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舒降之(辛伐他汀)对高脂血症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高脂血症患者,给予舒降之(辛伐他汀)进行降脂治疗8周,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血液流变学和血脂指标的变化。结果经8周的降脂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其血液流变学指标包括全血高切粘度、全血低切粘度、血浆粘度和红细胞压积均明显下降(P〈0.01,P〈0.05);血清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含量亦明显下降(p〈0.01,P〈0.05)。结论应用舒降之(辛伐他汀)进行降脂治疗在降低患者血脂水平的同时,能够显著改善其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微循环,提高组织再灌注,从而降低了心脑肾相关疾病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舒降之)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2例高脂血症患者给予口服辛伐他汀20mg/d,治疗8周。治疗前、后分别测定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目醇(LDL—C)等。结果治疗前后血脂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治疗后血脂降低效果明显。服药期间部分患者出现消化道反应及一过性ALT、AST增高等不良反应。结论辛伐他汀调脂疗效好,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阿托伐他汀的降脂疗效对颈动脉斑块的影响。方法:选择存在颈动脉斑块及高脂血症的脑梗死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患者62例,给予阿托伐他汀10-20mg/d,总疗程6周到6个月,测定治疗前后患者的血脂,肝,肾功能及行颈动脉多普勒检查,结果:阿托伐他汀治疗6周到6个月后,TC,LDL-C,TG降低(TG,P<0.01,TG,LDL-C,P<0.05),HDL-C升高(P<0.05),颈动脉内径有所扩大(P<0.05),颈动脉斑块缩小(P<0.01),结论:阿托伐他汀降脂疗效确切,并有减少,颈动脉斑块的作用,从而减少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降脂茶合辛伐他汀治疗高脂血症6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自拟降脂茶合辛伐他汀治疗高脂血症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降脂茶合辛伐他汀组(治疗组)60例,辛伐他汀组(对照组)60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和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血脂值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组间比较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降脂茶合辛伐他汀降血脂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5.
辛伐他汀治疗高脂血症56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舒降之)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6例高脂血症患者给予口服辛代他汀20mg/d,治疗8周。治疗前、后分别测定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结果治疗前后血脂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治疗后血脂降低效果明显。服药期间部分患者出现消化道反应及一过性ALT、AST增高等不良反应。结论辛伐他汀调脂疗效好,不起反应少。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辛伐他汀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早期应用中对预防心血管事件、降脂疗效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78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辛伐他汀组,分别于8周、12周和6个月随访,调查两组心血管事件、治疗前后血脂变化及不良反应等发生的情况。结果常规治疗组治疗前后血脂无显著变化(P〉0.05),辛伐他汀组用药后血脂明显下降(P〈0.05),与常规治疗组相比辛伐他汀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下降(P〈0.01)。两组治疗前后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早期应用辛伐他汀治疗在明显低血脂水平的同时,显著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且安全性高.副作用少。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血脂康对血脂、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选择高脂血症患者108例随机分两组。治疗组口服血脂康,对照组口服辛伐他汀,疗程24周。结果:与治疗前相比,各项血脂指标均有明显改善(P〈0.05);IMT和Hs—CRP较治疗前相比,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而且两组治疗后组间Hs—CRP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血脂康降脂疗效确切,且能较好的降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不良反应少,耐受性好,是安全有效的降血脂药物。  相似文献   

8.
袁俊强  魏艳阳 《中原医刊》2005,32(18):26-26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治疗高脂血症的疗效。方法选择符合条件的高脂血症患者100例,给予辛伐他汀片,观察用药后4、8周血脂及血流变学变化。结果经治疗后血脂、血流变明显改善,且无明显副作用,治疗前后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一结论辛伐他汀治疗高脂血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普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血脂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测定32例冠心病患者(治疗组)降脂治疗(普伐他汀,10mg qN,疗程8周)前后覆30例健康人(对照组)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甘油三脂(TG)、血浆内皮素(ET),一氧化氟(NO)的变化。结果血浆ET在冠心病组显著高于对照组,而NO显著低于对照组,冠心病组降脂治疗8周后,ET明显下降(P〈0.01),NO明显升高(P〈0.01),血TC、LDL.C、TG明显降低(P〈0.01,P〈0.05),HDL-c亦升高,但未迭统计学意义。结论冠心病患者普伐他汀调脂治疗的同时可显著改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强化降脂治疗对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患者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颈动脉斑块的影响. 方法 98例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患者均给予常规降压治疗,并随机分为常规降脂治疗组(A组,n=48,予辛伐他汀20 mg/d)和强化降脂治疗组(B组,n=50,予辛伐他汀40 mg/d),治疗12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压、血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及颈动脉斑块的影响. 结果 B组治疗12周后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及血TC、TG、LDL及hs-CRP下降较A组更显著(P〈0.005), CIMT降低较A组更显著(P〈0.01),颈动脉斑块2、3级显著减少(P〈0.01).结论 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患者强化降脂治疗可显著降低CIMT,并可明显消退颈动脉斑块.  相似文献   

11.
