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肥胖在全球范围内日益流行,其是心力衰竭的独立危险因素,尤其在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随着肥胖人数的增加未来心力衰竭的发生率也会进一步增加。肥胖主要通过机体血流动力学改变导致心脏的结构和功能障碍,引起患者心排血量增加,左心室肥大,左心室舒张功能不全。某些神经激素和代谢的改变也可能是肥胖导致心脏结构和功能改变的原因,如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过度激活,低循环脂联素水平,胰岛素抵抗伴高胰岛素血症以及心脏脂肪毒性。  相似文献   

2.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是一种常见的睡眠呼吸障碍,伴随着严重的医学及心理学方面的并发症。肥胖,特别是腹型肥胖,是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的主要危险因素,肥胖患者的脂肪组织可分泌多种脂肪因子和炎性因子,如瘦素、脂联素和抵抗素等。现就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患者脂肪因子水平的变化及新近发现的一些脂肪因子予以综述,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与脂肪因子的可能关系。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男性腹型肥胖人群的血浆网膜素水平.方法 入选男性85例,根据腰臀比(WHR)分为A、B两组.A组(腹型肥胖组)腰臀比≥0.90,共37例;B组(对照组)腰臀比<0.90,共48例.入选者均空腹经肘静脉抽血,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法)测定血浆网膜素水平.并测量身高、体质量、腰围、臀围、血压、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三酰甘油、超敏C-反应蛋白、空腹血糖及胰岛素水平.结果 A组血浆网膜素水平较B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血浆网膜素水平下降是男性腹型肥胖的独立相关因素(P=0.048).结论 男性腹型肥胖人群较对照人群血浆网膜素水平下降,血浆网膜素水平下降是男性腹型肥胖的独立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腹型肥胖者发生糖尿病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按照腰围身高比选出腹型肥胖人群,分为单纯腹型肥胖组(VO)、腹型肥胖合并2型糖尿病组(VO-DM),检测两组患者的体脂参数、血脂、空腹血糖、空腹C肽及白介素6(IL-6)、高敏C-反应蛋白(hs CRP)水平,采用稳态模式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评价胰岛素抵抗。采用t检验及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来探讨腹型肥胖者发生糖尿病的危险因素。结果:VO-DM组与VO组比较,年龄、FBG、IL-6、hs CRP、IR水平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IL-6是腹型肥胖者发展为糖尿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腹型肥胖者IL-6的测定对糖尿病的发生具有重要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5.
肥胖是一个国际公共卫生问题,其增加了许多慢性疾病(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也是癌症包括胃癌在内的主要危险因素。肥胖可能通过胃食管反流、胰岛素抵抗、高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及瘦素水平升高、脂联素表达过低、性激素水平改变等引起胃癌发生。幽门螺杆菌感染可导致消化系统及非消化系统疾病,目前研究发现,其与肥胖也密切相关。健康的饮食习惯和体力活动有利于预防肥胖,药物和手术治疗也是控制肥胖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肥胖是指体内过量脂肪堆积而使体重超过标准体重的20%,若因肥胖而影响正常生活及工作的通常称之为肥胖症.