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6 毫秒
1.
肝星形细胞中细胞凋亡和存活的信号调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s,HSCs)在肝脏纤维化发生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当正常肝脏受到损伤时,HSCs由静息状态转分化为类肌成纤维细胞,并保持这种处于激活状态的表型,它们接收到的凋亡和存活的生物信号将决定激活态HSCs的最终细胞寿命.HSCs凋亡的发生与一系列复杂而又相互关联的生物信号传导和调控有关,HSCs凋亡信号来自于细胞膜受体,如死亡受体、神经生长因子受体和外周型苯甲二氮卓受体(peripheral-type benzodiazepine receptor);以及胞浆蛋白,如Bcl-2家族蛋白和细胞周期蛋白等.HSCs存活信号受到多种激酶和细胞因子的诱导,如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tissue jnhibitors of metalloproteinase-1)、Rho/Rho激酶、血小板源生长因子(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等.特异性地诱导HSCs发生凋亡是治疗肝脏纤维化的直接和有效手段,虽然目前对HSCs由激活态到静息状态的转归尚需进一步研究,但诱导HSCs凋亡将是治疗肝脏纤维化和肝硬化的研究热点和主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3.
目的 :分离培养大鼠肝星形细胞 ,为深入研究肝纤维化的发生机制奠定基础。方法 :采用IV型胶原酶、链酶蛋白酶消化肝脏 ,密度梯度离心分离HSC ,台盼蓝染色排斥法鉴定细胞活率 ,Desmin免疫细胞化学法鉴定HSC纯度。结果 :每只成年大鼠肝脏的HSC得率为 (2 33± 0 1 5)× 1 0 7个 ,细胞存活率在 95 %以上。免疫细胞化学显示 ,desmin阳性细胞为 (90 3± 2 8) % ,传代培养后阳性细胞在 98%以上。结论 :建立了稳定、高产的HSC分离方法 ,细胞得率、活率、纯度方面达到了国内外文献报道的水平  相似文献   

4.
抑制活化肝星状细胞(HSCs)增殖和诱导其凋亡成为阻止肝纤维化(HF)进程的途径之一。在细胞凋亡的发生过程中,有多种不同因素和途径参与活化HSCs的凋亡,活化HSCs的凋亡受到凋亡和抗凋亡基因、细胞因子等调控。作者就近年来有关HSCs凋亡及其调控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肠源性内毒素血症与肝星形细胞在肝纤维化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IETM与α-SMA在肝纤维化中的作用,以进一步了解二者的关系.方法 21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6)和肝纤维化组(n=15).正常对照组饲以正常饮食,肝纤维化组采用复合因子方法 饲养大鼠建立肝纤维化模型.饲养4周后,透射电镜下观察肝星形细胞的活化,免疫组化方法 观察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并测定血浆中的内毒素含量,同时也测定了丙氨酸转氨酶(ALT)、透明质酸(HA)、丙二醛(MDA)的水平.结果 4周末透射电镜下肝纤维化组观察到了HSC的活化,免疫组化法观察到了肝纤维化组α-SMA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血浆中ET、ALT、HA、MDA的含量肝纤维化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肝纤维化发生时有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的发生和肝星形细胞的活化,二者之间可能存在一定关联.  相似文献   

6.
肝纤维化早期肠源性内毒素血症对肝星形细胞活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早期肝纤维化时肠源性内毒素血症(IETM)对肝星形细胞(HSC)的活化有无影响。方法采用复合因子方法复制肝纤维化模型,同时加甘氨酸治疗组。饲养3周后,透射电镜下观察肝星形细胞在不同组间的活化情况,测定各组的血浆内毒素水平,同时也测定了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水平。结果透射电镜下3周末观察到了HSC的活化,且肝纤维化组和甘氨酸组间HSC的活化程度不同,有IETM发生,且肝纤维化组和甘氨酸组间的内毒素含量有差异。结论早期肝纤维化发生时肝星形细胞的活化可能与肠源性内毒素血症有关。  相似文献   

7.
肝纤维化与其他组织的纤维化反应一样 ,可视为一种创伤愈合反应 ,病毒、乙醇、自身免疫等病因均可引起肝细胞的坏死、再生和持续纤维增生 ,当这种创伤愈合反应长时间存在 ,肝脏中多种细胞外基质 (ECM)异常积聚 ,逐渐发展为肝硬变。早期肝纤维化是可逆的 ,而肝硬变则为不可逆性 ,因此 ,早期肝纤维化的防治研究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目前的研究证实 ,在肝纤维化形成过程中星形细胞 (HSC)的激活和增生在肝纤维化的发生过程中起主要作用。其中HSC表型的激活是肝纤维化形成过程的关键 ,激活的HSC是肝纤维化时ECM成分的主要来源 ,同…  相似文献   

