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朱月荣   《中国医学工程》2014,(4):176-177
目的探讨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救中进行系统护理干预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近3年我院收住院治疗的6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对照组在急救治疗后采用心内科常规护理,试验组在急救治疗后采用系统护理干预,比较评价两组患者的满意度和焦虑、抑郁评分。结果试验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试验组焦虑、抑郁改善情况较好,两组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满意率为91.2%,对照组为61.8%,试验组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系统护理干预能改善患者焦虑、抑郁等负面心理反应,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有助于患者配合治疗,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康复护理的干预措施及临床效果。方法选取86例患者采取随机分组的形式分为2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观察组采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护理2周后对临床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心绞痛发生率为7.0%;对照组心绞痛发生率为14.0%;对照组患者心绞痛发生的例数多于观察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前观察组SAS评分为(60.5±10.7)分,对照组为(59.8±9.3)分,干预后观察组SAS评分为(30.8±6.3)分,对照组为(50.3±7.5)分。干预前后心理焦虑程度的评分与干预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下降的更为明显(P<0.05)。观察组的住院时间为(15.1±2.6)d,对照组为(18.8±3.5)d,观察组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可以减少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绞痛的发生率,减轻患者的焦虑程度,缩短住院时间,对病情康复有着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的效果及临床意义。方法对56例AMI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方案,并与既往采用传统护理方法的AMI患者进行效果比较。结果两组在焦虑状态、并发症、住院时间等方面均有显著性差异(分别P〈0.05,P〈0.01)。结论对AMI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其效果显著优于传统护理方法。  相似文献   

4.
蔡爱宁  刘超 《大家健康》2016,(11):212-212
目的:研究分析系统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救的康复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4例。将其随机分为2组,各42例。在抢救的过程中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分别采用常规护理方法与系统护理干预模式。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救治情况与临床症状缓解效果。结果:对比结果发现,观察组患者溶栓时间、住院时间、急救时间以及再梗死发生率均少于对照组(P <0.05)。结论:在急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时候,对患者展开系统护理干预模式,对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具有显著的效果,同时还可缩短患者救治时间,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系统护理干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救中的康复效果。方法:在入院前急救、住院治疗的基础上,实行系统性的护理干预,包括健康教育、心理护理、放松疗法、进行用药指导等措施。结果:系统性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负性情绪,进而降低心绞痛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结论:通过系统性护理干预结合临床救治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可得到明显的康复效果,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心脏康复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作用效果。方法:将2014年7月~2015年12月收治的17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9例,观察组给予心脏康复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分析总结对两组患者的康复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经心脏康复护理后焦虑与抑郁心理评分(SAS、SDS评分)较对照组降低更为明显(P<0.05);观察组负面情绪总改善率89.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8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脏康复护理能有效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康复效果,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明确结构化心脏康复管理策略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脏康复参与率及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 招募2020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1日于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心脏康复科因“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入院的100例患者。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规范化心脏康复治疗组(观察组,n=50)和传统治疗组(对照组,n=50)。从冠脉介入手术后第1天开始,进行为期3个月观察随访。对照组接受传统冠心病医学管理;观察组接受规范化心脏康复模式管理,包括运动、营养、睡眠、心理等,并设置相应结构化教育课程,对患者进行监督等。观察两组患者随访结束时运动保留率、治疗方案满意度、生活质量;并应用重复测量数据的方差分析比较术后1周及1、3个月两组患者心肺功能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随访结束时,对照组规律运动锻炼保留率仅占48%,观察组占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两组患者对总体治疗的满意度分别为84%、9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患者治疗后总体生活质量较治疗前改善,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更高(P<0.05)。进一步比较术后1周及1、3个月时两组患者心肺功...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在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后患者中应用早期心脏康复护理措施的干预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2021年12月—2022年12月期间福建省立医院收治的12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以不同护理方式分组,将应用常规护理措施的60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将应用早期心脏康复护理的60例患者纳入研究组,对比两组患者的运动耐力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护理2周后,研究组患者的6 min步行试验(6MWT)距离为(359.85±31.53)m,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93,P<0.05)。研究组护理总满意度为96.67%,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219,P<0.05)。结论 早期心脏康复护理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患者可以起到良好的护理效果,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9.
的:评介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脏康复的影响。方法:2004年10月~2006年5月在我科住院64例AMI病人。对照组按常规进行健康教育和康复指导以及出院指导;实验组除进行常规的健康教育、康复指导、出院指导外,还对患者实施护理干预,通过对照进行分析。结果:实施护理干预的实验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0.
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是引起心肌梗死的主要病因,也是威胁我国人民健康的主要疾病,过去急性期病死率较高,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以及康复医学的进展,死亡率已逐年下降。近年来,国内外广泛开展心脏病的康复治疗,使心脏疾病的康复护理逐步完善,从而明显提高患者的远期预后和劳动力的恢复,同时,要求护士必须具备现代化的护理技术,使患者在最先进的康复护理下早日恢复健康,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早期康复护理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0例无并发症的AMI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45例,按无并发症AMI康复程序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对照组45例,实施传统护理方法.结果 康复组平均步行距离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缩短(P<0.05),焦虑、便秘的发生率明显降低(P<...  相似文献   

