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参麦、黄芪注射液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30例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病毒性心肌炎(viral myocarditis)是儿童后天性心脏病的主要病因.是引起儿童心律失常、充血性心力衰竭以及猝死的重要原因。病毒性心肌炎是指嗜心肌病毒感染引起的,以心肌非特异性间质炎症为主要病变的心肌炎。临床上多由柯萨奇病毒和埃可病毒引起.发病机制复杂.目前尚不完全明确,一般认为与病毒直接作用于心肌和免疫反应有关,由于发病机制复杂,至今治疗仍尚无特效方法。我院用参麦注射液加黄芪注射液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盛锋 《新医学》2001,32(5):267-268
1 引 言病毒性心肌炎是小儿心血管常见疾病之一,是指由病毒感染引起的局灶性或弥漫性心肌间质炎性渗出和心肌纤维变性或坏死,导致心功能障碍和全身症状的疾病。由于病毒性心肌炎的轻重程度、临床表现差异很大,造成诊断的困难,尤其对轻症患儿的诊断和治疗,目前还有较大的争议。2 病原及发病机制能引起心肌炎的病毒有:柯萨奇病毒A4、A16、B1至B5,埃可病毒9、11和22,脊髓灰质炎病毒,腺病毒,流感病毒,风疹病毒,麻疹病毒,流行性腮腺炎病毒,合胞病毒,肝炎病毒,疱疹病毒,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病毒,巨细胞包涵体病毒,人类免疫…  相似文献   

3.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朴英爱 《新医学》1997,28(3):122-123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与治疗中国医科大学第二医院(110003)朴英爱病毒性心肌炎是小儿时期较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发病率近年有增加的趋势,威胁着患儿的身心健康,引起了医务界的关注。病毒性心肌炎是病毒侵犯心肌所致的心肌炎症性疾病,在发病的后期又引起自身...  相似文献   

4.
我们对2003-2008年我院100例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入院治疗1、2、3周及3个月的肌钙蛋白T(cTnT)和心肌酶谱进行动态观察,对cTnT与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心电图、病程关系进行研究,目的在进一步探讨心肌酶谱、cTnT在病毒性心肌炎诊断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病毒性心肌炎是由病毒侵犯心肌细胞,以心肌细胞坏死和间质的单核细胞浸润为主要病理变化的常见病。我院从2004年1月至2006年1月间采用参麦注射液治疗病毒性心肌炎,取得较好的疗效。[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病毒性心肌炎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病毒感染是其发病的直接诱因。目前,已知近30多种病毒可引起病毒性心肌炎,其中以柯萨奇B组病毒为主。病毒感染机体后导致心肌损伤,导致心肌成分在血液循环中暴露,产生相应的心肌抗体。而心肌抗体的产生又会加重心肌的损伤。本文对500例疑似病  相似文献   

7.
病毒性心肌炎(VM)是由各种病毒侵犯心肌所致的炎性过程,其中以柯萨奇病毒、乙肝病毒、丙肝病毒较为常见,严重的危害了青少年的健康。由于其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有时常易被患儿及家长所忽视,目前治疗上尚无特效药物。为探索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新的治疗方法,2007年1月-2009年6我科共收治了61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我们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强护理干预,获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cTNT在病毒性心肌炎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病毒性心肌炎(VMC)是由呼吸道病毒和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心肌的炎性损害,已知柯萨奇病毒B3((CVB3)与病毒性心肌炎的关系密切。病毒性心肌炎多发生于青壮年和儿童,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VMC的诊断主要依靠病人的临床表现,心电图的改变和心肌酶的检测。cTNT是肌钙蛋白三种成分的T组分,在心肌损害时,可在血清中检测出心肌特异性的cTNT。cTNT对心肌损伤、心肌细胞坏死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对59名临床诊断并经心电图和治疗后证实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病人进行血清cTNT的早期检测。了解cTNT在病毒性心肌炎诊断中的意义,为心肌炎病人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9.
病毒性心肌炎是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疾患之一,可发展为扩张型心肌病,危害严重,其发病机理至今仍不清楚。有报道[1]认为心肌炎的发生发展是机体T细胞和NK细胞介导的免疫损伤的结果。也有报道[2]是病毒急性和迁移性感染造成病毒持续复制,使B细胞亢进,产生大量抗心肌抗体,导致心肌的损伤。近年来有报道[3],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的抗心肌线粒体抗体的高滴度可能是由于B细胞功能的力进所致。本文仅就NK细胞的形态(CD56)和功能(LDH释放)以及IL-14受体(IL-14R,又称高分子量B细胞生长因子受体HMW-BCGFR)(5)的表达与病毒性心肌…  相似文献   

