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了解鲍曼不动杆菌中SHV型β内酰胺酶的基因型及其耐药性。方法采用纸片扩散法(K-B法)测定5株鲍曼不动杆菌对13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设计SHV型β内酰胺酶引物,采用PCR法获得SHV型酶编码基因的片段,并将PCR扩增产物克隆入pMD18-T载体,以双脱氧链终止法测定核苷酸序列,确定亚型。结果药敏试验结果显示:5株鲍曼不动杆菌对氨苄西林、哌拉西林、头孢西丁、头孢他啶和氨曲南均耐药。3株菌SHV基因型扩增结果呈阳性,其中2株与SHV-12的序列100%相同,另1株(No-03)经GenBank网上同源性比较,未发现完全相同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为一种新发现的SHV亚型β内酰胺酶耐药基因,其序列以SHV-71的名称在美国核酸数据库GenBank成功登录(GenBank注册号:DQ296194)。结论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No-03株所产SHV型BLA为一种新SHV亚型β内酰胺酶。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临床分离阴沟肠杆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耐药性及其机制。方法采用κ—B法药敏试验检测临床分离阴沟肠杆菌耐药表型;双纸片确认试验和增效试验检测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或/和高产AmpC酶菌株;PCR方法检测TEM-1、SHV-1、CTX—M型ESBLs编码基因,PCR产物直接测序分析其基因亚型。结果(1)被检菌株对IPM、AK、FEP、CIP耐药率分别是0.0%、14.1%、31.5%、48.4%;对其他常用β-内酰胺类抗生素、CN、SXT等耐药率在50.0%~90.0%以上;(2)88.1%菌株高产AmpC酶或/和产ESBLs;高产AmpC酶、单产ESBLs、同时产AmpC酶和ESBLs的菌株检出率分别为27.38%、16.67%、44.05%。60.70%菌株产ESBLs。(3)TEM-1、SHV-1、CTX-M1组ESBLs编码基因检出率分别为75.00%、23.44%、77.27%。(4)基因序列分析显示存在SHV-12、CTX-M 3.9a、14、22等ESBLs编码基因,以SHV-12、CTX—M14、22为主。结论临床分离阴沟肠杆菌多重耐药严重,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耐药机制复杂,ESBLs编码基因亚型以SHV-12、CTX—M14、22为主。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大庆地区肺炎克雷伯菌中SHV型ESBLS的检出情况,确定其基因型,并对其流行病学方面进行研究。[方法]从2004年10月-2005年7月在大庆三级医院共收集54株肺炎克雷伯菌,双纸片协同法对其进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表型检测,采用SHV特异性引物及多重PCR法对SHV基因整个开放阅读框进行扩增,并对PCR产物测序,通过BLAST分析确定基因型。[结果]本次研究共检出肺炎克雷伯菌5种SHV型耐药基因:SHV-28、SHV-12、SHV-5、SHV-1以及SHV-11。[结论]在大庆地区检出肺炎克雷伯菌SHV-28,SHV-12,SHV-5型ESBLs,首次检出SHV-1,SHV-11型β-内酰胺酶。在一定程度上,SHV型ESBLs存在克隆传播。加强对产SHV型ESBLs菌株的监测,控制其传播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确定浙江省嘉兴地区临床分离的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菌E3株所产β-内酰胺酶编码基因序列及亚型.方法肺炎克雷伯菌E3株经酶抑制剂增强的肉汤稀释法鉴定为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细菌,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其β-内酰胺酶编码基因片段,克隆入pGEM-Teasy载体,双脱氧链终止法测定核苷酸序列并确定亚型,重组细菌表型鉴定.结果E3株同时产SHV和TEM型2种β-内酰胺酶,其中SHV基因片段含812个核苷酸,编码产物有266个氨基酸,应为SHV-11型β-内酰胺酶;TEM基因片段含973个核苷酸,编码产物有288个氨基酸,应为TEM-1型β-内酰胺酶.含TEM-1和SHV-11编码基因的重组细菌经酶抑制剂增强的肉汤稀释法鉴定为阴性.结论E3株肺炎克雷伯菌同时产生SHV-11和TEM-1 2种ESBLs,其可影响ESBLs的表型检测结果.  相似文献   

5.
