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础护理中职业紧张与疲劳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超 《中国现代医生》2008,46(27):56-57
进入21世纪的人类社会是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人们面临的各种竞争日趋激烈,工作节奏日益加快,职业紧张几乎涉及体力与脑力劳动者的各个环节。当个体面临职业紧张因素时,会对其产生适应或应付的需要,当自身的应付能力不能满足这种需要时,就出现心身的紧张性反应,需要做出应对措施,本文探讨了护理职业紧张与疲劳的相关性及其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基层医院在编和聘用护士的心理卫生与职业紧张是否存在差异,探讨影响基层医院在编和聘用护士心理卫生的职业紧张因素。方法:采用普通健康问卷及Mclean’s职业紧张问卷,调查15所基层医院共1120名护士的心理卫生及职业紧张现状。按在编与聘用护士进行护士人群的分组,比较两组人群的心理卫生、职业紧张差异及职业紧张因素对心理卫生的影响作用。结果:两组人群心理卫生及职业紧张得分均在正常范围,但存在显著性差异,聘用护士心理卫生状况好于在编护士;在编护士应付能力、工作应激源、工作满意感均强于聘用护士。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应付能力、职称、雇用形式、工作应激源是聘用护士心理卫生状况的影响因素。职称、工作压力、应付能力是在编护士心理卫生状况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为促进护士的心理卫生,有必要对护士心理卫生及影响因素进行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3.
应用职业紧张指标测量工具,对188名医生的心理卫生水平、躯体不适状况、职业紧张因素、工作满意感、行为类型和应付紧张能力进行测量,并用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对心理卫生水平和躯体健康状况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行为类型、躯体不适状况、工龄和工作满意感是心理卫生水平的主要预测因素,而行为类型和心理卫生水平是躯体不适状况的主要预测因素,职业紧张因素、应付紧张能力和自主控制能力对躯体不适也存在着较明显的影响。提示:医生工作中存在着职业紧张因素,这些因素和行为类型以及自主控制能力对身心健康影响显著,对因素的反应存在着性别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4.
职业紧张与精神卫生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本研究采用Goldberg普通健康调查表和Mclean职业紧张调查表,对363名视屏作业者和279名货车司机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视屏作业者和货车司机在消极性陈述方面问题均多于积极性方面。视屏作业者精神卫生异常率为21.5%,而货车司机为21.86%,视屏作业者的应付能力好于货车司机(P<0.01),而货车司机的工作满意感好于视屏作业者(P<0.01),视屏作业者的职业紧张程度大于货车司机(P<0.0l)。结果提示职业紧张因素、应付能力和工作满意感对精神卫生存在着影响,其中应付能力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某部队官兵应付策略与职业紧张的关系。方法 2009年4~5月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某部队253名官兵进行职业紧张因素、紧张反应、中和缓解因素相关内容的调查。结果应付策略不足组、应付策略中等组和应付策略充分组的工作负荷、人际关系、家庭/工作平衡、管理角色、认知负荷、组织气氛、其它来源、工作满意感、心理卫生、信心充足评分均有差异,且随着应付策略得分呈升高趋势(P〈0.05)。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应付策略得分与工作负荷(r=0.217,P=0.001)、人际关系(r=0.274,P=0.000)、家庭/工作平衡(r=0.288,P=0.000)、管理角色(r=0.328,P=0.000)、工作责任(r=0.205,P=0.001)、认知负荷(r=0.293,P=0.000)、组织气氛(r=0.275,P=0.000)、其它来源评分(r=0.318,P=0.000)呈正相关。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应付策略与紧张反应关系密切。结论应付策略对职业紧张有较大的影响,有效的应付策略有助于缓解精神紧张状态,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6.
精神科护士应激状态下应付方式的心理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精神科护士应激状态的应付方式。方法用“应付方式问卷”、“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对76名护士和60名其他职业自愿者进行心理调查。结果精神科护士组在面临应激时较多采用“自责”、“幻想”类应付方式,而较少采用“解决问题”应付方式.且不同的应付方式与情绪有显著的相关性。结论消极、不成熟的应付方式影响心理健康,应加强精神科护理人员健康素质教育,提高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7.
医生职业紧张与健康关系多因素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应用职业紧张指标测量工具,对188名医生的心理卫生水平。躯体不适状况,职业紧张因素,工作满意感,行为类型和就付紧张能力进行测量,并用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对心理卫生水平和躯体健康状况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行为类型躯体不适状况,工龄和工作满意感是心理卫生水平的主要预测因素,而行为类型心理卫生水平是躯体不适状况的主要预测因素,职业紧张因素,应付紧张能力和自主控制能力对躯体不适也存在着较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对视屏作业人员的调查和分析,探讨视屏作业人员紧张因素、紧张反应及其影响因素,为降低职业人群的职业危害,控制职业紧张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职业紧张量表对宁夏某银行工龄在1年以上的108名视屏作业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视屏作业人员的职业紧张因素的强预测因素有工作负荷、工作责任、家庭和(或)工作平衡等;紧张反应的强预测因素有工作组织满意感、心理满足及躯体不适。视屏作业人员紧张水平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忍耐性、应付策略、控制源、吸烟指数。结论 视屏作业人员的紧张水平和紧张反应受诸多背景因素、中和缓解因素的共同影响。  相似文献   

