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阑尾动脉来源于右髂动脉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费孝培 《安徽医学》2002,23(2):32-32
患者殷××,男,45岁(住院号200055),因慢性阑尾炎急性发作于2000-03-23入院.经准备后于当日下午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阑尾切除术.术中发现阑尾位于盲肠后位,后腹膜外,属腹膜外位阑尾.打开后腹膜,见阑尾无系膜,大小约0.8cm×10cm,表面充血、水肿,无法提起,故而采取逆切法.切断阑尾根部,常规处理残端,分离阑尾周围粘连组织,于近端1/3处见一来源于右髂外动脉直径约1.5 mm之动脉血管供应阑尾,细心分离并结扎阑尾动脉后顺利切除阑尾,术后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2.
<正> 魏×,男,17岁。转移性右下腹部疼痛一天,以急性阑尾炎住院。查体:右下腹部有明显压痛及反跳痛。急诊手术,术中见盲肠内侧阑尾常见位置无阑尾。沿盲肠检查,见阑尾根部位于盲肠外侧结肠带上,距盲肠盲端5cm左右.其系膜自盲肠后侧绕过盲肠。阑尾高度肿胀、充血,长约6cm。切除阑尾,残端包埋于盲肠壁内。再次检查盲肠内侧无阑尾。术后诊断:错位阑尾,病理报告:急性阑尾炎.  相似文献   

3.
例1:患者男,59岁.两年来发现右下腹部一肿物,不痛、无明显不适.体检:右下腹部触及一大小约为13.2cm×6.2cm×6cm肿物,质软,活动.常规化验阴性.CT检查:右下腹腔内囊肿.诊断:肠系膜囊肿可能性大.B超:脐右侧低回声肿物,大小约13.2cm×6.2cm,回声减低,团内呈条索状.术中所见:右下腹囊性肿物约10cm×6cm×6cm大小,根部约2cm宽,与盲肠相连,其它部位未发现阑尾,术中考虑黏液腺囊肿,钝性分离囊肿及阑尾根部,将囊肿切除,根部缝扎处理,阑尾系膜结扎.术毕送病理,病理诊断为阑尾黏液腺囊肿.  相似文献   

4.
患者 ,男 ,39岁。因右下腹痛 6h收住我院。患者既往曾有类似腹痛史 3次。入院查体 :右下腹压痛、反跳痛 ,以麦氏点偏内侧为著。化验 :WBC13 4× 10 9/L ,N 0 70。入院诊断 :慢性阑尾炎急性发作 ,急诊行阑尾切除术。术中见腹腔内有少量淡黄色脓性渗出液 ,阑尾位于盲肠内后侧位 ,与盲肠壁粘连 ,长约 8cm ,直径约 0 7cm ,呈暗红色 ,浆膜层充血、水肿明显 ,尖端及阑尾根部系膜有暗黄色脓苔覆盖 ,在阑尾根部约 1 3cm处结肠带旁的盲肠上有一直径1 5cm之半球形膨出物 ,外观充血 ,扪之质硬 ,常规顺行切除阑尾、残端包埋。再次探查盲肠壁上肿物 ,…  相似文献   

5.
患者,女,60岁。右下腹疼痛、高热36小的入院。查体:右下腹明显压痛、反跳痛,血白细胞19000,中性91%,以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急诊手术。术中见盲肠前位有一6×2cm的阑尾,根部有一粪石,尖端坏疽穿孔。切除阑尾后见其盲肠内位另有一5×1cm之阑尾,中段有一粪石,尖端坏疽穿孔,无阑尾系膜。切除标本送病理检查,均为急性坏疽性阑尾炎穿孔。双阑尾是极少见的先天性畸形,原因尚不清楚。  相似文献   

6.
<正> 阑尾全部或部分重复是阑尾畸形的一种。笔者于1977年曾见一例阑尾部分重复畸形,兹报道如下: 汪××,男,36岁。因急性阑尾炎行阑尾切除术。术中见大网膜移行于右下腹,腹腔有少许脓性分泌物,推开网膜,见阑尾于盲肠前位,肿胀显著,切除后,荷包缝合残端。术后检查离体阑尾,全长6cm,呈鼓锤状,盲端膨大,直径约1.8cm,根部直径仅0.6cm。  相似文献   

