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十八反中几组药物配伍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杨胜辉  刘威 《陕西中医》2000,21(4):179-180
引用临床多则病案,作者使用了十八反中甘遂伍甘草,附子伍半夏、浙贝,瓜萎配附子三组相配药物的配伍使用,未发现严重毒副作用,疗效颇佳。提示十八反中此三组中药,临床使用中只要配伍得当,可以试用。  相似文献   

2.
中药“十八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综合大量临床资料,从药理研究和临床应用两方面对中药“十八反”配伍禁忌问题的研究近况作了较为详尽的综述。对中药“十八反”的进一步研究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基于药物代谢酶的中药十八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十八反”是中药药性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古今临床医家用药配伍禁忌的核心内容,几千年来指导和影响着中医临床安全用药。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对医疗健康的需求不断提高,中药安全性问题日益受到社会广泛关注,而“十八反”则是目前中药安全性研究亟待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十八反”中药反与不反的客观界定及其科学本质的阐明,对完善中药配伍禁忌理论,丰富和发展中药配伍理论体系具有重大意义。细胞色素P450 酶作为人体重要的玉相药物代谢酶系统,对药物代谢和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有着重要影响。中药以合并用药为主且其中许多成分或许为P450 酶的底物、诱导剂或抑制剂,因此有可能存在基于P450 酶的中药相互作用。本课题组将现代药理学中药物相互作用的分子基础P450 酶引入中药相互作用的研究,对十八反中各组药物与药物代谢酶的关系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为揭示一类基于药物代谢酶的中药相互作用模式,阐明中药配伍产生相反作用的分子机制和中药十八反配伍禁忌的科学内涵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4.
浅谈“十八反、十九畏”中药配伍禁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医古书上十八反、十九畏的记载,是中药配伍禁忌的经验总结。现在看来有其合理性,也有其片面性。如何用现代技术与方法对其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是人们探讨的课题,作者仅从以下两个方面谈谈自己的见解。1从生药之科属上来分析平时常见的有毒药用植物分布科属情况大体...  相似文献   

5.
浅议中药“十八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6.
凡从事中医药工作者,无人不知中药配伍禁忌中的十八反、十九畏,认为用后则产生毒性反应或拮抗药效.由于十九畏的"畏"与相畏的"畏"是同一字,同样"相反"与"十八反"也采用同一字,这就容易造成许多初学者对其二者混淆.因而,本文就此问题做一论述,希望能以释其疑.  相似文献   

7.
中药十八反实验研究现状分析及展望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李建荣 《中国中药杂志》1999,24(12):758-761
中药十八反是中药药性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自《蜀本草》首先提出“相反者十八种”以后,各重要本草皆有引用,成为著名的配伍禁忌。《中国药典》1963 至1995 年5 个版本,除对个别相反药味的范围略有改动外,均收载了十八反的内容[1] 。十八反是现代药性理论争议最多的问题,争议的焦点主要集中在其作为配伍禁忌的合理性,直至近期仍有人呼吁应为十八反平反[2] 。围绕十八反的论文涉及到文献、社会调查、临床和实验研究各个方面,实验  相似文献   

8.
"十八反"是中医配伍禁忌,但古往今来许多医家敢于破格用药,用其治疗疑难杂症,疗效颇佳。近年来恶性肿瘤渐以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首要杀手,实施有效的手段控制恶性肿瘤已迫在眉睫,今对近几十年以"十八反"抗肿瘤的临床报道及实验研究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9.
明清以降129家医案中十八反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源  高晓山 《北京中医》1989,(4):15-17,14
中药十八反是传统中药配伍禁忌的重要内容之一,历代本草多有记载,《中国药典》1963、1977、1985年版均采纳了十八反内容,规定:凡“注明畏、恶、反者系指一般情况下不宜使用”或“不宜同用”。但许多古今医案中又可见到应用含十八反药物的案例(以下简称反案)。本文试图通过这些反案,探索十八反药物的应用特点和规律,为十八反实验研究和临床研究提供参考。一、资料来源1.医案部分:古今医案浩如烟海,本文随机搜集了明清以降129家医案,计:明代6家,清代62家,近、今61家。为避免案例重复,资料均收自各家医案及医疗经验专著,或综合医  相似文献   

10.
"十八反"是中药药性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古今临床医家用药配伍禁忌的核心内容,几千年来指导和影响着中医临床安全用药.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对医疗健康的需求不断提高,中药安全性问题日益受到社会广泛关注,而"十八反"则是目前中药安全性研究亟待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十八反"中药反与不反的客观界定及其科学本质的阐明,对完善中药配伍禁忌理论,丰富和发展中药配伍理论体系具有重大意义.细胞色素P450酶作为人体重要的I相药物代谢酶系统,对药物代谢和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有着重要影响.中药以合并用药为主且其中许多成分或许为P450酶的底物、诱导剂或抑制剂,因此有可能存在基于P450酶的中药相互作用.本课题组将现代药理学中药物相互作用的分子基础P450酶引入中药相互作用的研究,对十八反中各组药物与药物代谢酶的关系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为揭示一类基于药物代谢酶的中药相互作用模式,阐明中药配伍产生相反作用的分子机制和中药十八反配伍禁忌的科学内涵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1.
对中药配伍禁忌十八反十九畏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同琴  郭秋红 《陕西中医》2003,24(3):262-264
凡从事中医药工作者 ,无人不知中药配伍禁忌中的十八反、十九畏。十八反、十九畏是中药药性理论的一个组成部分。古今临床医家把其中的药物均视作配伍禁忌。从古本草到近代的药典、专业书、教材等均注明不能同用。认为用后则产生毒性反应或拮抗药效。然而古今医家成功的运用反、畏药的例证也代有所传。对这样一个有争议的问题 ,近千年来由于没有一个较权威的定论 ,一直困扰着人们 ,给教学、科研、制药、临床、法律咨询等均带来理论上的很大困难。近代学者也从不同角度 ,不同方法进行过研究 ,但均无可信的定论。为了解决此问题 ,我们认为十分…  相似文献   

