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高龄尿毒症患者维持性血液透析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总结和分析血液透析治疗37例75岁以上慢性肾衰竭患者的临床效果及死亡原因。结果血透能有效延长75岁以上尿毒症患者的生命,其死亡原因主要为心血管疾病,其次是感染。存活期≥12月与〈12月的患者比较,开始透析前年龄越小,内生肌酐清除率和血浆蛋白水平越高;贫血程度较轻,而透析期间的营养状况越好;透析更充分,心血管并发症和感染越少。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分析表明透析前年龄、原发病为糖尿病、透析中发生心血管并发症或感染、血浆白蛋白水平、贫血纠正程度等是高龄血液透析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血液透析是治疗高龄(≥75岁)尿毒症患者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2.
高龄患者血液透析致心血管并发症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罗玉清 《右江医学》2004,32(2):155-155
目的 总结高龄患者血液透析常见心血管并发症的防治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 19例高龄患者透析中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原因。结果 透析中共发生各种心血管并发症 2 5例次 ,主要有低血压、高血压、心律失常、心衰、心绞痛。结论 高龄患者血液透析心血管并发症较多 ,正确预防和处理 ,对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提高透析质量及患者生命质量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3.
目的根据高龄血液透析患者的病情及心血管状况,进行血液透析的护理。方法对我院43例高龄血液透析患者,进行观察和护理。结果除2例高龄患者通过4次透析后死亡外,其余41例患者顺利完成透析治疗。结论高龄患者对血液透析治疗的耐受性较一般患者为差,因此提高护理质量是高龄患者透析效果和生存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尹尚红 《当代医学》2008,(15):111-112
目的 探讨高龄尿毒症病人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护理方法.方法 对我院2000年11月~2007年6月41例高龄尿毒症病人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护理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结果血透能有效延长75岁以上慢性肾衰竭患者的生命,其死亡原因主要为心血管疾病,其次是感染.所有病人内瘘管及穿刺静脉血管保护良好,生活基本能自理,能顺利完成维持性血液透析的全过程.结论 血液透析是治疗高龄(≥75岁)慢性肾衰竭患者的有效手段;a做好细致的围透析期心理护理,提供亲切、舒适、安全的透析环境,严密观察病情的变化.采用恰当的护理措施,满足病人的基本需求,是高龄尿毒症病人顺利完成维持性血液透析的保证.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高龄尿毒症病人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护理方法.方法 对我院2000年11月~2007年6月41例高龄尿毒症病人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护理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结果血透能有效延长75岁以上慢性肾衰竭患者的生命,其死亡原因主要为心血管疾病,其次是感染.所有病人内瘘管及穿刺静脉血管保护良好,生活基本能自理,能顺利完成维持性血液透析的全过程.结论 血液透析是治疗高龄(≥75岁)慢性肾衰竭患者的有效手段;a做好细致的围透析期心理护理,提供亲切、舒适、安全的透析环境,严密观察病情的变化.采用恰当的护理措施,满足病人的基本需求,是高龄尿毒症病人顺利完成维持性血液透析的保证.  相似文献   

6.
尹尚红 《当代医学》2008,(16):111-112
目的 探讨高龄尿毒症病人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护理方法.方法 对我院2000年11月~2007年6月41例高龄尿毒症病人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护理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结果血透能有效延长75岁以上慢性肾衰竭患者的生命,其死亡原因主要为心血管疾病,其次是感染.所有病人内瘘管及穿刺静脉血管保护良好,生活基本能自理,能顺利完成维持性血液透析的全过程.结论 血液透析是治疗高龄(≥75岁)慢性肾衰竭患者的有效手段;做好细致的围透析期心理护理,提供亲切、舒适、安全的透析环境,严密观察病情的变化,采用恰当的护理措施,满足病人的基本需求,是高龄尿毒症病人顺利完成维持性血液透析的保证.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高龄老年尿毒症患者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有效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43例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高龄老年尿毒症患者,所有患者在透析的前、中、后三个阶段进行针对性的综合护理.结果3年期间,2例因多功能脏器衰竭死亡,5例停止透析,其余36例患者的血液透析均基本顺利.结论及时合理的综合护理能够提高患者的存活率,改善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高龄急性心肌梗塞地特点,对118例高龄组(〉75岁)急性心梗患者的一般特点,并发症,死亡原因等了作分析,并与同期住院的325例对照组(≤75例岁)患乾进行比较。结果发现,高龄组中女性多、束支传导阻滞发生率高、既往表过心肌梗塞者多、无Q波心梗发生率高、发生并发症者多、病死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高度显著性(P〈0.01),但死亡原因两组差异无显著性。  相似文献   

9.
