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推拿结合颈夹脊滞针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6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6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行推拿结合颈夹脊滞针法的临床资料,治疗后随访4个月~2a,观察颈椎X线片、临床功能评价、神经功能恢复情况(JOA评分)。结果:该组患者治疗后恢复良好,JOA评分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5。其中优28例,良17例,中10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1.7%。结论:神经根型颈椎病采用推拿结合颈夹脊滞针法治疗,操作简单、安全,治疗后颈椎即时稳定性好,椎间融合率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正本研究探讨杵针与电针在脊髓型颈椎病行改良椎板扩大成形术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纳入病例均为2017年9月~2019年5月因脊髓型颈椎病于我院就诊且行改良椎板扩大成形术治疗的患者,共96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8例,对照组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异体楔形骨块双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颈椎病和颈髓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9月-2013年9月收治的19例颈椎病患者和6例颈髓损伤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给予异体楔形骨块双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结果:术前、术后的患者的JOA评分对比(P0.01);术后患者的颈椎ROM评分明显低于术前(P0.05);24个完全融合(52.2%),16个部分融合(34.8%),6个未融合(13.0%)。均未出现骨块移位、破裂等情况。结论:对颈椎病和颈髓损伤患者运用后路双开门椎板扩大成形术进行治疗,能够促进患者脊髓功能的快速恢复,具有较强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正>寰枢椎半脱位是一种特殊类型的颈椎病,在临床上比较少见,其临床表现极易与普通型颈椎病、脑血管疾病等混淆,常出现误诊或加重病情,如按颈椎病的常规方法治疗,效果往往不佳。我院2006年3月—2011年3月以手法整复为主治疗93例寰枢椎半脱位患者,均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阮强 《江苏中医药》2012,44(9):57-58
多年来,针刺治疗颈椎病导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研究多集中于提高动脉血流速度方面,临床上发现很多颈椎病导致椎基底动脉缺血患者脑血流速度并非减慢,在经颅多普勒(TCD)的检测下反呈一种高流速状态,针刺对此同样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笔者近年来以针刺外风府穴为干预手段,观察针刺对椎-基底动脉高血流速度和低血流速度的调节作用,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008年至2010年在我院针灸推拿科门诊确诊的颈椎病椎-基底动脉供血异常患者40  相似文献   

6.
吴强  刘俊生 《中医正骨》2005,17(8):54-54
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手术是治疗颈椎病、颈椎间盘突出症和颈椎外伤的常用方法。传统椎间融合需取自体髂骨植骨,术后供骨区可能发生疼痛、血肿、感染等多种并发症,发生率高达20%~30%。自2001年10月~2003年10月,我们在颈前路手术中应用磷酸钙人工骨栓椎间融合结合钛钢板固定,治疗颈椎病17例,颈椎间盘突出症5例,颈椎外伤脱位2例,共24例35个节段。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7.
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手术是治疗颈椎病、颈椎间盘突出症和颈椎外伤的常用方法.传统椎间融合需取自体髂骨植骨,术后供骨区可能发生疼痛、血肿、感染等多种并发症,发生率高达20%~30%[1、2].自2001年10月~2003年10月,我们在颈前路手术中应用磷酸钙人工骨栓椎间融合结合钛钢板固定,治疗颈椎病17例,颈椎间盘突出症5例,颈椎外伤脱位2例,共24例35个节段.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胸腰椎结核行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椎管减压椎间钛网植骨融合的临床分析。方法:总结自2004年至2007年问,我院收治的30例胸腰椎结核患者,采用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椎管减压,椎体间钛网植骨融合治疗。结果:经过术后9—12个月的随访,30例患者脊柱结核均治愈,症状消失,无局部结核复发,植骨全部融合,融合时间为4—6个月,后凸矫正率80%。结论:在胸腰椎结核手术中,前路病灶清除,内固定,钛网植骨可同期进行,能有效地稳定病椎,部分矫正畸形,消灭病灶,缩短卧床时间。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顼椎病大的综合康复治疗的效果。方法:将我院2009年11月-2010年11月接收治疗的100例颈椎病患者分成两组,治疗组50例采用综合康复治疗法进行治疗;对照组50例采用手点按的治疗方式,2个疗程之后对患者的疗效进行分析与评定。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8%,两组对比,治疗组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综合方式治疗颈椎病具有显著的效果,各疗法相互配合,促进小关节的血液循环,缓解痉挛疼痛,加快患者的恢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椎五针”埋线针刀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6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其中治疗组采用“椎五针”为主埋线针刀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的针刺疗法治疗,2组均6周后观察临床效果。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3%(28/30)和83.3%(25/30);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椎五针”埋线针刀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效果明显优于传统针刺疗法,可以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对比腰椎后路手术椎间植骨和椎旁植骨融合率,总结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66例腰椎疾患的患者,随机分为A组(腰椎后路手术椎间植骨)和B组(腰椎后路手术椎旁植骨)各33例,观察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A组的植骨融合率为93.9%(31/33),B组的植骨融合率为81.8%(27/33),两组术后矫正率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腰椎后路手术椎间植骨和椎旁植骨手术均属于腰椎疾患的有效治疗方法,椎弓根钉内固定结合椎间融合治疗的的骨融合率较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脊髓型颈椎病C3~C6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后轴性症状与椎板开门角度是否具有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10年5月-2013年6月手术治疗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27例:其中男性16例,女11例;年龄为67~78岁;使用影像系统测量术后椎板开门角度,将术后6个月颈部轴性症状VAS评分与椎板开门角度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术后6个月颈部轴性症状(VAS)与椎板开门角度呈正相关。结论:椎板开门角度大小是脊髓型颈椎病行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后出现轴性症状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加减葛根汤配合牵引疗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30例,均采用口服加减葛根汤配合枕颌带牵引疗法进行治疗,采用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疗效评定标准及经颅多普勒检测椎动脉血供改善情况等观察临床疗效。结果:经治疗,患者症状及体征均有改善,经颅多普勒检测结果显示椎基底循环主要动脉(VA、BA、PCA)血液流速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治疗后3个月临床疗效评价显示临床治愈12例,显效14例,有效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3%。结论:加减葛根汤配合牵引疗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疗效满意,能够有效缓解椎动脉痉挛,增加脑血流,从而明显改善临床症状体征,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颈椎病的X线平片征象特点进行研究分析.方法:将我院自2008年1月-2011年6月确诊的312例颈椎病患者的X线平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颈椎病X线征象的表现主要为颈椎生理曲度异常、椎间隙变窄、椎体和钩突关节骨质增生、椎间孔缩小及韧带钙化等.结论:X线平片是诊断颈椎病的重要手段,在颈椎病早期诊断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正颈椎病指的是颈椎间盘退行性病变与继发椎间关节的退行性病变致使血管、神经和脊髓损伤呈现出相应的体征和症状~[1]。中医辨证分型以风寒湿型最为常见~[2]。近年来,我院开展药物罐联合耳穴贴压疗法治疗风寒湿型颈椎病,疗效良好,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选择2016年9月至2018年5月在我院门诊就诊的风寒湿型颈椎病患者120例,年龄30~75岁。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  相似文献   

