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晶洁  谢斌  卞茜 《中国学校卫生》2011,32(9):1149-1152
自杀是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危险行为,也是全球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2007年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调查显示,6.9%的美国高中生有过自杀未遂,自杀是美国10~19岁青少年第3位死亡原因[1]。在我国,自杀是15~34岁人群的第1位死亡原因[2];17.4%的初中生在调查前1 a内严肃地考虑过自杀,8.1%有过具体的自杀计划[3]。我国每年200万自杀未遂人口中有2/3处于15~34岁年龄段,且几乎没有接受过任何心[4]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献血反应73例原因分析及干预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颁布实施以来,个体有偿献血逐步被无偿献血取代,献血者主体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于无偿献血具有一定的奉献精神和公益性,是救死扶伤的崇高行为,因而许多大学生踊跃加入了献血行列。2003年5月至2005年10月,湖州师范学院在校大学生共有3 562人次参加了  相似文献   

3.
校园暴力干预措施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王超  马迎华 《中国学校卫生》2005,26(11):979-980
当今时代,校园暴力已成为全社会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之一。在我国城乡中小学校园内,以斗殴打架、欺侮学生、勒索钱物、残害师生、逞凶作歹为典型表现形式的校园暴力有蔓延发展的趋势,成为校园中一颗亟待治理的“毒瘤”;另外,给同学起外号、语言讥讽、歧视等非典型的暴力形式也普遍存在。这些外显的和潜在的暴力行为给众多学生的心灵深处蒙上了不安全的阴影,不少学生对学校产生了恐惧;一些被欺凌的学生由于面对校园暴力不敢抗争,也无力抗争,只好消极容忍,无处倾诉求助,造成学习情绪低落甚至辍学;一些学校由于校园暴力愈演愈烈,致使学校的育人功能在一定程度上被削弱。此种现象任其发展蔓延,必将危害一代人的健康成长,甚至将年轻一代推人人生的误区,危及国家长远发展和社会进步。对此,学校、家长和社会决不能等闲视之。  相似文献   

4.
心率失常是指心脏搏动的频率、节律、起源部位、传导速度与激动次序的异常。心率失常在临床上十分常见,并且分类繁杂,临床表现有很大差异,包括发作时无明显症状至心脏性猝死。在临床实际工作中,对无症状的各类心律失常还未能引起患者及临床医生的重视。本文对某大学1998年以来大学新生体检、听诊心律不规则者,进行心电图筛选后的46例无症状心律失常的资料分析如下。1对象与方法1.1对象对某大学自1998年以来大学新生体检、听诊心律不规则的132人全部作详细的体格检查,并追问病史,共发现无症状性心律失常46例,其中男33例,女13例;年龄17~19岁,…  相似文献   

5.
评价以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相结合的学校食堂铝污染综合干预效果,为有效减少学校食堂铝污染提供依据.方法 以深圳市南山区辖区内55所学校食堂为研究对象,通过综合的干预措施(包括发放宣传资料、开展健康讲座、行为指导等)对学校食堂从业人员进行多方面的教育、引导,为期1 a.比较干预前与干预后学校食堂从业人员铝相关食品卫生知识、相关行为及学校食堂面制品铝含量的变化.结果 干预前南山区学校食堂面制食品中铝含量合格率为63.4%,干预后为1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后,食堂从业人员铝相关知识答对率由58.79%上升为82.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含铝膨化剂使用由19家减少为0家;精确称量用具的使用率由40.0%上升为76.4%.结论 采取的干预措施能有效控制学校食堂面制品中铝含量.  相似文献   

6.
护理女生校园暴力情况调查和干预效果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孙静 《现代预防医学》2008,35(22):4439-4440
[目的]调查护理女生校园暴力发生情况,分析原因采取干预措施后进行效果评价,为学校防止校园暴力提供参考。[方法]对我校中专部2005级护理女生563名用自行设计的校园暴力问卷调查表进行调查,根据调查结果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并于实施1年后进行效果评价。[结果]护理女生入学时校园暴力事件频发,采取干预措施后有明显下降,干预前后暴力事件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实施校园暴力干预措施是有效的、必要的,对于防止校园暴力、建设和谐校园具有一定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从学校和家庭共同干预学生与家长合理营养模式的可行性,以便为纠正学生不良饮食习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463名高一年级学生及其家长为干预组,343名高一年级学生及其家长为对照组,应用各种干预措施对干预组进行为期2 a的合理营养知、信、行干预,最后对干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干预后干预组学生的营养知识知晓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家长的营养知识知晓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早餐、零食、快餐、购买食品依据及对待孩子不良饮食习惯的行为改变上显著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学校和家庭共同干预的措施是有效的、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泰州市11所学校教师吸烟状况及其干预效果,为对教师群体实施控烟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随机抽样的方法确定泰州市11所学校的部分教师为调查对象,采用面对面调查的方法进行基线调查。随后实行干预,3个月后采用内容相同的问卷再次进行调查,与基线调查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教师吸烟率为17.5%,其中男性为38.2%,女性为2.0%。小学教师的吸烟率明显低于中学和大学教师。干预后总吸烟率下降为14.0%,教师烟草认知程度、危害知识知晓率也有明显改善。结论应加大对教师控烟知识的宣传力度,提高危害知识知晓率,降低吸烟率。  相似文献   

