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刘大男  何作云  李金生 《天津医药》2004,32(12):724-727
目的 :探讨肺炎衣原体 (Cpn组 )感染与冠心病心肌梗死的关系。方法 :测定 5 1例急性心肌梗死 (AMI)和4 2例陈旧性心肌梗死 (OMI组 )患者及 31例冠脉造影正常者 (NC组 )的血Cpn抗体水平及DNA ,同时观测纤维蛋白原(Fg)、6 -酮 -前列环素F1α (6 Keto PGF1α)及血栓素B2 (TXB2 )变化及其与Cpn感染的相关性。结果 :AMI组CpnIgG、CpnIgM阳性率及水平高于NC组 (P <0 .0 5 ) ,CpnDNA检测结果与之吻合。校正冠心病危险因素前、后 ,CpnIgG阳性与AMI均有相关关系 (OR分别为 3.6 5 3和 3.174 ,P <0 .0 5 )。AMI组中Cpn( )组Fg、TXB2 高于Cpn(- )组 ,而 6 Ke to PGF1α低于Cpn(- )组 (均P <0 .0 5 )及NC、OMI组中Cpn( )组 (均P <0 .0 1) ;并且IgG与TXB2 呈正相关 ,与 6 Ke to PGF1α呈负相关 ,调整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前、后 ,IgG与Fg均呈正相关。结论 :Cpn感染与AMI有明显的相关性 ,与Fg、TXB2 及 6 Keto PGF1α也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脑梗死发病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许多因素与脑梗死发生及发展密切相关,包括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吸烟、酗酒和高脂血症。1994年Mendall等[1]首先报道了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相似文献   

3.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冠心病关系的研究现状及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薇  蔡运昌 《贵州医药》2006,30(2):174-176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是目前人类感染率最高的慢性感染之一。Hp引发胃、十二指肠疾病已得到确认。Hp虽然定植于胃黏膜,但它可引起全身的慢性炎症反应和免疫反应,诱发大量的炎症介质、细胞因子和急性反应物释放。此外它可引起自身免疫反应及营养物质的吸收和代谢障碍,从而引起感染局部和远离嚣官的损害。不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探讨两者问的关系以及对急性心肌梗死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 测定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85例的血浆纤维蛋白原及C反应蛋白水平,分析FIB与CRP的相关性.结果 偏相关分析显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FIB与CRP明显相关,相关系数r=0.592,P<0.01.结论 FIB不仅在凝血途径中起决定性作用,而且参与体内炎症反应,加剧冠脉病变进展,为一项简便易测的重要临床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5.
50例心肌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与血脂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涛  吴达军 《江西医药》2011,46(6):524-525
目的探讨心肌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及血脂的改变。方法对50例心肌梗死患者及50例健康对照者进行全血高切相对指数、全血低切相对指数、血沉方程K值、红细胞聚集指数、全血高切还原黏度、全血低切还原黏度、红细胞变形指数、红细胞刚性指数、红细胞压积、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及纤维蛋白原等有关指标进行测定。结果心梗塞死者各项指标均增高,其中血沉方程K值、红细胞聚集指数、全血低切还原黏度、红细胞变形指数、红细胞刚性指数、红细胞压积、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及纤维蛋白原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结论血液流变异常,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及纤维蛋白原增高是诱发心肌梗死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6.
