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性激素与血管内皮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冠心病发病与性激素水平和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关系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之一,大量动物和人体研究显示雌激素可减轻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减少女性冠心病的发病,具有心血管保护效应,适宜水平的雄激素也有抗男性AS的作用,与男性冠  相似文献   

2.
植物雌激素对心血管系统疾病防治的潜在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雌激素是一类具有类似动物雌激素生物活性的植物成分,大量实验室资料及流行病学调查表明植物雌激素对人体心血管系统具有广泛的雌激素样保护作用而危险性相对较低,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和DNA合成、抗氧化和过氧化损伤、降血脂及血浆脂蛋白、增加血管顺应性、扩张硬化血管以及抗高血压等作用有关。越来越多研究表明雌激素有可能成为一种安全有效的雌激素替代药物用于心血管疾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3.
他汀类药物在防治动脉粥样硬化(AS)中的作用已被众多的研究证实。本文就他汀类药物在防治AS中的作用作了简述,认为他汀类药物主要通过其降血脂、保护血管内皮、抗炎及抗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等作用,起到防止AS的形成、抑制AS的进展的效应。  相似文献   

4.
动脉粥样硬化(AS)是血管内的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由AS引起的心脑血管病是致患者死亡的首要原因。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和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合成适量的一氧化氮(NO)具有抗AS的作用,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合成过多的NO,具有促进AS发生和发展的作用。鉴于NO在血管内皮细胞中的重要作用,本文就近年来NO信号通路与AS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研究临床治疗AS的NO相关药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女性绝经后由于雌激素水平降低,极易发生骨质疏松,而临床上常用的抗骨质疏松药不良反应明显,因此将新药研发的重点转向天然来源的植物雌激素。植物雌激素化学结构与17β-雌二醇相似,主要包括异黄酮类、木脂素类、香豆素类化合物,具有多种生理活性;其在体内可与雌激素受体结合并产生双向调节作用,即在不同情况下表现出雌激素样或抗雌激素作用。植物雌激素可通过多种作用机制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实验研究和临床研究均表明当归、杜仲等中药含有的植物雌激素类物质,诸如染料木黄酮、大豆异黄酮及补骨脂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疗效确切,具有开发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雌激素受体在支气管哮喘患者支气管粘膜肥大细胞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抗人肥大细胞类胰酶单克隆抗体、抗人雌激素单克隆抗体对12例支气管哮喘患者支气管粘膜标本进行免疫组化及双标免疫染色。结果:雌激素受体阳性细胞与肥大细胞相似、位置相吻合。结论:支气管哮喘患者的支气管粘膜中肥大细胞表达雌激素受体,提示雌激素参与呼吸道变态反应以及炎性疾病。  相似文献   

7.
程俊  杨艳 《医学综述》2006,12(20):1233-1235
雌激素(estrogen,E)是一种主要由卵巢分泌产生的女性激素,它具有改善血液循环、抗动脉粥样硬化、抗心律失常等保护心血管系统方面的效应,同时,对妇女正常心血管功能的维持和调节也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探讨雌激素对血管平滑肌细胞的作用机制对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及绝经后妇女雌激素替代疗法都具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感染与动脉粥样硬化(AS)相关的研究起自20世纪初并业已取得部分成果,后受传统AS易患因素研究的影响,研究一度减缓。近10a年来的重新启动研究认识到有多种病原体与AS相关。本文介绍了肺炎衣原体(Cpn)与AS的相关研究及其致AS的机制。借助血清学技术在AS患者血液中查到Cpn抗体并呈现慢性感染的特点,现代病理学检查证实人类AS组织有Cpn存在,人工建立Cpn感染兔动物模型可引起血管的AS改变,用Cpn敏感的抗生素进行试验性治疗评估Cpn与AS间的病原关系己获得初步结论。Cpn对机体血管直接与间接作用的致AS机制已有所阐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氯沙坦的抗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 AS)作用及其机制. 方法通过高脂饮食及内皮损伤术建立兔AS模型,一组用氯沙坦(25mg*kg-1*d-1),另一组不用,并设正常对照组,喂养4个月,观察血管内膜、血管壁血管紧张素Ⅱ(AII)含量及内膜巨噬细胞的变化. 结果氯沙坦治疗组兔主动脉内膜面积及内膜厚度等参数均小于未治疗组,其AII的含量亦明显低于未治疗组,内膜巨噬细胞阳性面积的表达率亦明显减少. 结论氯沙坦具有抗AS作用,可能与减少AII的产生及阻滞AII的功能等有关.  相似文献   