7.
患者男性,15岁,学生。因转移性右下腹疼痛2天,以急性阑尾炎、渗出性腹膜炎于1996年3月7日入院。当天在硬麻下行阑尾切除术,术中发现右下腹腔有多量淡黄色混浊脓液,阑尾位于盲肠后位。提起阑尾头部见该阑尾为两段畸形(系膜共有),近段阑尾3.0cm×1.0cm×1.0cm,远段阑尾3.0cm×1.5cm×1.5cm,呈黯红色,表面附有脓苔,顶部有小穿孔,两段之间仅有细纤维连接,内腔互不相通。按常规行阑尾切除术。术后恢复情况良好。病理报告:双段阑尾畸形,远段阑尾坏疽伴小穿孔,近段急性单纯性阑尾炎。 讨论 阑尾双段畸形较为罕见,可能系胚胎第10周因盲肠突形成盲肠和阑尾时变异所致。双段阑尾共有系膜,血供良好,但远段完全闭塞,一旦感染,内腔压力增高,极易发生阑尾穿孔。  相似文献   

8.
例1.崔某,女性,78岁.以右下腹痛反复发作3年,伴有肿物为主诉入院.术中发现囊肿大小为9.0 cm×5.0 cm×5.0cm,囊内壁光滑,囊壁厚0.1~0.3 cm,根部与盲肠壁相连,自根部游离囊肿移出腹腔,行术中速冻病理确认根部为阑尾、并初步诊断为阑尾黏液囊肿.  相似文献   

9.
1994 1996 年我院收治右侧腹斜疝嵌顿回盲部5 例均采取疝修补术并行阑尾切除术术后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5 例均为男性年龄40 55 岁均为右腹股沟滑动性疝疝内容物为盲肠和阑尾且不能完全还纳1 .2 手术方法 在腹股沟斜切口长约8cm 切开疝囊后可见盲肠和阑尾位于疝囊的后外侧壁在严格无菌技术操作下先切除阑尾再提起盲肠距盲肠约1 2cm 处沿盲肠旁剪开后腹膜将盲肠升结肠从腹膜后游离直至疝囊颈部以O 号丝线将盲肠后壁的浆膜面及疝囊上的缺损各自缝合使盲肠及结肠由固定于后腹膜变为活动然后将其送回腹腔内疝囊颈部以…  相似文献   

10.
患者女性,47岁,工人。因转移性右下腹部疼痛48小时入院。T38.5℃,P86次/分,R20次/分、BP14/7kPa。心肺(-),右下腹固定性压痛,肌张力稍高,反跳痛(-),腰大肌试验(+),尿常规正常。入院诊断:急性化脓型阑尾炎。在持硬麻醉下,取麦氏切口行阑尾切除术。术中见:回盲部不游离,充血水肿不明显,常规探查未发现阑尾,末段回肠正常。切开后腹膜,游离回盲部,有黄色脓液约20ml溢出,清除脓浓,在盲肠后外侧扪及6cm长条索状物,内侧端在三条结肠带汇合处,外侧端穿孔并指向盲肠后外侧。切开盲肠壁浆肌层,在盲肠壁肌层和粘膜下层之间离游出阑  相似文献   

11.
患者男,56岁。因转移性右下腹疼痛3天入院。体检:阳性体征可见,右下腹有压痛及反跳痛,肌卫不明显。化验检查:白血球28500/mm~3,中性92%,淋巴8%。诊断:急性阑尾炎术中见腹腔有少许炎性渗液,顺结肠带找阑尾未能如愿,盲肠升结肠浆膜下亦未触及到条索状阑尾,探查末端回肠100厘米亦未发现异常将后腹膜打开亦未发现阑尾,唯发现部分盲肠、有轻度充血、水肿,术后诊断盲肠炎,先天性阑尾短如。  相似文献   

