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颅内动脉瘤是一种高发病,并非先天性疾病,其形成源于多种因素造成动脉壁结构以及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多数颅内动脉瘤在未破裂、未出血前无明显症状,一旦破裂出血,就会造成蛛网膜出血或脑内血肿,有非常高的病死率或致残率.  相似文献   

2.
脑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颅内动脉瘤是局部血管异常改变产生的脑血管瘤样突起,是一种神经外科常见的脑血管疾病,随着介入医学的发展,脑动脉瘤栓塞术已成为脑动脉瘤的一种新的治疗技术,它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患者痛苦少及住院时间短的优点,我院2004年4月-2005年4月共收治11例脑动脉瘤患者,通过有效的护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老年脑动脉瘤破裂患者应用脑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的效果,并观察该治疗方式的安全性.方法 抽取2018年1月~2020年7月因脑动脉瘤破裂在山东省烟台市莱阳中心医院接受治疗的60例老年患者,采用抽签法将所有研究对象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试验组行介入栓塞治疗,对照组行开颅夹闭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术后...  相似文献   

4.
脑动脉瘤是局部血管异常改变产生的脑血管瘤样突起,是一种致死率和致残率很高的脑血管疾病.好发于组成脑底动脉环的大动脉分支或分叉部.动脉瘤破裂出血可引起动脉痉挛、栓塞及蛛网膜下腔出血,临床表现为突然头疼、呕吐、意识障碍、癫痫样发作、脑膜刺激征等.我科自2008年1月至2010年10月共收治63例颅内动脉瘤,其中47例采用弹簧圈囊内栓塞治疗、13例开颅动脉瘤夹闭术、3例放弃治疗.现将动脉瘤栓塞治疗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脑动脉瘤是局部血管异常改变产生的脑血管瘤样突起,是一种致死率和致残率很高的脑血管疾病.好发于组成脑底动脉环的大动脉分支或分叉部.动脉瘤破裂出血可引起动脉痉挛、栓塞及蛛网膜下腔出血,临床表现为突然头疼、呕吐、意识障碍、癫痫样发作、脑膜刺激征等.我科自2008年1月至2010年10月共收治63例颅内动脉瘤,其中47例采用弹簧圈囊内栓塞治疗、13例开颅动脉瘤夹闭术、3例放弃治疗.现将动脉瘤栓塞治疗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脑动脉瘤介入栓塞术的围手术期护理体会,为临床护理提供指导依据。方法:将41例接受脑动脉介入栓塞术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介入栓塞治疗,护理人员在患者围手术期实施全面的护理措施。结果:随访6~30个月,所有患者恢复情况良好,无任何并发症和出血情况。结论:在围手术期实施有效的护理措施,对接受脑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治疗的患者有重要的意义,应在临床加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颅内动脉瘤弹簧圈栓塞治疗术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颅内动脉瘤为动脉壁薄弱处的病理性膨出[1],是发生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最常见原因.血管内介入可解脱式弹簧圈栓塞术以其操作简单、侵袭性小、术后反应轻、感染机会少、安全性高等成为现代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最先进的治疗手段之一[2].我院2002年2月-2007年9月共对39例颅内动脉瘤患者采用弹簧圈栓塞治疗,取得了肯定的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术后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行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随机对症进行护理干预。观察组实施系统化的护理干预。结果:术后观察组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出现并发症共1倒,对照组4侧,两组并发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患者术后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高压氧疗对小儿脑性瘫痪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49例小儿脑瘫患者被分成高压氧组(29例)和对照组(20例),两组均给予施普善治疗,同时根据评价结果给予必要的康复训练、主要是运动疗法(PT)及传统医学的头针及推拿疗法.高压氧组同时加用高压氧治疗,两组治疗前后分别进行运动功能评定:采用目前简便,利用价值最高的运动发育评价表,Milani正常儿童发育表.从运动能力和姿势的机能机会观点出发,了解患儿运动年龄的客观阶段,运动功能欠佳的状态和运动能力达到的比率,以掌握儿童的运动发育水平,并作为评价的量化依据和评价训练效果的指标.结果:高压氧组有效率 96.6%,显效率75.9%;而对照组显效率30%,两组之间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高压氧治疗小儿脑瘫是一种行之有效,简便易行,经济实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颅内动脉瘤又称脑动脉瘤,是指由于动脉硬化、感染、创伤等原因导致局部血管异常改变而产生的脑血管瘤样突起,其发病率居脑血管意外患者中第三位。瘤体无破裂或瘤体体积较小的患者通常无症状;若瘤体破裂或压迫周围组织可导致脑出血、脑缺血、麻痹等表现,严重者可有生命危险。案例中患者失明为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后引起的并发症,属于中医“暴盲”范畴。案例中患者通过采用益气明目、醒脑开窍、活血通络的治疗法,运用揿针压埋彭氏眼穴联合醒脑开窍针刺法为主进行治疗,取得较好的疗效。治疗中醒脑开窍针刺法对脑血管病、肢体障碍的患者亦有明显的促进及协调作用,眼针治疗联合体针配穴光明穴、养老穴,使机体三焦通利,气血调和,以达到改善眼周的血液供应,解除视神经压迫,恢复视力的目的。文章将本案详细诊疗经过进行报告,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脑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术后早期颈内动脉输注川芎嗪对脑氧代谢及氧化抗氧化的影响。方法:选择脑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分别于术前、术毕、术毕24小时抽取桡动脉和颈内静脉血,做血气分析,测定动脉血氧含量(CaO2)、颈内静脉血氧饱和度(SjvO2)、动脉氧分压(PaO2)、颈内静脉血氧分压(PjvO2)和血红蛋白(Hb)值。根据FICK公式计算脑氧含量(CjvO2)、动脉—脑静脉血氧含量差(C(a-jv)O2)、脑氧摄取率(CEO2)等指标。同时测定相应阶段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丙二醛(MDA)的变化。结果:脑氧代谢的变化:①对照组:与术前比较,术毕、术毕24小时的CaO2、CjvO2、C(a-jv)O2等指标均无明显变化(P0.05);而SjvO2增加,COE2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②观察组:与术前比较,术毕、术毕24小时CaO2无明显变化(P0.05);而CjvO2、SjvO2增加,CEO2、C(a-jv)O2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两组间比较:CaO2指标均无明显变化(P0.05),术毕、术毕24小时各相应指标,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CjvO2、SjvO2增加,CEO2、C(a-jv)O2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围手术期各时相氧化抗氧化等指标的变化: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毕、术毕24小时相对应的SOD增加,MDA降低,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川芎嗪能降低脑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术后早期脑氧代谢及具有抗氧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不同时机介入微弹簧圈栓塞治疗对脑动脉瘤破裂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78例脑动脉瘤破裂患者的一般资料,根据不同治疗时间分为早期组46例和晚期组32例,早期组入院72 h内行微弹簧圈栓塞治疗,晚期组入院72 h后行微弹簧圈栓塞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率,随访6个月后比较2组改良日常生活能力(MBI)、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及复发情况。结果早期组完全栓塞、次全栓塞、不完全栓塞率均优于晚期组(P均0.05);术后6个月,早期组MBI、mRS评分均优于晚期组(P0.05);早期组脑积水、动脉瘤再次破裂、蛛网膜下腔出血发生率及复发率均低于晚期组(P0.05)。结论早期介入微弹簧圈栓塞治疗提高了脑动脉瘤破裂患者的临床疗效,改善了患者近期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且降低了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值得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后中西医结合护理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70例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实行常规西医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中医护理。护理8周后,比较两组生活自理能力(Barthel指数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护理后,两组Barthel指数评分均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86%(1/35),低于对照组的22.86%(8/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后实行中西医结合护理可提高患者生活能力,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4.
颅内动脉瘤最大的危险就是易破裂出血 ,每次破裂出血的病死率约为 30 %。故及时正确处理颅内动脉瘤极为重要。采用电解解脱式微弹簧圈 (JDC)栓塞术治疗颅内动脉瘤可使患者免于开刀之苦 ,是神经科的发展前沿。我院于 2 0 0 3年 5月— 2 0 0 4年 1月先后对 3例脑动脉瘤患者使用JDC栓塞治疗 ,均已痊愈出院 ,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男 2例 ,女 1例 ;年龄 36~ 6 0岁 ;1例有蜘网膜下腔出血史 ,1例第四脑室出血 ,1例无出血史。1 2 操作方法 在神经安定镇痛麻醉及全身肝素化后 ,经股动脉插管行全脑动脉血管造影…  相似文献   