9.
某海上石油钻井平台作业工人职业紧张现状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初步探讨海上石油钻井平台作业工人职业紧张的现况。方法:应用职业紧张量表对某油田的107名研究对象测定职业紧张水平。结果:个人工作环境得分研究组显著高于技术工人常模组(P<0.01);心理紧张反应得分研究组显著高于技术工人常模组(P<0.01);自我保健及休养得分研究组显著高于技术工人常模组(P<0.05);个体紧张反应及各子项与职业紧张任务成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与个人应对资源成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结论:海上石油钻井平台作业工人的职业紧张因素主要来源于自然环境;该人群心理紧张反应突出;应对资源以自我保健和休养为主;职业紧张源增强紧张反应,应对资源降低紧张反应。  相似文献   

10.
职业紧张是在职业条件下,环境和机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当人们不能完全协调好个人的需求与环境压力时导致的生理、心理和行为表现。职业紧张虽然不像生物、物理或化学因素那样引起特定的职业性疾病,却可以非特异性的方式损害身体健康。职业紧张引起的多种相关疾病,不仅严重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而且明显降低人们的脑力和体力作业能力,并导致严重的经济损失。有资料显示:在美国,每年为职业紧张性疾病付出的医疗费达500—1000亿美元,而职业紧张所致劳动效率降低造成的经济损失更高达3000亿美元。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初步探讨海上石油钻井平台作业工人职业紧张的现况.方法:应用职业紧张量表对某油田的107名研究对象测定职业紧张水平.结果:个人工作环境得分研究组显著高于技术工人常模组(P<0.01);心理紧张反应得分研究组显著高于技术工人常模组(P<0.01);自我保健及休养得分研究组显著高于技术工人常模组(P<0.05);个体紧张反应及各子项与职业紧张任务成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与个人应对资源成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结论:海上石油钻井平台作业工人的职业紧张因素主要来源于自然环境;该人群心理紧张反应突出;应对资源以自我保健和休养为主;职业紧张源增 强紧张反应,应对资源降低紧张反应.  相似文献   

12.
李煜  牛侨  杨娟 《中国热带医学》2011,11(2):206-207
目的评价热带地区驻军医务人员的生命质量,探讨职业紧张对其心理、生理健康及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海南、广州驻军医院五所医院医务人员,采用SF-36、OSI-R测量工具进行调查。结果职业任务紧张、个体紧张反应与生命质量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r=-0.384,R=-0.521 and r=-0.479,P〈0.01);个体应对资源与生命质量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r=0.366、r=0.464and r=0.439,P〈0.01);职业任务紧张、个体紧张反应、个体应对资源与心理健康相关系数大于生理健康。结论热带地区驻军医务人员职业紧张水平越高,其生命质量越差。个体应对资源可以缓解职业紧张,进而提高职业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临床医生社会支持、心理弹性和应对方式对其职业紧张的影响机制。方法 抽取北京市级公立医院三级、二级各1家,一级医院2家,共调查医生450名,回收有效问卷417份。使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心理弹性量表、应对方式量表和工作紧张测量量表分别测量临床医生的社会支持、心理弹性、应对方式和职业紧张水平。结果 Pearson相关分析和路径分析的结果显示,临床医生职业紧张与社会支持总分(r=-0.416,P<0.01)、心理弹性总分(r=-0.387,P<0.01)、积极应对方式总分(r=-0.357,P<0.01)和消极应对方式总分(r=0.203,P<0.01)及其各因子分均与职业紧张呈显著相关。通过路径分析发现社会支持可直接影响职业紧张,也可经由积极和消极应对方式的中介作用影响职业紧张,同时还可经由心理弹性和应对方式的中介作用影响职业紧张。结论 医院管理层面应从缓解职业紧张的角度,为临床医生提供有效的社会支持及心理教育;临床医生应注重运用多途径的社会支持资源,擅于采用积极的应对方式,以期缓解职业紧张。  相似文献   

