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了解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应采取的预防措施。方法分析62例深静脉留置管患者发生的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并针对原因采取一定的预防措施。结果 62例行中心静脉置管术的患者中,置管出口部位感染6例(10%),导管相关血流感染4例(6%),经相应处理后均好转。结论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中主要是导管留置时间、插管部位、导管类型、敷料及医务人员操作护理;加强人员教育培训、最大限度地建立防护屏障、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等有利于更好地预防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深静脉置管相关性感染的分析及护理。方法:选取2007年1月~2011年10月采取深静脉置管患者425例,根据患者的穿刺部位分为:股静脉穿刺组22例、颈内静脉穿刺组52例、锁骨下静脉穿刺组351例。结果:对425例深静脉置管患者进行观察,29例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6.8%。结论:控制深静脉置管感染应做好严格无菌操作,皮肤消毒,局部处理规范,减少导管留置时间,以达到减少和预防深静脉置管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置管处血栓形成的因素及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对2008年1月~2010年1月中心静脉置管的患者发生置管处深静脉血栓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例发生静脉血栓,静脉血栓发生与置管局部创伤大小直接相关,还与患者所患疾病、所使.用的药物以及患者活动度等有关。结论:认识中心静脉置管中血栓的各种危险因素及临床征象,及尽早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预防静脉血栓的发生达到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对于急诊抢救透析药物中毒、内瘘尚未建成或内瘘未成熟的尿毒症患者,我们常常使用经皮静脉穿刺建立临时性通路。感染是中心静脉置管最常见的并发症,也是血液透析病人第二位的死亡原因,其中深静脉留置导管是发生败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我们对近年来在我院行中心静脉置管的30例血液透析患者发生感染情况进行分析,并提出护理措施,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ICU发生中心静脉置管感染的分析和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不同途径中心静脉置管发生感染情况,寻求较为安全可靠的中心静脉留置途径。方法ICU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患者352例,分别经股静脉、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置管,比较导管感染发生情况。结果股静脉置管感染率最高,颈内静脉置管次之,锁骨下静脉置管最低。结论锁骨下静脉置管是一种相对安全可行的置管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探讨颈内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感染和改进技术.方法:用回顾性的方法对45例中心静脉置管病人进行相关感染因素监测与分析.结果:颈内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感染发生率为7.59%,置管感染与插管过程污染、同一部位反复穿刺、导管连接部位处理时感染、加入液体操作时污染、导管内血凝块堵塞、静脉穿刺时污染、病人的易感性、导管留置时间较长、在准备输注的液体及处理管道接口时未行无菌操作等因素密切相关.结论:在临床工作中加强对病菌随导管顺行性浸入;致病菌随三通、注射器和连接管道进入导管造成感染;致病菌随各种载体进入导管并在局部滞留感染;远端致病菌导致血行性感染,造成导管局部致病菌滞留感染的控制,操作时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可有效防范中心静脉置管感染的发生,对保证病人安全、控制医院感染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7.
