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李新春  刘志琴  李小红 《医学综述》2012,18(8):1245-1246
目的对比研究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与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缺血修饰白蛋白(IMA)的变化,以探讨IMA对ACS的诊断价值。方法检测对照组人群及发病12 h内ACI、不稳定型心绞痛(UA)、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清IMA、肌酸激脢(CK-MB)及肌钙蛋白T(cTnT)值。结果 UA及AMI组患者血清IMA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UA组cTnT及CK-MB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ACI患者血清IMA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但均显著低于UA及AMI组。结论UA及AMI患者血清IMA均显著升高,提示IMA形成可能与心肌缺血有关,而非心肌细胞坏死所致。IMA可作为诊断ACS的标志物,但因ACI患者IMA也升高,故IMA诊断ACS缺乏特异性。  相似文献   

2.
安亚平  刘志琴  黄山 《吉林医学》2009,30(13):1227-1229
目的:探讨血清缺血修饰白蛋白(IMA)能否作为诊断急性心肌缺血的标记物及IMA与脑钠肽、肌钙蛋白、肌酸激酶同功酶的相关性。方法:研究AMI及UA患者血清IMA的变化、ACS患者血清IMA与血清脑钠肽(BNP)的相关性及AMI患者血清IMA与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肌钙蛋白T(cTnT)的相关性。结果:UA及AMI患者血清IMA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ACS组血清IMA值与BNP呈显著正相关;AMI组血清IMA值与CK-MB、cTnT无显著相关。结论:IMA有可能作为诊断无心肌细胞坏死急性心肌缺血的标记物,血清IMA值与BNP呈显著正相关,而与心肌坏死标记物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不同心肌损伤标志物如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钙蛋白T(cTnT)及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对
早期急性心肌梗死(AMI)的诊断价值。方法入选胸痛疑似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38例,确诊为AMI组95例,非AMI组43例,检
测两组患者发病<3 h、3~6 h及6~12 h的血清CK-MB、c TNT和H-FABP水平,并比较2组CK-MB、c TNT和H-FABP不同时间
血清水平;比较CK-MB、c TNT和H-FABP在AMI发病<3 h、3~6 h及6~12 h诊断AMI的敏感性及特异性。结果AMI组血清
H-FABP在AMI后<3 h即明显升高(P<0.01),3~6 h及6~12 h进一步升高(P<0.001);血清cTnT在发病3 h内无明显升高,3~6 h
轻度升高(P<0.05),6~12 h水平显著升高(P<0.01);CK-MB在发病3 h内及3~6 h均无明显升高,发病6~12 h水平显著升高(P<
0.05)。AMI发病<3 h、3~6 h 血清H-FABP诊断的敏感性及特异性高于CK-MB、c TNT(P<0.05),发病6~12 h血清H-FABP诊断
的敏感性及特异性与cTnT无显著差异(P>0.05),但高于CK-MB(P<0.05)。结论AMI患者检测血清心肌损伤标志物H-FABP
对AMI早期<3 h及3~6 h)诊断价值优于传统心肌标志物。
  相似文献   

4.