8.
肝星状细胞凋亡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细胞凋亡(apoptosis)是一种由基因调控的,具有特征性的细胞主动死亡过程。细胞凋亡与细胞增殖组成一对矛盾统一体,贯穿生命活动的始终。它们共同决定着细胞和组织的基本特征和命运。随着对细胞凋亡分子机制认识的深入,不仅有助于阐明许多长期困扰人类的疾病,而且还可通过诱导细胞凋亡,为一些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途径。现就肝纤维化逆转过程中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s,HSCs)凋亡研究进展作一简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硫化氢(H2S)对大鼠肝星形细胞(HSC)增殖和氧应激的影响。方法用铁超载的方法复制肝纤维化的氧应激模型,给予外源性H2S供体硫氢化钠(NaHS)和炔丙基甘氨酸(PPG,H:S合成关键酶胱硫醚-γ-裂解酶CSE抑制剂),通过绘制生长曲线法和用CCK-8细胞计数法测定不同浓度H2S和PPG分别作用于500μmol/L次氮基三乙酸铁(FeNTA)培养下的HSC6、12、24h细胞上清液和裂解液中H2S浓度、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和丙二醛(MDA)含量,通过检测HSC的增殖情况、CSEmRNA表达水平、H2s浓度和氧化抗氧化指标(MDA、SOD)来探讨H2S对HSC氧应激的影响。结果FeNTA所致的增殖HSC氧应激损伤明显增加,抗氧化能力减弱。同时,CSEmRNA表达水平低下,H2S产生减少。给予PPG后,HSC增殖显著且CSEmRNA表达受到抑制。内源性H2S随着严重的氧应激损伤进一步减少。给予NaHS后,HSC增殖减少,CSEmRNA表达和H2S产生显著增加以缓解氧应激损害和增强抗氧化能力。结论H2S对HSC增殖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对FeNTA诱导的氧应激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肝星状细胞凋亡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细胞凋亡在机体发育过程中维持细胞群之间的动态平衡、细胞分化以及疾病病理生理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近年来发现,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HSC)凋亡在肝纤维化的自发性恢复过程中占有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舒肝颗粒作用于体外培养的大鼠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HSC)其是否对大鼠肝星状细胞凋亡有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大鼠肝星状细胞株(HSC-T6),分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加入舒肝颗粒,分3个浓度组:4.2、2.8、1.4mg/ml,作用24h后,加入AnnexinV/FITC和碘化丙锭,流式细胞仪检测肝星状细胞的凋亡;加入CD95抗体,流式细胞仪检测CD95的表达;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Bax和Bcl-2的表达。结果实验组肝星状细胞凋亡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且呈浓度依赖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浓度增高,CD95、Bax的表达率增高,呈浓度依赖性,Bcl-2的表达,实验组与对照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但Bax/bcl-2的比值随着药物浓度组的增加而升高。结论舒肝颗粒可诱导肝星状细胞的凋亡,且呈浓度依赖性,舒肝颗粒可能通过介导Fas系统、上调Bax/Bcl-2比率促肝星状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2.
周静  孙伟  姜政  陶小红  王丕龙 《医学综述》2008,14(22):3400-3403
肝星形细胞激活并转化为肌成纤维细胞样细胞是肝纤维化发生发展的核心环节。转化生长因子β1是介导肝星形细胞启动和活化重要的细胞因子,以干扰转化生长因子β1及其细胞信号转导通路为靶点的抗肝纤维化治疗已成为当今研究的热点。现对这一方面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3.
李芹  邓存良 《医学综述》2008,14(6):888-890
近年来,很多临床回顾性资料证实了糖尿病与肝纤维化有关联。肝纤维化或肝硬化后胰岛素抵抗与肝细胞损伤是肝源性糖尿病的主要发生机制;而高血糖作为糖尿病的重要表现能促进肝纤维化的发生及加重肝纤维化,其机制可能与高血糖致肝星状细胞的激活和增殖等相关。从分子水平阐明糖尿病相关性肝纤维化的发病机制,有望为临床控制及减少糖尿病相关性肝纤维化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组织蛋白酶B在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HSC-T6)中的表达并探讨其在肝纤维化过程中的意义。方法向HSC-T6细胞中加入组织蛋白酶B抑制剂(Z-FA-FMK),作用12、24、36、48h后,用倒置显微镜分别观察各时间点细胞生长状态的差异并拍照。分别提取Z-FA-FMK作用前后12、24、36、48h的蛋白和RNA,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时间点组织蛋白酶B(cathepsin B)和α-SMA的表达量,用反转录定量PCR(RT-PCR)方法测定各时间点cathepsin B mRNA、TGF-βmRNA和α-SMA mRNA的表达。统计学处理采用配对t检验和Pearson直线相关分析。结果显微镜观察Z-FA-FMK作用后细胞的增殖分化作用减慢。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对照组和抑制剂组中cathepsin B的表达量随时间的延长而增加,抑制剂组cathepsin B的表达量(0.49±0.04)较对照组(0.68±0.09)有所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6.31,P<0.05);α-SMA表达量的变化与cathepsin B的变化平行,抑制剂组α-SMA表达量(0.64±0.03)较对照组(0.79±0.01)有所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6.18,P<0.05)。RT-PCR结果显示抑制剂组cathepsin B mRNA表达量(2.00±0.11)较对照组(2.24±0.47)减少,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3.41,P<0.05);抑制剂组α-SMA mRNA的表达量(0.40±0.06)较对照组(0.81±0.08)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28,P<0.05);抑制剂组TGF-βmRNA的表达量(1.43±0.16)较对照组(1.81±0.21)减少,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6.44,P<0.05)。结论组织蛋白酶B可抑制HSC的增殖和转分化,同时可降低肝纤维化指标如TGF-β和α-SMA的表达量,因此,组织蛋白酶B可作为今后治疗肝纤维化的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15.
