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 毫秒
1.
纳洛酮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FOS蛋白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纳洛酮对脑缺血再灌注的神经保护机制。方法:采用线栓法制造的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通过免疫组化法检测脑缺血不同再灌时间FOS蛋白的表达以及经纳洛酮(5mg/kg)预处理后对该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脑缺血30min再灌6hFOS蛋白表达显著增加,24h后基本降低到正常;纳洛酮可显著抑制脑缺血后FOS蛋白的表达。结论:作为阿片肽受体拮抗剂,纳洛酮的神经保护机制可能与抑制c-fos基因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bcl-2及bcl-xl蛋白的表达。方法:采用健康雄性大鼠大脑中动脉阻断(NCAO)模型,阻断大脑中动脉(NCA)血流2h后再灌注,再灌注0.5h,3h,6h,12h,24h和48h断头取脑后,进行bcl-2、bcl-xl蛋白免疫组化染色。结朵:①Bcl-2、Bcl-xl蛋白在脑缺血再灌注早期表达较强,3h-6h达到高峰,24h-48h逐渐转阴。②bcl-2及bcl-xl蛋白均分布在脑缺血梗死灶的周边,梗死中心区及正常区无表达。结论: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时,bcl-2及bcl-xl表达对神经细胞的凋亡可能起着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脑缺血后细胞死亡方式有 2种 :一是坏死 ,二是凋亡。在脑梗死中心区 ,细胞死亡以坏死为主 ,在脑梗死周边部 ,即半暗带区 ,则以凋亡为主。Ref 1(氧化还原因子 1,APE) ,是DNA碱基切除修复通路中的多功能蛋白酶 ,在缺血性脑损伤过程中 ,由于兴奋性氨基酸增加 ,钙离子内流升高 ,大量自由基产生 ,造成了DNA损伤 ,Ref 1蛋白酶免疫活性同时也下降 ,造成DNA修复丧失 ,导致细胞凋亡[1] 。我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对大鼠局灶性持久性脑缺血不同时程脑组织Ref 1蛋白酶的表达进行了观察 ,同时采用TUNEL染色 (TdT med…  相似文献   

4.
实验性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Fos蛋白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卞杰勇  周岱 《苏州医学院学报》2000,20(7):605-606,610
目的 探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Fos蛋白表达的意义及其机制。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观察Fos蛋白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皮层和基底节区的动态变化。结果 Fos蛋白在大脑中动脉阻断1h后,随再灌注时间延长其分布不同,基底节区持续时间长,阳性细胞多,而皮层持续时间短,阳性细胞少,其中再灌注90min,Fos蛋白表达最显著,大脑中动脉供血中心区皮层几无表达。结论 Fos蛋白的表达与神经细胞存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韦卓  钟国强 《广西医学》2009,31(6):865-868
缝隙连接蛋白43(connexin43,Cx43)是心肌细胞间隙连接的主要蛋白成分,在维持心肌细胞的连接通讯功能,电信号传导和正常的节律性的收缩中起重要作用。Cx43的空间分布、数量、结构的异常均能影响缝隙连接电荷耦联和代谢耦联的功能导致心律失常的发生,而Cx43在各种心脏疾病中受多因素的调控,如肾上腺素、血管紧张素等,能阐明Cx43病理变化发生的机理将对心律失常的治疗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实验性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Fos蛋白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Fos蛋白表达的意义及其机制。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观察Fos蛋白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皮层和基底节区的动态变化。结果 Fos蛋白在大脑中动脉阻断 1h后 ,随再灌注时间延长其分布不同。基底节区持续时间长 ,阳性细胞多 ,而皮层持续时间短 ,阳性细胞少。其中再灌注 90min ,Fos蛋白表达最显著。大脑中动脉供血中心区皮层几无表达。结论 Fos蛋白的表达与神经细胞存活密切相关 ,出现Fos蛋白表达的区域神经元易于耐受缺血性损害而存活 ,可能是神经细胞自我保护机制之一 ,Fos蛋白的表达存在扩散抑制  相似文献   

7.
实验表明 [1 ,2 ] ,雌激素在缺血性脑损伤中具有神经保护作用 ,但其作用机制还不十分清楚。Bcl- 2 [3] 是凋亡抑制基因 ,在缺血性脑损伤模型中 ,主要在存活的神经细胞中表达 ,其表达峰值在缺血后 2 4 h[4 ]。本研究采用去卵巢雌性大鼠制作大脑中动脉阻断 (MACO)局灶性脑缺血模型 ,观察雌激素对脑缺血时 Bcl- 2蛋白表达的影响 ,探讨雌激素在缺血性脑损伤中的作用机制。1 材料和方法1.1 动物分组及预处理 采用健康雌性 Wistar大鼠 30只 ,3~ 4个月龄 ,体质量 2 5 0~ 30 0 g(由北京大学医学部实验动物中心提供 )。全部大鼠于脑缺血手术…  相似文献   