β-内酰胺酶是一些细菌产生的能裂解青霉素和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基本结构-β-内酰胺环,从而使这两类抗菌药物丧失抗菌活性的一类酶。它包括染色体和质粒介导的两大类,前者又包括头孢菌素酶(Ⅰ型酶),青霉素酶(Ⅱ型酶),广谱酶(Ⅳ型酶),后者包括:广谱青霉素酶(Ⅲ型酶),苯唑西林及羧苄西林酶(Ⅴ型酶),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头孢菌素酶,碳青霉烯酶等百余种。从需氧菌到厌氧菌,从革兰氏阴性菌到阳性菌,凡是接触β-内酰胺类抗生素后大多数能产生β-内酰胺酶,并能不同程度地水解灭活β-内酰胺类抗生素。由于假单胞菌、肠杆菌科…  相似文献   

6.
哪些菌需检测超广谱β-内酰胺酶,有何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spectrum-β-lactamase、ESBL)又称氧亚氨β-内酰胺酶,是指细菌质粒介导的能水解甲氧亚氨基β-内酰胺抗生素(Oxyimino-β-lactams)如头孢噻肟、头孢他定以及氨曲南等β-内酰胺酶。由于ESBL能水解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及单环类抗生素,作用底物如此广泛而称之。β-内酰胺酶是细菌对β-内酰胺抗生素产生耐药的主要原因。为此,人们研制开发了对酶稳定性较高的第三代头孢菌素和单酰胺类抗生素。然而,随着此类抗生素在临床上的广泛使用,选择压力增加,1983年Knothe等首次在德国发现了对三代头孢菌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获得SHV-28型β内酰胺酶蛋白,并研究其特性。方法:将SHV-28型β内酰胺酶基因连接到pET-28b载体上,重组质粒pET-28b/SHV-28转化大肠埃希菌BL21(DE3)。用酶抑制剂增强的纸片扩散法检测重组菌的表型,等电聚焦电泳测定其表达蛋白的等电点。结果:SHV-28型β内酰胺酶的等电点为7.6,为非超广谱β内酰胺酶。结论:SHV-28型β内酰胺酶蛋白表达正确,为进一步研究新基因型β内酰胺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大庆地区革兰阴性杆菌中SHV型ESBLs基因型的分布状况。方法采用双纸片协同法(DDS)、PCR法,检测ESBL阳性革兰阴性杆菌中的SHV基因。结果254株临床分离的多重耐药革兰阴性杆菌中共检出26株携带SHV基因,分别为SHV-28、SHV-12、SHV-5、SHV-1以及SHV-11五种基因型。携带blaSHV基因的细菌主要为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和阴沟肠杆菌。结论在大庆地区首次检出SHV-28,SHV-12,SHV-5型ESBLs基因,首次检出SHV-1,SHV-11型β-内酰胺酶基因;大庆地区革兰阴性杆菌携带多种类型SHV型ESBLs基因。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临床分离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中SHV型β内酰胺酶的分布、流行情况以及分子生物学特点。方法:用SHV型β内酰胺酶基因的通用引物进行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编码框以外设计引物、PCR扩增SHV型β内酰胺酶全编码基因并进行克隆表达、序列分析;对产SHV型β内酰胺酶的菌株进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检测。结果:58株产ESBLs大肠埃希菌中,只有3株细菌产生SHV型β内酰胺酶(5.2%),其中1株产生SHV—11(非ESBLs),另2株产生SHV—12(ESBLs);3株产SHV型β内酰胺酶菌株的PFGE谱型不同。结论:临床分离产ESBLs大肠埃希菌中,SHV型β内酰胺酶的基因型为SHV—11和SHV—12,SHV型ESBLs不是主要的ESBLs型别。未发现产SHV型β内酰胺酶菌株间克隆传播。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移动克雷伯菌临床分离株β-内酰胺酶编码基因。方法采用VITEK2-compact分析系统的药敏卡AST-GN13及纸片扩散法(K-B法)测定抗菌药物的敏感性,聚合酶链反应检测24株耐药移动克雷伯菌A~D四类26种β-内酰胺酶编码基因检测。结果24株耐药移动克雷伯菌对碳青霉烯类药物有较高的敏感性,但对第四、第三、第二代β-内酰胺类药物的敏感性呈梯度下降。 A类β-内酰胺酶编码基因检出TEM、SHV、CTX-M-1,阳性率分别为100%、12.50%、8.33%。B~D三类β-内酰胺酶编码基因没有检出。转座子之转座酶与TEM型β-内酰胺酶基因编码基因(tnp-TEM)连锁检测阳性4株,阳性率16.70%。结论 TEM+CTX-M-1群与TEM+SHV双重阳性可能会加重对β-内酰胺类药物的耐药程度,tnp-TEM连锁检测阳性提示TEM基因可高表达而加重对β-内酰胺类药物的耐药程度。  相似文献   

11.
