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背景:干细胞移植可以重建中枢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近年来引起了广泛的关注。目的:尾静脉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观察其对大鼠脊髓损伤修复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密度梯度离心法结合贴壁筛选法分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将成年雌性Wistar大鼠以动脉瘤夹钳夹法制备大鼠脊髓损伤模型后随机分为细胞移植组和对照组,分别干预。结果与结论:细胞移植组大鼠BBB后肢功能评分恢复优于对照组(P<0.05)。自损伤后第30天开始,细胞移植组大鼠运动诱发电位潜伏期及体感诱发电位P1波潜伏期的恢复均优于对照组(P<0.05),并持续至实验结束。细胞移植组大鼠脊髓内在损伤中心及头、尾端距离脊髓损伤中心1cm处均可见阳性细胞。说明尾静脉注射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以促进脊髓损伤大鼠神经功能恢复,其机制可能与移植细胞迁移到损伤部位,分化为神经元样和神经胶质细胞样细胞,并分泌或促进宿主分泌神经营养因子有关。 相似文献
2.
背景:干细胞移植可以重建中枢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近年来引起了广泛的关注。目的:尾静脉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观察其对大鼠脊髓损伤修复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密度梯度离心法结合贴壁筛选法分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将成年雌性Wistar大鼠以动脉瘤夹钳夹法制备大鼠脊髓损伤模型后随机分为细胞移植组和对照组,分别干预。结果与结论:细胞移植组大鼠BBB后肢功能评分恢复优于对照组(P〈0.05)。自损伤后第30天开始,细胞移植组大鼠运动诱发电位潜伏期及体感诱发电位P1波潜伏期的恢复均优于对照组(P〈0.05),并持续至实验结束。细胞移植组大鼠脊髓内在损伤中心及头、尾端距离脊髓损伤中心1cm处均可见阳性细胞。说明尾静脉注射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以促进脊髓损伤大鼠神经功能恢复,其机制可能与移植细胞迁移到损伤部位,分化为神经元样和神经胶质细胞样细胞,并分泌或促进宿主分泌神经营养因子有关。 相似文献
3.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修复肾损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背景:研究发现外源性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能够定居于肾脏并且分化为肾脏细胞,参与损伤肾组织的修复,但对其修复作用途径尚无公认.目的:探讨外源性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肾损伤的可能治疗作用. 设计、时间及地点:细胞学体内实验,于2007-03/09在南昌大学泌尿外科研究所完成.材料:清洁级SD大鼠56只.雄鼠8只用于制备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雌鼠48只随机分为细胞移植组、模型对照组、假手术组,16只/组.荧光染料DAPI为Biotium Inc产品,蓖麻血凝素为Vector Laboratories产品,BrdU为Sigma产品.方法:以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加入DAPI进行标记,调整细胞数为1.5×1010 L-1.细胞移植组、模型对照组建立缺血再灌注肾损伤模型,假手术组开腹后不予结扎肾血管.缺血45 min后,细胞移植组经下腔静脉注入用DAPI标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悬液1 mL,模型对照组、假手术组输入1 mL无菌生理盐水.移植后各组每天腹腔注射BrdU,其后留取血标本和肾组织.主要观察指标:荧光显微镜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移植细胞在肾组织中的分布,采用能与肾小管内腔壁特异结合的蓖麻血凝素鉴定移植细胞的分化,以免疫组化方法检测Brdu反映肾组织细胞的增殖状况,检测血清肌苷、尿素氮水平.结果:移植后第3天可见少量DAPI阳性细胞,第4天DAPI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加(P < 0.05),且多数DAPI标记细胞能结合蓖麻血凝素,DAPI阳性细胞主要分布于肾脏外髓质肾小管中,肾皮质和内髓质阳性细胞很少,而肾小球内则未见DAPI阳性细胞.假手术组肾组织细胞增殖非常弱,移植后第4天Brdu阳性细胞数明显低于模型对照组(P < 0.05);移植后第2,3,4天细胞移植组Brdu阳性细胞均明显多于模型对照组(P < 0.05),其分布类似于DAPI阳性细胞.与模型对照组比较,细胞移植组大鼠血清尿素氮水平移植后第1,2天明显降低(P < 0.05);细胞移植组大鼠血清肌苷水平移植后第1,2,3天均显著降低(P < 0.05).结论:移植的外源性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能够迁移、定居于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肾组织中并分化为肾小管上皮细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可促进损伤肾脏本身的细胞增殖再生;对肾损伤后早期肌苷、尿素氮的升高具有一定抑制作用,这种早期对肾功能的保护与其迁移定居到肾脏局部、分化修复损伤的肾小管无关. 相似文献
4.