16.
艾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68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椎动脉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vertebral arteriopathy,CSA)是中老年人常见病。颈椎病国内报道的发病率为17.3%[1],其中CSA约占颈椎病的10%~15%[2]。笔者于2000年10月~2005年10月,用艾灸治疗CSA患者68例,并与静滴复方丹参合口服西比灵组作对照,现总结报告如下。一般资料共观察132例,均为我院门诊和住院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68例,男30例,女38例;年龄30~65岁,平均49.2岁;病程最短1个月,最长14年;X线示:骨质增生者45例,曲度变直者32例;椎动脉压迫试验均为阳性,其中寰椎移位者39例,枢椎移位者20例,第3颈椎移位者18例;伴有头疼者…  相似文献   

17.
椎动脉型颈椎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大多由于椎节不稳所致,以椎动脉受刺激或压迫而引起其供血不足所产生的一系列症状为主症。我院于2006年1月-2008年12月采用桃花四物汤加减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46例,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析新型颈椎前路零切迹椎间融合系统(PEEK PREVAIL)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4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脊髓型颈椎病应用PEEK PREVAIL椎间融合系统治疗的27例患者,观察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术后吞咽困难情况;采用JOA评分法和NDI记录术前、术后1周、术后3个月、术后12个月功能恢复情况。术后定期影像学检查,随访椎间融合情况及有无邻椎退变。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11~15个月。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平均手术时间(62.6±12.8)min,术中出血量平均(23.9±6.9)mL.术后5d吞咽困难发生率7.4%,术后3个月无吞咽困难发生;术后1周、术后3个月及术后12个月JOA评分较术前呈上升趋势,VAS评分及NDI较术前明显下降;术后6个月随访时椎间隙高度与术前相比有一定程度恢复,椎间融合率为100%.术后6个月随访颈椎MRI仅有1例发生邻椎退变。随访中未发现椎间融合器下沉及内固定螺钉松动、移位等相关并发症。结论:自稳型零切迹Peek-Prevail椎间融合系统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操作简便、疗效显著,术后吞咽困难的发生率低,可减少邻近节段退变,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行中药桂枝汤加减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择取2017年3月-2018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74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以其入院时间先后顺序进行分组,包括对照组37例和观察组37例。对照组患者行西医尼莫地平治疗,观察组在西医疗法基础上行中医桂枝汤加减治疗,应用统计学软件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症状评分以及椎基底动脉血流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症状评分及椎基底动脉血流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临床症状评分及椎基底动脉血流均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中药桂枝汤加减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效果显著,该疗法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还可增强患者椎基底动脉血流量,有利于控制患者病情进展,因此该种治疗方法可在临床中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显微镜辅助颈前路减压零切迹椎间融合器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33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应用显微镜辅助颈前路减压零切迹椎间融合器治疗,观察术前、术后1周、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的目测类比评分、JOA评分、NDI评分、吞咽困难发生率及椎间融合情况。结果:手术时间(78.21±13.82)min,术中出血(52.03±15.56)mL。本组病例没有出现神经血管损伤、食道漏、切口感染等并发症,所有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13.3±2.6)个月。目测类比评分、JOA评分、NDI评分,术后1周、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评分较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例术后第2天出现轻度的吞咽困难,发生率3.03%。术后第3,6,9,12个月观察椎间融合情况,经正侧位X线片或CT复查,融合率100%,融合时间(5.03±2.25)个月,没有出现融合器退出、下沉的情况。结论:显微镜辅助颈前路减压零切迹椎间融合器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等优点,还能增加融合率、降低吞咽困难和邻近节段退变的发生率,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