8.
脑红蛋白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组织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增加脑红蛋白(neuroglobin,Ngb)表达对大鼠在体局灶性脑缺血组织保护作用的影响。方法采用Hemin诱导脑红蛋白表达的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假手术对照组、手术组、术后1h Hemin干预组、术后2h Hemin干预组、术后6h Hemin干预组。5组大鼠于术后24h检测脑梗死体积比,通过免疫组织化学及Western blot分析脑红蛋白表达情况。结果术后各时相点Hemin干预组脑梗死体积比较手术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各干预组间比较,术后1h Hemin干预组脑梗死体积比较术后2h、术后6h Hemin干预组显著缩小(P〈0.05)。免疫组化分析,各时相点Hemin干预组Ngb阳性神经元数量较手术组增多,以术后1h Hemin干预组最明显。Western blot分析提示手术组、各时相点Hemin干预组Ngb表达均有非常显著升高(P〈0.01)。与手术组比较,术后1h Hemin干预组升高非常显著(P〈0.01),术后2h Hemin干预组升高显著(P〈0.05),术后6h组无明显差异(P〉0.05)。Ngb表达与脑梗死体积比呈负相关。结论大鼠急性局灶性脑缺血后增加脑红蛋白表达可以减轻缺血脑组织损伤。  相似文献   

9.
一个理想的标准化动物模型应具有较高的可行性与稳定性,并且应与人类脑梗死的病理状态具有最大的相似程度.而在局灶性脑缺血的动物实验中,动物模型的制作,直接关系到实验研究的意义和价值.参照近年来国内、外有关线栓技术的文献,经过研究,我院成功地制作出大量阻断大鼠大脑中动脉的脑缺血模型,并且对神经功能进行分析评分,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相似文献   

