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清洁间歇导尿技术应用于脊髓损伤排尿障碍患者的可行性。方法将20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10例,对照组行留置尿管常规护理;试验组行自我间歇导尿技术,指导患者及家属掌握该技术的具体操作方法,观察2组膀胱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试验组8例患者经过清洁间歇导尿技术治疗及配合膀胱功能锻炼能自行排尿,残余尿量均<150 m L,2例患者仍需留置尿管;对照组自行排尿的有5例,仍需留管导尿者5例,自行排尿患者中5例残余尿量均>100 m L。结论清洁间歇导尿技术应用于脊髓损伤排尿障碍患者具有可行性,可促进患者早日恢复膀胱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无菌间歇导尿在脊髓损伤后排尿障碍患者中的疗效。方法2007年10月-2012年12月对21例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患者开展无茵间歇导尿,首先评估患者,做好心理沟通,取得患者及家属对间歇导尿的认可;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个体化间歇导尿计划;观察患者排尿功能恢复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21例患者中经2周~12周治疗,排尿功能重建16例、4例仍需间歇导尿、1例发生尿失禁;排尿功能重建患者中14例残余尿量在50-150mL,2例残余尿量100~200mL;4例仍需间歇导尿者10周时发生泌尿系感染1例,无膀胱结石病例。结论间歇导尿是治疗脊髓损伤后排尿障碍患者的首选方法,且操作简单易学,患者及家属易掌握。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脊髓损伤患者留置导尿、间歇导尿与医院泌尿系感染发生率的对比.方法 通过分别对两组各30例入院时无菌尿完全脊髓损伤(CSCI)患者A组留置导尿和B组间歇导尿在当日、第3、7、10、14日以无菌方法直接从尿管壁向内用灭菌注射器抽取尿液,即刻送检培养病原菌,比较两组发生率.结果 尿路感染发生率A组明显大于B组.结论 间歇导尿术对于减少脊髓损伤患者尿路感染发生率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留置导尿与间歇导尿对脊髓损伤患者的临床影响.方法 62例脊髓损伤患者被随机分为实验组(n=32)和对照组(n=30),实验组给予间歇导尿处理,对照组给予留置导尿处理.结果 实验组患者膀胱功能康复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尿路感染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 目前间歇导尿是患者膀胱管理的最佳方法,其可有效降低感染,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并可试用到临床其它科的排尿障碍患者.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脊髓损伤后排尿障碍患者行间歇导尿促进膀胱功能恢复的康复护理疗效。方法:60例脊髓损伤后排尿障碍患者,实验组30例采用间歇导尿术,对照组30例采用留置导尿术。结果:实验组患者83.3%通过间歇导尿术建立了反射性膀胱,形成自主排尿,泌尿系感染发生率16.7%;对照组始终未建立反射性膀胱,泌尿系感染发生率1 00%。结论:间歇导尿术对脊髓损伤后排尿障碍患者膀胱排尿功能恢复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留置导尿与间歇导尿对脊髓损伤患者尿路感染的临床影响。方法82例脊髓损伤患者被随机分为实验组(n=42)和对照组(n=40),对照组给予留置导尿处理,实验组给予间歇导尿处理。结果1个月后,实验组感染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尿动力学检测结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虽然目前间隙导尿尚有不足,但其可有效降低感染,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因此依然是值得患者考虑和选择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应用间歇导尿探讨对脊髓损伤患者进行泌尿系管理的价值。方法:将252例脊髓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126例患者根据残余尿量实施间歇导尿,刺激低级反射中枢,逐渐形成排尿反射,恢复自主排尿。对照组126例患者行常规导尿。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统计学分析和对比。结果:干预组痊愈71例,显效32例.有效14例,无效9例,有效率为92.86%;对照组痊愈59例,显效30例,有效11例,无效26例,有效率为79.37%。干预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O.05)。结论:间歇导尿在脊髓损伤患者泌尿系管理中能促进逼尿肌恢复,减轻植物神经功能和心理功能障碍等,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胡晓玲 《吉林医学》2011,(24):5148-5148
