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脑血管病的发病率高,复发率高,致残率高,给人类健康带来严重危害。治疗脑血栓形成的新一代抗凝溶栓药物降纤酶在临床治疗中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 44例脑血栓治疗组病人均经头部(CT扫描证实,其中,男30人。女14人,平均年龄56.5岁。对照组30例病人,男19人,  相似文献   

2.
1994~1995年间,我院采用蝮蛇抗栓酶治疗脑血栓病人34例,取得显著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脑血栓形成患者34例,男24例,女10例,年龄50~73岁。入院前后均经头颅CT或MRI检查确诊。发病时间在1天至半月之内,部分病人在院外进行过短时间的对症治疗,均未用抗栓治疗。病人均有不同程度的定位体征,如偏瘫、语言障碍、吞咽困难、共济失调、痴呆等,并伴有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糖尿病等。  相似文献   

3.
脑血栓形成以往多用低分子右旋糖酐、维脑路通等药治疗,效果不理想。近来我们以甘露醇为主治疗脑血栓形成早期,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一、病例选择:40例均为首发初次治疗的住院患者,男27例,女13例,年龄43 71岁,50岁以上34例,占85%。二、诊断标准:按1986年全国第二届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脑血栓形成标准为依据,并有CT结果。从发病日起至14天为脑血拴形成早期患者。  相似文献   

4.
脑血栓形成是严重威胁中老年人健康和长寿的常见病,其发病比例占神经科各类疾病的首位、本文总结了31例脑血栓形成患者血液流变学的检测结果,并同12例健康者相对照,现报告如下。一股资料31例患者均经头颅CT确诊为脑血栓。其中男28例、女3例。患者年龄在47-74岁,平均年龄59  相似文献   

5.
<正>笔者以补阳还五汤辩证加味治疗脑血栓形成患者200例,收到显著疗效,现介绍如下。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收治脑血栓形成患者男116例,女84例。年龄最大78岁,最小30岁,平均年龄54岁,病程最长者2年,最短7d。左侧偏瘫76例,右侧  相似文献   

6.
近5年来我院中医科用补气化瘀法治疗辨证为气虚血瘀的中风偏瘫患者42例,取得了一定疗效。1一般资料42例中男32例,女10例;年龄最小者18岁,最大者77岁;病程最短者1天,最长者2年。临床诊断:脑溢血6例(14.3%),脑血栓形成29例(69.0%),脑血栓7例(16.7%)。2治疗方法全部病例均采用补阳  相似文献   

7.
经股动脉全脑血管造影术围手术期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名贵 《现代医药卫生》2005,21(20):2833-2834
自2004年以来,经股动脉插管行脑血管造影40例,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收集2004年在顺义区医院神经内科40例经股动脉脑血管造影病人资料,其中蛛网膜下腔出血,MRA提示颅内动脉瘤1例,脑血栓形成25例,其它14例,男30例,女10例,年龄20 ̄72岁,平均46岁,反复出现头痛3例,支架3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脑血管病者心电图异常的发生率及其与预后关系 ,本文将我院住院病人急性脑血管病 (ACVD) 80例中心电图异常 5 0例分析报道如下 ,并对其机理进行讨论。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80例中 ,脑出血 4 8例 ,年龄 4 2~ 78岁 ;蛛网膜下腔出血 2例 ,年龄 35~ 6 8岁 ;脑血栓形成 18例 ,年龄 31~ 71岁 ;脑栓塞 12例 ,年龄 36~ 6 9岁。全组均在发病后 3天内行心电图检查。1.2 心电图改变 :80例中 ,心电图异常 5 0例占 6 2 .5 %。其中脑出血心电图异常 33例 (占 6 8.8% ) ,蛛网膜下腔出血心电图异常 1例 (占 5 0 % ) ,脑血栓形成心电图异…  相似文献   

9.
我院脑梗塞310例,采用瘫乐注射液临床疗效观察报告如下: 一、一般资料:本组病例,包括脑血栓形成及其后遗症304例,脑栓塞6例,脑血栓形成脑血管搭桥术后2例。男性188例,女性122例。年龄:84岁。其中30~39岁11例,40~49岁38例,40~59岁114例,60~69岁95例,70岁以  相似文献   

10.
我院自1990年6月至1991年12月,应用体外反搏(以下简称ECP)对134例脑血栓形成病人进行治疗现将观察情况报告如下: 资料及方法一临床资料:本组脑血栓形成病例134例,男92例,女42例,年龄为38岁—80岁,平均56.5岁,其中急性期16例,恢复期75例,后遗症期43例。上述病例均经临床和CT检查证实、定位体征明显。二、治疗方法:应用广州医疗器械厂生产的WFB—Ⅳ型增强型体外反搏装置,每天一次,每次50分钟,12次为一疗程,气囊充气压力为0.40~  相似文献   

11.
脑血栓是老年人最常见的脑血管疾病,目前国内治疗此病可应用的药物有多种。我院从1989年以来应用抗栓酶-3号治疗脑血栓形成56例,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56例中男35例,女21例,年龄41~78岁,平均57岁。病程1个  相似文献   