GES型β-内酰胺酶属于Ambler分类的A类,迄今已发现9种GES型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该类酶由整合子/质粒介导,具有ESBLs的一般特性,但不同基因型,其水解底物谱和对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敏感性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2.
摘要:目的:探讨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产β-内酰胺酶情况和β-内酰胺酶基因分型研究。 方法:用Vitek-Ⅱ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对本院临床标本中分离的对碳青霉烯类耐药的肺炎克雷伯菌进行菌种鉴定和药物敏感试验;用冻融法提取β-内酰胺酶,三维试验检测β-内酰胺酶[AmpC酶、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金属酶;改良Hodge试验检测KPC酶;用PCR扩增TEM、SHV、CTX-M、PER、VEB、DHA、MIR/ACT、KPC、IMP、VIM、SPM、GIM和NDM-1基因,并对阳性基因进行测序分析确定其基因型;REP-PCR检测分析其同源性。 结果: 4株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肺炎克雷伯菌均表现为多重耐药,其中2株菌对所有测试的抗菌药物均耐药;1株菌产金属酶,由IMP-4型金属酶基因编码;4株菌均产生DHA型AmpC酶,2株菌产CTX-M-14型ESBLs;1株菌产TEM-71型ESBLs,均经测序证实;未检测出SHV、PER、VEB、MIR/ACT、KPC、VIM、SPM、GIM和NDM-1基因型。REP-PCR显示4株菌属于3个不同的克隆型。 结论:本院出现碳青霉烯类耐药的肺炎克雷伯菌,属于不同克隆型,产多种β-内酰胺酶(AmpC酶、ESBLs、金属酶),基因型为DHA、IMP-4、CTX-M-14、TEM-71。  相似文献   

13.
产超广谱和耐酶抑制剂β-内酰胺酶是革兰阴性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的重要原因。近年来由于超广谱β-内酰胺抗生素在临床的大量应用,致使革兰阴性杆菌产生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ESBLs按编码基因同源性的不同主要分4型,即TEM型、SHV型、CTX—M型、和OXA型,而我国主要以CTX—M型为主,包括CTX—M-14-3922、27、24、28、29、13型等,其次为SHV型。在产ESBLs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ESBLs基因型中以CTX—M-14型和CTX—M-3型最常见,有的菌甚至产2种至3种酶型,造成临床多重耐药。因此,掌握它们的分型、分类、构效关系和耐药模式等方面的知识,对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和防止耐药菌的产生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随着近年来广谱抗生素的广泛使用,多重耐药细菌的感染已成为临床治疗的难点,其中由肠杆菌科细菌感染引起的耐药性在临床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由质粒介导的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Spectrumβ-lactamases,ESBLs)是导致革兰氏阴性杆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性的最重要机制。超广谱β-内酰胺酶是一类能水解青霉素类、头孢菌素及其单环类抗生素且能被β-内酰胺抑制剂(如克拉维酸、舒巴坦)抑制活性的β-内酰胺酶,它是由质粒介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分离的大肠埃希菌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株的耐药特征及CTX-M型、TEM型、SHV型基因流行状况。方法采用双纸片法检测ESBLs,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CTX-M酶、TEM酶、SHV酶基因型DNA序列分析确认TEM及SHV基因亚型,K-B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 83株大肠埃希菌中45株ESBLs表型确证试验阳性,检出率为54.2%,PCR扩增结果显示83株大肠埃希菌中CTX-M型基因扩增阳性44株(53.0%),TEM型阳性32株(38.6%),SHV型阳性1株(1.2%),TEM型和SHV型测序结果分别为TEM-1亚型和SHV-1亚型。产ESBLs大肠埃希菌,除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未见耐药外,对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头孢西丁耐药性较低,耐药率分别为13.3%、17.8%和31.1%,产ESBLs大肠埃希菌,除了对头孢菌素、单环β内酰胺类抗生素具有很高耐药性外,对甲氧苄啶-磺胺甲噁唑、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和庆大霉素具有较高耐药性,耐药率均高于60%。结论该院产ESBLs大肠埃希菌基因型以CTX-M型为主。产ESBLs大肠埃希菌呈现多重耐药趋势。  相似文献   

16.