陈友文 《美中医学》2006,3(1):32-34,36
目的 观察“活血降脂颗粒”对原发性高脂血症的调脂作用。方法 280例原发性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服用“活血降脂颗粒”,对照组服用“月见草油丸”,两组疗程均为8周。观察其疗效及两组血脂(TC、TG、LDL-C和HDL-C)、血粘度变化等指标。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83.57%)优于对照组(43.57%)(p〈0.01);治疗后两组TC、TG、LDL-C明显降低(p〈0.05),HDL-C明显升高(p〈0.01),且治疗组TG降低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全血高、低切粘度有一定降低(p〈0.01)。结论 活血降脂颗粒对原发性高脂血症患者(主为TG升高者)有较好的调脂作用,且有一定的降低血粘度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降脂冲剂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效果。方法:135例高血脂症患者随机分为降脂冲剂治疗组(简称T组)95例,肠溶阿司匹林对照组(C组)40例,同时观察降脂冲剂开放组(O组)58例,治疗8周,T组观察颈动脉血管内膜-中膜厚度(IMT)者治疗6月。治疗前后按中、西医证候计分,并检查心电图、血脂、血糖、血尿素氮、肌酐、血尿酸、血尿常规,P选择素、NO、ET-1、OX-LDL和颈动脉IMT。结果:T组综合疗效显效率48.5%、总有效率81.2%,优于C组7.7%及21.5%(P〈0.01)。T组头晕耳鸣、腰酸口干、手足心热、舌质红、脉细速等证候积分治疗后均有下降,优于c组下降(P均〈0.01)。T组与C组TC、TG、LDL-C、OX-LDL、ET-1治疗后的下降均有显著性(P均〈0.05)。T组治疗后NO、HDL-C分别上升+13.6%、+43.1%,C组分别是-4.2%、+4.3%(P〈0.01)。T组P选择素治疗后降低25.1%,治疗前后P〈0.0l,与C组比较,P〉0.05。T组颈动脉IMT检出率下降明显(P〈0.05)。结论:降脂冲剂治疗高血脂症,安全、有效,且有调脂及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洛伐他汀对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颈动脉斑块的影响。方法126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常规降压治疗,60例)和治疗组(常规降压+洛伐他汀治疗,66例)。治疗12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压、血脂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颈动脉斑块的情况。结果治疗12个月后两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均明显下降,两组无明显差异。洛伐他汀治疗组血浆总胆目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甘油三脂(TG)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明显降低(P〈0.05),颈动脉斑块2、3级显著减少(P〈0.05)。结论高血压患者联合洛伐他汀降脂治疗可显著降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并可明显消退颈动脉斑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强化降脂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脂和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方法选择72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强化组和普通组,两组患者均予常规对症治疗(降颅压、控制血压血糖、抗血小板、改善脑循环等),普通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瑞舒伐他汀10mgqd口服,强化组加用瑞舒伐他汀20mgqd口服,连用6个月。结果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者TC、TG和LDL—C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HDL—C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上升(P〈0.05或P〈0.01),且强化组下降或上升的幅度较普通组更明显(P〈0.05);强化组斑块面积和IMT均较治疗前明显减小(P〈0.05),而普通组治疗前后斑块面积和IMT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后强化组斑块面积和IMT较普通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强化降脂对缺血性脑卒中具有更强降脂作用,通过减少血小板的黏附和聚集,从而降低颈动脉斑块面积及IMT,阻断并逆转颈动脉粥样斑块的进展。  相似文献   

15.
