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宋海昌 《基层医学论坛》2014,(32):4363-4364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对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2月-2011年2月收治的160例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观察组用阿司匹林,对照组予以安慰剂,分析对比2组患者预防控制效果。结果观察组有15例心脑血管疾病复发,复发率为18.8%;对照组41例心脑血管疾病复发,复发率为51.3%,2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阿司匹林对心脑血管疾病可起到较好的预防控制作用,并且可使患者早期病死率得到有效降低,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
高血压是以血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伴或不伴有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综合征,是导致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因素,控制高血压可以有效预防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目前临床主要以五大类降压药物为主,针对心脑血管疾病治疗的影响,本文通过联合应用降压药物控制高血压,以达到减少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高脂血症证治刍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脂血症是动脉粥样硬化,心脑血管疾病和脂肪肝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正常人群发病率为20%~30%,并呈逐年年轻化趋势。有效控制高脂血症是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关键。从脾虚湿阻、痰瘀胶结、肝肾亏虚分型论治,常收显效。  相似文献   

4.
王荣华 《中外医疗》2012,31(9):93-93
高血压病是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病因和危险因素,是引起血管重塑和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影响重要脏器如心、脑、肾的结构与功能,最终导致这些器官的功能衰竭,因此,有效控制血压是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周胜兰  谢凡 《中国乡村医生》2010,12(22):228-229
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主要的危险因素,但高血压病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还处于较低水平。控制高血压是有效减少和延缓心肌梗死、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发生最有力的手段之一,而健康宣教是预防和控制高血压的基础和前提。社区是居民特别是老年人的重要生活和活动场所,因此也是社区医务人员对高血压患者进行防治、健康宣教和疾病干预的重要场所。  相似文献   

6.
心脑血管疾病是指因为心血管和脑血管血液成分和血管动力学异常改变造成血管壁病变而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综合征.其发病与遗传及营养密切相关,尤其是营养不平衡导致其发病率明显上升,而且发病以后控制饮食时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可靠保证,本文就心脑血管疾病在饮食上的预防原则进行概述,目的是教育广大居民如何通过正确的平衡营养来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相似文献   

7.
冯磊 《大家健康》2016,(8):92-92
目的:研究探讨中老年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通过回顾分析近5年来对中老年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治疗方案和治疗结果,总结出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方法和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有效方案。结果:本次研究选取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有88.7%为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对比发现,注意自己日常生活习惯的人要比不注意生活习惯的人恢复的更快。结论:心脑血管疾病是一种在中老年人当中十分常见的疾病,严重的危害着人们的生命安全,对于此类疾病,人们必须要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采取正确的治疗方式,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去面对心脑血管疾病。  相似文献   

8.
在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得到快速发展的今天,人类面临的新的挑战是预防急性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如何使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等高危人群多重危险因素控制达标,从而使急性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下降已经成为新的研究热点。心脑血管疾病已占我国人口死因的首位,北京地区也不例外,而且北京地区急性心脑血管疾病事  相似文献   