<正>中心静脉置管(CVC)和经周围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常用于危重患者血动力学监测、用药、输血、化疗及静脉营养支持治疗等,高龄患者由于生理性和病理性原因,导管相关性感染(CRI)的发生率较高。本文旨在探讨老年患者CRI的高危因素和干预措施。1临床资料选择2011年11月~2014年11月我科住院的深静脉置管高龄患者96例,男93例,女3例,年龄80~103岁,导管留置时间3~120d,96例患者中颈内静脉置管30例,锁骨下静脉置管32例,股静脉置管8例,肘部静脉置管26例。仅1例股静脉置管7天后拔出导管,导管尖端细菌培养阳性。采用美国巴德公司生产的三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并分析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情况及危险因素,为临床预防控制导管相关性感染提供至2011年5月我科326例进行了导管培养的患者,分析导管相关性感染与患者导管留置时间、导管类型、病原学的关系.结果:326例患者总体相关性感染率为5.83%,脉导管感染的病原菌中革兰阳性菌占56.41%,革兰阴性杆菌占35.90%,真菌占7.69%.结论:导管留置时间、导管类型均是引发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易感因素.正确选择导管类型,加强置管操作与维护管理,尽可能缩短导管留置时间,可降低导管感染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某中医院重症监护室医院感染的发生情况,分析危险因素,探讨有效的干预措施。方法:采用目标性监测方法调查2014年6月~2016年5月重症监护室收治的300例患者临床资料,统计医院感染发生情况。结果:发生医院感染91例,感染发生率为30.33%;其中呼吸机使用率、泌尿道插管使用率及中心静脉插管使用率分别为68.76%、61.32%、51.03%;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为15.62%,导尿管相关泌尿道感染率为12.31%,中心静脉置管相关血液感染率为15.32%。共分离出菌株100株,医院感染居首位的病原菌为鲍曼不动杆菌,占比为31.23%。结论:重症监护室医院感染发生率高,加强感染目标性监测,针对感染危险因素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降低医院感染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急诊输液室留置针静脉输液相关性感染原因及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2021年5月赤峰市医院急诊输液室留置针静脉输液患者300例的病历资料,依据相关性感染发生情况分为发生组(n=57)和未发生组(n=243),收集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置管位置、一次置管穿刺成功情况等基本资料,整理并归纳,评估医院感染因素过程中严格依据《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相关要求。对相关性感染的病原菌菌株进行鉴定时采用VITEK-32鉴定系统。分析相关性感染病原菌分布情况,对相关性感染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300例患者中,相关性感染57例,发生率为19.00%。共检出57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阳性杆菌34株,革兰阴性杆菌17株,真菌6株,分别为59.65%、29.82%、10.53%。年龄≥60岁患者的相关性感染率高于<60岁患者(P<0.05),导管留置时间≥5 d患者的相关性感染率高于<5 d患者(P<0.05),一次性置管未成功患者的相关性感染率高于一次性置管成功患者(P<0.05),但不同性别、疾病类型、导管留置位置患者的相关性感染率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相关性感染危险因素包括年龄≥60岁、导管留置时间≥5 d、一次性置管未成功(P<0.05)。结论急诊输液室留置针静脉输液相关性感染原因为年龄≥60岁、导管留置时间≥5 d、一次性置管未成功,临床需予以充分重视。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引起血液透析患者临时性颈内静脉导管功能障碍的相关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对30例血液透析患者发生临时性颈内静脉导管功能障碍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血流不足(61.25%)、导管阻塞(0.46%)、穿刺口皮肤感染(1.17%)、穿刺口渗血(2.34%)、导管脱落(0.93%)。结论:通过对导管功能障碍的原因进行分析,及时准确判断导管功能障碍的发生倾向,采取右针对性、预防性的护理干预,可降低导管功能障碍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透析治疗效果,减轻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颈外静脉留置针穿刺术在危重患儿抢救中的应用效果及其优越性。方法:将120例因各种危急原因需立即静脉用药的患儿或长期静脉输液造成头皮、四肢浅静脉血管条件不好的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纽采用颈外静脉留置针穿刺术,对照组采用头皮静脉、四肢浅静脉留置针穿刺术,对两组穿刺成功率、操作所花费的时间以及两组置管后留置的时间进行观察比较。结果:实验组一次置管成功率为91.7%,对照组为58.3%,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O.01),实验组平均操作花费时间是1.7min,对照组为2.26min,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O.01),实验组平均留置时间为5.64±1.56d,对照组为2.57±O.89d,实验组留置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O.01)。