《陕西医学杂志》2016,(7):915-918
目的:探讨血清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早期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疑似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98例及健康人群(健康组)30例,分别采集两组患者发病1~3h、4~8h、9~15h内的静脉血,检测血清H-FABP、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CTnI)、肌红蛋白(MYO),并进行组内比较;以最终临床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计算四种血清心肌标志物早期诊断AMI的诊断学评价指标。结果:在发病1~3h时间段,AMI组患者H-FABP、MYO指标检出水平均显著的高于健康组、UAP组、非ACS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而CK-MB、CTnI检出水平与健康组、UAP组、非ACS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MI组H-FABP、MYO、CK-MB、CTnI检出水平在发病4~8h时间段均显著的高于健康组、UAP组、非ACS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在发病9~15h时间段CK-MB、CTnI达到更高水平并且显著的高于健康组、UAP组、非ACS组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H-FABP早期诊断结果与最终临床诊断比较,正确诊断AMI患者41例、非AMI患者46例,诊断结果与临床最终确诊结果的一致率Kappa=0.775;CK-MB早期诊断AMI患者的一致率Kappa=0.357;CTnI早期诊断AMI患者的一致率Kappa=0.171;MYO早期诊断AMI患者的一致率Kappa=0.487。结论:H-FABP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即出现水平显著的升高,并且诊断结果与最终临床诊断具有较高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蛋白(IL-1Ra)在早期诊断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比较IL-1Ra、肌红蛋白(MYO)、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四种物质定量检测对诊断发病6h内的AMI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结果 AMI组IL-1 Ra水平高于非急性心肌梗死组和正常对照组(P均<0.01);AMI组和非急性心肌梗死组患者血清IL-1Ra含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得知,IL-1Ra诊断AMI的最佳临界值为210 pg/ml.IL-1Ra诊断发病3h和6h内的AMI的敏感性显著高于cTn1和CK-MB(P<0.05),特异性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诊断准确性高于MYO、cTnI和CK-MB.结论 IL-1Ra在AMI患者中早期升高对发病<3 h的AMI患者有诊断意义,提示检测IL-1Ra可作为早期诊断AMI的一个重要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的缺血修饰白蛋白(IMA)、D-二聚体(DD)及肌钙蛋白I(cTnI)的水平,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诊断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回顾分析75例ACS患者的临床资料,总体、不同类型(不稳定性心绞痛UA、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MI和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及胸痛时间(<3h和36h组中)的患者血清IMA、DD及cTnI水平;并分别与健康体检者和非缺血性胸痛者比较。结果:ACS总体的3指标水平均显著高于其余两组(P<0.05);ACS组不同类型及胸痛36h组中)的患者血清IMA、DD及cTnI水平;并分别与健康体检者和非缺血性胸痛者比较。结果:ACS总体的3指标水平均显著高于其余两组(P<0.05);ACS组不同类型及胸痛36h的3指标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均P<0.05),仅<3h的IMA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UA亚组的IMA和cTnI水平均显著高于其余亚组(均P<0.05),STEMI亚组的DD水平均显著高于其余两亚组(均P<0.05);与胸痛<3h亚组相比,36h的3指标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均P<0.05),仅<3h的IMA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UA亚组的IMA和cTnI水平均显著高于其余亚组(均P<0.05),STEMI亚组的DD水平均显著高于其余两亚组(均P<0.05);与胸痛<3h亚组相比,36h组的IMA水平显著降低(P<0.05),DD和cTnI水平显著增高(均P<0.05)。结论:外周血IMA、DD和cTnI的水平可用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早期诊断及病情评估。  相似文献   

7.
管华玲 《吉林医学》2010,31(36):6664-6665
目的:探讨血清缺血修饰清蛋白(IMA)、肌红蛋白(Mb)、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I(CTnI)的检测对急性胸痛患者早期诊断价值。方法:研究137例急性胸痛患者,经临床诊断分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组和非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组,在胸痛≤2h、4h、6h、12h、24h分别测定IMA、Mb、CK-MB、CTnI。结果: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组在胸痛≤2h时IMA、Mb、CK-MB、CTnI敏感度分别为83.3%、30.3%、19.7%、10.6%,IMA敏感度与其他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胸痛4h时IMA、Mb、CK-MB和CTnI联合检测敏感度为95.5%,均高于单项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早期,IMA是比较灵敏的指标,IMA、Mb、CK-MB、CTnI联合检测对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诊断和排除诊断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和心肌肌钙蛋白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住院的冠心病患者117例据临床资料分为ACS组[共62例,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STEMI)18例、非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NSTEMI)20例和不稳定型心绞痛(UAP)24例]和稳定型心绞痛(SAP)组55例,测定各组患者血清炎症因子(IL-6、sICAM-1、MMP-9、CRP)和心肌肌钙蛋白(cTnT)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 ACS组血清炎症因子和cTnT显著高于SAP组(P<0.01),STEMI组血清炎症因子和cTnT显著高于NSTEMI组(P<0.05),NSTEMI组血清炎症因子和cTnT显著高于UAP组(P<0.05),ACS组及SAP组血清炎症因子与cTnT正相关。