胡巍  蔡思敏  袁云 《黑龙江医药》2022,(5):1019-1022
目的:分析胃癌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性。方法:将我院2020年7月—2021年6月诊治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的疾病分为2组,分组比例为1∶1,对照组为慢性胃炎、消化道溃疡等非胃癌疾病患者,观察组为胃癌疾病患者。对胃癌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行单因素分析,并分析胃癌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危险因素。经过治疗后分析胃癌患者病情与幽门螺杆菌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胃镜、碳-14尿素呼气试验检查幽门螺杆菌感染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中慢性炎症性病变、胃黏膜萎缩、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等不同病变程度患者的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依次递增,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早期胃癌的螺杆菌感染率高于进展期胃癌,肠型胃癌幽门螺杆菌感染率高于弥漫型,非贲门部胃癌的螺杆菌感染率高于贲门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胃癌患者不同时期、不同分型、不同部位是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危险因素。胃癌患者病情与幽门螺杆菌呈正相关。结论: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病情程度呈正相关,临床应尽早对消化道疾病患者实施幽门螺杆菌筛查,并予以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与急性冠脉综合征间的关系。方法:检测90例诊断为冠心痛的住院病人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其中稳定性心绞痛30例,不稳定性心绞痛30例,急性心肌梗死30例。结果:不稳定性心绞痛与急性心肌梗死病人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明显高于稳定性心绞痛病人(P<0.05)。结论:血浆纤维蛋白原参与了急性冠脉综合征形成,升高的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可能是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生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8.
冠心病患者伴有幽门螺杆菌感染时的凝血与溶血系统改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冠心病患者伴有幽门螺杆菌感染时的凝血与溶血系统改变 ,探讨HP感染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  (1)选择HP阳性冠心病患者和HP阴性冠心病患者各 6 0例 ,测定凝血系统主要指标———纤维蛋白原 (Fb)和溶血系统指标———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 (t PA)、纤溶酶原激活抑制剂 (PAI) ;(2 )对HP阳性冠心病患者治疗前后的上述指标进行测定。结果  (1)HP阳性冠心病组的Fb(3.5 8±0 .36 )g L高于对照组 (HP阴性冠心病组 ) (3.2 5± 0 .48)g L ,P <0 .0 5 ;t PA(0 .6 8± 0 .11)KIU L低于对照组(1.0 8± 0 .12 )KIU L ,P <0 .0 5 ;PAI(8.76± 1.19)KAU L低于对照组 (7.98± 1.2 5 )KAU L ,P <0 .0 5。 (2 )HP阳性冠心病组治疗前后上述指标明显改变 ,Fb(3.0 4± 0 .2 4)g L ,P <0 .0 5 ;t PA(0 .85± 0 .17)KIU L ,P<0 .0 5 ;PAI(7.98± 1.2 5 )KAU L ,P <0 .0 5。结论 冠心病患者伴有幽门螺杆菌感染时可引起凝血和溶系统指标改变 ,增加冠心病急性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对胃溃疡患者胃蛋白酶原Ⅰ(PGⅠ)和胃蛋白酶原Ⅱ(PGⅡ)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7月~2019年6月医院收治的76例胃溃疡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Hp阳性患者38例为A组,Hp阴性患者38例为B组,另选同期40名健康者为对照组,对比3组血清胃蛋白酶原指标。结果:A组PGⅠ(80.82±5.01)μg/L、PGR(6.35±0.61)B组PGⅠ(93.75±5.21)μg/L、PGR(8.62±0.81)对照组PGⅠ(102.19±6.48)μg/L、PGR(10.60±1.14),A组PGⅡ(12.73±1.24)μg/L、G-17(12.84±2.34)pmol/LB组PGⅡ(10.87±1.07)μg/L、G-17(10.85±3.11)pmol/L对照组PGⅡ(9.63±0.95)μg/L、G-17(5.68±1.85)pmol/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p感染对胃溃疡患者胃蛋白酶原的不良影响较大,临床应加强检测、控制Hp感染,预防早期胃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抗幽门螺杆菌治疗对脑梗死危险因素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抗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u,HP)治疗对脑梗死常见危险因素的影响,明确HP与脑梗死的病原关系,为脑梗死的治疗和预防提供线索。