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与脂联素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65例(其中急性心肌梗死3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30例),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组;稳定型心绞痛组30例,正常对照组40例,测定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和脂联素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组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和脂联素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和稳定型心绞痛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急性心肌梗死组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和脂联素水平明显高于不稳定型心绞痛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与脂联素相关分析: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清脂联素与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呈负相关(r=-0.41,P<0.05)。结论: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增高,脂联素水平降低可能在冠心病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的作用,是反映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同时是构成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独立危险因素,合理的抗炎治疗进行早期干预可能成为预防冠状动脉疾病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2.
脂联素是一种由脂肪细胞分泌的血浆蛋白,具有心血管保护作用。脂联素通过多种信号通路,发挥抗炎、抗氧化、抗动脉粥样硬化、改善微循环及双向调节血管新生的作用。文章就脂联素血管保护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脂联素是一种由脂肪细胞分泌的血浆蛋白,具有心血管保护作用.脂联素通过多种信号通路,发挥抗炎、抗氧化、抗动脉粥样硬化、改善微循环及双向调节血管新生的作用.文章就脂联素血管保护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叶伟  王先梅  杨丽霞 《医学综述》2012,(18):2965-2967
脂联素是脂肪组织分泌的主要的脂肪因子。脂联素参与高血压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脂联素是通过改善内皮功能和对血管的抗炎作用来发挥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的。脂联素还可改变血管细胞内的氧化还原反应信号系统,发挥对人类血管和心肌的间接抗氧化作用。现就近年来脂联素与心血管疾病关系的研究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脂联素与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关系.方法:收集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的冠心病患者90例,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41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P)27例;稳定性心绞痛(SAP)22例,健康对照组2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脂联素,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测定hsCRP.结果:ACS组血清脂联素浓度显著低于SAP组(P<0.05)和对照组(P<0.01),hsCRP浓度显著高于SAP组(P<0.05)和对照组(P<0.01),且ACS组血清脂联素与hsCRP呈负相关(r=-0.33,P<0.05).结论:脂联素具有抗炎、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保护作用,对ACS的发生和发展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血清脂联素、超敏C反应蛋白与2型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分别检测98例2型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和40例正常对照者血清中脂联素、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变化,并比较与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组脂联素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随着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的增加,血清脂联素水平逐渐降低(P<0.05),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逐渐增高(P<0.05).结论 血清脂联素、超敏C反应蛋白与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密切相关,两者可用作判断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7.
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和功能障碍是心血管疾病发生的关键因素.脂联素是近年来发现的由脂肪细胞合成分泌的一种激素样蛋白因子,可参与机体的胰岛素抵抗及抗动脉粥样硬化过程,同时还可抑制机体的免疫和炎症反应[1-3].作者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了静息心电图呈ST-T改变患者血清脂联素和内皮素-1(endothelin-1,ET-1)的水平,探讨2者对冠状动脉内皮功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脂联素(adiponectin)是近年来新发现的由脂肪组织特异性分泌的脂肪细胞因子,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抗高血糖及抗炎症等作用,它在能量代谢、血脂代谢及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心、脑血管病的病理过程中存在着炎症和免疫反应,多种细胞因子参与了炎症反应和再灌注损伤。