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动态脉压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脉压与颈动脉粥样硬化间的关系。方法:根据动态全天平均脉压将95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为两组。所有病人均经超声检测颈总动脉、颈内动脉和颈动脉分叉处的内膜中层厚度、血管内径,并计算斑块发生率。以颈总动脉最大内膜中层厚度(IMTmax)作为评价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指标。结果:脉压〉60mmHg的患者颈总动脉内径、颈总动脉最大内膜中层厚度、颈动脉斑块发生率明显高于脉压为40~60mmHg患者(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平均脉压、平均收缩压及病程与颈总动脉最大内膜中层厚度呈明显正相关(r分别为0.410、0.217、0.247,P〈0.05),而平均舒张压与颈总动脉最大内膜中层厚度呈负相关(r=-0.404,P〈0.01)。结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脉压差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和内中膜厚度相关,脉压差可能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脉血康胶囊联合阿托伐他汀钙对颈动脉粥样硬化及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将8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两组患者在给予常规基础药物治疗的同时,治疗组给予脉血康胶囊合用阿托伐他汀钙片,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钙片。两组疗程均为24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及疗程结束后血清hs—CRP、血脂及颈动脉内膜一中层厚度(IMT)、斑块总积分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hs—CRP、血脂及颈动脉IMT、斑块总积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或P〈0.05),且治疗组上述指标下降幅度优于对照组(P〈0.01或P〈0.05)。结论脉血康胶囊与阿托伐他汀钙联合应用对颈动脉粥样硬化发挥协同作用。在抗炎、调脂、抗动脉粥样硬化方面较单用阿托伐他汀钙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降脂逐瘀汤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方法:6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3个月后,检测两组甘油三酯(TC)、总胆固醇(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颈总动脉内膜一中层厚度(IMT),斑块最大面积(Smax)。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内膜中层厚度与治疗前比较明显变薄、斑块面积缩小(P〈0.05);TC、TG显著下降(P〈0.05),且优于对照组。结论:降脂逐瘀汤具有降脂、稳定及消退斑块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比较辛伐他汀与非诺贝特治疗高脂血症伴胰岛素抵抗的疗效。方法96例高脂血症伴胰岛素抵抗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一组给予辛伐他汀20mg,口服,Qd;另一组给予非诺贝特100mg,口服,Tid。疗程均为3个月。结果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均能降低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并能升高高密度脂蛋白(HDL-C),差异有显著性(P〈0.01),但辛伐他汀组与非诺贝特组治疗后比较其降低TC、LDL—C以及升高HDL—C更显著(P〈0.01),而非诺贝特降低TG水平较辛伐他汀更显著(P〈0.01),辛伐他汀治疗前后比较及与非诺贝特治疗后比较显示空腹胰岛素(FINS)及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二者FBG、ALT、Cr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辛伐他汀和非诺贝特均是有效的降脂药物,辛伐他汀在治疗高脂血症伴胰岛素抵抗患者中具有更好的前景。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表现。方法51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按动态脉压分为〉60mmHg组25例和脉压40-60mmHg组26例,入选者做冠状动脉造影,应用超声检测双侧颈总动脉、分叉部、颈内动脉的内膜中层厚度,根据相关公式计算颈动脉紧张度,颈动脉扩张性,颈动脉僵硬度。以左右颈动脉系统全部宽块分级的总和计算宽块指数,作为评价颈动脉重构、粥样硬化程度的指标。结果脉压〉60mmHg组的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为(0.94±0.15)mm颈动脉分叉处内膜中层厚度为(1.46±0.32)mm,颈动脉僵硬度为(3007.3±1022.47),均明显高于脉压40-60mmHg组(P〈0.01或P〈0.05)。而颈动脉扩张性为(0.12±0.08)、紧张度为(2.31±1.03),明显比脉压40-60mmHg组降低(P〈0.05或P〈0.01)。颈动脉粥样斑块发生率为92%、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为68%,脉压〉60mmHg组升高(P〈0.01或P〈0.05)。直线相关分析显示,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颈动脉分叉处内膜中层厚度、颈动脉僵硬度与脉压呈正相关(r分别为0.789、0.752、0.596,P〈0.01或P〈0.05)。颈动脉紧张度及颈动脉扩张性与脉压呈负相关(r分别为-0.626、-0.598,P〈0.05)。结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脉压增高,可使颈动脉粥样斑块及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增加。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舒降之治疗2型糖尿病(DM)的降脂疗效。方法采用自身对照方式,选取108例2型DM并高脂血症患者,每晚口服舒降之20mg,疗程8周。结果舒降之20mg/d可降低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低密度脂蛋白(LDL-C)分别为31.3%、27.9%、36.2%(P均〈0.01)),降低TC的总有效率为90.73%,降低TG的总有效率为62.03%,升高高密度脂蛋白(HDL-C)22.1%,升高HDL-C的总有效率为55.55%。结论舒降之降脂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