脊髓损伤导致的膀胱功能障碍是影响患者身体、心理以及社会功能的主要因素。针对长期留置导尿引发的泌尿系感染,目前推广的清洁间歇自我导尿法不仅可以降低感染的发生,还有助于膀胱功能的恢复以及患者心理、社会的康复。通过对患者的教育与训练,使其掌握此方法,有助于患者各方面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探讨间歇导尿对脊髓损伤患者排尿功能的影响。方法对28例脊髓损伤患者进行间歇导尿术及膀胱功能锻炼。结果全部患者经间歇导尿,排尿功能有明显改善,1~3M恢复自主排尿,残余尿量〈100 ml,无发生泌尿系感染。结论采用间歇导尿术对改善脊髓损伤尿潴留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间歇导尿在脑梗死伴排尿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9月—2014年9月我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48例,均因排尿障碍而留置导尿、1周后拔除尿管仍无自主排尿,将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采用间歇导尿、心理护理干预,对照组继续留置导尿和常规护理。比较2组患者尿路感染、尿红细胞阳性情况。结果干预前2组患者尿路感染、尿红细胞阳性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患者尿路感染、尿红细胞阳性例数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脑梗死合并排尿障碍患者应用间歇导尿技术可以有效降低尿路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针灸治疗脊髓损伤致二便功能障碍83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针灸治疗脊髓损伤致二便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对83例脊髓损伤致二便功能障碍患者进行针灸治疗,并对二便功能进行评级,观察针灸治疗二便功能障碍的疗效。结果应用针灸治疗83例脊髓损伤所致二便功能障碍的患者后,临床痊愈27例,显效19例,有效26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达86.75%。结论针灸在脊髓损伤致二便功能障碍的治疗上,取穴方便,操作简单,疗效显著,利于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无菌间歇导尿(SterileIntermittentCatheterization,SIC)更换卧位对脊髓损伤(spinalcordinjury,SCI)致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neurogenicbladder,NB),泌尿系感染(urinarytractinfection,UTI)并发症的影响。方法:SCI符合美国脊髓损伤学会(AmericanSpinalInjuryAssociation,ASIA)2011年标准;NB符合亚洲神经源性膀胱诊断治疗指南(2011版)的诊断标准。患者115例患者分为对照组56例,观察组59例,2组患者制定饮水计划并书写排尿日记,接受常用的膀胱功能训练,SIC,观察组导尿后采取更换卧位,分别叩击耻骨上、骶尾部和右侧/或左侧臀部,2次夹闭尿管、3次开放彻底i1流尿液。观察指标:血常规、尿常规、细菌培养、肾功能、B超等辅助检查,每次导尿时观察尿液的物理状态。结果:2组患者UTI的发生随间歇导尿呈减少趋势,但对照组经过3周的间歇导尿UTI发生并无减少。观察组与照组比较3周后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SIC更换卧位引流尿液,能有效降低SCI致NB患者UTI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陈荣良 《医学综述》2011,17(23):3627-3629
脊髓损伤后尿潴留是脊髓损伤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病理上按照脊髓损伤平面不同,分别表现为逼尿肌-尿道括约肌协同失调和逼尿肌-尿道交感神经性括约肌协同失调。中医,特别是针灸对治疗该病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发现采用关元、八髎、阴陵泉、三阴交、曲骨、中极、夹脊穴、秩边等穴位都取得了不错的疗效,研究其原因可能为直接或间接刺激了排尿中枢和膀胱周围组织以及进行了某种神经体液调节,但具体机制尚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自我护理训练在脊髓损伤住院患者情绪改善方面的作用。方法38例脊髓损伤住院患者随机分为自我护理训练与常规护理两组,其中自我护理训练组(观察组,n=20)由责任护士对患者进行自我护理能力训练与培养,常规护理组(对照组,n=18)进行常规护理。两组患者入组前及入组干预后4周应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DepressionScale,HAMD)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AnxietyScale,HAMA)评估患者情绪,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modifiedBartheIindex,MBI)评定日常活动能力(activityofdailylivingscale,ADL)。