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因为在临床实验中尚未证实 Avastin (Bevaci‐zumab ,贝伐珠单抗)能延长乳腺癌患者的生命和改善生活质量,并且使用该药具有潜在高血压、出血等严重不良反应,美国食物药品管理局(FDA )在2011年宣布撤销其治疗乳腺癌的批准[1]。Avastin作为美国FDA批准的第一个抗肿瘤血管生成药物,通过持续抑制肿瘤血管的生成,阻断肿瘤生长所需的血液、氧气和其它营养,这实现“断供”的目的。这实现了40多年前美国哈佛医学院的Judah Folkman提出的设想,即肿瘤的生存依赖于周围的血管,切断血液供应就能够杀死肿瘤[2 ]。抗血管生成药物联合应用抗细胞增殖药物的抗癌策略打破了人类抗癌的传统模式,树立了人类抗癌史上的一个新的里程碑。在被批准用于治疗乳腺癌之前,这种药物还被美国FDA批准用于治疗肺癌、结肠癌和直肠癌。然而对于某些患者,抗血管生成治疗是无效的;有的起初有效,但很快产生耐受性。尤其是最近一些新的研究结果的公布,让我们重新审视这种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2.
血管生成在肿瘤的生长、浸润和转移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针对肿瘤血管生成的抗血管化治疗为治疗乳腺癌提供了新的策略.在乳腺癌的动物实验中,多种抗血管化治疗取得了满意的抗癌效果,LMWH有望成为一种新的抗血管化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3.
中药抑制肿瘤血管生成抗转移的可行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转移是恶性肿瘤恶性生物学行为的特征性表现,是导致临床治疗失败、影响肿瘤患者长期生存的主要因素,如何阻断肿瘤的浸润转移是提高肿瘤治疗水平的关键。近年来研究表明,新生血管生成是肿瘤生长和转移的必要条件之一,断绝或减少肿瘤血管供应、抑制肿瘤血管生成是控制肿瘤生长和转移的重要途径,寻找新的高效低毒血管生成抑制剂已成为当前抗转移药物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4.
血管拟态是一种特殊的血管生成模式,其管样结构由肿瘤细胞而非传统的内皮细胞构成,为肿瘤的生长、侵袭和转移提供营养。近年来,人们发现血管拟态与多种恶性肿瘤的预后、侵袭、转移和耐药性有关。目前普遍认为血管拟态和血管生成依赖于一些共同的机制。而且也有人认为血管拟态的形成是导致抗血管生成药物产生耐药性的原因之一。现对目前对乳腺癌中血管拟态形成的机制,包括相关的信号通路以及肿瘤干细胞、上皮间质化和抗血管生成治疗等研究成果做一综述,并且将对血管拟态作为乳腺癌治疗靶点的意义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5.
蒋凯  程渝  吴士明 《重庆医学》2005,34(3):456-459
肿瘤的血管生成对于肿瘤的生长、浸润和转移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在肿瘤领域研究的重大进展之一就是确立了肿瘤血管生成(angiogenesis)在肿瘤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与抗血管生成治疗肿瘤(antiangiogenetic therapy)的意义[1].肿瘤的生长可分为无血管期(avascular stage)和血管期(vascular stage).体积超过1~2 mm3的肿瘤即进入血管期,需要新生血管维持营养供给和排泄代谢产物从而迅速生长并可发生转移[2].Folkman[1]因而假设通过抑制血管生成便可抑制肿瘤的生长,这种设想得到了极好的验证.抗血管生成(antiangiogenesis)治疗肿瘤的理论与实践从此得以确立、发展.  相似文献   

6.
肿瘤血管生成与抗肿瘤血管生成基因治疗的进展   总被引:3,自引:7,他引:3  
肿瘤血管生成是肿瘤生长转移的关键步骤,是促血管生成因子和抑制因子作用失衡的结果。以肿瘤血管生成为靶点的抗血管生成治疗作为肿瘤治疗新视野,已发展为重要的抗癌策略。基因治疗则使抗血管生成治疗更具有靶向性,使这一治疗策略产生新的飞跃。作者就该领域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血管生成是在原有毛细血管或毛细血管后微静脉基础上形成新血管的过程,它是肿瘤持续生长和发生转移的必要条件。自1972年Folkman提出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可作为肿瘤治疗的新途径以来,抗肿瘤血管生成成为肿瘤治疗研究中的重点和热点。为此,人们相继开发出数百种具有抗血管生成活性的物质。近年来,生长抑素类似物(简称SSA)在抗肿瘤血管生成中的作用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  相似文献   

8.
