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清缺血修饰白蛋白(IMA)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诊断价值。方法测定3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42例急性心肌梗死(AMI)及29例非冠心病(CHD)患者血清IMA、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及肌钙蛋白T(cTnT)水平。结果 AMI组CK-MB、cTnT均显著高于非CHD组(P<0.01);UA组及AMI组血清IMA均显著高于非CHD组(P<0.01),两组患者发病6 h内均显著高于发病6~12 h(P<0.01),发病6~12 h患者与非CHD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以IMA≥67.70 U/mL为阳性,得出IMA诊断ACS的灵敏度为88.8%,特异度为79.3%。结论 IMA可成为早期诊断心肌缺血的标志物,其诊断ACS的敏感性及阴性预测值均较高。 相似文献
2.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是常见且病死率较高的心血管急症。传统的血液中生化标志物在对ACS的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价等临床应用中存在诸多局限。作为新兴的血液中生化标志物,缺血修饰白蛋白(IMA)应用于ACS测定心肌损伤及危险分层。现对IMA的概述、形成、生物学特性及其与ACS的关系(包括诊断、治疗及预后)的最新研究进展和临床应用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缺血修饰白蛋白(IMA)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1-2012年本院ACS患者50例为病例组,同时选择健康对照50例;再将患者分为缺血性组和非缺血性组,检测IMA、CK-MB等,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病例组和对照组的IMA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缺血性组的IMA显著升高,与非缺血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OR为16.35(6.24-46.21),CK-MB的OR为2.13(1.12-6.11)。IMA对ACS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78%和85%,CK-MB则为56%和61%, IMA对心肌缺血和非缺血患者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31。结论:IMA对心肌缺血性疾病有良好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缺血修饰白蛋白(IMA)对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将7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分为三组,即不稳定性心绞痛组25例,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组21例,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组24例,另选70例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采用白蛋白钴结合实验(ACB法)检测缺血修饰白蛋白(IMA),同时联合检测肌酸激酶MB同工酶(CK-MB)和肌钙蛋白I(c Tn I),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讨论。结果: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三组患者中IMA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IMA水平以不稳定性心绞痛组最高。各种心肌酶对诊断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敏感度分别为:IMA88%、CK-MB20%、c Tn I42%;CK-MB、c Tn I两者联合检测敏感度为62%;三者联合检测敏感度可达92%。结论:IMA对早期诊断急性冠脉综合征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缺血修饰白蛋白(ischemia modified albumin,IMA)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早期诊断、心肌缺血严重程度、心肌坏死方面的应用。方法收集152份急性胸痛就诊者血样。检测前根据临床资料将病例分为非缺血性胸痛(non-ischemic chest pain,NICP)组和急性冠脉综合征组,后者进一步分为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 pectoris,UAP)组、无ST段抬高心肌梗死(non-ST elevated myocardial infarction,NSTEMI)组和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 elevated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组,比较不同组人群血清IMA水平(ABS U/ml),结合其他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NICP组IMA值(52.6±18.9),ACS组(115.2±22.2),两组IMA均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UAP组IMA值(108.5±18.0)、NSTEMI组(114.0±24.4)、STEMI组(122.5±21.4),及NICP组间比较,各组IMA均值不全相等,其中NICP组与各组、STEMI组与UAP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根据心电图ST段抬高或压低是否≥0.1mV将ACS组分为两组,血清IMA分别为:(106.4±19.0)、(121.6±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以最终出院诊断为标准,根据ROC曲线IMA诊断ACS的最佳截断值为79.0U/ml,曲线下面积为0.971(0.956~0.997),IMA诊断ACS敏感性为92.0%,特异性为82.3%。结论 IMA是ACS的早期敏感指标,并可评估急性心肌缺血严重程度,但不是诊断AMI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观察缺血修饰白蛋白(IMA)在急性脑血管病24h的变化情况,研究缺血修饰白蛋白对于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超早期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急性脑血管病患者164例,按照起病至就诊抽血的时间分为6h组(t≤6h。48例)、12h组(6h〈t≤12h,48例)和24h组(12h〈t≤24h,68例)。运用白蛋白钴结合试验(ACB)以比色法测定IMA水平,对比三组中急性脑出血和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IMA水平。结果:ACB法测得值,在6h组中,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明显低于脑出血患者[(52.36±2.41)U,ml vs(71.75±1.78)U/m]](P〈0.01);在12h组中,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明显低于脑出血患者[(53.49±1.37)U/ml vs(68.36±1.73)U/ml](P〈0.01);在24h组中,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与急性脑出血患者ABC值比较[(59.57±2.02)U/ml vs(62.48±3.05)U/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IMA对急性缺血性脑梗死进行超早期诊断,与现有的检查手段结合可以更准确地对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进行鉴别。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找出缺血修饰白蛋白(IMA)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关系。方法通过对23例心肌梗死(AMI)组、4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和150例健康对照组的IMA的检测,得出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AMI组和UAP组比对照组IMA值明显升高,AMI组与UAP组IMA值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9.
