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在评价微波凝固治疗肝细胞癌(HCC)的应用价值.方法:经静脉注射造影剂 SonoVue 后,对 30例(男20例、女10例)HCC患者(共 33 个病灶)在低机械指数状态下进行实时超声造影检查,评价微波治疗疗效,所有病灶微波治疗后半小时至 2 周采用超声造影检查评价疗效,并与同期增强 CT 检查结果进行比较,12 个病灶治疗区取病理标本送检,21 个病灶治疗区接受随访观察.结果:微波治疗后超声造影显示 22 个治疗区内部各期均无异常增强区,提示肿瘤完全灭活;11 个治疗区边缘局部有早期结节状增强,判断有肿瘤残存;经穿刺活检及 6 个月以上的随访,证实微波治疗联合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的 2 个 HCC 病灶,增强 CT 判断失误,增强 CT 诊断肿瘤灭活准确率为 94%(31/33);超声造影诊断肿瘤灭活准确率为 97%(32/33).统计结果显示,两者诊断肿瘤灭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造影不仅能评价 HCC 微波治疗的疗效,且能有效地评价 TAE 和微波凝固联合治疗 HCC 的疗效,因不受碘油干扰可优于增强 CT.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超声造影在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治疗肿瘤临床疗效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的肿瘤患者42例(60个病灶)为观察对象。59个病灶HIFU治疗前后采用超声造影检查评价疗效,其中18例患者(23个病灶)与增强CT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HIFU治疗前,超声造影观察60个病灶,51个病灶表现为动脉期增强,8个病灶表现为静脉期增强,治疗后行超声造影检查,显示27个病灶各期均无异常增强区,提示肿瘤“完全灭活”;23个病灶治疗后边缘局部有增强,提示有肿瘤残存;9个病灶呈地图样充盈缺损,提示肿瘤大部分没有灭活。18例患者(23个病灶)超声造影结果与增强CT检查结果相近。[结论]超声造影是评价HIFU的一种有效方法,且能明确肿瘤残存部位引导补充治疗,有助于评价治疗后肿瘤灭活范围。  相似文献   

3.
造影增强超声在射频治疗肝肿瘤中的应用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探讨造影增强超声在肝肿瘤射频消融(RFA)治疗前后的应用价值。方法在17例原发性肝癌(HCC)和1例肝转移癌患者RFA治疗前和治疗后,采用超声造影剂SonoVue、TechnosDU6超声仪和CnTI实时造影成像技术进行造影增强超声检查。结果RFA治疗前,造影增强超声观察26个病灶,图像记录详细的24个病灶表现为动脉早期抱球状、弥漫或轻度增强;9个病灶显示荷瘤血管。12个病灶有增大趋势,其中边界不清及无晕征的病灶各11个增大较明显。造影后,有4例发现常规超声及CT、MR不能显示的微小卫星灶13个。RFA治疗后有22个病灶行造影增强超声检查,肿瘤灭活诊断正确率为95.5%,与增强CT检查结果相同。造影增强超声诊断率明显高于常规彩超的63.6%,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造影增强超声可以帮助了解患者肝肿瘤的性质、大小、数目和荷瘤血管等信息,有助于RFA适应证的选择和治疗方案的制定,有助于评价RFA治疗后肿瘤灭活程度。  相似文献   

4.
TACE联合RFA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联合多电极射频治疗(RFA)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237例单发肿瘤直径5~8cm的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分为单纯RFA组69例和TACE联合RFA组168例,RFA治疗后2周通过超声造影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评估。结果:TACE联合RFA治疗的168例患者中超声造影显示91例(53%)始终无增强,呈边界清楚的低回声,诊断肿瘤完全灭活;77例表现为边缘部分区域的结节状、月牙状或不规则形增强区。而单纯RFA治疗的69例患者中超声造影显示23例(33%)肿瘤完全灭活。结论:TACE联合RFA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比单纯RFA治疗的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微波凝固治疗肝脏肿瘤前行编码谐波造影(CHA)检查的应用价值。方法:35例临床诊断肝肿瘤患者,经声诺维编码谐波造影检查,观察肿块大小、数目、形态及边界,与彩色多普勒超声、病理检查进行比较。结果:共查出55个病灶,彩色多普勒超声、CHA对肝肿瘤病灶的检出率分别为85.4%、96.4%;最大径小于1.0cm的肿块,彩色多普勒超声、CHA对肝肿瘤病灶的检出率分别为是41.7%、83.3%。彩色多普勒超声有60%(33/55)的病灶边界显示不清晰,CHA有7.3%(4/55)的病灶边界显示不清。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肝恶性肿瘤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是64.8%、50%、61.7%;CHA对肝恶性肿瘤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是97.7%、90%、96.2%,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导向微波热凝固肝肿瘤前行编码谐波造影,在判断肿块数目、大小、边界较彩色多普勒超声提供的信息多;CHA对肝肿块性质鉴别优于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治疗方案的确立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18 F-FDG PET/CT、CT在肝细胞肝癌TACE治疗后密实碘油病灶的临床价值。