结论通过测定循环血液中的炎症因子与cTnT来判定ACS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清MAL蛋白水平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及其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确诊为ACS病人122例作为研究对象,并进一步分为急性心肌梗死组60例和不稳定型心绞痛组62例,并选取冠状动脉造影未见异常的受试者60名作为对照组。采用ELISA检测各组血清MAL蛋白水平;分析各组间血清MAL蛋白水平差异及临床意义;采用Gensini评分协助评估MAL蛋白水平和ACS血管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结果:AMI组和UA组的血清MAL蛋白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UA组与AMI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UA组和AMI组血清MAL蛋白水平和Gensini评分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血清MAL蛋白水平诊断ACS具有一定的诊断参考价值;血清MAL蛋白诊断AMI的AUC为0.863,95%CI为0.794~0.932,诊断UA的AUC为0.768,95%CI为0.684~0.852。结论:ACS病人血清MAL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人群,该蛋白未来可能有助于ACS的诊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患者血清肌钙蛋白(cTnT)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测定价值及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85例CHD患者根据病情又分为稳定型心绞痛(SA)组2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组35例,心梗(AMI)组30例,与健康对照组40例进行cTnT和hs-CRP的检测,比较其差异,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对于hs-CRP,SA组,UA组,AMI组血清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UA组,AMI组显著高于SA组(P<0.05)。对于cTnT,SA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P>0.05)。UA组,AMI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AMI组明显高于UA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cTnT可有效检测冠心病患者病情的发展、治疗及判断预后,hs-CRP增高可能是冠心病发生的危险因素。两者联合检测可以及时有效的提高冠心病的诊断率,提高在不同类型冠心病疾病方面的诊断价值,预测冠心病病变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缺血修饰蛋白(IMA)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同型半胱氨酸(Hcy)的关系。方法入选400例受试对象,分为对照组(n=144)、不稳定性心绞痛(UA)组(n=190)和急性心肌梗死(AMI)组(n=66)。抽血分离血清,采用白蛋白钴结合试验测定血清IMA,结果用ACB(清蛋白钴结合能力)值表示。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Hcy。比较各组ACB值和Hcy的血清浓度差异,分析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 UA组(59.1±5.2)U/L和AMI组(52.5±3.1)U/L的ACB值明显低于对照组(65.0±5.7)U/L(P均<0.05)。UA组(17.2±5.2)μmol/L和AMI组(21.6±3.8)μmol/L的Hcy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12.4±2.0)μmol/L(P均<0.05)。UA组和AMI组的ACB值与Hcy浓度(r=-0.32和-0.68,P均<0.05)呈负相关。结论 IMA不仅有助于ACS的诊断,而且对于评估ACS患者的预后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陈国平  易凯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14):116-117
目的探讨缺血修饰白蛋白(IMA)测定在心肌缺血早期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白蛋白钴结合试验检测83例急症胸痛最终确诊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患者和80例健康对照组的IMA水平,并对ACS患者动态观察IMA和临床常用的心肌损伤标志物[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肌钙蛋白T(cTnT)]。结果ACS患者胸痛发作后2h内血清ACB值为(51.37±7.98)U/mL,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98.434-10.79)U/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3例ACS患者中,胸痛发作2h阳性率达84.3%;而同步测定cTnT阳性率为16.9%;CK—MB阳性率为14.5%,IMA阳性率与其他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IMA是ACS的早期敏感指标,是评价早期出现的可逆性心肌缺血的生化标志物。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肌红蛋白(Mb)、肌钙蛋白T(cTnT)、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对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应用价值。方法肌红蛋白用免疫比浊法测定;cTnT用BECKMAN Access2化学发光仪测定;CK-MB用贝克曼LX-2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然后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Mb诊断灵敏度在8h达到最高为85%,cTnT灵敏度在24h达99.5%,显著高于Mb的灵敏度,但与CK-MB无明显差异。特异性最高的是CK-MB,在4、8、12、24h的四个时间段平均特异性为98.5%,但与Mb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各个四个时点Mb阳性预测值明显高于cTnT的阳性预测值(P〈0.01),但与CK-MB的阳性预测值无明显的差别(P〉0.05),阴性预测值在4h Mb高于cTnT和CK-MB。结论检测Mb、cTnT、CK-MB的准确性、灵敏度可靠,对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疑难病杂志》2014,(1):5-7,14