现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脂联素、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神经元烯醇化酶(NSE)水平进行测定,以探讨其在缺血性脑损伤过程中的预测和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浆脂联素、高敏C-反应蛋白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冠心病患者82例,分为急性心肌梗死组2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组30例,稳定型心绞痛组30例,正常对照组30例,测定血浆脂联素和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冠心病组患者血浆脂联素水平明显降低,且稳定型心绞痛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组、急性心肌梗死组3组血浆脂联素依次降低,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冠心病组患者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升高,且稳定型心绞痛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组、急性心肌梗死组3组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依次升高,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冠心病组患者血浆脂联素水平与高敏C-反应蛋白呈负相关(r=0.46,P<0.01)。结论:冠心病患者代表抗炎因素的血浆脂联素显著降低,代表炎症活跃的高敏C-反应蛋白显著升高,两者结合应用可以为早期抗炎治疗及对预后判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血浆脂联素、超敏C反应蛋白与2型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分别检测2008年12月~2009年12月72例2型糖尿病并发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研究组)和40例健康对照者(对照组)血浆中脂联素、超敏C反应蛋白的变化.结果 研究组血浆脂联素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而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随着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的增加,血浆脂联索水平不断降低(P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冠状动脉计算机断层成像(CTCA)对冠状动脉斑块性质的评价能力,比较不同斑块性质患者的临床诊断结果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差异。方法选择因怀疑冠状动脉病变就诊的患者,均在接受CTAT检查后进行冠状动脉造影(CAG),CAG检查结果冠状动脉狭窄率≥50%且CTCA检查存在斑块者纳入研究。根据CTCA检查显示斑块的CT值将患者分为软斑块组、钙化斑块组和混合斑块组,比较各组间的临床特征。同时,比较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与慢性稳定型缺血性心脏病(SIHD)患者以及不同HS-CRP水平患者CTAT斑块分布的特点,评价软斑块联合HS-CRP识别ACS患者的价值。结果共有106例患者入选该研究,其中66例(62.3%)为软斑块组,13例(12.3%)为钙化斑块组,27例(25.4%)为混合斑块组,三组斑块的CT值分别为(35.2±11.8)、(252.3±40.9)和(88.3±19.6)HU。除钙化斑块组患者年龄高于软斑块组和混合组(P=0.036),三组间其他临床因素以及血肌酐、血肌钙蛋白和HS-CRP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CS组与SIHD组、HS-CRP水平正常组与HS-CRP水平升高组患者的斑块分布情况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8例HS-CRP水平升高且合并软斑块的患者均诊断为ACS。结论CTCA可区别不同性质的冠状动脉斑块。不同临床诊断结果和不同HS-CRP水平患者的CTCA斑块分布并无差异,而HS-CRP水平升高且斑块为软斑块的患者均诊断为ACS。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超敏C 反应蛋白 (High SensitivityC ReactiveProtein ,HS CRP)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健康对照组 30 0例 ,冠脉造影组 2 80例 ,采用胶乳增强比浊法分别测定其HS CRP的水平。结果 :健康对照组HS CRP水平为 0 71± 1 2 8mg/L ,呈明显的偏态分布 ;冠脉造影阳性组 (190例 )HS CRP水平为 2 2 5± 2 6 8mg/L ,冠脉造影阴性组 (90例 )HS CRP水平为 1 4 0± 1 16mg/L ,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 ;冠脉造影阳性组HS CRP水平随阳性支数增加而升高 ,且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P <0 0 5 )。结论 :HS CRP水平与冠心病密切相关 ,其检测对冠心病的预防及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浓度变化及立普妥的干预作用。方珐:48例冠心病患者按照病情分为稳定型心绞痛组(SA组)及急性冠脉综合征组(ACS组),分别测定治疗前后HS-CRP、血脂各成分及一般生化指标,并对2组结果加以比较。结果:治疗前ACS组CRP浓度明显高于SA组(P〈0.05),各组治疗后CRP浓度均较自身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结论:HS-CRP可用于评价冠心病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立普妥可通过降低CRP而加强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冠脉病变严重性与纤溶及炎症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48例(ACS组),对照组32例对全部受试者进行冠脉造影,对冠脉狭窄评分,测定外周静脉血D-D、PAI、TNF-α和HS-CRP的水平并进行比较,并对冠脉狭窄评分与纤溶及炎症指标进行相关分析.结果:ACS组D-D、PAI、TNF-α和HS-CRP的水平均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D-D、PAI、TNF-α和HS-CRP的水平与ACS冠脉病变分数之间呈线性相关关系(r介于0.521~0.774之间).结论:纤溶及炎症指标的水平可以反映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冠脉病变的严重性.  相似文献   

15.