对214例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均行冠状动脉造影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并测定入院时缺血修饰白蛋白(IMA)水平,随访1年临床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根据ROC曲线选择IMA阈值来判断1年预后,Kaplan-Meier生存分析及Cox回归分析IMA和NSTEACS预后的关系.结果显示,21例在1年的随访中发生MACE事件,其中6例死亡,8例为非致死性心肌梗死,7例再次血运重建.MACE患者IMA水平显著高于非MACE患者(P<0.01);ROC分析显示IMA预测1年MACE的曲线下面积为0.667,最佳阈值为65.3 kU/L;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IMA水平与1年预后密切相关(P<0.01);Cox回归分析显示,引入相关危险因素校正后,IMA不是NSTEACS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缺血修饰白蛋白(IMA)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经确诊的ACS患者72例3 h内取血测定IMA、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质量(CK-MBmass)、肌钙蛋白I(cTnI)和肌红蛋白(MYO),观察其变化水平并作比较。同时取50例健康体检者抽血测定IMA作为对照组,观察其变化水平。结果观察组IM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ACS胸痛病人在胸痛发作就诊3h内抽血检测IMA阳性率达到77.8%,明显高于其他4种心肌标志物。结论 IMA可对急性心肌缺血做出早期诊断,在ACS的早期诊断与排除诊断中比其他4个标志物指标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缺血修饰清蛋白(IMA)对急性心肌梗死危险分层的临床价值。方法通过清蛋白钴结合试验(ACB试验)检测53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血清IMA水平(即ACB值),通过随访观察比较IMA与患者心功能、死亡率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心衰组ACB值为(51.49±6.38)U/ml,非心衰组ACB值为(56.16±6.39)U/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CB值与左室射血分数(LVEF)呈正相关(r=0.619,P<0.001)。死亡组ACB值为(48.47±6.01)U/ml,存活组ACB值为(55.51±6.29)U/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区分死亡和存活的最适临界值ACB=50.84 U/ml时曲线下面积为0.826,敏感度为78%,特异度为82%。经Logistic回归分析,ACB值降低是死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OR=0.724,P=0.046)。结论 IMA水平与LVEF有相关性,IMA可作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短期死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缺血修饰白蛋白(IMA)在诊断急性心肌缺血中的应用。方法采用血清蛋白钴结合试验检测急性心肌缺血患者的IMA水平。检测120例急性心肌缺血患者2h内及30例正常健康对照组的血清IMA水平,结合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各组冠心病患者SA、UA和AMI与对照组相比较,血清IMA水平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ST段变化进行比较,两组IMA的结果有差异,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A与UA两组患者ST段的压低或抬高对血清IMA的值没有影响。结论IMA对于急性心肌缺血具有早期诊断意义,并可评估心绞痛患者的缺血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亚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后14 d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前后缺血修饰清蛋白(IMA)的水平变化。方法对80例发病后14 d的亚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延迟PC I治疗。其中45例为梗死相关血管(IRA)持续完全闭塞的延迟PC I治疗患者(IRA未再通组),35例为梗死相关血管已获再通的患者(IRA再通组),术前、术后0.5、6、12 h检测两组患者的血浆IMA、心肌肌钙蛋白(cTn)、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结果 IRA再通组患者的IMA在术后0.5 h与术前比较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于术后6 h恢复至术前水平。IRA未通组患者PC I治疗后,IMA有轻微的改变。IRA再通组患者介入治疗后12 h,cTn有轻微的升高,其他时间点检测变化不明显。两组患者的CK-MB水平于术前以及介入后各个时间点的变化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cTn、CK-MB等心肌损伤标志物相比,IMA具有敏感性更高、出现时间更早等优势,在亚急性心肌梗死延迟PC I治疗后检测IMA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后2周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前后缺血修饰白蛋白(IMA)以及心肌肌钙蛋白T(cTnT)、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浓度变化。方法对62例发病后10~14d的亚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冠脉延迟PCI治疗,其中32例为PCI前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梗死相关血管已获再通的患者(A组),另30例为梗死相关血管持续完全闭塞的延迟PCI治疗患者(B组),术前、术后0.5、6、12h测两组的血浆IMA、cTnT、CK-MB的水平。结果 A组PCI术后0.5hIMA显著升高,B组IMA在PCI术后无显著变化。结论与cTnT等心肌损伤标志物相比,IMA具有敏感性更高、出现时间更早等优势,检测IMA在亚急性心肌梗死PCI治疗前后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浆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水平;以及不同部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MCP-1水平及其意义。方法87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分为两组:急性心肌梗死组57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组30例,经冠状动脉造影、心电图及心肌酶学证实;采用ELISA方法(在入院时,入院后第3天、第7天)检测血浆MCP-1水平。检测不同部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MCP-1水平,并比较有无差异。结果两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浆MCP-1水平在入院时,入院后第3天、第7天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MCP-1水平达峰构成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部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MCP-1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MCP-1水平不能够准确判断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类型及严重程度。急性心肌梗死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MCP-1水平达峰无差异。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MCP-1水平与梗死部位无关。 相似文献
16.
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第一号杀手",目前临床主要根据心电图和心肌坏死标志物来确诊,由于心电图的确诊率不足50%,而心肌坏死标志物肌钙蛋白在心肌坏死后3~4 h才能测出,所以不能帮助临床医师在第一时间挽救心肌。多方面研究证明缺血修饰蛋白可敏感地反映心肌缺血状况,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早期诊断、危险分层、指导治疗等方面有重要意义,是目前较为理想的检测心肌缺血的生化标志物,是第一个被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批准销售的心肌缺血标志物。现就近年来缺血修饰蛋白的发现、检测、临床应用及其局限性方面的研究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病情进展与尿酸以及同型半胱氨酸的关系。方法:将2011年1月~2011年8月期间我科收治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54例定义为观察组,再根据临床诊断以及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他们分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组2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29例,将同期收治的非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28例定义为对照组,现比较这三组患者的尿酸以及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结果:AMI组的尿酸水平显著高于UAP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AP组的尿酸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MI组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显著高于UAP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AP组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酸以及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病情进展呈正相关,两者是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危险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