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白芷总香豆素联合白芷挥发油对硝酸甘油诱导大鼠偏头痛的预防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56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生理盐水0.1 mL·10 g-1),偏头痛模型组(生理盐水0.1 mL·10 g-1),白芷香豆素组(100 mg·kg-1),白芷挥发油组(100 mg·kg-1),低(25 mg·kg-1)、中(50 mg·kg-1)和高剂量(100 mg·kg-1)白芷总香豆素和挥发油组合物组(组合物组);每组8只。各组大鼠连续灌胃给药7 d,皮下注射硝酸甘油(10 mg·kg-1)诱导大鼠偏头痛模型。观察各组大鼠行为表现,检测各组大鼠血清及脑组织中一氧化氮(NO)、血浆中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和内皮素(ET)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偏头痛模型组大鼠甩头、前肢挠头和后腿拍脸次数增加(P<0.05或P<0.01),血清及脑组织中NO水平、血浆中CGRP和ET水平明显升高(P<0.05或P<0.01)。与偏头痛模型组比较,白芷总香豆素、白芷挥发油、各剂量组合物组大鼠甩头、前肢挠头和后腿拍脸次数减少(P<0.05或P<0.01),血清和脑组织中NO水平降低(P<0.05或P<0.01)。与偏头痛模型组比较,白芷挥发油和中、高剂量组合物组大鼠血浆中CGRP和ET水平降低(P<0.05)。结论:白芷2种活性成分总香豆素和挥发油组合物对硝酸甘油诱导的大鼠偏头痛具有一定的预防作用,且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血管活性物质水平和功能有关联。  相似文献   

2.
白芷挥发油的GC-MS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白芷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白芷的水蒸汽蒸馏所得的油状物,运用GC-MS技术,结合计算机检索对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鉴定,用色谱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组分的相结含量。结果:75min内色谱分离出148个峰,质谱鉴定了其中111个组份,占挥发油总量的89.93%。结论:白芷挥发油的主要成分为甲基-环癸烷(22.4%),1-十二烷醇(8.6%),十三烷醇(5.53%),1-十四烷醇(5.10%),与文献的成分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3.
杭白芷挥发油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采用毛细管气相色谱一质谱联用法分析了杭白芷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色谱分离出50个峰,质谱鉴定了38个化合物,占色谱峰总面积的883%。樟脑、α-甲基芷香酮、1,7,7-三甲基双环[2,2,1]庚-2-醇乙酸酯和2-甲基巴豆醛是该油的主要成分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比较白芷不同提取物解热、镇痛的药理学作用,考察其解热、镇痛的有效成分。方法通过对干酵母、2,4-二硝基苯酚所致大鼠发热的解热作用实验及对醋酸致小鼠扭体和热板致痛实验的干预,比较白芷不同提取物解热、镇痛的药效作用。结果白芷不同提取物对干酵母、2,4-二硝基苯酚致热法的实验中均以水提取物解热作用最强(P<0.01);白芷不同提取物对热致痛、醋酸所致扭体的干预实验中,以乙酸乙酯提取物作用最强(P<0.01)。结论白芷具有显著的解热镇痛药理作用,其解热作用最强成分集中在水提取物,其镇痛作用最强成分集中在乙酸乙酯提取物。  相似文献   

5.
目的:筛选白芷挥发油的最佳前处理方法。方法:用不同溶剂超声处理白芷药材后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采用GC—MS联用技术鉴定分析不同提取方法中挥发性成分的种类和含量。结果:乙醚超声萃取的前处理方法明显优于其他5种方法,鉴定出36种成分,主要为酯类,碳烯及烷类次之。结论:不同的前处理方法对挥发油的成分种类和含量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蒲黄镇痛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蒲黄镇痛作用的效果。方法:60只小白鼠随机分为3组,以100%蒲黄溶液进行灌胃,用扭体法和热板法测其镇痛作用的抑制率,统计学上采用t检验。结果:蒲黄对热及化学刺激致痛都有非常明显的镇痛作用,热板法显示其镇痛用与吗啡相当但较持久,化学刺激法则显示其镇痛作用,比吗啡稍弱。结论:蒲黄有显著的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7.