方法将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的87例HP-IgG阳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A)、对照组(B),给予常规的降纤、溶栓等治疗,A组增加奥美拉唑、克拉霉素和甲硝唑抗HP治疗,A、B两组于治疗前后分别进行CRP、FIB、血脂测定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定,并进行比较。结果CRP、FIB、TG治疗前后差值分别为:A组(-5.47±2.52)mg/L、(-1.34±0.94)g/L、(-1.704±1.73)mmol/L;B组(-4.24±2.35)mg/L、(-0.73±0.85)g/L、(-0.70±1.18)mmol/L;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抗HP治疗能有效降低TG、FIB和CRP的浓度,因此建议针对HP阳性的脑梗死患者应使用短期安全的抗生素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胃食管反流病(GRED)与幽门螺杆菌(Hp)的关系。方法确诊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60例及浅表糜烂性胃炎患者63例(对照组),均行幽门螺杆菌检测,再将60例GERD患者分为2组,25例常规三联抗HP治疗,为HP根除组,另外35例作为Hp持续感染组。随访1年。结果 60例GERD患者Hp感染率为58.3%,对照组Hp感染率82.5%,GERD患者Hp感染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p根除组GERD复发率高于Hp持续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Hp根除后GERD的发病率为25.5%。结论 Hp感染可能在GERD的发病过程中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陶纲  谈小明  陈英  许跃 《现代医药卫生》2012,28(12):1787-1788
目的 了解老年慢性胃炎患者黄色瘤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之间的相关关系.方法 对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该院接受胃镜检查的60岁以上的慢性胃炎患者499例根据病理结果分为黄色瘤组186例和非黄色瘤组313例,分别观察两组患者胃黏膜Hp感染、中性粒细胞浸润、腺体萎缩、淋巴滤泡等病理表现.结果 黄色瘤组与非黄色瘤组比较,Hp感染率(52.7%、37.3%)、中性粒细胞浸润率(35.5%、24.0%)、腺体萎缩率(36.6%、3.5%)均明显升高(x210.677、7.641、95.606,P<0.01);两组淋巴滤泡检出率(21.0%、20.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03,P=0.957).Hp 感染者中性粒细胞浸润(45.8%)、淋巴滤泡检出率(42.6%)均高于Hp阴性者(14.8%、4.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 胃黄色瘤与Hp感染、中性粒细胞浸润、腺体萎缩相关,淋巴滤泡形成与Hp感染密切相关,应加强对老年慢性胃炎患者Hp的根治.  相似文献   

14.
杨卫文  杨景林  陈剑明  黎莉  谭松 《贵州医药》2002,26(12):1072-1074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血清肌钙蛋白T(cTNT)的关系。方法:乙肝后硬化患者140例,经检测HP后分HP阴性和阳性组,并设正常对照组,分别测定各组的cTNT;对于HP阳性病例根治HP后再次测定cTNT,并与根治前进行比较;同时,将HP阳性病例分为大量感染组、中量感染组及少量感染组,分别比较各组的cTNT;另外,对于HP阴性和阳性组病例,根据肝功能Child分级进行分组,分别比较各组的cTNT。结果:HP阳性组cTNT明显高于HP阴性组和对照组(P<0.01),HP阴性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HP根治后cTNT显著下降(P<0.01);大量感染组明显高于中量及少量感染组(P<0.01-0.05);中量感染组亦明显高于少量感染组(P<0.01);HP阳性组中肝功能Child C、B级组明显高于A级组(P<0.01)C级组又明显高于B级组(P<0.05),而HP阴性组中各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HP感染使肝硬化患者血cTNT升高,易于并发心肌损害,根治HP有利于防治该并发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感染对2型糖尿病(T2 dM)患者糖、脂代谢的影响.方法 选择2型糖尿病患者68例为研究对象,检测空腹血糖、血脂、H.pylori等指标.按H.pylori感染检查结果分为两组:H.pylori阳性DM组(DM1组),H.pylori阴性DM组(DM2组);比较两组患者血糖、血脂的差异.结果 ①空腹血糖水平:DM1组比DM2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血脂水平:DM1组TC、TG比DM2组高,DM1组HDL-C比DM2组低,DM1组与DM2组LDL-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 H.pylori感染与代谢综合征患者外周炎症反应标志物(CRP、Fg、PLT、WBC)的相关性:其中MS 1组Fg (4.51±0.87)g/L比MS 2组(4.13±0.72)g/L高,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合并H.pylori感染的DM患者血糖不易被控制.H.pylori感染能够使DM患者的TC、TG水平升高,HDL-C水平降低.但对LDL-C无影响.  相似文献   

16.