目的探讨急诊胸痛患者红细胞膜总胆固醇含量(CEM)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80例急诊胸痛疑似ACS患者,其中男55例,女25例;年龄(53.6±7.2)岁。胸痛发作3h内和36h分别留取血样测定CEM、CK-MB、cTnI的含量,结合冠状动脉造影和冠状动脉内超声结果,参照AHA/ACC标准将患者分为3组:ACS组、稳定型心绞痛(SAP)组、非冠心病(NCHD)组,分别比较3 h内和36h分别留取血样测定CEM、CK-MB、cTnI的含量,结合冠状动脉造影和冠状动脉内超声结果,参照AHA/ACC标准将患者分为3组:ACS组、稳定型心绞痛(SAP)组、非冠心病(NCHD)组,分别比较3 h内和36 h各组CEM、CK-MB、cTnI的差异,并观察CEM、CK-MB、cTnI联合检测对ACS的诊断价值。对ACS组患者随访,比较心血管事件亚组和无心血管事件亚组CEM含量的差异。结果 80例入选对象中,诊断为ACS 30例,SAP 26例,NCHD 24例。ACS组CEM水平在3h内和36 h各组CEM、CK-MB、cTnI的差异,并观察CEM、CK-MB、cTnI联合检测对ACS的诊断价值。对ACS组患者随访,比较心血管事件亚组和无心血管事件亚组CEM含量的差异。结果 80例入选对象中,诊断为ACS 30例,SAP 26例,NCHD 24例。ACS组CEM水平在3h内和36 h均明显高于SAP组和NCHD组(P均<0.05)。3 h内CK-MB、cTnI水平在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6 h均明显高于SAP组和NCHD组(P均<0.05)。3 h内CK-MB、cTnI水平在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6 h,ACS组CK-MB、cTnI水平高于SAP组和NCHD组(P<0.05)。SAP组和NCHD组在3 h、36 h,ACS组CK-MB、cTnI水平高于SAP组和NCHD组(P<0.05)。SAP组和NCHD组在3 h、36h各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检测CEM、CK-MB、cTnI诊断ACS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8.5%、95.6%、98.%和99.3%,均明显高于CK-MB、cTnI联合检测(89.8%、87.5%、90.3%、9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血管事件亚组(12例)的CEM含量明显高于无心血管事件亚组(18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检测CEM含量可以在心肌坏死标志物升高之前预测ACS的发生,能弥补CK-MB、cTnI对ACS诊断的局限性,与CK-MB、cTnI联合检测能进一步提高对ACS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清缺血修饰白蛋白(IMA)在诊断急性心肌缺血中的意义。方法测定8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及29例非冠心病者(对照组)血清IMA。结果ACS患者血清IMA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A洲组与UA组IMA值无统计学差异。结论IMA有可能作为诊断急性心肌缺血的标记物。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测定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N-末端脑钠肽(NT-proBNP)、肌钙蛋白T(cTnT)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早期诊断效率,对几种标志物在AMI早期诊断中的价值进行比较。方法测定84例AMI患者和7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血浆H-FABP、NT-proBNP、cTnT和CK-MB含量,各组之间进行比较,通过ROC曲线计算4种标志物在AMI早期诊断中的诊断效率、灵敏度、特异度和阴阳性预测值,比较几种标志物对AMI早期诊断价值。结果 AMI组的H-FABP、NT-proBNP、cTnT和CK-MB水平都明显高于UA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AMI诊断上,H-FABP是4种标志物中诊断效率、灵敏度和阴性预测值最高的,cTnT是特异度和阳性预测值最高的,所有标志物诊断效率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AMI早期诊断上,4种标志物联合检测特别是H-FABP和cTnT联合检测能够明显提高AMI的诊断效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缺血修饰白蛋白(IMA)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经确诊的ACS患者72例3 h内取血测定IMA、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质量(CK-MBmass)、肌钙蛋白I(cTnI)和肌红蛋白(MYO),观察其变化水平并作比较。同时取50例健康体检者抽血测定IMA作为对照组,观察其变化水平。结果观察组IM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ACS胸痛病人在胸痛发作就诊3h内抽血检测IMA阳性率达到77.8%,明显高于其他4种心肌标志物。结论 IMA可对急性心肌缺血做出早期诊断,在ACS的早期诊断与排除诊断中比其他4个标志物指标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18.
江玉清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21):41-42,44
目的探讨缺血修饰白蛋白(IMA)在诊断急性心肌缺血中的应用。方法采用血清蛋白钴结合试验检测急性心肌缺血患者的IMA水平。检测120例急性心肌缺血患者2h内及30例正常健康对照组的血清IMA水平,结合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各组冠心病患者SA、UA和AMI与对照组相比较,血清IMA水平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ST段变化进行比较,两组IMA的结果有差异,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A与UA两组患者ST段的压低或抬高对血清IMA的值没有影响。结论IMA对于急性心肌缺血具有早期诊断意义,并可评估心绞痛患者的缺血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