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居民的饮食结构和生活习惯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表现为从膳食中摄入的能量和脂肪日渐增加,体力消耗却日渐减少,导致体内脂肪积累明显增加所引发的单纯型肥胖的发生率呈增多趋势.肥胖症是以体内脂肪过多为主要特征的、多病因的、能够合并多种疾病的慢性病.肥胖是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及高血压等疾病和社会心理障碍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肥胖是现今全球性疾病。肥胖与代谢综合征、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高血压、非酒精性脂肪肝密切相关。研究发现人体躯干脂肪分布比下半身肥胖与代谢综合征的关系更加密切,特别是与2型糖尿病及心血管疾病。肥胖相关并发症并不与脂肪含量有关,而是与脂肪分布的类型有关。内脏脂肪组织的增加导致脂肪组织的再分布是肥胖相关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其解剖特点,细胞及分子特征决定了它们这一特性。皮下脂肪、内脏脂肪及异位脂肪储存、释放脂肪酸,合成和分泌脂肪因子的差异,决定了代谢的结果。这篇综述的目的是为了探究不同部位脂肪的堆积,特别是脂肪的堆积与相关代谢疾病的表型及病理生理的差异。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正常的老年腹型肥胖人群人体成分及血脂水平的特点,为其中医辨证治疗及血脂管理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8年10月至2019年6月于浙江省人民院健康促进中心体检的260例BMI正常的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腰臀比分为腹型肥胖组(n=140)和非腹型肥胖组(n=120),纳入患者的年龄、身高、体重、人体成分数据、脂代谢相关指标等。腹型肥胖组均符合单纯性肥胖的胃热湿阻型、脾肾两虚型、肝郁气滞型、阴虚内热型和脾虚湿阻型5个证型。在排除BMI影响的基础上,探讨老年腹型肥胖人群人体成分、脂代谢的特点。[结果]超重肥胖老年人群因机体代谢功能衰退,脏腑功能失调,尤其是脾胃运化无力可致脂浊痰湿蓄积。中医体质学认为,个体体质的差异性决定个体对不同疾病的易感性。本研究发现,与BMI正常的非腹型肥胖组相比,BMI正常的腹型肥胖组较年轻,其人体成分指标(体重、体脂肪、体脂率、腰臀比、BMI、内脏脂肪面积、蛋白质、无机盐、上肢肌肉量、躯干肌肉量)均较非腹型肥胖组高(P0.05),但两组的血脂相关指标无统计学差异。对两组性别进行进一步比较后发现,BMI正常的腹型肥胖男性较非腹型肥胖男性的甘油三酯高。此外,BMI正常的腹型肥胖女性的内脏脂肪面积较腹型肥胖男性高(P0.05),其脂代谢指标(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也较腹型肥胖男性高(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女性、高内脏脂肪面积、高腰臀比是BMI正常的老年腹型肥胖人群发生高脂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腹型肥胖在中医上属于阳气虚衰,痰湿偏盛。[结论]在BMI正常的老年人群中,腹型肥胖患者相对较年轻,发生高脂血症的风险远较非腹型肥胖人群高。BMI正常的老年腹型肥胖人群,尤其是老年女性应重视人体成分、脂代谢相关指标的监测。考虑腹型肥胖老年人群因自身疾病、身体条件耐受差而导致活动量受限,建议通过中医药物、针刺及埋线等治疗,来减少脂肪,改善腹型肥胖及血脂水平,以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我国老年人腹型肥胖以及睡眠时长的现状,探究不同睡眠时长与老年人腹型肥胖发生的风险关联。方法数据来源为2013年中国健康与养老全国追踪调查(China Health and Retirement Longitudinal Study,CHARLS)数据。根据睡眠时长将受访对象进行分组,采用卡方检验比较不同睡眠时长老年人之间的差异;利用二分类logistic模型分析睡眠时长和其他社会学因素及生活习惯等对腹型肥胖发生的影响。结果睡眠时长过短和过长的男性老年人患肥胖的风险分别是睡眠时长正常的老年人的1.627倍(95%CI:1.286~2.060, PCI:1.009~2.228, P<0.001);女性老年人各睡眠时长组间肥胖风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文盲、曾经吸烟、患有≥3种慢性病和社会活动参与度低都是发生腹型肥胖的危险因素。结论睡眠时长过短、过长都会增加男性老年人患腹型肥胖的风险,但对女性老年人影响不大。不良的生活习惯及精神状态也会增加患腹型肥胖的危险。  相似文献   

10.