背景:大量动物实验证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适宜条件下能够定向分化为神经细胞,但目前其应用于临床治疗神经系统损伤性疾病的报道较少.目的:观察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脑出血的近期疗效.方法:以2007-11/2009-01聊城市脑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32例脑出血患者作为治疗组,根据患者一般状况及血肿量大小,分别行钻孔引流或开颅血肿清除,均留置血肿腔引流管,退至血肿腔边缘,通过引流管注射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悬液3.5 mL.选择同期入院但未行干细胞移植的4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分别于移植前和移植后6个月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定(NIHSS评分)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Barthel指数),行颅脑MRI、血生化指标、肿瘤标记物检查,监测干细胞移植的安全性.结果与结论:移植前两组患者NIHSS评分及Barthel指数基本相似.与对照组比较,移植后6个月治疗组NIHSS评分显著降低(P < 0.01),Barthel指数显著升高(P < 0.01).与移植前比较,治疗组在移植后6个月NIHSS评分显著降低(P < 0.01),Barthel指数显著升高(P < 0.01).治疗组2例患者在移植后出现一过性发热,予对症处理后症状缓解.移植后6个月随访,除1例患者因肺癌导致肿瘤标记物CA-153升高外,颅脑MRI及血生化指标均未出现明显异常,说明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脑出血是安全可行的,且在近期内疗效确定,远期疗效尚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经蛛网膜下腔移植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2年7月在江西省人民医院神经科住院的6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并尽早进行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行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经蛛网膜下腔移植治疗,每周1次,两周为1个疗程。分别于移植前,移植后3、6个月对两组患者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定(NIHSS评分)和日常生活活动量表(Barthel指数)评分,同时观察治疗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移植前NIHSS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移植后3、6个月的NIHS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而Barthel指数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移植术后3例出现低热,4例出现头痛,均未经治疗症状自行消失。结论自体骨髓间质干细胞经蛛网膜下腔移植治疗脑梗死是安全可行的,可明显改善脑缺血后神经功能损伤,为脑梗死的治疗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背景:研究发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向包括肾脏系膜细胞在内的肾实质细胞分化,且肾损伤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修复肾脏结构和功能的作用.目的:观察肾脏辐射损伤大鼠模型接受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后肾脏组织学及功能学变化.设计、时间及地点:细胞学体外实验,于2009-01/10在珠江医院血液科实验室完成.材料:清洁级雄性SD大鼠35只,20只用于制备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剩余15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细胞移植组,5只/组.方法:全骨髓法分离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细胞达90%融合时胰酶消化传代.模型组、细胞移植组大鼠建立辐射损伤模型,接受X射线全身照射,剂量率为500 cGy/min,距靶源100 cm,每次剂量6 Gy,1次/周,连续3周.接受照射完毕后24 h,取处于对数生长期的第3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细胞移植组大鼠经尾静脉注射1 mL细胞悬液,含3×10~6个细胞,共3次;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大鼠尾静脉注射同等体积的生理盐水.主要观察指标:肾脏组织学苏木精-伊红染色结果,血清和肾脏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及丙二醛的表达,血清中肌酐和尿素氮的表达.结果:①肾脏组织病理显示,模型组肾皮质变薄,间质增多;肾小体分布不均匀;肾小球结构紊乱,肾小球血管及出、入球血管变窄,肾小囊腔部分消失;可见部分肾小球变性硬化表现.细胞移植组肾皮质较模型组明显增厚,结构较清晰,间质充血水肿明显减轻;可见较多完整的肾小体;部分肾小球仍存在变性、硬化表现,可见明显的肾小囊腔.②氧自由基检测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细胞移植组大鼠血清和肾脏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均明显升高(P<0.05),丙二醛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③肾功能检测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细胞移植组大鼠血清中肌酐和尿素氮浓度明显降低(P<0.05).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具有对抗和修复辐射损伤大鼠肾脏的作用,能够有效改善肾脏功能. 相似文献
7.