9.
心理应激系统干预模式,是在心理应激理论指导下采各家理论和方法体系中某些成分,集合成一个综合性的咨询体系和治疗方法。国内外近年研究显示,如果将心身健康的变异情况(如情绪反应、心身症状)作为应激作用过程的结果或应激反应来看待,则与健康和疾病有关的各种心理社会因素,都会成为应激作用过程的有关因素。应激源可以理解为包含生物、  相似文献   

10.
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肥胖已成为威胁儿童青少年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1-4]。儿童肥胖干预方法的探索也因此成为一个研究热点。国外很多研究的结果认为,学校是防治儿童肥胖的重要干预场所[5-8],有些基于学校的干预项目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9-10]。但是总体而言,绝大多数干预项目有很多不完善处,特别是对于干预方案的有效实施方面有很大的困难。有研究提出,教师具备对儿童进行饮食和运动教育的最  相似文献   

11.
慢性病已成为威胁我国居民生命和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并给社会带来沉重负担.众多研究均表明,其发生发展与人们不良生活方式及行为密切相关[1].尽管慢性病在中年人群高发,但当今社会慢性病风险行为在发展中国家的青少年中普遍存在,尤其在我国青少年中还有上升趋势,这不得不引起有关部门的关注[2].  相似文献   

12.
20 0 1年 11月 2 7日 ,北京市宣武区某小学反映 ,学生家长对该校新建教学楼室内空气质量提出质疑 ,拒绝让学生们在新建的教学楼内上课。为此 ,宣武区卫生监督所组织专业人员对该校部分教室、办公室进行了空气质量检测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基本情况该校新建教学楼为 4层砖混结构楼 ,教室单侧在阳面 ,教师办公室在阴面。每层普通教室 5个 ,教师办公室 1个。整楼施工期为 1年 ,至检测时已竣工 60余天 ,使用的内墙涂料为北京某涂料厂生产的一环保型“合成树酯乳液内墙涂料”。2 检测方法采样 :每层随机选 1间教室 ,每间布点 2个 ,1~ 4层随…  相似文献   

13.
青少年亚健康早期发现与干预:学校卫生服务新领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人类疾病谱(disease chart)的变化和生物医学模式(Ibiomedjcal model)的转变,人们不再认为单纯的没有疾病就是健康,而是更多地关注自身生理、心理和社会等方面的协调与平衡.在20世纪80年代,我国学者提出"亚健康状态"(sub-health status)概念,即在健康与疾病之间还存在一种中间状态,或称之为"第三状态"或"灰色状态".流行病学调查显示,亚健康问题逐年增加,并呈低龄化趋势.然而,目前对亚健康的成因及诊断等尚不明确.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健康教育影片应用于家—校健康用眼教育干预效果,为开展学生及其家长的健康知识认知教育和建立健康行为提供良好的教辅材料。方法根据视力的家庭相关因素基线调查结果及文献资料自编剧本,用数码技术摄制成影音文件,并以相同核心信息制成不同载体的宣传画,应用于家庭和学校。以材料应用的依从性、相关知识知晓率、信息接受率作为应用效果综合评价指标,分别以2所条件相当的城市小学一年级新生及其家长作为目标人群,通过现场观察、电话、提问、问卷方式获取材料评价信息,作情景影片观看前后认知率、2种材料应用依从性比较。结果6个班369名低龄学童及其家长观看情景影片后,低龄学童对情景影片新信息答对率为98.7;家长对情景影片的相关知识知晓率由原来的6.7上升到98.8,家长对2种材料需求的依从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77.02,P=0.00);只有46.7的被调查户实行"学童健康行为"奖励。结论应用情景影片进行教育干预,受众依从性高,信息传、受快捷完全,能重复使用、成本低,是一款适合现代家庭和学校健康教育的教材。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中小学生近视变化趋势,探讨多种干预措施对中小学生近视的干预效果。方法抽取武汉市10所学校91个班级共4 380名中小学生,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分别采取综合干预、行为干预及眼保健操干预措施,干预时间为3个月,于干预前后均进行屈光状态分析,比较干预效果。结果 3种干预方法均能在不同程度上遏制中小学生近视增多的趋势,且综合干预法效果最好。表现为干预前后干预组近视人数无显著性变化,而对照组近视者多增长显著。结论应将防治近视的年龄段重点前移至有近视表象的儿童青少年进行综合干预。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广州市小学厕所环境金黄色葡萄球菌(简称金葡菌)污染率、耐药情况及其毒素基因检出情况,为学校卫生监督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6年5—7月,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广州市8所小学,对厕所物体表面进行采样,通过传统实验室方法分离鉴定出金葡菌,耐药性的检测应用纸片扩散法,毒素基因的检测使用PCR技术。结果小学厕所环境中金葡菌和甲氧西林耐药金葡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的污染率分别为6.25%和3.13%;不同采样部位的金葡菌污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 15,P <0. 01),其中地面的污染率最高(15.00%)。金葡菌对青霉素的耐药率为100.00%,对替考拉宁、红霉素、利福平、克林霉素、四环素和利奈唑胺的耐药率均不少于75.00%,多重耐药率为85.00%。金葡菌的毒素基因sea、tst、etb、eta、seb、pvl的检出率分别是50.00%,30.00%,15.00%,10.00%,10.00%,5.00%。结论广州市小学厕所环境金葡菌的污染率较低,但M...  相似文献   