<正> 镇痛散由生甘草、乳香等中药组成,是在他人治疗恶疮疼痛经验方基础上,经20多年的试用、化裁、改进形成的新方,现广泛用于多种疾病的疼痛治疗,效果明显。现将其镇痛实验结果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观察地骨皮的镇痛作用,采用扭体法、热板法和齿髓致痛法动物实验模型。结果表明:地骨皮可明显抑制小鼠扭体反应次数,提高小鼠热致痛及家兔电刺激致痛痛阈值。提示地骨皮具有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测定5类栽培白芷及野生兴安白芷(根)的挥发油成分及含量并分析各类白芷间的化学亲缘关系。方法 水蒸气蒸馏法提取6类白芷挥发油,采用GC-MS法对其组分分离及鉴定,采用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组分相对含量,并对挥发油成分进行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 5类栽培白芷(川白芷、杭白芷、祁白芷、禹白芷、毫白芷)和野生兴安白芷共鉴定出81种化合物,分别鉴定出27、34、24、32、28、34种。主要为烷烃类、烯烃类、酯类、有机酸类、醇类等五大类化合物。壬基环丙烷、环十二烷和正十六酸分别为各类白芷共有成分中相对含量最高的挥发油成分。化学聚类结果显示:兴安白芷与5类栽培白芷形成2个分支,栽培白芷又可分为2小类,即川白芷、禹白芷、杭白芷聚为1小类,祁白芷和亳白芷聚为另1小类。主成分分析结果与聚类结果基本一致。结论 六类白芷的挥发油组份及其含量存在一定差异,壬基环丙烷、环十二烷和正十六酸在各类白芷中含量较高。六类白芷总体上分为野生与栽培2大类。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竹叶莲提取物的镇痛作用.方法 采用小鼠热板法、小鼠醋酸扭体法,观察不同剂量的竹叶莲水提物对小鼠灌胃给药的镇痛作用.结果 竹叶莲水提物高、低剂量均可使热板所致小鼠舔足反应潜伏期明显延长(P<0.01),舔足潜伏期延长率最高达66.42%;可使醋酸所致小鼠扭体潜伏期明显延长(P<0.05),扭体次数明显减少(P<0.01),扭体抑制度最高达39.84%.结论 竹叶莲具有明显的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临床试用中药复方制剂的镇痛作用。方法采用扭体法及热板法实验研究其镇痛作用 ,将该中药复方分为12 0 0mg/kg ,6 0 0mg/kg和 30 0mg/kg三个剂量组 ,并以吗啡及阿司匹林作为对照 ,进行了单次给药和连续 5天给药的实验观察。结果该药 12 0 0mg/kg ,6 0 0mg/kg和 30 0mg/kg可分别提高化学致痛阈值 5 4 2 %、2 7 7%和 6 3% ;用热板法单次给药和连续 5天给予不同剂量的该复方制剂对痛阈值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其作用与阿司匹林接近 ,但作用弱于吗啡。结论该中药复方具有一定程度的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观察复方乳没利多卡因缓释贴膜的镇痛药效.方法:利用小鼠热板法实验以舔后足所需时间作为小鼠的痛阈值来验证疗效.结果:复方乳没利多卡因缓释贴膜剂大、中、小剂量在给药后10分钟、30分钟、1小时、3小时、4小时、14小时、24小时、32小时与给药前比较均有升高的趋势,其中1小时和3小时时镇痛作用较明显,在1小时大、中剂量组的痛阈与给药前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其余时间段镇痛作用不明显(P>0.05).结论:复方乳没利多卡因缓释贴膜有明显的止痛治疗作用,并且其中1~3小时时镇痛作用较明显,镇痛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3.