鲍曼不动杆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对多重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进行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性分析。方法K-B法、琼脂稀释法检测35株鲍曼不动杆菌对14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敏感性;碘—淀粉测定法、三维试验、协同法、纸片扩散确证试验检测青霉素酶、头孢菌素酶(AmpCs)、金属β-内酰胺酶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PCR扩增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基因Tem-1。结果35株菌株有28株表现为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多重耐药,其中产青霉素酶的菌株16株,产AmpCs的菌株10株,产金属β-内酰胺酶的菌株2株,产ESBLs的菌株3株;9株同时产青霉素酶和AmpCs,2株同时产金属β-内酰胺酶和ESBLs。多数耐药菌株均扩增出Tem-1基因。结论鲍曼不动杆菌产生β-内酰胺酶是其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常州地区肺炎克雷伯菌耐药状况及β-内酰胺类耐药基因。方法用琼脂稀释法检测氨苄西林、哌拉西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噻肟、头孢他啶、头孢吡肟、氨曲南和亚胺培南对肺炎克雷伯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肺炎克雷伯菌16种相关耐药基因,并用DNA测序仪测序。结果120株肺炎克雷伯菌ESBLs阳性率为44.2%(53株)。从53株肺炎克雷伯菌中检出TEM、SHV、CTX-M-1群、CTX-M-9群、OXA-1群、LEN、OKP和DHA 8种β-内酰胺酶基因,阳性率分别为75.5%、22.6%、18.9%、7.5%、11.3%、5.7%、3.8%和41.5%,其中2株菌同时检出6种β-内酰胺酶基因。基因测序证实为TEM-1、TEM-11、SHV-13、SHV-28、CTX-M-22、CTX-M-55、OXA-1和OKP-6等。结论本地区肺炎克雷伯菌已携带多种β-内酰胺酶耐药基因,是其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耐药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8.
绿脓假单胞菌β内酰胺类耐药基因研究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目的 调查湖北襄樊地区绿脓假单胞菌多重耐药菌株中β内酰胺酶编码基因及oprD2基因存在状况。方法 采用PCR方法检测分离自本地区的35株绿脓假单胞菌耐药菌株各种β内酰胺酶编码基因TEM、SHV、OXA、PER、GES、IMP、VIM、质粒型AmpC酶DHA、MIR及OprD2。结果 35株β内酰胺类耐药基因TEM、OXA、质粒型AmpC酶DHA的阳性率分别为51.4%、17.1%、2.9%,OprD2基因缺失率100%,而SHV、PER、GES、IMP、VIM、MIR基因检测均阴性。结论研究表明,携带TEM、OXA、质粒型AmpC酶DHA以及OprD2基因缺失是导致本组绿脓假单胞菌多重耐药菌株对β内酰胺酶类抗生素耐药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9.
下呼吸道感染鲍曼不动杆菌ESBLs表型及基因型检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分析引起下呼吸道感染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情况及其β-内酰胺酶(BLA)耐药基因类型。方法采用微量稀释法测定临床分离的35株鲍曼不动杆菌对21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三维试验法检测ESBLs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及序列分析的方法分析BLA基因型。结果29株(82.9%)ESBLs阳性,其中14株(40.0%)合并产AmpC酶。所有菌株均对亚胺培南、美洛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和多粘菌素E敏感,其余抗生素的耐药率在40.0~100.0%之间。35株TEM型扩增全部阳性,任选2株测序结果均为TEM-1型。有15株菌株扩增到SHV型BLA基因,经测序13株为SHV-12型ESBLs,另2株(HZ01株和HZ29株)为2种新发现的SHV型BLA,分别被命名为SHV-48和SHV-56。结论临床分离的引起下呼吸道感染鲍曼不动杆产ESBLs比例很高,多重耐药状况极其严重,至少存在4种不同类型的β内酰胺酶基因,基因型分别为TEM-1、SHV-12、SHV-48和SHV-56。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引起下呼吸道感染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k)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情况及其β-内酰胺酶(BLA)耐药基因类型.方法采用微量稀释法测定临床分离的35株鲍曼不动杆菌对21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三维试验法检测ESBLs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及序列分析的方法分析BLA基因型.结果 29株(82.9%)ESBLs阳性,其中14株(40.0%)合并产AmpC酶.所有菌株均对亚胺培南、美洛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和多粘菌素E敏感,其余抗生素的耐药率在40.0~100.0%之间.35株TEM型扩增全部阳性,任选2株测序结果均为TEM-1型.有15株菌株扩增到SHV型BLA基因,经测序13株为SHV-12型ESBLs,另2株(HZ01株和HZ29株)为2种新发现的SHV型BLA,分别被命名为SHV-48和SHV-56.结论临床分离的引起下呼吸道感染鲍曼不动杆产ESBLs比例很高,多重耐药状况极其严重,至少存在4种不同类型的β内酰胺酶基因,基因型分别为TEM-1、SHV-12、SHV-48和SHV-5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