12.
“十八反”同方配伍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十八反"是中药配伍禁忌的主要内容,但一直存在争议。整理历代方剂96 529首,其中含"十八反"同方配伍的方剂共1 406首,占总量的1.46%,附子类尤其是附子与半夏组合应用较多。"十八反"同方配伍主要用于治疗某些痼疾、险症和急症,反映了某些难治性病证可能从"十八反"中寻找治疗方法。相反药物的应用与病证特点、病机变化及方剂配伍的复杂关系相关,提示宜忌转化应用的决定因素,取决于病证特点和"十八反"同方配伍的方剂具体配伍环境,对此应当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3.
耿花娥 《河南中医》2007,27(10):7-7
“十八反”为中医药界所熟知,对此,很多人望而生畏,谈“反”色变,不敢越雷池一步,严重影响着中医临床的配方用药。下面,笔者仅通过对“十八反”产生的历史及某些古今文献的分析,谈点尚不成熟的看法,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14.
《亚太传统医药》2006,(11):61-61
十八反指的是中药中有十八种药物不能放在一起配伍应用,若在一起配伍应用很可能会产生毒性反应或副作用,这十八种不能配伍的中药是:  相似文献   

15.
从相反理论的历史衍化和认识、现代中药配伍禁忌研究特点等方面出发,分析了"十八反"结构形式上的中药配伍禁忌研究的特点。"十八反"一方面表现出配伍产生毒性和干扰中药效应发挥方向实质效果,另一方面又存在一定病证条件、一定配伍环境影响下、反与不反的呼应和冲突。"十八反"研究过程反映了中药配伍禁忌的认识和发展,"十八反"结构形式的研究模式有别于化药等禁忌研究的思路和方法。需要从中药配伍禁忌的认识理念和视角出发,建立以中医药理论为基础、毒性-效应并重的配伍禁忌研究模式,从而揭示中药配伍禁忌的科学内涵。  相似文献   

16.
中药十八反配伍禁忌的历史沿革与用药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古今临床医家把十八反的药物视作配伍禁忌,认为合用后会致毒增毒,然而成功运用反药的例证也代有所传。本文通过对中药十八反的历史演变过程以及在方剂中的应用状况进行分析,发现藜芦组方剂应用在宋元时期达到最高,而甘草和乌头组方剂则是在明清时期最多,3组方剂在民国时期和现代应用均较快下降;并且外用方的比例偏高,方剂药味数有增多的趋势,主要集中在8~9味。本文认为十八反配伍与毒性药材密切相关,是有条件的中药配伍禁忌,如不同的生理病理条件,配比剂量的变化,不同的给药途径,与其它药物配伍使用;其配伍致毒/增毒机理的阐明将为保障中医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并有助于推动中药药性理论和中医方剂配伍理论的研究与发展,也将为其他禁忌理论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7.
"十八反"药物在历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以下简称《中国药典》)中的主要变化集中在附子、贝母、诸参、大戟、海藻、瓜蒌、芫花。其中大戟的基源在历版《中国药典》中变化最为明显,在传统的大戟科京大戟与始于民国年间陈仁山《药物出产辨》的茜草科红大戟之间反复变化。贝母类药物不断扩充地方品种。"诸参"扩充了清代才入药的西洋参与北沙参。指出附子应该是十八反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8.
十八反质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十八反质疑王家葵沈映君(成都中医药大学成都610075)十八反古今皆视为配伍禁忌,关于这一问题,近现代从文献、临床和实验诸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但迄无统一认识。本文无意评述前人的研究成果,仅就十八反理论产生及嬗变过程中的有关问题,提出几点疑问,与识者共探。1历代对相反的认识并不统一相反为七情配伍理论之一,源于《神农本草经》,《本经》云:“药有阴阳配合……有相反者……(合和)勿用相恶相反者。”从“勿用相恶相反”分析,....  相似文献   

19.
在中药继承学习过程中将刘绍贵对"十八反"、"十九畏"提出的新见解以及其它一些药物的反恶畏忌作出总结,以引起社会各界对中药配伍的广泛重视.  相似文献   

20.
调查基层医院应用中药十八反的现状.检索某县级中医院及9所乡镇卫生院2008-2011年的处方78 238首,对其中含十八反药对的处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共发现含十八反药对的处方255首,其中乌头组198首,甘草组57首,藜芦组0首,以附子半夏应用最多,并出现多组反药同用的情况,临床医生对十八反问题多持回避态度.中药十八反在基层医院的应用是客观存在的,并非绝对的禁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