牛磺酸对大鼠肝纤维化的防治作用及机制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观察牛磺酸对四氯化碳(CCl4)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模型中星状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保护机制。方法将实验动物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和牛磺酸组,采用CCl4诱导大鼠肝纤维化模型,研究牛磺酸对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透明质酸(HA)、Ⅱ型前胶原(PCI)、肝药酶和抗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以及对激活的肝星状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牛磺酸组ALT、HA、PCⅡ水平降低,肝细胞色素P450、细胞色素bs含量提高,TGF—β1的表达明显减少,同时促进了激活的肝星状细胞凋亡,明显减轻纤维化程度。结论牛磺酸有抑制TGF—β1的表达,促进激活的肝星状细胞凋亡的作用,具有明显的抗肝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16.
李芹  王刚  邓存良 《成都医学院学报》2016,11(4):406-408,412
目的 探讨胰岛素和高糖对肝纤维化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大鼠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cell,HSC),分为正常对照组、高渗透压对照组、高糖组、(低、中、高)胰岛素组、高糖+(低、中、高)胰岛素组.细胞培养24 h和48 h,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法)检测HSC的增殖情况,并计算细胞增殖率;细胞培养48 h,用免疫印迹法检测HSC NF-κB p65蛋白表达.结果 培养24 h,各组HSC增殖率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培养48 h,高、中胰岛素组HSC增殖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高渗透压对照组(P<0.05);高糖组、(低、中、高)胰岛素组、高糖+(低、中、高)胰岛素组HSC p65蛋白表达量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及高渗透压对照组(P<0.05).结论 胰岛素能诱导体外培养的大鼠HSC增殖,其机制可能与p65蛋白表达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17.
原发性肝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它严重地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原发性肝癌的发生是一个多因素、多步骤的复杂过程。在我国,原发性肝癌多发生在多年的肝硬化基础之上。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肝纤维化、肝硬化是各种慢性肝病的最终结局。原发性肝癌与肝硬化存在密切联系;肝纤维化、肝硬化、肝癌都是肝实质细胞与肝间质细胞共同作用的结果。本文就肝肌纤维母细胞与原发性肝癌发生的关系研究现状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8.
绿原酸对肝星状细胞增殖、细胞外基质生成及降解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绿原酸(CGA)对肝星状细胞增殖、胶原蛋白(Collagen) Ⅰ、Collagen Ⅲ、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及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表达及分泌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大鼠肝星状细胞株HSC-T6,随机分为5组:阴性对照组、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组、PDGF+ CGA (12.5 μg/mL)组、PDGF+ CGA (25 μg/mL)组和PDGF+CGA (50 μg/mL)组。干预24 h后,MTT法检测HSC-T6的增殖情况;RT-PCR检测Collagen Ⅰ、Collagen Ⅲ、TIMP-1及MMP-2 mRNA表达;ELISA检测细胞上清液中Collagen Ⅰ、Collagen Ⅲ、TIMP-1及MMP-2的蛋白含量。结果 CGA可明显抑制PDGF诱导的肝星状细胞增殖(P<0.05),且随着剂量的增加,抑制作用逐渐增强(P<0.05);CGA可明显抑制PDGF诱导的Collagen Ⅰ、CollagenⅢ、TIMP-1的表达和分泌(P<0.05),但对MMP-2的表达和分泌无明显影响。结论 CGA可通过抑制肝星状细胞增殖及细胞外基质合成、促进细胞外基质降解来发挥抗肝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19.
大黄素对肝星状细胞凋亡及胞内钙离子浓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大黄素对HSC-T6细胞凋亡及胞内钙离子浓度的的影响。方法将培养细胞分成正常组和大黄素不同浓度干预组(大黄素终浓度分别为10μmol/L、20μmol/L、40μmol/L),采用流式细胞仪观察各组细胞凋亡率;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胞内钙离子浓度的变化。结果不同浓度大黄素诱导HSC-T6的凋亡率分别为4.0±0.5%、4.3±0.6%、6.9±1.1%,与正常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浓度大黄素导致HSC-T6细胞胞内钙离子浓度明显增高,其变化率分别为102.50%、125.10%、215.00%,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大黄素有诱导HSC-T6细胞凋亡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引起HSC-T6钙超载有关。  相似文献   

20.
肝纤维化是细胞外基质的过度沉积为主要特征的损伤后修复反应,包括炎症及其后的纤维生成。肝星状细胞(HSC)的激活是肝纤维化发生的中心环节,而肝脏中多种炎性细胞与炎症相关因子是调节HSC激活及其后的纤维化发生发展的关键因素,涉及的分子机制亦十分复杂。中医药抗纤维化的研究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随着细胞生物学与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应用,中医药抗纤维化机制的阐明也越来越深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