冠心病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的检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冠心病 (CHD)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 (HS-CRP)水平及其与血脂的关系。 方法 6 9例冠心病和 82例冠脉造影正常的非冠心病患者 ,分别测定HS -CRP、甘油三酯 (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 -C)、胆固醇 (T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 -C)血清水平 ,并作相关性分析。 结果 CHD组血清HS -CRP水平 ( 4 .76± 3.2 8mg L)与非CHD组 ( 2 .72± 1 .4 3mg L)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6 8) ,但CHD组高HS -CRP水平发生率 ( 4 4.93% )远高于非CHD组 ( 1 9.5 1 % ) ,P <0 .0 1 ;HS -CRP与TG具有相关性 (γ=0 .5 4 9,P =0 .0 0 2 )最强。 结论 冠心病患者可能存在隐性炎症 ;HS -CRP检测对了解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戴春梅  王文志  倪红 《吉林医学》2005,26(4):365-366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浓度变化及他汀类药物干预治疗效果。方法:将ACS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对照组,分别测定治疗前后HS-CRP、TC、HDL-C、LDL-C、TG。结果:治疗组治疗后血浆HS-CRP的平均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了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血浆HS-CRP浓度的降低与血浆TC浓度的降低无明显相关性(P>0.05),但与血浆HDL-C浓度的升高呈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CRP是ACS的炎性标志物,在预测斑块稳定性上有着较高的敏感性和精确性,可作为评价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性的非侵入指标。他汀类药物可改善内皮功能,稳定斑块,对ACS的发生、发展及预后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许丽霞  周红  邹丽娥 《海南医学》2014,(14):2093-2095
目的:对比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对冠心病(CAD)合并高胆固醇血症(HC)患者血脂及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于2010年7月至2012年7月期间收治的CAD合并HC患者63例。所有患者根据给予药物剂量不同分为观察组37例和对照组26例,观察组采用40 mg/d瑞舒伐他汀治疗,对照组采用10 mg/d瑞舒伐他汀治疗。分别测定两组患者在服用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前及1个月后hs-CRP水平、血脂各成分及一般生化指标,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甘油三脂(TG)等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为期1个月的治疗完成后,两组患者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胆固醇(TC)、hs-CRP等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的降低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药物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对降低血脂及hs-CRP水平具有十分良好的效果,并且加大药物剂量时效果更加突出。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浆中Hcy、hS-CRP和BNP的变化水平以及关系。方法:选取本院于2015年1月~2016年1月间收治的180例冠心病患者,按照病情将患者分为急性冠脉综合征组和稳定型心绞痛组,另外选取80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比较分析三组患者血浆中Hcy、hS-CRP和BNP的变化水平以及对于急性冠脉综合征预后影响情况。结果:急性冠脉综合征组血浆中的Hcy、hS-CRP和BNP三种水平均显著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组和对照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血浆随着Hcy水平增加而升高,与hS-CRP以及BNP水平呈正相关。结论:血浆中的Hcy、hS-CRP和BNP三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反映出患者冠心病不同疾病表征,根据血液中三种物质的水平高低可以对患者疾病进行判定,同时还可根据血浆中Hcy、hS-CRP和BNP三种水平来评估患者的预后能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作为心、脑血管疾病的常规筛查指标,在正常人群健康体检中的意义。[方法]选取本院健康体检者310例,排除能引起C反应蛋白升高的炎性疾病,在OlympusAU27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用乳胶增强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血清中的HS-CRP,同步测定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4项血脂指标,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单纯血脂检测,高脂血症者108例,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检出率为34.8%;单纯HS-CRP检测,升高者86例,检出率27.7%;血脂与HS-CRP同时检测,异常者145例,检出率46.7%。血脂、HS-CRP单独检测与两者同时检测比较,P值均〈0.01,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结论]HS-CRP与血脂同时检测,能筛查出30%~40%用常规血脂检测未发现的具有心、脑血管疾病的潜在危险者。HS-CRP在心、脑血管疾病预测中具有重要价值。应作为血脂的补充检测指标,用于健康人群体检中,以提高心、脑血管疾病的预报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在不同梗死体积早期血清中的含量变化,探讨其对急性脑梗死(ACI)预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双抗体夹心法、微粒化增强免疫固定试验测定36例梗死体积15cm^3以上、78例75cm^3以上、23例135cm^3以上ACI患者入院第2d血清中OX-LDL、HS—CRP含量水平,另设30例健康人作对照。同时对所有病人人、出院时均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DS)评分,观察OX-LDL、HS—CRP不同含量水平对ACI预后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梗死体积15cm^以上者血清中OX-LDL、HS—CRP含量明显升高(P〈0.01);75cm^3以上较15cm^3以上者显著升高(P〈0.01),但低于135cm^3以上者(P〈0.01)。同等条件下ACI患者早期血清中OX—LDL、HS—CRP含量水平越高,预后生活质量越下降(P〈0.05)。结论:ACI患者早期血清中OX-LDL、HS—CRP含量明显升高,梗死体积越大其含量越高;OX-LDL、HS—CRP含量越高,其预后生活质量越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