12.
本院自1971~1978年共收治脑血栓形成127例。现将其临床资料与治疗效果,分析如下: 临床资料一、性别与年龄:127例中男71例,女56例。15岁以下21例,40岁以下23例,41~50岁13例,51~60岁23例,61~70岁26例,71岁以上21例。最小年龄2岁,最大年龄85岁。二、病因:(由风心并发脑血栓形成者,已由本院内科收治,未计在内),本组病因见表一。  相似文献   

13.
我院内科自1990年2月至1992年1月,应用蝮蛇抗栓酶治疗某些缺血性脑血管病21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一、一般资料本组男15例,女6例;年龄49~72岁,平均58.8岁.21例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 IA)10例,脑血栓形成10例,脑血栓形成后遗症1例,T IA合并高血压3例、心肌梗塞1例:脑血栓形成合并高血压6例、冠心病4例;脑血栓形成后遗症合并高血压1例、糖尿病1例.本组21例均符合1986年中华医学会第二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第三次修订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14.
血塞通治疗脑血栓5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 0 1年 8月~ 2 0 0 2年 6月应用血塞通注射液治疗脑血栓形成 6 5例收到了较明显的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 5 0例 ,男 2 1例 ,女 2 9例 ,年龄 4 1岁~ 84岁 ,其中 4 1岁~ 5 0岁 11例 ,5 1岁~ 6 0岁 12例 ,6 1岁~70岁 15例 ,71岁~ 80岁 8例 ,81岁~ 84岁 4例。发病至用药时间最短 2h ,最长 2 0d ,以 7d内开始用药最多。 5 0例均经CT或MRI证实为脑血栓形成。1.2 临床表现 颈内动脉系统运动性失语 13例 ,混合性失语 10例 ,5 0例均有偏瘫。肌力 :0级~Ⅰ级 16例 ,Ⅱ级~Ⅲ级 2 4例 ,Ⅳ级 10例 ,无…  相似文献   

15.
我院自1975年7月至77年10月应用南京长江机器厂五七厂生产的CS—3型超声波治疗仪治疗脑血管疾病共92例,取得了一定疗效,现将完整的60例临床资料分析如下:一、临床资料: 60例中男31例,女29人例。年砖最大83岁,最小44岁。按病种分:脑出血22例,脑血栓检形成28例,脑血管痉挛10人。  相似文献   

16.
<正> 我们自1986年以来应用超大剂量维脑路通液治疗脑血栓形成40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一般资料:按1978年第二届全国神经精神科学术会议制定的标准,排除TFA及轻型脑出血等恶性脑血管病后,共诊断脑血栓形成82例,随机分为两组;超大量维脑路通治疗组(观察组)与治疗量维脑路通治疗组(对照组)。观察组40例中男性24例,女16例,年龄最小45岁,最大73岁,平均64岁。发病至用药时间最短26小时,最长32天,以3至7天内给药者最多。对照组42例中男25例,女17例,最小年龄47岁,最大71岁,平均年龄62岁。发病至用药时间,最短6小时,最长21天,以2至6天内给药者最多,主要症状和体征见表1。两组资料大致相同,有可比性。治疗方法:观察组用10%葡萄糖500~1000毫升加入维脑路通注射液(太原第二制药厂产)1000~2000毫克静脉点滴,每日一次,连续14天为一疗程,间隔5至7天进行第二疗程.对照组每日用  相似文献   

17.
本文采用博福-益普生(天津)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达纳康(Tanakan)及维脑路通等药物,治疗60例脑血栓形成恢复期患者,现对其临床疗效观察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我院1996年1月~1997年12月间60例脑血栓形成恢复期病人应用达纳康和维脑路通治疗。全部病人均经临床确诊及CT扫描征实,符合1986年全国第二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标准。随机分为达纳康组30例,其中男16例,女14例,年龄为42~76岁,平均年龄58±5.5岁;维脑路通组  相似文献   

18.
我院从1991年1月至2001年10月共收治阑尾周围脓肿226例,并施行I期阑尾切除、脓肿引流术,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性106例,女性120例。年龄3~86岁,其中19~60岁162例。发病至手术时间最短3天,最长21天,平均7天。1.2术中情况 大网膜包裹阑尾形成脓肿186例,阑尾与侧腹膜或肠壁间形成脓肿40例;脓液约15~1300 ml。  相似文献   

19.
我们应用疏血通注射液治疗脑梗死与传统的应用维脑路通注射液进行临床对比观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2005年10月至2007年3月内科就诊的脑梗死患者,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1],均经头颅CT或核磁共振证实,随机分为:治疗组48例,男性28例,女性20例,年龄52~80岁,平均70.5岁;脑血栓形成42例,脑栓塞6例;首次发病39例,复发病例9例;伴言语不利38例,单侧肢体瘫痪35例,四肢瘫痪4例,不同程度意识障碍、痴呆18例。对照组46例,男性25例,女性21例,年龄53~84岁,平均73.5岁;脑血栓形成39例,…  相似文献   

20.
今年以来我们采用颈动脉加压输注多种药物治疗脑梗死21例,取得满意效果,现就其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 本组21例,包括颈动脉系统的脑血栓形成,脑梗塞及腔隙性脑梗塞,均经头颅CT扫描证实,其中男13例,女8例,年龄38岁~73岁。多数患者于起病后1周内接受治疗,少数于3周后入院治疗。经6次治疗后(隔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