12.
马先莉  刘卉  彭艳丽  李冉  陆远 《中外医疗》2016,(30):171-173
目的:探讨对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尽早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后的应用价值。方法整群选取2015年3月-2016年3月因急性心肌梗死入该院诊治的患者进行统计共有156例,24 h后采用抑郁自评量表,发现有急性心肌梗后抑郁症的患者40例,将其作为该次实验对象按照随机分为传统组与干预组各20例,对传统组患者采用临床常规的护理措施,而对干预组患者在常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于心梗后第2天进行心理护理干预,经过护理一周后采用焦虑与抑郁自评量表测定患者的心理状况,并观察患者对护理方式的满意度。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的SDS与SAS评分对比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同模式的护理后,干预组评分显著优于传统组,且基本恢复标准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满意度调查发现,干预患者100%的满意度明显超过传统组的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后抑郁的患者早期实行心理护理干预,有效缓解多种精神压力,改善抑郁症状,使其在身心放松的状态下配合治疗从而提高疾病治愈率,在临床工作中具有实际指导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分析早期心脏康复在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常规组,各40例。两组均给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治疗。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护理方法,观察组进行早期心脏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在PCI术后的护理效果,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射血分数(LVEF)以及心脏指数(CI)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5.00%低于对照组25.00%(P<0.05)。结论早期心脏康复在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护理中效果显著,不良反应轻且少,应用价值广。  相似文献   

14.
刘莉 《中国伤残医学》2012,20(6):127-128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内科治疗临床护理干预。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6月~2011年6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内科治疗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0例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40例在此基础上行针对性护理干预,就2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内科治疗中,加强整体性护理干预,可明显提高临床治愈率,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急诊冠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塞的临床效果。方法方便选取该院2014年4月—2015年4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塞患8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各4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研究组患者予以常规治疗基础上急诊冠脉介入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症状改善及心电图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的胸疼缓解、ST段恢复、心力衰竭改善率分别为92.5%、82.5%、67.5%,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7.5%、62.5%、4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患者胸痛缓解时间、ST段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分别为(12.4±1.5)h、(18.6±2.4)h、(17.4±1.8)d,均少于对照组患者的(14.5±2.4)h、(20.2±2.7)h、(20.2±2.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1年,随访两组患者,研究组患者发生心绞痛、心力衰竭、心肌梗死及死亡发生率分别为7.5%、2.5%、0.0%、0.0%,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22..5%、17.5%、12.5%、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急诊冠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塞能取得显著疗效,可提升临床治疗效果、缩短症状恢复时间、改善患者预后、减低复发及死亡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宋小英  高波  程芹 《河北医学》2016,(5):730-732
目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运动康复治疗的方法及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共收治的7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并将其分成研究组(35例)与对照组(35例)。前者实施早期运动康复治疗,后者给予常规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的各项生活质量指标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再梗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 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给予早期运动康复治疗,大大降低了患者的心肌再梗死事件发生率与死亡率,并有效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护理干预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刘莹莹  冯桂芳 《河北医学》2008,14(8):982-984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功能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06年1月至2007年1月在我科收治的72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分康复组和对照组各36例,两组患者均接受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和护理。康复组除常规护理外,在患者生命体征稳定、神志清楚、神经系统症状不再恶化48 h后即采用早期综合康复护理方案。治疗前后肌张力评定采用Ashwarth评分法评定瘫痪肢体的运动功能及Barthel指数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康复前后两组Barthel指数比较,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康复前后两组Ashwarth评分比较,观察组康复干预前后肌张力评分差异有显著性P<0.05,对照组前后肌张力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康复前肌张力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康复后两组肌张力评分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的功能恢复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院前急救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将接受院前急救护理的68例AMI患者(观察组)与自行入院的70例患者(对照组)的抢救治疗及护理干预结果进行对照。结果:和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溶栓时间、住院时间均短(P<0.05),入院前和入院后死亡率低(P<0.05),存活率高(P<0.05)。结论:院前急救以及相应的护理干预可以缩短治疗和住院时间,节约医疗资源,提高了患者存活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程序化护理的效果。方法:选择在本院接受治疗的7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及程序化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的死亡率及平均住院时间。结果:程序化护理的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12.31±3.94天明显短于对照组(t=3.242,p0.05);患者死亡率(5.56%)明显低于对照组(x2=2.486,P0.05)。结论:程序化护理可以有效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死亡率,加快其康复速度,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20.
掌握心肌梗死患者发病诱因 ,做好心理护理 ,通过对 5 8例患者进行诱因分析 ,有利于进行相应的预防 ,提高心肌梗死患者的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