方法:经临床或病理确诊的26例肝细胞肝癌,TACE治疗后,分析18 F-FDG PET/CT对密实碘油病灶的判断结果,并与同期常规CT对比。结果:26例共112个碘油密实病灶,经病理、临床随访、动脉造影证实存活病灶11个,肿瘤坏死或抑制101个。常规CT诊断全部112个病灶为肿瘤抑制、肿瘤存活为0个病灶,准确率90.2%。18 F-FDG PET/CT诊断肿瘤坏死或抑制103个病灶、肿瘤存活为9个病灶,准确率97.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评价肝细胞肝癌TACE治疗后密实碘油区肿瘤状态,18 F-FDG PET/CT优于常规CT,能为进一步联合治疗提供依据,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在肝脏残留复发性恶性肿瘤射频消融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间山东省临沂市肿瘤医院收治的78例肝脏残留复发性恶性肿瘤患者(113个病灶)为超声造影引导组,另选取同期接受常规超声检查的80例患者(118个病灶)为常规超声引导组。记录超声造影引导组患者治疗前后病灶数量、大小、边界及内部回声情况,将其术前肿瘤检出率、术中穿刺成功率及术后射频消融准确率,与常规超声引导组进行比较。结果超声造影引导组射频消融术后,实时谐波超声造影诊断,113个病灶中有6个(5.3%)可见动脉相内有局部增强区,门脉及延迟相增强区快速消退呈现低增强,判断仍存在残留。余107个(94.7%)病灶行超声造影始终未见增强,边界清晰,判断肿瘤已经完全灭活。超声造影引导组术前肿瘤检出率、术中穿刺成功率和肿瘤完全消融率分别为92.0%、92.9%和94.7%,常规超声引导组分别为80.5%、76.3%和83.9%,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超声造影在判断肝脏残留复发性恶性肿瘤射频消融术效果方面,提高了肿瘤诊断的敏感性、穿刺成功率和射频治疗准确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超声造影与增强CT对肝癌射频消融术后评价效果一致性进行分析。  方法  对35例患者共68个肿瘤病灶进行超声或CT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术后同时定期进行增强CT以及超声造影检查评价射频消融效果,分析超声造影以及增强CT在肿瘤完全消融率、残留率,复发率、准确性以及超声造影与增强CT一致性。  结果  68个病灶中,超声造影评价肿瘤总体完全消融率以及残留率分别为84%及16%,增强CT分别为90%及10%,二者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76 3,P=0.447 8),具有很高的一致性(K=0.882 9,Sk=0.120 4),68个病灶中24个月内共有13个病灶为复发病灶,超声造影对复发病灶检出率为92%(12/ 13),与增强CT 100%(13/13)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以增强CT作为判断RFA后肿瘤残留及复发的金标准,超声造影对68个肿瘤病灶总体诊断准确性为92%(63/68),5个病灶判断不一致。  结论  超声造影在肝癌射频消融效果评价中与增强CT具有很高准确性及一致性,能为肿瘤射频消融术后治疗提供可靠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在肝脏局灶性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中超声造影技术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1例接受超声造影检查的肝脏肿瘤患者93个病灶的临床诊断资料,对肝脏不同病变的超声造影表现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在本次研究中,共有89个超声造影结果准确,诊断率为95.7%。在93个肝脏肿瘤病灶中,有78个恶性肿瘤病灶,有15个良性肿瘤病灶。超声造影回声增强程度、增强均匀度、消退快慢和增强快慢在肝脏良恶性肿瘤中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在本次研究中,有肝转移癌( metastatic liver carcinoma ,MLC)病灶26个,有肝细胞癌( hepato cellular carcinoma , HCC)病灶52个,HCC和MLC在超声造影增强程度和增强均匀度上差异明显(P<0.05),在增强快慢和消退快慢上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肝脏良恶性肿瘤的鉴别中超声造影有很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王红治  赵子粼  罗敏  萧翊 《现代肿瘤医学》2012,20(11):2338-2340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经皮穿刺微波凝固治疗(PMCT)对邻近膈肌、肠管、胆囊和肝表面等难治部位肝癌的个体化治疗方案疗效。方法:采用超声引导经皮穿刺微波凝固(PMCT)治疗750例肝癌患者,共902个病灶,其中,176个病灶邻近肠管,383个病灶邻近膈肌,163个病灶邻近胆囊,180个病灶邻近肝表面。肿瘤最大径平均(4.0±2.2)cm(1.5-6.8)cm。对不同部位肿瘤建立相应的个体化方案指导治疗,1个月后行增强CT判断肿瘤早期灭活率并定期随访。结果:肿瘤早期总灭活率为90.3%;邻近肠管、膈肌、胆囊和肝表面的肿瘤早期灭活率分别为90.3%、89.5%、91.7%和93.1%,局部复发率分别为9.1%、9.9%、8.1%和7.0%。1、2、3年的生存率分别为81.9%、60.8%、50.6%。750例共1150人次,较严重并发症占3.7%。包括腹腔出血8例,邻近脏器(膈肌、肠管)损伤6人,针道种植9例,肝包膜下血肿15例,肝脓肿5例。共计43人次。结论:对PMCT易灼伤邻近肝外结构的难治性肝癌,本研究采用个体化方案策略指导治疗,获得较好的肿瘤灭活率并降低并发症,本方案拓展了肝癌PMCT治疗适用范围,有助于提高PMCT在肝癌综合治疗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肝癌非手术治疗后的超声造影特征,探讨其在术后评估的临床价值。