10.
病毒性心肌炎发病及其向扩张型心肌病转化的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免疫系统在病毒性心肌炎及其向扩张型心肌病转化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尤其是现代免疫学和分子病毒学等分子医学技术 ,为病毒性心肌炎进展为扩张型心肌病的发病机制提供了重要的手段。有关T细胞免疫应答的新进展则为病毒性心肌炎及其转化为扩张型心肌病的机制提供了全新的见解 ;细胞凋亡在慢性心肌炎及扩张型心肌病的发现 ,为这一复杂的机制提供了仅次于病毒RNA持续复制和免疫介导损伤之外的第三种发病途径 ,同时 ,在体液免疫应答方面 ,抗心肌抗体在扩张型心肌病的发病中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病毒性心肌炎是目前各种原因引起的心肌炎中发病率最高的疾患之一。病毒性心肌炎病因为病毒感染。与其有关的病毒主要是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粘病毒、腺病毒等。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病机制为病毒直接侵袭心肌和免疫反应。病毒性心肌炎大多数预后良好 ,但也有一部分转变为扩张型心肌病 ,是继发性心肌病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对病毒性心肌炎时免疫系统与心肌病理变化的关系、病毒性心肌炎转变为扩张型心肌病的决定因素等作一综述。1 病毒性心肌炎的病理变化引起病毒性心肌炎的病毒 ,感染机体以后 ,患者是否即患病毒性心肌炎以…  相似文献   

12.
日的:探讨中西医结合在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作用。方法:用中成药一心肌泰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将患者分为对照绲和治疗组加用心肌索。根据临床症状变化和治愈率,观察中西医结合在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作用。结果:治疗组在治愈率方面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5)在临床症状和各项指标的改普方面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01)。结论:心肌泰与西药结合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有明显疗效。治标更治本,迅速改善症状,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3.
病毒性心肌炎(viralmyocarditis)是儿科心血管系统常见的疾病之一,近年来在我国的发病率逐渐上升。超过20%的患儿最终发展为扩张型心肌病,心脏移植是惟一的治疗方法。病毒性心肌炎是指嗜心肌病毒感染引起的心肌特异性间质性炎症,最常见的病原是柯萨奇病毒B组(coxsackievirus,CVB)。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目前认为初期病毒的直接损害作用及继发的自身免疫损伤是该病主要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大蒜素对实验性小鼠病毒性心肌炎的自然杀伤(NK)细胞、T淋巴细胞活性以及心肌损伤的影响.方法 采用200只Balb/c小鼠腹腔注射柯萨奇病毒B3 (CVB3 )建立实验性小鼠病毒性心肌炎模型.小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大蒜素小剂量组、大蒜素中剂量组、大蒜素高剂量组,每组50只.注射病毒后即刻给药,连续13 d,于第1个小时、第1天、第3天、第7天、第14天处死存活鼠取材.观察NK细胞、T淋巴细胞活性及心肌病理变化,测定血清肌钙蛋白I(cTnI)含量.结果 小鼠在感染CVB3后第1天,NK细胞活性增高,第3天后开始下降,第7天后达到最低;T淋巴细胞活性在第7天开始下降,随后维持在较低水平.心肌酶学在第7天增高有统计学意义.感染CVB3后的第3天后心肌内仅有少量炎症浸润,未有明显病变,第7天病变严重,心肌坏死和炎症浸润程度均较重,呈片状.小剂量的大蒜素可提高活性下降的NK细胞、T淋巴细胞的活性,减轻心肌细胞的病变,中剂量的大蒜素疗效最明显,大剂量的大蒜素未能随剂量的增加而提高疗效.结论 大蒜素对实验性小鼠病毒性心肌炎具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5.
黄芪注射液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病毒性心肌炎是指由各种病毒感染所致的心肌局限性或弥漫性的急性(病程在3个月内)或慢性炎症病变。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条件的改善,风湿性心肌炎逐年减少,而病毒性心肌炎有上升趋势,其中以青少年及中青年发病率较高,已成为危害人们健康的常见病。现已知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病与病毒本身的溶细胞作用和细胞免疫,自身免疫有关,但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如果急性期得到有效的治疗,大多数病人于起病后数月内完全恢复。  相似文献   