干细胞修复脊髓损伤是目前研究的一个热点。其中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以其诸多优点,日益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关注。本文回顾了近年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治疗脊髓损伤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大量的实验表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分化为神经细胞,易获得,能自体移植,安全有效,是治疗脊髓损伤的新策略,具有广阔应用前景。但目前仍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骨髓腔输注异基因间充质干细胞对移植后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重建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为了研究骨髓腔内注射(IBM)异基因间充质干细胞(MSC)对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大鼠骨髓MSC重建的作用,研究供体MSC植入状态以探讨MSCs的作用机制,将雌性F344胎鼠及新生鼠外周血(FNPB)及雄性F344大鼠BrdU标记骨髓MSC共移植入经致死量^60Coγ射线预处理的雌性Wistar大鼠,其中FNPB均由IBM输注,MSC则通过IBM或尾静脉注射。观察受鼠存活状况、供体HSC植入水平及骨髓MSC恢复情况,并以PCR检测Y染色体和免疫荧光法检测受鼠骨髓MSC的来源。结果显示:两个FNPB+MSCs共移植组大鼠移植后60天均100%存活,两组比较生存率和供体HSC植入水平无统计学差异,但明显优于单纯FNPB移植组;移植后30天时各移植组受鼠骨髓MSC的增殖能力均未达正常水平,但MSC骨髓腔共移植组集落数(66.0±10.6)明显优于MSC骨髓腔和静脉共移植组及单纯FNPB移植组(P〈0.01);移植后60天时,免疫荧光法检测供体BrdU标记的MSC显示仅在少部分受体发现供、受体源性MSCs嵌合,但两个共移植组存活受鼠均检测到供体MSC来源Y染色体。结论:异基因MSC输注可促进造血干细胞移植受者骨髓MSC恢复,尤以IBM输注为佳。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本院2003-06/2008-06收治的脑梗死患者120例,均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单纯干细胞动员组、单纯干细胞移植组、联合组,30例/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与康复训练;单纯干细胞动员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150 μg腹部皮下注射;单纯干细胞移植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经静脉移植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16.2~51.3)×108;联合组综合上述3组方法进行治疗.结果:①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4周、12周、6个月单纯干细胞动员组、单纯干细胞移植组、联合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评分均显著好转(P<0.05或P<0.01):且联合组治疗效果最佳,疗效明显优于单纯干细胞动员组、单纯干细胞移植组(P<0.05).②治疗后14 d内,单纯干细胞动员组未发现任何不良反应;单纯干细胞移植组发热4例,体温均在38℃以下,且24h后体温恢复正常,轻微头痛3例,未行治疗24 h后缓解;联合组发热5例,体温均在38℃以下,且24 h后体温恢复正常,轻微头痛3例,未行治疗24 h后缓解.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脑梗死近期疗效明显,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10.
11.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眼的视网膜下移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于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眼的视网膜下后生长、分化和迁移的情况。方法 体外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并传至第四代,建立大鼠眼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将Brdu标记的BMSCs移植于大鼠缺血再灌注眼内的视网膜下,应用荧光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示踪移植后10、20、30天视网膜中Brdu标记的BMSCs的分布情况。结果 移植后10d荧光显微镜下见大部分Brdu标记的BMSCs在移植区城周围成簇聚集。移植后20d观察发现BMSCs分布较多的位置为外核层。移植后30d可见BMSCs部分出现在节细胞层并且连接成片。在移植后整合于视网膜的BMSCs中,部分细胞显示NSE、GFAP、NF200阳性。结论 移植于缺血再灌注损伤眼视网膜下的BM—SCs具有向损伤部位迁移和分化为神经样细胞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背景:研究显示,细胞移植对脑出血脑损伤有保护作用,有学者在脑梗死后移植骨髓基质于细胞能促进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目的:观察移植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基因修饰的骨锈基质干细胞是否比单纯骨髓基质干细胞移植对脑出血有更好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自体血制作大鼠脑出血模型,36只SD成年大鼠随机抽签法分为3组,每组按不同时间点分为2个亚组,每个时间点6只.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骨髓基质干细胞组、骨髓基质干细胞组分别在脑出血壳核注射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基因修饰的骨髓基质干细胞、骨髓基质干细胞20μL/只: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20μL.分别在1,2周处死大鼠,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突触素和神经生长相关蛋白在脑出血周边区的表达.结果与结论:各时间点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骨髓基质干细胞组的突触素和神经生长相关蛋白43免疫阳性产物比骨髓基质干细胞组和对照组显著增加(P<0.05).