王志刚  申改青  黄玉焕 《安徽医药》2023,27(12):2479-2482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与哮喘发病的影响,分析H.pylori感染对免疫功能指标、辅助性T细胞1(Th1)/辅助性T细胞2(Th2)和辅助性T细胞17(Th17)/调节T细胞(Treg)平衡的影响。方法 收集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哮喘病儿(哮喘组)142例,及健康儿童(对照组)120例。采用14C呼气试验检测H.pylori感染情况,比较哮喘组和对照组中H.pylori阳性率。哮喘病儿根据是否合并H.pylori感染,分为H.pylori阴性组和H.pylori阳性组,比较两组间免疫功能指标、Th1/Th2及Th17/Treg。结果 哮喘组H.pylori阳性率10.6%显著低于对照组32.5%(χ2=19.13,P<0.001)。轻度哮喘组、中度哮喘组和重度哮喘组H.pylori阳性率分别为22.2%(10/45)、6.6%(4/61)和2.8%(1/36),三组间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82,P=0.007),且重度哮喘组H.pylori阳性率低于轻度哮喘组(χ...  相似文献   

17.
幽门螺杆菌与胃相关性疾病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如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等.在现代社会中,胃肠疾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影响生活质量,并且在这些胃肠疾病的发展与转归中,细胞免疫调节因子IL-8、IL-18起着重要的作用.选择性地阻断IL-8、IL-18以及受体,有望成为治疗胃肠道疾病的方法.本文就IL-8、IL-18的特点等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血清铁、维生素B12、叶酸水平的关系;明确Hp感染导致微量营养素(血清铁、维生素B12、叶酸)缺乏的复合模式。方法选择该院门诊患者120例,进行快速尿素酶试验和13C尿素呼气试验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分为Hp阳性胃炎组及Hp阴性胃炎组,比较两组患者血清铁、维生素B12、叶酸的水平。结果 Hp阳性胃炎组患者血清铁、维生素B12和叶酸明显低于Hp阴性胃炎组分别为[(10.891±2.980)μmol/L与(19.232±4.298)μmol/L、(443.865±79.183)μg/L与(602.419±83.860)μg/L、(5.329±1.710)ng/L与(9.033±1.935)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Hp感染能够造成血清铁、维生素B12、叶酸水平下降,从而导致微量营养素(血清铁、维生素B12、叶酸)的缺乏。  相似文献   

19.
王琳  任美书  王鸿博  张蕴 《天津医药》2011,39(5):470-471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是引起慢性活动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及消化道肿瘤等在内的一系列胃肠道疾病的重要病因[1]。Hp感染引起胃黏膜中环氧化酶(COX)-2蛋白表达明显增强,而COX-2被认为是一种炎症酶,在炎症组织中高表达[2]。本研究旨在检测根除Hp前后胃窦黏膜中COX-2表达水平的变化,探讨COX-2的表达与炎症程度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合并冠心病(CHD)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临床确诊的住院和门诊T2DM患者185例,分为T2DM非合并CHD组(单纯T2DM组,109例)和T2DM合并CHD组(T2DM+CHD组,76例),检测血脂、血清Hp-IgG抗体、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进行统计学对比分析.结果 185例T2DM患者中,91例(49.19%) Hp-IgG抗体(+)显著高于对照组(30.00%)(P<0.01),T2DM+CHD组(64.47%)显著高于单纯T2DM组(38.53%) (P< 0.01);Hp感染组合并CHD者(53.85%)显著高于Hp非感染组(28.72%)(P<0.01).T2DM合并CHD与Hp感染具有显著相关性(r=0.195,t=2.690,P<0.01).Hp感染组血清TG、TC、LDL-C、HCY和hs-CRP水平均显著高于Hp非感染组(P<0.01),血清HDL-C水平显著低于Hp非感染组(P<0.01).结论 T2DM合并CHD与Hp感染具有相关性,可能通过影响血脂代谢、炎性反应及HCY水平促进CHD发生发展,清除或预防Hp感染可能是防治T2DM合并CHD的策略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