方法:对非手术治疗后138例肝癌患者180个病灶行超声造影(CEUS)检查,分析其造影表现并评价疗效。结果:CEUS对残存肿瘤诊断的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98.4%和98.9%。在不同非手术治疗中,γ-刀、TACE、RF、PEI、PMCT、TACE+RF/PEI治疗肝癌的完全灭活率分别为61.5%、11.5%、83.3%、72.7%、60%、88.5%;其中3cm-5cm肝癌,TACE+RF/PEI疗效显著,可达92%;3cm以下肝癌RF、PEI疗效可靠,分别为96.8%、92.3%。结论:超声造影可作为一种可靠有效方法,能较准确地评估肝癌非手术疗法治疗后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对脂肪肝伴实性占位病变的良恶性诊断和鉴别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经病理证实的脂肪肝伴实性占位70例(91个病灶)采用超声造影技术实时观察,并与增强CT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超声造影和增强CT诊断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性分别为97.2%、92.1%、94.5%、96.1%、96.7%和93.4%、94.1%、95.1%、90.8%、94.1%,两者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与病理诊断均具有良好的信度(Kappa值分别为0.92、0.86)。结论 超声造影对诊断和鉴别诊断脂肪肝背景下实性占位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引导穿刺活检在肝占位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行超声造影引导肝占位穿刺活检患者的临床与影像学资料,共33例患者35个病灶。在超声造影引导下选择穿刺部位和进针路径,并实时引导完成穿刺活检。计算取材成功率和诊断准确率。结果 所有病例均顺利完成穿刺,每个病灶穿刺两针,取材成功率为1000%。33例患者中,恶性28例:肝细胞癌13例,胆管细胞癌10例,神经内分泌癌3例,转移性尿路上皮癌1例,转移性鳞状细胞癌1例;良性5例:炎性病变2例,肝细胞腺瘤1例,异型增生结节2例。诊断准确率为100%。仅1例出现并发症,为肝包膜下少量出血。结论 超声造影可更加清晰地显示肝内病灶,实时造影模式下进行穿刺活检,可提高穿刺诊断的阳性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在不典型肝转移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59例不典型肝转移癌病灶进行常规超声(二维、彩色多普勒超声)和超声造影(CEUS)检查,观察转移癌造影剂灌注特征,比较造影前后超声诊断的准确性。结果CEUS较常规超声显示不典型肝转移癌血流的病灶数目增多(P〈0.05),血流灌注、增强类型复杂多样。CEUS和常规超声对不典型肝转移癌的诊断正确率分别为83%、37%。超声造影诊断的准确率显著提高(P〈0.05)。超声造影显示病灶最大径测值、新病灶数较常规超声增多。结论超声造影对不典型肝转移癌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时间-强度曲线在评价原发性肝癌微波消融术疗效中的作用。方法65例原发性肝癌共103个病灶采用微波消融治疗,对消融灶超声造影与增强MRI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前,超声造影时间-强度曲线发现恶性肿瘤结节103个,增强MRI发现101个,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超声造影对完全消融病灶表现为肿瘤血流灌注消失,未见造影剂填充,超声造影时间-强度曲线表现为无增强,参数峰值强度(IMAX)、上升时间(RT)、达峰时间(TTP)≈0,与增强MRI相符,较好地反映了消融灶大小;而对不完全消融,其造影时相增强,时间-强度曲线明显强化,其IMAX、RT、TTP与正常组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增强MRI相符,可见病灶区"快进快出"血流灌注,但增强MRI未见异常。超声造影判定微波消融术疗效的灵敏度和准确率分别为97.8%和94.2%。结论超声造影时间-强度曲线可直观、动态反映原发性肝癌微波消融术治疗前后血流灌注,在评价治疗效果中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和比较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经皮微波凝固治疗(PMCT)与TACE联合^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原发性大肝癌的效果。方法46例原发性大肝癌患者接受TACE联合PMCT治疗,20例接受TACE联合^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术后2个月、3个月分别行动态增强CT复查。观察并比较两组疗效、毒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的情况。结果综合治疗后3个月,TACE联合PMCT组的有效率为82.61%,明显高于TACE联合^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组的有效率55.00%(P〈0.05)。两组的临床总控制率分别为93.47%、85.00%(P〉0.05)。