维持性血液透析脑出血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邬元平 《四川医学》2010,31(9):1337-1338
目的了解维持性血液透析并发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对比方析22例维持性透析并发脑出血患者和20例维持性透析无并发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并发脑出血患者的平均动脉压、Lp、hs-CRP、APTT较非脑出血组增高或延长(P〈0.05),ALb较非脑出血组降低(P〈0.05)。结论维持性透性并发脑出血患者血压更高,营养不良更严重,炎症反应更重,凝血功能更差,临床应注意监测,降低其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高龄患者血液透析中并发心血管急症的临床分析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高龄尿毒症患在血液透析(血透)过程中并发心血管急症临床病因及防治作用。方法:采用碳酸氢盐透析对10例高龄维持血透的患进行了1188例次治疗。结果:在血透过程中出现不同种类的心血管急症109例次,占总发病率9.1%。本组对出现的不同种类的临床特征采取密切观察,必要的综合治疗措施,有效地控制了病情,减少了发病率,提高了生存率,抢救成功率达98%。结论:高龄患透析确实存在高危因素,应引起高度关注。严密观察患透析中的生命体征及时采取一系列防治措施。有助于患透析中达到充分安全的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1.
个体化健康教育对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个体化健康教育对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和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120例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仅接受一般护理指导。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实施为期6个月的个体化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健康相关生活质量(HRQOL)评分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的HRQO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明显高于干预前(均P〈0.01);观察组患者干预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个体化健康教育有助于提高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存质量,并减少其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罗沙司他治疗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肾性贫血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2020年1~12月六安市人民医院收治的维持性血液透析合并肾性贫血的老年患者5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观察组患者予以口服罗沙司他胶囊治疗,对照组患者予以静脉注射重组人促红素注射液治疗。两组患者均予以口服琥珀酸亚铁片,疗程24周。比较干预前后两组患者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血清铁(SI)、总铁结合力(TIBC)、转铁蛋白饱和度(TSAT)、转铁蛋白(TF)、血清铁蛋白(SF)、C反应蛋白(CRP)、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指标变化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Hb、Hct、SI、TIBC、TSAT、TF、SF、CRP、TC、TG、HDL、LDL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Hb、Hct、SI、TIBC、TSAT、TF治疗前后差值高于对照组(P均<0.05),SF、CRP、TC、TG、HDL、LDL治疗前后差值低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期间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49,P=0.700)。结论 罗沙司他可纠正老年血液透析患者的贫血状况,促进铁的吸收和利用,还能改善患者炎症状态,调节脂质代谢。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估高龄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液透析的临床疗效。方法:总结65例高龄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液透析治疗后的生存率和死亡原因,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与透析充分性和营养状况相关的指标。结果:高龄血液透析患者的长期存活率逐步提高.死亡原因主要为心血管疾病、感染及严重营养不良,常见心血管并发症为低血压,透析充分性和营养情况有改善,但血清白蛋白仍明显低于非老年组。结论:施行个体化透析和治疗.积极改善营养,减少感染,有助于减少高龄透析患者并发症的发生和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14.