闫玉华  周怀君 《医学综述》2012,(19):3198-3201
肿瘤的生物学行为依赖血管生成,故抗血管生成治疗成为肿瘤综合治疗的研究热点。血管生成在子宫内膜癌的生长、浸润、转移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靶向治疗的进一步研究,许多药物开始用于子宫内膜癌的抗血管生成治疗,其中包括贝伐单克隆抗体、siRNA及各种酶抑制剂等。现就子宫内膜癌血管生成和抗血管生成靶向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肿瘤的存活、生长和转移与血管生成密切相关。抑制肿瘤的血管生成 ,遏制肿瘤细胞生长 ,以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 ,是近年来肿瘤研究的方向之一。血管抑素 (angiostatin)是最近发现的血管生成抑制因子 ,通过强烈抑制肿瘤血管生成 ,对多种肿瘤具有抑制作用。本文对肿瘤血管生成的调节、血管抑素生物学特性及抗血管生成作用进行综述。1 肿瘤的血管生成及其调节新生血管生成是在已存在的血管中长出新生毛细血管。血管生成在正常情况下仅见于胚胎发育、生殖和伤口愈合过程中。然而 ,持续的血管生成见于某些病理情况如炎症和肿瘤。肿瘤的…  相似文献   

10.
血管生成在肿瘤的生长、侵袭和转移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以肿瘤血管生成为治疗靶点已经成为肿瘤治疗的重要策略。肿瘤血管生成的分子机制十分复杂,很多生长因子及其信号通路在肿瘤血管生成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乳腺癌是导致女性死亡的主要病因之一,因此现在对于相关标志物及治疗靶位点的研究非常重要。不同亚型乳腺癌其药物治疗反应及远期预后是不同的。例如三阴性乳腺癌雌激素受体-α(estrogen receptor-α,ER-α),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2,HER-2)均为阴性,完全缺乏可用的生物标志物来评估预后,其治疗反应也较差。近年来体内外实验结果表明,孕激素受体膜组分1(progesterone receptor membrane component 1,PGRMC1)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那么不同激素受体在乳腺癌发展及预后中的预测作用如何,PGRMC1是否有可能成为新型乳腺癌预后标志物?在本篇综述中,将针对这一系列问题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2.
GATA3转录因子在正常乳腺的生长分化中起重要作用,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也密切相关,GATA3在不同乳腺癌亚型发生中的作用有所不同。本文综述了GATA3与正常乳腺及乳腺癌发生发展关系的研究现状,为今后研究GATA3在乳腺癌中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受体型酪氨酸激酶RON是原癌基因c—MET家族的一员。本文在简介原癌基因RON的生物学特征的基础上,综述了RON在乳腺癌侵袭及转移中的作用的研究进展,包括RON在乳腺癌中的异常表达、RON变异体、RON促进细胞迁移、肿瘤细胞附着、肿瘤生长和血管生成作用以及其在溶骨性骨转移中的作用等。单克隆抗体、小分子抑制物和特异性siRNA等靶向RON的治疗方法在乳腺癌治疗中有一定的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神经生长因子(NGF)为最早发现的神经营养素家族成员,是一种多肽生长因子,主要作用在于促进神经元生长、存活和分化。近年来研究发现,NGF还影响着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NGF可与低亲和力膜受体p75NTR和高亲和力酪氨酸蛋白激酶受体TrKA结合,除具有神经营养作用外,在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中也发挥重要作用,包括肿瘤的增殖、凋亡、转移、血管、神经新生等。NGF及其受体在乳腺癌中的作用逐渐被关注,对区分易复发或转移乳腺癌,帮助判断预后情况有重要作用,可为恶性肿瘤的诊断、治疗提供新的切入点及靶标。本文就NGF及其受体作为乳腺恶性肿瘤分子标记物的可行性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乳腺癌与2型糖尿病相关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田晓菲  李碧丽 《医学综述》2014,(12):2153-2156
