择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7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将纳入患者分为强化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予以阿司匹林、肝素、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常规治疗。强化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20 mg,每晚1次,连用8周。对照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10 mg,每晚1次,连用8周。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血清hs-CRP、IL-10和MMP-9水平的变化,并进行疗效观察。结果治疗8周后,两组血清hs-CRP和MMP-9水平均较前明显下降,血清IL-10水平较前明显上升( t=2.44、2.27、2.45、3.05、2.90、2.93,P<0.05或P<0.01),且强化组下降或上升值较对照组更明显(t=2.31、2.37、2.24,P<0.05);强化组临床总有效率(91.4%)明显优于对照组(68.6%)(χ2=5.71,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强化降脂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具有较好的效果,能降低血清hs-CRP和MMP-9水平,提高血清IL-10水平,从而抑制斑块局部炎性反应,提高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脑小血管病相关的胆碱能通路损害程度与血管炎性因子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脑小血管病并伴有MRI胆碱能通路信号异常患者80例作为研究组,并取同期健康查体正常者30例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入院后行头颅磁共振胆碱能通路高信号评分(CHIPS),并在入院后24h内抽取外周静脉血检测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变化,并对CHIPS评分与MMP-9和hs-CRP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研究组CHIPS评分为(74.63±12.59)高于对照组的(11.28±2.3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CHIPS与MMP-9正相关(r=4.184,P〈0.05);CHIPS与hs-CRP正相关(r=6.842,P〈0.05)。结论脑小血管病患者CHIPS与MMP-9及hs-CRP水平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早期他汀强化治疗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基质金属蛋白酶-9和预后的影响。方法183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他汀治疗组和对照组,入院第2天和治疗4周后分别测定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并比较治疗30d主要终点事件(顽固性缺血状态、新近心肌梗死和死亡),同时测定血脂水平。另设正常对照组。结果①治疗前他汀治疗组和对照组血清MMP-9水平均较正常组明显增高(P〈0.05)。②治疗组经阿托伐他汀治疗4周血清MMP-9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对照组4周后MMP-9水平无明显变化,与治疗组相比有高度显著性差别(P〈0.01)。⑧阿托伐他汀治疗4周时血脂水平无明显变化;④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1个月时,两组终点事件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别(P〈0.05)。结论早期他汀强化治疗可减少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终点事件发生,显著改善急性冠脉综合症的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常规剂量阿托伐他汀对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hs-CRP、sICAM-1和sCD40L的影响及意义。方法将老年ACS患者随机分3组:烟酸肌醇脂组、阿托伐他汀10mg和20mg治疗组,每组20人。以20例老年健康体检者做为正常对照组。分别采用透射免疫比浊法及ELISA法测定这3组患者治疗前后及正常对照者血浆中hs.CRP、sICAM-1和sCD40L的水平。结果①用药前ACS组hs—CRP、sICAM-1和sCD40L的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②三个治疗组治疗4周后hs.CRP、sICAM-1和sCD40L水平比治疗前均显著下降,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③阿托伐他汀10mg治疗组或20mg治疗组的hs-CRP、sICAM-1和sCD40L下降程度均大于烟酸肌醇脂组,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④阿托伐他打10mg治疗组与20mg治疗组的hs-CRP、sICAM-1和sCD40L下降程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10mg治疗4周后可以显著降低血浆中炎症反应标志物hs-CRP、sICAM-1和sCD40L的浓度,与每天20mg口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观的治疗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