10.
动脉粥样硬化的中医药防治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药抗动脉粥样硬化(AS)取得确切效果。主要作用机制在以下几方面:①调整脂质代谢的作用环节;②抗脂质过氧化作用;③抗聚、抗凝、促纤溶;④抑制平滑肌细胞增殖;⑤抗氧化、保护血管内皮功能。中药治疗AS的临床研究也取得一定进展。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绝经后雌激素水平下降与血液粘度改变之间的关系,以探讨雌激素水平下降所致动脉粥样硬化有关流变学的可能机理,本文研究了成熟雌性大白鼠卵巢去势前后的血脂、蛋白及血粘度等指标的变化。结果:去势后甘油三酯水平及纤维蛋白水平上升,血粘度上升,血细胞电泳时间延长;胆固醇及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水平没有变化,结果提示:卵巢去势后雌激素水平下降所引起的血液高粘滞综合征,可能是致动脉粥样硬化的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12.
脂质代谢异常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AS)的重要原因,PI3K/Akt信号通路是影响AS诸多因素激发胞内信号的汇聚点。中医学认为肝失疏泄是脂质代谢异常引发AS的主要原因,前期研究表明疏肝清脂法可有效干预AS的发生和发展。借助信号转导网络研究策略,以影响AS发生的诸多因素的共同调控点PI3K/Akt信号通路为切入点,以AS动物模型和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为研究对象,运用分子生物学、血清药理学等技术,研究疏肝清脂法对VSMC信号相关蛋白及其底物的基因及蛋白表达的内在联系和反馈机制,探讨疏肝清脂法干预PI3K/Akt信号通路抑制VSMC增殖和迁移在AS中的作用机制,进一步证明PI3K/Akt信号转导调控作为改善脂质代谢延缓AS发生的新靶点的可行性,为筛选具有选择性干预PI3K/Akt信号转导而延缓AS发生的中药提供可靠实验手段和理论依据,同时为丰富AS的发生机制与治法理论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13.
14.
2型糖尿病(DM)并发的动脉粥样硬化(AS)由于具有斑块不稳定、供血区缺血严重及治疗后再狭窄率高等特点成为导致2型DM患者死亡及截肢最常见病因。对2型DM血管并发症制定并实施针对性强的治疗方案对降低此类疾病对人类健康的危害有重要意义。而2型DM背景下高危型血管病变动物模型的建立,则为研究并进一步实施2型DM血管并发症治疗方案提供了实验基础。本文首先对2型DM并发的高危型血管病变进行机制探讨,再进一步对现阶段国内外建立此类血管病变动物模型的实验方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随着对强直性脊柱炎(AS)病理机制研究的深入,中医药治疗AS对其控制炎症及调节骨代谢进而缓解临床症状取得一定疗效,并且在其作用机制上尤其对成骨及破骨细胞影响有一定的探讨,但相关研究较少,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和维普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近10年来有关中医药治疗As相关文献报道283篇,对文献按临床应用范围进行2次筛选,选取其中中医药治疗AS并与骨代谢相关的文献报道9篇,进行总结,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
胡国勇  刘应才 《医学综述》2008,14(23):3562-3565
大电导钙激活钾通道(BKCa)由形成孔道的α亚基及具有调节作用的β亚基组成,因其电导大,对调节平滑肌细胞功能起重要作用,从而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研究发现雌激素经细胞膜上的雌激素受体介导,通过胞内多种信号转导通路激活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进而产生NO直接或间接激活BKCa通道,产生快速血管效应。随着分子生物学及膜片钳技术的发展,人们在雌激素对BKCa调节机制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本文就此内容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Lectin-like oxidized low-density lipoprotein(ox-LDL) receptor-1 (LOX-1) is a newly identifiedreceptor for cytotoxic ox-LDL in endothelial cellsand plays an i mportant role in the occurrence anddevelopment of atherosclerosis ( AS)(1). Clinicalstudies have showed that Tongxinluo capsule (通心络胶囊,TXL) could alleviate the symptoms of angi-na and myocardial ischemia i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But there werefewstudies con-cerning the effect or therapeutic mechanism of itspreve…  相似文献   

18.
翟慧  杨毅宁 《医学综述》2013,19(4):577-580
心血管疾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动脉粥样硬化(AS)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病理基础,是防治心血管病的根本措施。AS是以脂质代谢紊乱,血管内皮细胞受损,炎性细胞浸润,斑块破裂和血栓形成为特征的慢性病理过程。基因治疗是目前探索治疗AS的新途径,但还主要处于动物实验阶段。如何有效地运用基因治疗AS已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该文就AS基因治疗的基本内容和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9.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具有慢性炎症反应的病理过程,NF-κB可以在转录水平上激活多种与炎症有关的细胞因子、粘附分子的表达,成为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机制之一,本文就NF—κB的研究概况及中医药抗动脉粥样硬化在调节NF—κB信号传导通道的实验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一种慢性血管内膜损伤炎症性疾患。血管内皮细胞(VEC)、单核一巨噬细胞、T淋巴细胞、炎症介质和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等对AS形成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常用于临床治疗缺血相关疾病的当归补血汤(DangguiBuxuedecoction,DBD),对As基础研究也取得了可喜进展。本文就AS病理机制、DBD治疗AS作用机制两方面展开综述,以期为DBD运用于AS的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更好地为人类健康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