近年来,糖尿病与乳腺癌发病率逐渐增高,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大量流行病学研究发现,2型糖尿病会增加乳腺癌的发病与死亡风险,合并糖尿病的乳腺癌患者则存在较特殊的临床生物学特征及预后。糖尿病可能通过多种途径影响乳腺癌的发展,包括胰岛素途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途径、性激素的调节及脂肪细胞因子的作用等。二甲双胍是一种常用于2型糖尿病治疗的药物,除发挥降糖作用外还有降低乳腺癌发生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初步观察重组腺病毒rAd-MK-TNFα对乳腺癌细胞的抑制作用。方法 体外转染系列重组腺病毒,观察rAd-MK-TNFα在乳腺癌细胞Bcap37中TNFα的表达以及其对乳腺癌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并比较其与对照病毒对乳腺癌细胞及人成纤维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的不同。结果 rAd-MK-TNFα感染Bcap37细胞后,可检测到TNFα的表达;rAd-MK-TNFα对Bcap37乳腺癌细胞存在生长抑制作用,且与其病毒浓度呈正相关;rAd-MK-TNFα对人成纤维细胞的抑制作用小于非靶向腺病毒(rAd-CMV-TNFα)。结论rAd-MK-TNFα可能通过靶向表达TNFα对乳腺癌细胞产生抑制细胞生长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HER2/neu是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家族的一个成员,该基因的扩增或过表达在近30%的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和转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也是乳腺癌预后判断的一个重要的生物标志物、更是乳腺癌分子靶向治疗的一个重要靶标。近年来,针对HER2/neu蛋白已经研制出了多种有效的药物,最主要的和已经进入临床应用的是针对HER2/neu蛋白的单克隆抗体类药物。HER2/neu阳性的乳腺癌经联合治疗后,85%的患者的存活期可以达到5年以上。本文介绍了HER2/neu基因与蛋白及其作用通路,简介了HER2/neu的检测,重点介绍了以HER2/neu为靶标的单克隆抗体类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8.
VEGF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VEGF在乳腺癌中的表达以及对预后的判断意义。方法:对43例乳腺癌患者手术切除的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方法(S-P法)进行VEGF检测。结果:VEGF阳性表达38例,表达率为88%,其中,13例有腋窝淋巴结转移患者表现为(+++);28例肿瘤长径〉3cm,占阳性表达38例患者中74%~2例复发病例均为有腋窝淋巴结转移的患者。结论:VEGF不但可作为判断乳腺癌转移的一个肿瘤标记物,还可以作为判断乳腺癌的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19.
Breast cancer containing estrogen receptors (ER) are responsive to antiestrogen treatment and have a better prognosis compared with ER negative tumors. The loss of estrogen receptors appears to be associated with a progression to less-differentiated cells. We transfected the human ER into the ER-negative breast cancer cell line MDA-MB-231 cells. We found that expression of adequate ER is strong associated with the ability of human breast cancer cell growth inhibition and progression. Compared with nontransfected or mock-transfected cells,ER-transfected cells exhibited growth slower, forming smaller colonies in soft agar and growth inhibited by estrogen and tamoxifen. Therefore reactivation or transfection of the estrogen receptor gene can be considered as therapeutic approaches to hormone-lndependent breast cancer.  相似文献   

20.
乳腺癌肿瘤免疫微环境,即浸润到乳腺肿瘤内部的免疫细胞及所分泌的活性介质等与肿瘤细胞共同构成的局部内环境,对肿瘤的生长、增殖及转移有着重要调控作用。除了由获得性免疫反应T淋巴细胞介导特异性抗肿瘤免疫反应的肿瘤杀伤效应,由NK细胞、树突状细胞、髓源性抑制细胞、肿瘤相关巨噬细胞、IL、趋化因子、TNF-α和TGF-β等非特异性免疫细胞及分子所介导的非特异性免疫反应作为抗肿瘤免疫的第一道防线,在清除肿瘤细胞、抑制其增殖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就近年来乳腺癌肿瘤微环境中参与非特异性免疫效应的相关机制研究作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