白屈菜碱 (chelidonine,C2 0 H1 9O5N)是从罂粟科白屈菜属植物白屈菜 Chelidonium majus L.全草中提取分离出的一种生物碱。本实验通过小鼠扭体法、热板法、福尔马林试验对白屈菜碱的镇痛作用及可能作用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证明白屈菜碱有显著的镇痛作用 ,其较大剂量对福尔马林引起的疼痛反应的早期相和晚期相均有抑制作用 ,较小剂量对晚期相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提示其镇痛作用主要是外周性的 ,且不被纳络酮所拮抗 ,表明其镇痛作用不是吗啡受体介导的。1 材料1 .1 药品 :白屈菜碱 ,由本研究室自制 ,含量83.6% ;盐酸吗啡 ,沈阳第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当归四逆汤的镇痛作用及时间-效应关系和剂量-效应关系.[方法]采用热板镇痛法、尾尖部压痛法、扭体法、甩尾法等4种方法,用小鼠和大鼠两种动物全面验证当归四逆汤的镇痛效果.[结果]通过实验研究发现,当归四逆汤对热刺激、机械刺激、化学刺激所诱发的动物疼痛均有抑制作用,并且呈现一定时效、量效关系.其中对小鼠热板致痛的痛阈值有一定程度的提高(P<0.05),且中剂量、高剂量组作用可持续至360min;对小鼠醋酸致痛引起的扭体次数有降低作用(P<0.05),且高剂量组的扭体抑制率达到53%.[结论]当归四逆汤对热板镇痛法、尾尖部压痛法、扭体法、甩尾法等四种疼痛模型都具有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吸入麻醉药异氟烷的镇痛作用与脊髓5-HT3受体的关系.方法 小鼠腹腔注射异氟烷建立镇痛模型,鞘内注射10μg、5 P4g、1 μg 3个浓度的5-HT3受体阻断剂托烷司琼,用热板法和甩尾法观察其对异氟烷镇痛小鼠痛阈的影响.结果 鞘内注射托烷司琼不能缩短异氟烷镇痛小鼠的痛阈(P>0.05).结论 异氟烷的镇痛作用可能与脊髓5-HT3受体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麻醉性镇痛药度冷丁(Dolantin)和非麻醉性镇痛药罗通定(Rotundine)的镇痛效应.方法 将小鼠分成罗通定组、哌替啶组及对照组,用热板法观察、比较3组小鼠的痛阈变化.结果 度冷丁组与罗通定组均能显著提高小鼠对热板致痛的痛闽值,度冷丁于给药后15 min为高峰,药后30 min仍有一定效果.结论 注射...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观察抗骨疏胶囊的镇痛作用,采用小鼠热板法,醋酸扭体法进行镇痛试验,结果抗骨疏胶囊中,高剂量组与对照组比较,热板法痛阈值明显提高,并能降低醋酸气压扭体法扭体次数,表明抗骨疏胶囊具有一定的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优选白芷挥发油的β-环糊精包合工艺条件,并对其稳定性进行考察。方法:采用饱和水溶液法制备包合物,采用正交设计法,以挥发油包合率、包合物收率(综合评分)为评价指标,考察包合温度、包合时间、挥发油与β-环糊精的比例3个因素对包合物质量的影响,进行包合物的制备工艺条件优选,并对包合物进行稳定性研究。结果:最优包合工艺条件为包合温度60℃,包合反应时间2.5 h,挥发油与β-环糊精比率为1∶8(mL/g)。结论:包合物制备工艺合理可行,提高了白芷挥发油的稳定性,可为白芷挥发油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夏天无胶囊剂及口服液的镇痛作用 ,并与夏天无片剂进行比较。方法 采用小鼠热板法及扭体法 ,观察夏天无胶囊剂、口服液及夏天无片剂的镇痛作用。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 ,夏天无胶囊剂、口服液及夏天无片剂均能显著延长小鼠热板反应痛阈值 ( P<0 .0 5 ,0 .0 1) ,其作用于 ig后 30~ 6 0 m in达高峰 ,维持 12 0 min;ig后 30min镇痛的 ED50 分别为 18.85 ( 13.98~ 2 0 .94 ) m g/ kg,19.98( 11.4 5~ 2 5 .5 8) mg/ kg及 5 4 .6 1( 4 1.71~ 71.5 0 )mg/ kg。与对照组比较 ,夏天无胶囊剂、口服液及夏天无片剂亦能明显抑制小鼠扭体反应 ( P<0 .0 1) ,ig后 30~ 4 0min 镇痛的 ED50 分别为 13.99( 7.6 0~ 19.2 7) mg/ kg,15 .5 3( 7.30~ 2 0 .0 8) m g/ kg及 4 4 .0 5 ( 2 5 .32~ 76 .6 5 )mg/ kg。结论 夏天无胶囊剂及口服液具有与夏天无片剂相似的镇痛作用 ,且镇痛作用强于夏天无片剂  相似文献   

20.
黄芪皂苷甲的镇痛、镇静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证实给小鼠黄芪皂苷甲后出现镇痛作用,其镇痛作用较度冷丁弱而短。根据对小鼠腹腔注射醋酸产生扭体反应抑制率测得静脉注射黄芪皂苷甲的ED50为47.8±3.4mg/kg;由热板法测得的ED50为25.4±1.5mg/kg。黄芪皂苷甲也能明显延长硫喷妥钠所致小鼠的麻醉时间。此外,黄芪皂苷甲还能使豚鼠离体回肠张力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