12.
刘典永 《黑龙江医学》2005,29(6):448-448
阑尾残株炎亦称阑尾切除后复发性阑尾炎,现将我科收治的3例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3例中,2例为急性阑尾炎,1例为阑尾蛔虫症行阑尾切除术。首次阑尾切除至此次发病时间为:术后6个月1例,术后2年1例,术后5年1例。术前确诊者2例,剖腹探查明确诊断者1例。术中见2例回盲部有轻度粘连,原荷包口处盲肠壁明显充血水肿,荷包口内有脓液,阑尾残株均长约1cm,呈化脓性改变,另1例腹腔广泛粘连,回盲部见一3.5cm×4.0cm×5.0cm炎性肿块,仔细分离,见结扎线远梢阑尾残株1cm长,呈坏疽性改变,并与盲肠浆膜下触及约1.5cm长索状物相连,剖开浆膜后证实结扎线近侧为…  相似文献   

13.
<正> 1.病例介绍 患者,男51岁,教师。主因右下腹持续疼痛1天,加重2小时。急诊入院,入院查:右下腹肌紧张、压痛、反跳痛阳性,有明显腹膜刺激征。化验血象18.0×10~9/L。诊断“化脓性阑尾炎”急诊行阑尾切除术。术中见盲肠明显扩张,距阑尾根部2cm处可见0.2×0.2cm穿  相似文献   

14.
原发性大网膜扭转误诊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病人,女,53岁.因转移性右下腹痛5d入院.入院前病人因无诱因地脐周疼痛伴恶心、呕吐而在某医院诊断为急性阑尾炎,给予青霉素及庆大霉素治疗,腹痛无减轻且转移至右下腹,疼痛呈持续性,转入我院.查体:T 37.3C,右下腹有压痛,无反跳痛,右下腹可触及一约4cm×3cm之边缘不清、不活动、有压痛之包块,移动性浊音阴性.血常规:白细胞8.6×109/L,N 0.74.B超检查示右下腹有3.0cm×2.1cm强回声光团.入院诊断为急性阑尾炎,行阑尾切除术.术中见腹腔内无脓性分泌物及出血,阑尾无充血及水肿,右下腹腔以麦氏点为中心大网膜包绕成团,约5cm×4cm×2cm大小,外观呈舌状,与壁腹膜及盲肠、部分升结肠粘连.切除阑尾并分离粘连之大网膜,予以切除时发现大网膜右侧有一束顺时针旋转720.以上,大网膜左侧包绕其上.术后病理报告:大网膜淤血,部分坏死.  相似文献   

15.
阑尾切除术小切口皮内缝合术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阑尾附于盲肠内后方,其根部在3条结肠带的会合部.位于右髂窝内,末段游离,外形呈盲管状,平均长约5~9cm,直径约 0.5cm,但长短粗细差别外较大,最长可达20cm,粗达1cm以上.阑尾开口于盲肠后壁,恰在回盲瓣的下方,盲肠和阑尾通常完全被腹膜包裹,阑尾有自己的系膜,其中有阑尾动脉、静脉、神经核淋巴,系膜短而根部集中,因而牵拉阑尾呈弯曲状.  相似文献   

16.
马文陆 《大家健康》2016,(2):276-277
双阑尾畸形极少,文献报道发生率仅为0.008%~0.24%[1],但在实际临床工作中发现并不罕见,我科发现的3例均发生在同一年间,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 例1,患者,男,29岁,住院号11-000242,因“右下腹疼痛2 d”急诊入院,伴有发热,达38.5℃,在当地诊所予以抗感染治疗,腹痛无明显缓解。入院时查体:T 38.3℃,P 92次/分,R20次/分,精神萎靡,急性病容,被动体位,腹平坦,肝脾肋下未触及,腹部未触及包块,右下腹偏内侧压痛(+),反跳痛(+),Rovsing 征阳性,肠鸣音减弱。辅助检查:血常规示白细胞12.4×109/L,中性粒细胞占83.6%,胸片未见异常,腹部立位平片提示腹部肠管散在积气影,腹部彩超提示盆腔积液。临床诊断:急性阑尾炎,当日急诊行手术治疗。术中探查发现右下腹及盆腔脓液约100 ml,盲肠前位探及阑尾,约3 cm ×1.0 cm ×1.0 cm 大小,局部发黑,头端坏疽改变,未穿孔;另距其根部约2.5 cm 盲肠壁腹膜后扪及一条索状组织,打开侧腹膜游离后见其约6 cm ×0.8 cm ×0.8 cm 大小,紧贴盲肠壁,充血水肿,系膜较短但完整,考虑为双阑尾,分别行阑尾切除后关腹。术后病理诊断:(盲肠前位)急性坏疽性阑尾炎和急性单纯性阑尾炎,证实为双阑尾炎。  相似文献   