女性胆石病与肥胖、血脂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女性胆石病与肥胖、血脂的关系.方法对68例女性胆石病患者和81例非胆石症女性进行对照分析.结果胆石病组体重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胆石病组肥胖及腹型肥胖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胆石病组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肥胖,尤其是腹型肥胖是女性胆石病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同时提示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对结石形成的作用尚待研究.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尿酸水平与人体成分的相关性。方法:对280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体检和测定血糖、肝肾功能和糖化血红蛋白,并进行人体成分测定,分析尿酸水平与腹型肥胖和2型糖尿病的相关性。结果:该人群中随着尿酸水平增加,BMI、腰围、臀围、腰臀比、腰围/身高比、内脏脂肪区域、肥胖程度、体脂肪、体脂百分比、甘油三脂呈正相关(r=0.3056、0.3554、0.3582、0.3105、0.2690、0.2892、0.2759、0.3203、0.1964、0.1504,P<0.05)。在女性尿酸与高密度脂蛋白呈负相关(r=-0.2540,P<0.01)。结论:在2型糖尿病人群中,高尿酸血症与腹型肥胖密切相关,在女性腰围是尿酸的独立影响因素,在男性体脂百分比、空腹血糖是尿酸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腹型肥胖与颅内动脉狭窄的关系及机制. 方法 2008年10月从广东省佛山市整群抽取社区汉族成年居民1405名,其中1035名符合标准入选为研究对象.测量身高、体重、腰围、臀围和血压,记录病史,检测血糖、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镉还原法检测血浆一氧化氮(NO).TCD诊断大脑中动脉狭窄(MCAS).采用SPSS 11.0软件统计分析. 结果 66名(6.4%)研究对象存在MCAS.单因素分析提示,高血压,缺血性心脏病史、收缩压、舒张压升高是MCAS的危险因素,腰臀比是男性人群MCAS的危险因素.回归分析提示高血压病史是男性和女性人群MCAS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1,P=0.009),腰臀比是男性人群MCAS的独立危险因素(P=0.030).在男性和年龄>55岁的女性,较高腰臀比者具有较高NO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2;P=0.016);在年龄<55岁的女性中,不同腰臀比者NO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28). 结论 高血压和腹型肥胖是颅内动脉狭窄的重要危险因素.内皮功能紊乱和氧化应激水平的升高,可能是腹型肥胖导致颅内动脉狭窄的病理机制.雌激素对腹型肥胖致颅内动脉狭窄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北京市团结湖社区某小区居民血脂异常情况及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20年8月—2021年8月北京市团结湖某小区的1 000名居民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身体检查及实验室检查,分析血脂异常的影响因素。结果:1 000名居民中,血脂异常279名,血脂异常率为27.90%。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体质量指数、腹型肥胖、吸烟情况、饮酒情况是血脂异常的影响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超重/肥胖、腹型肥胖、吸烟是血脂异常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男性、超重/肥胖、腹型肥胖、吸烟是血脂异常的独立危险因素,社区医院人员应根据居民实际情况制定合理有效的防控方案,使居民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降低血脂异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21, FGF-21)与腹型肥胖及相关代谢指标的关系.方法 纳入腹型肥胖61例,健康对照组113例,测量所有研究对象身高、体质量、腰围、血压;测定空腹状态下血糖、血脂、胰岛素、FGF-21等生化指标.结果 ①腹型肥胖组血浆FGF-21浓度(1.91±0.40) ng/mL高于健康对照组[(1.75±0.45) ng/mL),P=0.020].②在校正年龄、性别后,血浆FGF-21水平与BMI(r=0.24,P=0.001)、腰围(r=0.16,P=0.033)、体脂含量(r=0.24,P=0.001)、甘油三酯(r=0.16,P=0.036)呈正相关.多元回归分析显示,血浆FGF-21水平与BMI、腰围、体脂含量、甘油三酯独立相关(P<0.05).③校正年龄、性别因素后,FGF-21与腹型肥胖独立相关,其OR值为2.413(95.0% CI 1.115~5.221, P=0.025).结论 FGF-21可能是腹型肥胖的独立危险因子,可能是腹型肥胖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肥胖是心血管疾病和一系列代谢综合征的危险因素,导致这些疾病的原因是肥胖引起交感神经过度兴奋。由肥胖引起的交感神经过度兴奋与异常脂肪因子的释放以及胰岛素抵抗有关。与肥胖相关的脂肪因子包括瘦素、非酯化脂肪酸、活性氧、脂联素、血管紧张素原、抵抗素等,其通过影响一系列代谢通路以及各脂肪因子之间相互作用,导致交感神经过度兴奋,进而引起一系列的代谢综合征。  相似文献   

16.