10.
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制作技术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血管病是威胁人类生命的3大疾病之一,且致残率甚高,是目前医学界研究的重点课题。近年来,许多研究[1,2]认为制作局灶性脑缺血模型是研究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理想方法之一,它对探讨发病机理及药物筛选等方面有重要作用,尤其是采用阻断大鼠大脑中动脉制作缺血模型具有许多优点。为此,我们在制作动物模型方面做了如下探索。1 材料和方法1.1 材料 健康wistar大鼠10只,体重约250~350g,雌雄不限.自制鼠头固定板、307-2型齿科台式钻、LM型无影光源放大工作镜。1.2 方法 wistar大鼠经10%水合氯醛(36mg/kg)腹腔麻醉后,侧卧位,于眼眶后至耳的中…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 探讨Jak基因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表达及其在缺血性神经细胞损伤中的可能作用。方法采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模型 ,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Jak1蛋白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不同时间点脑组织中的表达。结果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 12h在栓塞侧梗死区神经元可见少量Jak1蛋白阳性表达 ,2 4h达高峰。梗死周边区表达最显著 ,表达持续时间达 1周。结论Jak1在脑缺血后表达增加 ,表明Jak1可能参与了脑缺血神经细胞损伤与修复的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一氧化氮和神经元性一氧化氮是否参与急性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的发病机理,用栓线法建立大脑中动脉阻塞模型大鼠,观察急性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血浆一氧化氮含量的动态变化和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7硝基吲唑对再灌注期一氧化氮含量的影响.结果,脑缺血30min血浆一氧化氮含量明显升高,缺血3h组一氧化氮含量下降,接近对照组;缺血3h、再灌注30min组血浆一氧化氮含量再次升高,再灌注3h组一氧化氮含量又下降,但仍高于对照组.7硝基吲唑(25mg/kg)能显著抑制缺血3h、再灌注30min升高的血浆一氧化氮水平.7硝基吲唑的作用可被L精氨酸(300mg/kg)逆转,而D精氨酸(300mg/kg)无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性脑缺血时大鼠肾脏细胞凋亡的动态变化以及钙超载、氧自由基与肾脏细胞凋亡的关系,了解缺血性脑血管病引起肾脏损伤的机制。方法:随机取36 只Wistar大鼠,将其中的6 只作为对照组,另外30只以30、60、90、120、180 min为时限又分为5个实验组。观察各组肾功能、血及肾组织中丙二醛(MDA)浓度、肾组织细胞内钙含量的动态变化以及肾脏细胞凋亡的情况。结果:(1)血清尿素氮(BUN)以及血清肌酐(Cr)水平随缺血时间延长逐渐升高,至180 min时达高峰,对照组与缺血30 min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肾脏细胞凋亡指数明显增加,各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血清及肾组织中MDA浓度、肾组织细胞内钙含量随时间延长持续升高,60、90、120、180 min 4个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 (3)电镜下肾脏细胞有超微结构的改变。结论:当发生急性脑缺血时,大鼠血清及肾组织MDA的浓度、肾组织细胞内钙含量随时间延长持续增加,可通过激活促细胞凋亡的程序而诱导肾脏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神经行为学评价在局灶性脑缺血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右侧大脑中动脉阻断(MCAO)模型;分别采用分级评分和梗死灶体积测定的方法 进行神经行为学评价.结果 分别采用Nagaoka法、Bederson法、zea-Longa法和Zhang法,梗死24小时时分级评分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采用Zausinger法,梗死24小时内分级评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分别永久性局灶性脑缺血6小时和24小时,梗死灶体积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脑缺血24小时时梗死灶体积与Bederson法分级评分有线性相关关系(r=0.91613,P<0.05).结论 目前的评价方法 尚不能全面的反映脑缺血时的病理生理状态,一种能较准确地反映脑缺血的神经行为学评价方法 亟待提出.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苏合香预处理对健康大鼠生理状态下的安全性及急性局灶性脑缺血病理损伤状态下的反应性, 初步探索苏合香药理预适应对急性脑缺血损伤的影响, 为阐明苏合香“开窍”作用提供部分实验依据。[方法] 将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对照组(Vehicle)及苏合香各剂量组[Storax 0.1、0.2、0.4、0.8、1.6 g/(kg·d)].监测预给药期间各组大鼠体质量及肝肾功能以确保用药安全性。预给药5 d后, 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模型, 激光多普勒血流检测仪(LDF)监测脑血流以评价、筛选模型, 于缺血24 h时评价药效:改进的ZeaLonga神经功能评分评价神经功能缺损, 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评价脑梗死体积、半球水肿率, 并计算总死亡率, 同时检测凝血四项以观察大鼠脑缺血急性期凝血功能。[结果] Storax 1.6 g/(kg·d)组连续灌胃给药数日后, 大鼠体质量较同时同点其他各组体质量明显降低(P<0.05),血浆谷丙转氨酶(ALT)、尿素(CREA)水平显着升高(P<0.05),故于后续实验中取消该组以确保用药安全;与对照组比较, Storax 0.1、0.2、0.4、0.8 g/(kg·d)各组能显着降低大鼠脑缺血后半球水肿率及神经功能评分(P<0.05),Storax 0.2、0.4、0.8 g/(kg·d)各组能显着降低脑梗死体积比(P<0.05),并有降低死亡率的趋势;Storax 0.2、0.4、0.8 g/(kg·d)各组能显着延长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并降低纤维蛋白原(FIB)含量(P<0.05).[结论] 苏合香药理预适应可使大鼠急性局灶性脑缺血后病理损伤程度减轻, 显示其潜在的抗脑缺血作用前景, 其抗脑缺血损伤作用可能与苏合香通过改善缺血后血液高凝状态而改善脑血流有关, 或为苏合香“开窍”机制之一;Storax 0.8 g/(kg·d)组同时具有药理作用及部分毒理作用, Storax 0.1、0.2、0.4 g/(kg·d)组所用剂量可视为相对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7.
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动物模型的脑MRI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采用MRI检测神经功能缺失评分判定线栓法制作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动物模型的可靠性。方法用线栓栓塞大脑中动脉,制作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缺血达到24h后,对神经功能缺失评分在1~4分的动物采用MRI检测梗死面积。结果MRI检测发现2只神经功能缺失评分在4分的大鼠梗死面积达到60mm2以上,而2只评分为1分的大鼠未观察到梗死区,10只大鼠梗死面积则集中在30~40mm2之间。结论评价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制作是否成功时,神经功能缺失评分法与MRI具有显著相关性(r=0.898,P<0.01)。由于评分为1分的大鼠有时MRI观察不到梗死区,所以为得到可靠的模型,最好剔除评分为1分的大鼠。  相似文献   

18.
局灶性脑缺血神经行为及其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神经行为学评价在局灶性脑缺血中的作用。方法: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右侧大脑中动脉阻断(MCAO)模型;分别采用分级评分.和梗死灶体积测定的方法进行神经行为学评价。结果:分别采用Nagaoka法、Bederson法、zea-Longa法和Zhang法,梗死24小时分级评分的判别有统计淡意义(P<0.05),而采用Zausinger法,梗死24小时内分级评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分别永久性局灶性脑缺血6小时和24小时,梗死灶体积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脑缺血24小时梗 死灶体积与Bederson法分级评分有线性相关关系(r=0.91613,P<0.05)。结论:目前的评价方法尚不能全面的反映脑血时的病理生理状态,一种能较准确地反映脑缺血的神经行为学评价方法亟待提出。  相似文献   

19.
一种新的鼠大脑局部缺血模型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制成鼠大脑局部缺血模型。方法 采用左侧颈动脉离心端插管,灌注一定压力和流量的生理盐水。结果 ①美蓝染色显示大脑左侧大部分区域被染蓝,除皮层着色较浅外,其余部位着色较深。②体感诱发电位在灌注后30min时,其幅度超过灌注前20%。结论 染色说明大脑左侧为缺血区,体感诱发电位幅度的增高,表明大脑处于兴奋性损伤状态。证实了此方法制成的大脑局部缺血可靠,且省时省力简便易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