17.
2000年至2004年,我院收治右侧腹斜疝嵌顿回盲部5例,均采取疝修补术并行阑尾切除术,术后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5例均为男性,年龄40~55岁,均为右腹股沟滑动性疝,疝内容物为盲肠和阑尾,且不能完全还纳。1.2手术方法在腹股沟斜切口长约8cm,切开疝囊后可见盲肠和阑尾位于疝囊的后外侧壁。在严格无菌技术操作下,先切除阑尾,再提起盲肠,距盲肠约1~2cm处,沿盲肠剪开后腹膜,将盲肠、升结肠从腹膜后游离,直至疝囊颈部,以“0”号丝线将盲肠后壁的浆膜面及疝囊上的缺损各自缝合,使盲肠及结肠由固定于后腹膜变为活动,然后将其…  相似文献   

18.
成人阑尾切除术致损伤膀胱罕见,笔者外院进修曾遇一例,现报告如下。男患,28岁。因转移性右下腹痛1天,诊断急性阑尾炎入院。硬膜下麻醉下做右下腹斜切口行阑尾切除术,术中切开腹膜时见无色液体溢出,探查未见肠管及大网膜组织,始发现误入膀胱,经留置尿管、膀胱造瘘,肠线缝合膀胱。另腹膜切口进入腹腔,探查阑尾为盲肠下位,浆膜面充血、水肿、质硬、游离于腹腔,未见与腹壁炎性粘连。顺行切除阑尾,术后经持续导尿、膀胱造瘘等对症治疗两周,分别拔除膀胱造瘘及尿管,住院17天痊愈出院。讨论阑尾切除损伤膀胱,国内报告[1]发…  相似文献   

19.
1资料患者,女,50岁。主因体检发现右侧“腹膜后肿物”1个月,住院要求手术治疗。入院查体:一般情况良好,心肺腹部无阳性体征,实验室检查均正常。经腹超声探查:于右肾下极下方见6.2cm×2.8cm×2.5cm的囊性肿物,位置及形态均固定,后方回声明显增强,与右肾分界清晰,壁光滑不厚,其内见散在点状强回声,后方无彗尾或声影,探头加压无明显触痛。CDFI:其内部与周边均未见明显血流信号。超声提示:右肾下极下方囊性肿物(腹膜后肿物),畸胎瘤可能性大见图1。CT:Image20-40可见右肾下极下方圆形占位,大小约2.7cm×2.8cm,CT值30Hu左右,内部可见钙化影,与周围组织界限清晰,腹腔及腹膜后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印象:右肾下极下方囊性肿物(腹膜后肿物),畸胎瘤可能性大见图2。术中所见:肿物大小约6cm×3cm,呈灰白色,表面光整,与周围组织无粘连,位于盲肠与右侧腹膜之间,末端向上达右肾下极下方,顺肿物追踪其肿物与盲肠侧端相连不能分离而未找到正常阑尾。同时也进行了术中超声探查,除本肿瘤外未及异常。病理诊断为阑尾黏液性囊肿伴慢性炎。图1畸胎瘤超声表现图2畸胎瘤CT表现2讨论阑尾黏液性囊肿是阑尾呈囊状扩张并腔内有...  相似文献   

20.
患者,男,33岁。因转移性右下腹痛7小时于2003年11月7日11:00急诊入院。入院后诊断为急性阑尾炎并穿孔。术中见有灰白色脓液溢出约20ml。于3条结肠带汇合处找到阑尾,长约5em,轻度充血水肿,无穿孔。探查回盲部于盲肠根部前方结肠带上距上述阑尾3cm处见一长约3era条形肿物。基底肿胀,内有粪石,距根部1cm处穿孔有脓液溢出。均顺行切除。术后痊愈出院。病理示;双阑尾,长者为慢性阑尾炎,短者为急性坏疽性阑尾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