14.
护理工作职业紧张与健康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9  
探讨护理工作人员职业紧张因素、紧张缓解因素对身心健康的影响。方法应用职业紧张指标测量工具对160名护士的心理卫生水平、躯体不适状况、职业紧张因素、工作满意感、行为类型和应付紧张能力进行测量,并用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对心理卫生水平和躯体不适状况进行了预测。结果工作满意感、工作职务、躯体不适状况、年龄、职业紧张因素、子女数是心理卫生水平的主要预测因素,它们共解释了总变异的27.99%。而职业紧张因素是躯体不适状况的最强的预测因素,其可解释总变异的8.10%。有五个变量进入了工作满意感预测方程,它们共解释总变异的12.30%,其中对周围事件的影响力所解释的变异占全部因素所能解释的变异的一半。结论护理工作存在着职业紧张因素,这些紧张因素对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企业医院医务人员职业紧张现状及其主要影响因素.方法:随机抽取郑州市15所企业医院医务人员818人,采用OSI-R量表对其职业紧张进行测量.结果:企业医院医务人员的职业任务与年龄、学历、科室有关(P均<0.05),紧张反应与年龄有关(P<0.05),应对资源与年龄、学历有关(P均<0.05).医务人员个体紧张反应与职业任务各子项成正相关(P均<0.01),与应对资源各子项成负相关(P均<0.01).结论:企业医院医务人员职业紧张水平较高,控制或消除生产环境和劳动过程中的紧张因素是减少职业紧张危害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6.
职业紧张对职业人群工作责任事故发生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目的:探讨职业紧张对工作责任事故的影响。(2)方法:采用一般工作紧张问卷对某市6种不同职业人群进行一般情况调查,紧张调查和工作责任事故调查与分析。(3)结果:发现事故组比非事故组工作危险性大、躯体抱怨多、工作前景不确定、工作满意感下降、应付策略少。影响责任事故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多数为职业紧张。(4)结论:职业紧张是工作责任事故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分析儿科护理职业紧张因素,采取应对措施,营造优良职业环境,提高护士职业能力,提供优质护理服务。  相似文献   

18.
医务人员职业紧张对生命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医务人员生命质量,探讨职业紧张对其生理、心理健康和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整群抽取某市省、市级医院5所,从中随机抽取临床各科和检验、放射科医务人员1 630人,采用OSI-R和SF-36量表对职业紧张和生命质量进行评价.结果:30~40岁年龄段医务人员生命质量最差(P<0.01);职业任务、个体紧张反应与生理、心理健康和生命质量呈负相关(P<0.01),个体应对资源与生理、心理健康和生命质量呈正相关(P<0.01);职业任务、个体紧张反应和应对资源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系数大于生理健康,且对心理健康的预测能力大于生理健康;任务过重、工作环境、任务不适、任务冲突、躯体紧张反应、心理紧张反应、娱乐休闲、社会支持和自我保健是医务人员生理健康的主要影响因素,职业任务问卷各子项,心理紧张反应、躯体紧张反应及个体应对资源各子项是心理健康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医务人员的生命质量具有明显的年龄特征;职业紧张水平越高其生命质量越差,应对资源能够降低职业紧张对生命质量的影响;职业紧张、应对资源的性质和特征不同,对生理、心理健康的影响也有差异,且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大于生理健康.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三甲医院医务人员职业紧张反应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随机整群抽取南充市三甲医院医务人员,采用职业紧张量表评价其职业紧张水平。结果:研究组个体紧张反应及各子项得分均显著高于卫生技术人员常模(P<0.01);个体紧张反应及各子项与职业任务及各子项间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P<0.05),与个体应对资源及各子项呈明显的负相关关系(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三甲医院医务人员紧张反应的主要影响因素有任务冲突、任务不适、理性处事、工作环境和自我保健(P<0.05)。结论:三甲医院医务人员职业紧张反应水平较高,控制或消除工作中的紧张因素及增强个体应对资源是减少职业紧张危害的根本措施。  相似文献   

20.
黄凤妹 《华夏医学》2013,26(4):719-721
目的:探讨护士职业紧张与职业生命质量的关系。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桂林市3所医院护士592人,运用OSI职业紧张量表和QWL职业生命质量量表调查其职业紧张和职业生命质量,并进行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结果:不同年龄、不同职称的护士,职业紧张和职业生命质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职业生命质量与职业任务紧张呈负相关,与个体应对资源呈正相关(P<0.01)。结论:不同年龄、不同职称的护士,其职业紧张和职业生命质量不同,职业紧张越大,职业生命质量越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