17.
赵晓红 《中国校医》2008,22(2):191-192
目的了解心理健康教育干预措施对医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为进一步开展心理健康预防和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医学新生4个班级共212名学生,随机选取2个班级作为健康教育干预组(干预时间为8个月),其他两个班级作为对照组。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分别进行干预前后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结果实验组总分、躯体化、人际关系、抑郁、焦虑、精神病性因子分在干预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SCL-908个月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后各个因子的阳性率及总筛查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干预前后躯体化等5个因子的阳性率及总筛查阳性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结论采取心理健康干预,提高医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对医学生开展适度心理健康教育和干预,是当前健康教育工作的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18.
探讨大一新生口腔保健综合干预的效果,为改善大学生口腔卫生状况提供参考.方法 整群抽取某师范院校某专业2个班级的80名新生,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名,对照组实施口腔健康自我管理模式,研究组实施口腔保健综合干预模式,干预时间为4周.干预前后,采用口腔保健行为调查表(QAOHB)、简化软垢指数(DI-S)、简化牙石指数(CI-S)、牙龈指数(GI)以及口腔健康影响程度量表(OHIP-14)中文版评价2组学生口腔保健行为、口腔卫生状况以及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结果 干预前,研究组QAOHB,DI-S,CI-S,GI及HIP-14评分分别为(6.47± 1.76)(1.52±0.59) (0.82±0.53) (1.29±0.64) (12.21±2.38)分,对照组分别为(6.39±1.69) (1.58±0.73)(0.85±0.61)(1.31±0.67)(12.31±2.43)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干预后,研究组QAOHB,DI-S,CI-S,GI及HIP-14评分分别为(12.29±2.16)(1.12±0.43)(0.53±0.28) (0.82±0.23) (9.19±1.26)分,对照组分别为(7.60±1.53)(1.49±0.51) (0.79±0.36)(1.26±0.49) (12.04±1.53)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1.21,3.51,3.61,5.14,9.09,P值均<0.01).结论 对新入校大学生实施口腔保健综合干预能够改善其口腔保健行为和口腔卫生状况,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杨琴  林静 《中国校医》2010,24(3):208-210,212
目的研究大学心理高危人群的分布特点、负面影响、诱发因素。方法选取湖南科技学院2005-2008级大学生人格问卷学生(UPI)普查1类数据、2005-2008年心理危机干预个案、学生自杀身亡案例等数据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该校1类心理问题学生与其他高校相比无基本样,但有自杀意念学生数所占比例较高;大学心理高危人群的分布特点、诱发因素、负面影响呈现出一定规律。结论高校可有针对性地建立有效的心理危机干预机制。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小学生心健康水平及干预实验研究效果,为相关部门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运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对2所小学三~四年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测查,将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实验组学生及其家长分别进行为期1 a的实验干预,干预后进行复测.结果 干预后,除自责倾向外,实验组MHT各项因子得分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实验组心理问题检出率与对照组比较,除孤独倾向、冲动倾向外,其他因子检出率有所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干预措施对预防和控制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发生、发展,减轻或改善其心理压力具有显著的作用.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程,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