邓德宏  王兰  张勇强 《西部医学》2013,25(7):1027-1028
目的分析总结老年慢性肾功能衰竭(CRF)血液透析治疗的临床经验。方法收集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老年CRF患者共105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05例患者通过个体化血液透析治疗后,心血管并发症明显减少,临床症状显著改善,生活质量提高。结论根据老年CRF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血液透析治疗方案可减少心血管并发症,降低死亡率,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况进行调查,分析营养不良的影响因素,为制订合理的干预措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诊治的62例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半年以上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改良定量主观营养评估(MQSGA)及实验室生化检查来评估患者营养状态,对可能影响状态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62例患者中共有32例发生营养不良,发生率为51.6%。32例营养不良患者中,轻中度23例(71.9%),重度7例(21.9%),极重度2例(6.2%)。蛋白质摄入不足、老年、透析不充分及腹膜炎症状态与患者发生营养不良有关。两组患者血肌酐、白蛋白、肱三头肌皮褶厚度(TSF)及上臂肌围(MAMC)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高,蛋白质摄入不足、老年、透析不充分及炎症状态与患者发生营养不良有关。临床工作中应采取有效合理的干预方法加强营养,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黄秋鹏  蒲君 《西部医学》2011,23(2):384-385
目的探讨奥伦自理理论对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进行自我照顾能力评价。方法开展形式多样、动态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根据患者的自理需要和护理能力,选择恰当的护理系统。结果患者能正确认识疾病,自理能力不同程度提高,病情得到改善。结论尿毒症是伴随患者终身的疾病,将奥伦自理理论应用于患者的护理,有助于恢复和提高自理能力,更好地回归家庭,适应社会,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以11例稳定规律透析且近4周未用血管紧张素IIAT1受体阻滞剂或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药物的老年血液透析患者为研究对象,逐步换用替米沙坦降压并使血压保持基本稳定,分别于换用替米沙坦降压治疗前及治疗6周和12周时,透析当天空腹抽血检测血生化、空腹血糖和空腹胰岛素,评估胰岛素抵抗指数,并比较治疗前后体重及血压。结果提示替米沙坦治疗后患者体重、高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血肌酐、尿素氮、白蛋白、血钾和甲状旁腺素无明显变化,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有所下降。空腹血糖无明显变化,但空腹胰岛素从(13.9±3.6)mU/ml下降到(9.9±2.7)mU/ml(6周)和(9.1±2.3)mU/ml(12周),均P〈0.01;胰岛素抵抗指数从3.5±1.4下降至2.4±0.8(6周)和2.2±0.8(12周),均P〈0.05。提示替米沙坦可改善老年血液透析患者胰岛素抵抗状态。  相似文献   

18.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理问题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郑昌志  田学翡  孙云  金超 《安徽医学》2007,28(5):421-422
目的了解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问题,并进行针对性治疗。方法对6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及未透析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分别评分,并予比较分析。结果不论透析组还是非透析组,均以躯体化因子分值最高,其次是抑郁、焦虑、其他因子(包括饮食、睡眠等);2组在躯体化、抑郁、焦虑、恐怖、其他因子以及总分值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血液透析患者存在较多的心理问题,为此应引起社会的高度重视,兼顾患者躯体及心理健康,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维持血液透析并发低血压病人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慢性肾衰病人127例临床资料,按照病人血液透析过程中有无低血压发生将病人分为发生组和未发生组,比较2组病人的相关临床指标,并分析血液透析病人低血压的影响因素。结果127例病人中发生低血压67例(52.75%);127例病人共透析8 255例次,发生低血压1 125例次(13.63%)。发生组和未发生组病人体质量、左心室射血分数、血细胞压积、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血清总蛋白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年龄、超滤量和超滤量/体质量比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P < 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超滤量、超滤量/体质量比值均为影响血液透析病人低血压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 < 0.01)。结论低血压是维持血液透析病人的常见并发症,年龄、超滤量、超滤量/体质量比值是血液透析发生低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治疗时应密切观察老年病人和超滤量高的病人,及时做好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20.
陈林  石玉兰  文艳秋 《西部医学》2007,19(4):700-701
目的探讨临床路径在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健康教育中的作用。方法将106例血液透析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55例)与试验组(51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健康教育方法,试验组按临床路径实施健康教育。结果试验组的患者健康教育达标率以及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结论应用临床路径实施健康教育能促进患者更好地掌握健康教育知识、提高病人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