16.
病毒性心肌炎是由病毒侵袭心肌引起的局限性或弥漫性的炎症病变,临床上病毒所致心脏疾病,包括心包心肌及心内膜等,但以心肌炎为多见。而病毒以肠道病毒(包括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等)为常见,尤其以柯萨奇B病毒占30%-50%。此外,流感病毒、风疹病毒、单纯疱疹病毒、乙型脑炎病毒及肝炎病毒等均能引起心肌炎。根据临床症状表现,该病前者属于中医的心悸、怔忡、心痛等病证范畴。  相似文献   

17.
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病毒性心肌炎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病毒性心肌炎(viral myocarditis,VMC)是一种由多种病毒感染侵犯心肌所致的心肌炎症,是儿童心血管病中较为常见疾病。临床症状轻重不一,表现多种多样。其发病机制为病毒通过血流直接侵犯心肌及其后出现的自身免疫反应。目前,西医治疗为大剂量维生素C、1,6-二磷酸果糖及辅酶Q10,对病毒性心肌炎的治疗以保护心肌及控制心律失常为主,对临床症状的改善稍差。为此,我们在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玉丹荣心丸联合治疗儿童病毒性心肌炎,并对其临床疗效、心肌酶谱和心电图改变进行观察,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人巨细胞病毒性心肌炎与柯萨奇病毒性心肌炎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人巨细胞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特点。【方法】对 2 9例人巨细胞病毒性心肌炎与 5 2例柯萨奇病毒性心肌炎在发病年龄、心电图、心肌酶谱、心功能等方面临床对比。【结果】人巨细胞病毒性心肌炎以小婴儿居多 ,经统计学处理 ,差异有显著性 ,学龄前期发病例数接近。人巨细胞病毒性心肌炎患儿血清心肌酶CK MB、CTnT明显高于柯萨奇病毒性心肌炎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心电图变化人巨细胞病毒性心肌炎以传导阻滞为主 ,与柯萨奇病毒性心肌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在ST T及早搏方面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在心功能方面 ,人巨细胞病毒性心肌炎心室收缩功能、左室射血分数 (LVEF)、左室短轴缩短率 (LVFS)、心脏指数 (CI)与柯萨奇病毒性心肌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 ,心室舒张功能 (E/A)无明显差异。【结论】人巨细胞病毒性心肌炎对心肌的损害程度重于柯萨奇病毒性心肌炎。  相似文献   

19.
心肌酶同功酶检测对儿科部分疾病诊断与鉴别诊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心肌酶同功酶检测对儿科部分疾病的诊断与鉴别的诊断的价值。方法:对不同疾病的住院患儿部分时行了心肌酶同功酶CK—MB、a-HBDH检测。结果:除病毒性心肌炎患儿外,儿科部分常见疾病中亦存在心肌酶增高,提示有心肌损害或中毒性心肌炎存在,很难区分是病毒性心肌炎的不同阶段还是不同的疾病。结论:对儿科部分疾病新生儿窒息,病毒性脑炎,支气管肺炎等患儿,应尽早检测心肌酶及有关检查。以确定有无心肌受损情况,及时诊断、早期治疗,以防出现心肌严重受损或后遗症。  相似文献   

20.
心肌康对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的治疗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观察心肌康对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的临床治疗作用。方法 :将病毒性心肌炎患者随机分为心肌康治疗组与常规治疗对照组 ,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 :心肌康治疗组患者各项检测指标均优于对照组 ,并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 :心肌康是治疗病毒性心肌炎安全有效的纯中药制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