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在进行自我护理训练后,其抑郁、焦虑分值及MBI均有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我护理能力的提高,能够显著改善脊髓损伤患者的情绪,提高患者的日常活动能力,促进患者早日回归家庭。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不孕不育与泌尿道感染患者解脲脲原体(Uu)感染现状。方法 采用Uu培养、鉴定一体化试剂盒,对3 790例不孕不育患者和1 864例泌尿道感染患者的泌尿生殖道分泌物进行培养,并进行药敏试验分析。结果 本地区Uu阳性总检出率47.93%(2710)。不孕不育组Uu阳性检出率(1846,48.70%)与泌尿道感染患者组(864,46.4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孕不育组男性Uu阳性检出率(673,40.18%)明显高于泌尿道感染患者男性组(317,33.06%)(P<0.01),而女性Uu阳性检出率(1173,55.46%)却低于泌尿道感染女性组(547,60.66%)(P<0.01)。两组患者各年龄段之间男、女性Uu感染阳性率间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 Uu可能为本地区不孕不育患者重要致病因素之一,应对不孕不育患者进行常规Uu检测,规避不孕不育风险。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留置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CAUTI)的细菌谱及其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收集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小儿泌尿外科2009年7月-2011年7月住院期间留置导尿管患儿427例,在拔管前一天做尿培养,阳性者再行细菌学培养,分离的病原菌以Kir by-Bauer琼脂扩散法行药敏试验。结果留置导尿管患儿427例尿液标本分离的病原菌53株(12.4%),其中革兰阳性细菌31例,革兰阴性细菌20例,白色念珠菌2例。革兰阳性球菌对利福平耐药率较高(>77.8%),对氨基糖苷类也有一定耐药,但对利奈唑胺和万古霉素都敏感。粪肠球菌对青霉素类及左氧氟沙星的耐药性显著低于屎肠球菌,而对达福普汀几乎全部耐药。屎肠球菌对青霉素全部耐药,对左氧氟沙星也有相当高的耐药性(>87.5%)。革兰阴性杆菌对青霉素类及1~3代头孢菌素的耐药率均较高(75%左右),对亚胺培南、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及头孢西丁的耐药率较低(<30%)。结论留置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以革兰阳性肠球菌及大肠埃希菌为主,出现多重耐药,不同病原菌敏感药物存在较大差异,建议用药前进行药物敏感试验,抗生素应交叉使用,必要时联合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54例儿童脊髓损伤患者的病因、伤情特点。初步探讨儿童脊髓损伤的治疗策略。方法:回顾分析54例儿童脊髓损伤的患儿的临床资料,包括患儿的一般状况,受伤机制,脊柱、脊髓损伤的节段,残损分级以及治疗康复的方案、效果。结果:本组平均年龄7.1(0.5~14)岁,男:女=1:1,伤因中车祸伤占38.9%,脊髓炎占24.1%,舞蹈练习占9.3%,损伤节段胸髓占72.2%,颈髓占20.4%,其中完全损伤占64.8%(35/54)。结论:本组儿童脊髓损伤以车祸、脊髓炎、坠落伤为主,舞蹈练习损伤比例亦较高。损伤节段以胸髓最多见,且完全损伤者为多。只有不完全脊髓损伤获得一定程度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脊髓损伤患者脊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脊髓损伤患者3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8例。对照组患者只接受药物基础治疗和一般护理;观察组患者除接受药物基础治疗和一般护理外还同时接受系统的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出院3个月后的各项功能评分。结果两组运动、感觉、触觉评分、Barthel指数及FIM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论健康教育能加快患者脊髓功能恢复的速度,真正提高脊髓损伤患者的生活质量,对患者、家庭和社会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脊髓损伤患者经过康复治疗后功能恢复情况。方法采用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训练、心理治疗、康复护理、职业康复等,对56例患者进行系统康复治疗,分别于入院和出院时应用改良Barthe指数(MBI)、功能独立性测量量表(FIM)进行评定。结果康复治疗后,MBI和FIM评分有显著提高,治疗后MBI、FIM评定结果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有显著性,P〈0.05,使用步行矫形器后,16例患者恢复步行能力,40例患者回归家庭,3例患者回归工作岗位。结论综合康复治疗能显著改善和提高脊髓损伤患者的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