康冬梅 《医学综述》2011,17(17):2669-2671
目前大量关于代谢综合征(MS)与男性血清睾酮水平之间的关系的研究表明,中老年男性血清睾酮水平与MS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男性血清睾酮水平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下降,而MS的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人体的血糖升高或胰岛素抵抗、腹型肥胖、高血压、高血脂等是MS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危险因素。现就近年来关于男性睾酮水平变化与这些危险因素之间关系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肥胖相关性肾病(ORG)是一种与肥胖密切相关的疾病。肥胖是慢性肾脏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其通过影响肾脏血流动力学、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胰岛素抵抗等导致肾脏的结构和组织病理学发生改变,从而引起慢性肾病。ORG无特异性表现,大部分表现为缓慢进展的蛋白尿。减肥是治疗ORG最基本也是最简单、最有效的手段,此外适当运动、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阻断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以及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也可用于ORG的治疗,减轻蛋白尿。  相似文献   

18.
腹型肥胖的类型与代谢综合征发生的风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He HB  Zhao ZG  Pu YF  Chen J  Ni YX  Zhong J  Liu HY  Li YS  Yan ZC  Liu DY  Zhu ZM 《中华医学杂志》2008,88(18):1251-1254
目的 探讨不同的腹型肥胖类型与代谢综合征(MS)发生风险的关系.方法 选择至少有一项心血管代谢危险因素的患者846例,应用CT测量腹壁和腹内脂肪面积,同时测量腰围、血压、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和血脂谱,按照是否腰围超标和合并内脏脂肪型肥胖(VFO)分为4个亚组:非肥胖组,隐性VFO组,假性VFO组和VFO组,比较不同腹型肥胖类型患者的MS风险.结果 (1)男性隐性VFO 51例(10.9%)显著高于女性18例(4.8%).(2)男性隐性VFO组MS罹患率22例(43.1%)显著高于非肥胖组47例(25.0%),低于假性VFO组37例(78.7%)和VFO组163例(88.6%).假性VFO组MS罹患率显著高于非肥胖组和隐性VFO组.(3)女性隐性VFO组MS6例(33.3%)与非肥胖组48例(31.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显著低于假性VFO组74例(78.7%)和VFO组100例(90.9%).假性VFO组的MS罹患率高于非肥胖组和隐性VFO组,与VFO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腰围增加和腹内脂肪堆积是发生MS的独立危险因素[OR 1.13(1.10~1.17),1.01(1.01~1.02),P<0.01].结论 不同腹型肥胖类型对MS危险有显著影响,隐性VFO和假性VFO患者同样有较高的心血管代谢风险.  相似文献   

19.
赵巧玲 《广西医学》2014,(4):488-491
脂联素是脂肪组织特异性分泌的一种激素蛋白,在心血管病发生和发展中起调控和保护作用,可以作为胰岛素抵抗、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炎症、肥胖等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独立危险因子和预测指标。本文主要论述脂联素与心血管危险因素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0.
糖尿病肾病(DN)是2型糖尿病患者最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也是导致终末期肾病的主要原因。现已认识到肥胖与2型糖尿病的发病显著相关。肥胖与糖尿病一样,是一种多因素、多基因性疾病,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多种类型的肥胖中以腹型肥胖与糖尿病的发生关系最为密切。肥胖患者常伴有胰岛素抵抗,而后者是DN发生的始动因素。肥胖可促使多种脂肪因子、炎性因子的产生,通过多种机制影响糖尿病肾脏的病理生理及脂质代谢,促使DN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