15.
经股动脉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神经系统血管内介入治疗是在 X线监视下 ,利用导管经血管向中枢神经系统的某些病变部位注入栓塞物质 ,使许多以往认为不治之症得到了有效治疗。如巨大动脉瘤、海绵窦段椎动脉系统等重要功能区动脉瘤 ,手术难度大 ,危险性高 ,采用血管内栓塞治疗技术 ,效果好 ,痛苦少 ,侵袭小 ,减少了死亡率和致残率 ,同时也为年龄大或有全身其它疾病不能耐受开颅手术的患者带来了福音。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12例 ,男 6例 ,女 6例 ;年龄 10~5 2岁 ,平均 34岁。 7例一般型囊状动脉瘤 ,肿瘤直径在0 .5~ 1.5 cm,其中后交通动脉瘤 5例 ,床突上段动…  相似文献   

16.
电解可脱性微弹簧圈(GDC)栓塞术是目前治疗颅内动脉瘤最新的一项微创技术,对患者损伤小,痛苦少,易被广大患者接受,不失为一种理想、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2003年7月-2005年10月,我院先后对11例脑动脉瘤患者使用GDC栓塞治疗,均痊愈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在脑动脉瘤介入栓塞手术患者中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模式对并发症防范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10月~2019年10月德州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诊的采用介入栓塞手术方案治疗脑动脉瘤患者64例,通过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2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临床护理路径模式,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相似文献   

18.
廉英明 《中医药研究》2013,(11):1402-1403
目的 探讨显微手术夹闭联合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破裂的效果.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实施显微手术夹闭联合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对照组仅给予显微手术夹闭或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观察组有效率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33%(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显微手术夹闭联合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破裂优于单独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究颅内动脉瘤患者在全麻下行弹簧圈介入栓塞术治疗过程中应用全麻护理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5月~2021年5月赤峰市医院收治的120例全麻下行弹簧圈介入栓塞术治疗的颅内动脉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全麻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20.
血管内栓塞术因创伤小和成功率高等特点,已成为治疗颅内动脉瘤的重要手段,但并发症的发生往往危险性大,及时发现并发症并给予相应的护理和治疗能明显提高治愈率。2005年1-6月本院收治16例颅内动脉瘤患者,均实施了栓塞术,通过术前、术后的精心护理和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