9.
我国每年死于心脑血管疾病近300万人,占每年总死亡人数的51%。心脑血管疾病具有两个明显特征,一是"三高",即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二是"三低",即预防率低、知晓率低、治愈率低。主要原因是患者对心脑血管疾病的认识和预防观念没有到位,等症状明显后才发现,这时大部分患者已无法完全治愈。现代医学观念认为,从40岁左右就该开始预防,可有效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1.背景资料 心脑血管疾病、癌症、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统称慢性病)是影响我国居民健康和生命质量的主要疾病,同时也是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的疾病.国内外实践表明,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和社区行动是防控慢性病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1.
[] 红细胞分布宽度( re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 RDW) 是指血液循环中红细胞大小的变异性,多用于对不同类型贫血的诊断及鉴别诊断。近年来,诸多研究表明RDW 增加与多种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增加相一致,尤其是与老年心脑血管疾病存在着关联性。RDW与高血压病、冠心病、心力衰竭、心律失常、脑卒中及动脉硬化等都存在一定的联系,或可作为一些心脑血管疾病的一项预后评估因子。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死亡原因,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28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死亡原因及其相关影响因素。结果在128例死亡的血透患者中,主要死亡病因为心血管疾病(47.2%)、脑血管疾病(36.5%)和感染(23.8%)。与非心脑血管疾病死因患者相比,死于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中男性比例较高(41.8%、32.1%,P<0.05)、合并糖尿病比例较高(56.3%、32.6%,P<0.05)、合并心血管疾病比例较高(26.7%、11.2%,P<0.05),而BMI较低(P<0.05)。与非感染死因患者相比,死于感染的血液透析患者透始年龄偏大(65.37、62.1%,P<0.05)、合并糖尿病比例较高(51.5%、30.4%,P<0.01),而血清白蛋白水平较低(P<0.01)。与>3个月死亡者相比,≤3个月死亡的血透患者合并心血管疾病的比例较高(36.42%、14.17%,P<0.01),而血红蛋白、血钙水平以及血清白蛋白水平较低(P<0.01)。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死亡原因主要为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和感染。因此积极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有效防治透析相关性并发症,根据病情适时开始血液透析可能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早期和长期生存率。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100例心脑血管病患者进行红细胞聚集指数和红细胞变形指数的检测分析,表明红细胞变形能力的降低和红细胞的高度聚集所引起的全血黏度的增高,从而导致微循环血流状态改变。因此,该检测结果对指导心脑血管疾病以及其他一些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判断,都有十分重要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4.
2型糖尿病伴心脑恤管病变与血脂血压的关联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伴心脑血管病变患者的脂代谢紊乱、高血压与临床特点的关系。方法将504例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两组,糖尿病并心脑血管病变组156例,糖尿病无心脑血管病变组348例,比较两组的临床观察指标(血糖、HbAlC、C肽、血脂、血压),筛选心脑血管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糖尿病并心脑血管病变组年龄、HbA1C、C肽、TC、LDL-C、收缩压,均显著高于无心脑血管病变组(P〈0.05或P〈0.01)。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TC、收缩压、餐后2hc肽是2型糖尿病并心脑血管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防治糖尿病,采取控制血糖、血脂、血压,改善胰岛素抵抗等综合措施,可延缓和减轻糖尿病心脑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我国心血管疾病的患病率和死亡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心血管疾病已成为危害我国居民健康的主要疾病。间歇性禁食(IF)作为一种周期性能量限制的饮食干预方式,已被证明有广泛的健康益处,有助于减轻体质量、改善葡萄糖调节、降低血压和血脂水平、抑制炎性反应等,进而延缓心血管疾病的发生与发展。目前,我国学者对IF在防治心血管疾病中的潜在作用关注不足。本文通过对IF对血脂异常、肥胖、糖尿病、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影响及其机制进行综述,旨在为心血管疾病的防治提供新思路。本研究发现IF在心血管疾病防治中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可用于防控心血管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其介导的代谢益处可能与激发"代谢转换"、增强白色脂肪褐变、促进自噬及重塑肠道菌群等有关。  相似文献   

16.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简称"慢性病"或"慢病",主要以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肿瘤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为主,已成为威胁全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故对慢病的预防尤为重要。文章综述了目前中医药预防慢病的方法,归纳为3个层次,以期能发挥中医药在防病保健中的优势,为慢病防治工作提出思路。  相似文献   

17.
中老年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及治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刘福平 《当代医学》2011,17(25):47-48
我国每年因心脑血管疾病而死亡的人数大约为260万,约占总死亡比例的45%。了解心脑血管的发病病因,通过采取避免外源性刺激因素、合理膳食、持续规律的有氧运动、戒烟戒酒、保持良好情绪、定时体检等几个方面对心脑血管的疾病进行共同预防。一旦发病应及时治疗,可以有效地减少或降低心脑血管疾病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灯盏细辛注射液治疗老年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6月-2013年6月本院接诊的老年性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患者320例,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60例患者。研究组使用灯盏细辛注射液治疗,对照组使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显效123例,有效29例,总有效率为95.00%(152/160);对照组显效93例,有效37例,总有效率为81.25%(130/160)。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缺血性性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中,灯盏细辛注射液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身体的机能,促进患者病情的好转,具有这非常明显的效果,这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祁春梅  姚理娜  李东野 《医学综述》2012,(21):3596-3598
动脉粥样硬化(AS)的形成有一个渐进的过程,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尤其是脂质紊乱。AS已经成为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但是,并不是所有的AS都可诱发心脑血管疾病,主要与斑块是否稳定有关。如果不给予有效的干预措施,就会导致临床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目前,虽然多种药物可稳定易损斑块,但缺少最佳的干预和治疗方法。因此,对斑块易损性的研究与干预已成为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20.
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而H型高血压可明显增加心脑血管的发病率及致残率,所以全面认识及有效管理H型高血压对心脑血管疾病有重要意义.而目前我国已经开展依那普利叶酸片控制H型高血压,但对于高血压控制及其心脑血管疾病的远程临床效果有待于进一步大规模研究来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