结论:为危重惠儿抢救时采用颈外静脉留置针穿刺术可以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可以在短时间内建立快捷有效的静脉用药通道,为抢救赢取了保宝的时间,大大提高了患儿的救治成功率、同时减少了因反复穿刺给惠儿带来的身心痛苦,也避免了因穿刺拖延时间而造成的医患纠纷问题,提高了满意度和;临床工作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透患者深静脉置管感染的预防.方法:将265例深静脉置管的病人分成2组,用常规护理和病人在上下机时戴口罩及易感人群用头孢类抗生素封管对照组比较.结果:常规护理组感染率5.5%,对照组感染率0.6%.结论:优质的护理能有效地延长置管的时间,减少导管感染的机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两种换药方法在血透用深静脉置管穿刺部位减少感染,延长带管时间。方法:对60例深静脉置管采用两种不同换药方法进行观察比较。结果:不同换药方法对置管伤口局部感染率及置管时间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改进后的换药方法能够降低感染率,延长置管时间。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肿瘤病人行增强CT检查时防止造影剂外渗安全有效的穿刺方法。方法;将需要进行增强CT检查的患者192例根据静脉条件分2组分别在检查前行前臂浅静脉留置和颈外静脉留置,进行成功率、殊渗及静脉炎发生率等方面的比较。结果:在192例肿瘤患者行增强CT前预先进行前臂浅静脉留置和颈外静脉留置,在检查过程中推注造影剂时均无1例外渗;前臂浅静脉留置组穿刺一次成功率100%,静脉芡发生率6.8%;颈外静脉留置组穿刺一次成功率96.1%,静脉炎发生率为Q。结论:前臂浅静脉留置和颈外静脉留置操作简单、安全,保证了肿瘤病人行增强CT过程中造影剂律入的安全性,能有敢趣避造影剂外渗的风险,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黄郢荷 《西部中医药》2012,25(5):103-104
目的:观察循证护理对维持性血液透析导管感染发生情况的影响.方法:将6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观察组采用循证护理模式进行护理.观察2纽患者感染发生率、导管留置时间、患者护理满意率及护理后导管卫生保持习惯、相关知识掌握情况.结果:感染发生率观察组为6.67%,对...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经烧伤创面深静脉置管的导管感染风险及预防措施进行评价。方法:112例特重烧伤患者随机分为3天及7天置管入路更换或拔管两大组,每组再随机分为磺胺嘧啶银(SD—Ag)封闭穿刺部位暴露疗法及透明敷料包扎穿刺部位两小组;严密监测全身中毒症状,拔管时导管尖端做细菌培养,疑有导管脓毒症者做血培养。结果:3天组导管尖端细菌培养阳性率明显低于7天组,导管脓毒症发生率亦明显低于7天包扎组;7天暴露组导管尖端细菌培养阳性率明显低于7天包扎组。结论:特重度烧伤患者经创面深静脉置管留置3天左右是安全的,以sD—Ag封闭穿刺部位暴露疗法发生导管感染的风险较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管选择对x线辅助下经外周静脉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的影响。方法:对随机抽选的96例行PICC的恶性肿瘤患者,分别选择经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进行置管。观察置管一次成功率、并发症、留置时间。结果:三组患者置管一次成功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χ^2=6.479,P=0.039);并发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χ^2=7.183,P=0.028);留置时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χ^2=6.811,p=0.033)。结论:PICC应首选右侧贵要静脉;其次选择右侧肘正中静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单腔中心静脉导管用于恶性胸腔积液引流及腔内灌注药物的护理。方法:对125例胸腔积液的患者行胸腔内留置单腔静脉导管;间断引流胸腔积液及腔内灌注药物;做好心理护理;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协助患者变换体位;保留导管通畅并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预防药物毒副反应。结果:本组125例CR47例(37.6%),PR58例(46.4),PD11例(8.8%),NC9例(7.2%),DCR(CR+PR)为/84%。通过加强置管术前、术中、术后的护理工作,提高灌注治疗的安全性、有效性。结论:熟练掌握护理要点、及时防治并发症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胸腔置管并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胸膜炎所致包裹性积液和胸膜肥厚的疗效。方法:将收治的96例结核性粘连包裹性胸膜炎患者随机分为置管注药组(49例)和非注药组(47例),注药纽与非注药纽均采用中心静脉导管植入术置入导管排放胸液,两组每次均充分排液,注药组注入尿激酶10万U。结果:置管注药组抽液总量(4281±483)ml,而非注药组(2959±387)ml(P〈0.01);置管注药组胸膜厚度(1.40±0.20)mm,而非注药组(2.5±0.20)mm(P〈0.01);置管注药组胸液消失时间(15±2)天,而非注药组(21±3)天(P〈O.01)。结论l胸腔置管并注入尿激酶能显著增加胸液引流量,加快胸液吸收时间,能有效降低胸膜肥厚和粘连的发生机会和程度,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显著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