两组发生的毒副反应无明显差异,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TACE联合PMCT及TACE联合^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均为原发性大肝癌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两组毒副反应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相当,前者治疗效果较为理想,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节拍性化疗(metronomicchemotherapy)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对原发性肝癌(PHC)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经临床诊断的原发性肝癌41例患者分为A、B两组。A组21例,TACE间歇期接受节拍性化疗,即每次TACE术后1周给予替加氟100mg口服,每日1次;环磷酰胺50mg口服,每日1次,持续口服2~3周,休息1周;2~3次TACE术后,持续节拍性化疗3~4个月。B组20例,仅用TACE治疗。每月复查血常规、肝功能、B超、CT和AFP等,并评价疗效。结果:A、B两组患者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8个月和12个月,A组近期疗效为76%,B组近期疗效为45%,差异有显著性(P<005)。A组1年存活率为60%,B组为33%,两组差异显著(P<0.05)。两组毒副反应相似,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采用TA-CE联合节拍性化疗治疗原发性肝癌,能够提高近期疗效,且不增加毒副反应。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与增强CT对肝癌栓塞治疗后的疗效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9月~2012年3月期间在我院接受动脉导管栓塞化疗(TACE)并接受PET/CT检查的28例原发肝细胞癌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将肝动脉栓塞治疗后4~5 w的PET/CT检查结果,增强CT结果与AFP值对照分析,判断病灶内是否有肿瘤残留或复发。结果本组28例中24例与AFP进行对照,其中11例治疗后AFP降低到正常水平,5例18F-FDG PET/CT与增强CT显示肿瘤区域见不同程度的碘油聚集,未见异常强化影和FDG浓聚影;6例CT可见异常强化影,未见异常FDG聚集,考虑强化影可能为再生结节或炎性肉芽组织。治疗后AFP未降到正常水平13例,其中7例见不同程度碘油聚集,CT增强见结节及斑片强化影,FDG异常聚集;6例FDG异常聚集,CT未见异常强化。3例患者治疗前、后AFP均正常,TACE治疗后4 w行增强CT扫描见碘油聚集边缘有结节样强化,CTA可见异常血管影,18F-FDG PET/CT可见斑片状摄取增高影,经穿刺活检证实为肿瘤复发。1例肝右后上叶巨块型肝癌,治疗前后AFP均正常,CEA升高,18F-FDG PET/CT检查在碘油聚集的边缘可见异常FDG摄取,CT增强未见异常强化,经穿刺活检证实为肿瘤复发。结论18F-FDG PET/CT显像结果与AFP对照其在判断肝细胞癌动脉栓塞治疗后复发和转移上明显高于CT增强扫描。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经皮肝动脉化疗栓塞(transcatheter arterial,TACE)联合经皮冷循环微波凝固(percataneous micro—wave coaqulation therapy,PMCT)序贯人自体肝癌细胞溶胞产物荷栽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和细胞因子诱导杀伤(cytokine—induced killer,CIK)细胞、yST细胞治疗原发性大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08—01-01—2011—12-31徐州解放军第九七医院80例不能切除的原发性大肝癌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过继性细胞免疫治疗)和对照组(TACE+PMCT),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先行TACE,5~7d复查增强CT和彩超了解肿瘤碘油沉积和血供后再行PMCT;研究组TACE+PMCT方法同对照组,PMCT后行免疫效应细胞(肝癌细胞溶胞产物荷载DC+CIK细胞+y6T细胞)治疗,采用静脉回输+肝瘤体内注射。随访6~36个月,观察治疗前后肿瘤影像学资料(增强CT、彩超)、肝功能、AFP、免疫功能、生活质量、生存及并发症。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纽有效率分别为90%和85%,差畀无统计学意义,x2=0.457,P=0.737。研究组治疗后的CD4、CD4’/CD8’和NK细胞均明显高于治疗前、也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CD4^+CD25^+FOXP+3/CD4^+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后AFP下降〉80%的分别为77.8%和67.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125,P=0.145。研究组的生存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研究组的0.5、1和2年生存率分别为95%、80.0%和45%,对照组分别为90%、67.5%和3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21和17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57.704,P=0.001。结论: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冷循环微波凝固并序贯自身肿瘤疫苗和免疫细胞治疗大肝癌有效、安全,能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生活质量及中位生存,有可能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