提示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基因修饰的骨髓基质干细胞比单一骨髓基质干细胞对大鼠脑出血有更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自体骨髓干细胞(BMSCs)动员联合辛伐他汀治疗脑出血的疗效、机制。方法选用成年SD大鼠制备脑出血动物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辛伐他汀治疗组、自体BMSCs动员组和自体BMSCs动员联合辛伐他汀组。采用改良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mNSS)检测大鼠脑功能,组织病理和免疫荧光双标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测BrdU/GFAP、BrdU/NSE及Nestin、BDNF和Ⅷ因子抗原,TUNEL检测细胞凋亡。结果脑出血4周时,自体BMSCs动员联合辛伐他汀组mNSS评分明显低于辛伐他汀治疗组和自体BMSCs动员组,后两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脑组织病理显示炎症水肿、缺血由重至轻依次为对照组、辛伐他汀治疗组、自体BMSCs动员组和自体BMSCs动员联合辛伐他汀组;自体BMSCs动员联合辛伐他汀组BrdU/GFAP和BrdU/NSE免疫荧光双标阳性细胞数显著高于辛伐他汀治疗组(P1=0.000,P2=0.000)和自体BMSCs动员组(P1=0.000,P2=0.000),后两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1=0.000,P2=0.000);自体BMSCs动员联合辛伐他汀组Nestin和Ⅷ因子阳性表达数分别显著高于辛伐他汀治疗组(P1=0.000,P2=0.000)和自体BMSCs动员组(P1=0.000,P2=0.000),后两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1=0.000,P2=0.000)。自体BMSCs动员联合辛伐他汀组BD-NF阳性表达数与自体BMSCs动员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25),但显著高于辛伐他汀组(P=0.005),后两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1=0.000,P2=0.000);自体BMSCs动员联合辛伐他汀组细胞凋亡数明显低于辛伐他汀治疗组(P=0.000)和自体BMSCs动员组(P=0.000),后两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1=0.000,P2=0.000)。结论自体BMSCs动员联合辛伐他汀可协同促进BMSCs向出血区脑组织聚集、增殖、分化,分泌神经营养因子、促进血管生成、减少细胞凋亡,增强脑出血后神经再生与脑损伤的修复,明显改善脑出血大鼠脑功能。 相似文献
14.
背景:研究证实,细胞移植和神经营养因子相结合治疗脑损伤能促进大鼠神经功能的恢复。目的:观察移植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基因修饰的骨髓基质干细胞对大鼠脑出血后神经营养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通过脑立体定位仪向SD大鼠脑尾壳核注射胶原酶和肝素建立脑出血动物模型,将48只模型鼠随机分为3组,骨髓基质干细胞组、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骨髓基质干细胞组和对照组于建模后第3天在脑出血部位分别移植骨髓基质干细胞、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骨髓基质干细胞以及生理盐水。结果与结论:与对照组和骨髓基质干细胞组相比,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骨髓基质干细胞组大鼠神经功能恢复更好;与对照组相比,移植后1,2周其他2组各神经营养因子表达均显著增加(P<0.05)。提示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基因修饰的骨髓基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脑出血大鼠比单纯骨髓基质干细胞有更好的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移植对大鼠脑出血后神经可塑性的影响。方法利用脑立体定位仪制作大鼠脑出血模型;将120只大鼠随机分成BMSCs移植组、模型组,每组各60只;利用透射电镜观察血肿周围神经组织超微结构及神经突触的变化并应用Simple-PCI图像分析系统,选定测量参数计算突触数量,突触界面曲率,突触后致密区宽度及突触间隙;利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大鼠血肿周围神经组织中神经突触相关蛋白Shank1、Nestin的表达;利用Berderson评分标准对大鼠进行神经功能评价。结果透射电镜观察,BMSCs移植组脑出血灶周围可见大量新生神经元及神经胶质细胞,神经突触数量为16.27±2.14,神经突触界面曲率为1.57±0.04,突触后致密区为68.32±10.54,突触间隙为14.65±1.58,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MSCs移植组及模型组Shank1表达分别为:75.82±10.65、14.33±1.14,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MSCs移植组及模型组Nestin阳性细胞表达分别为:68.87±7.46、12.64±0.07,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MSCs移植组神经功能评分明显降低,与模型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MSCs可促进大鼠脑出血后神经组织修复,增强神经可塑性,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兔骨髓基质细胞(BMSCs)的体外分离培养及定向诱导成骨的方法。方法 选择10周龄新西兰兔,抽取其股骨大转子部骨髓,体外分离纯化得到BMSCs,再利用条件培养液将其向成骨方向定向诱导培养。采用碱性磷酸酶(ALP)和冯库萨(Von Kossa)染色方法,鉴定其成骨性能。结果 BMSCs在培养皿中贴壁生长、增殖,经ALP和Yon Kossa染色证实其有成骨潜能。结论 兔BMSCs的体外培养增殖能力强,能诱导分化为成骨细胞,可以作为骨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17.
小鼠骨髓程序移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21
目的:探讨进一步提高骨髓移植效果的新方法。方法:以昆明种小鼠急性放射病为模型,进行了骨髓程序移植后小鼠活存率及造血重建、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观察。结果:骨髓程序移植可使小鼠移植细胞数降至105数量级,活存率达30%;骨髓程序移植4×106个细胞时,于照射后17天小鼠外周血白细胞、骨髓有核细胞计数显著回升,CFUE、CFUGM、CFUS、CFUF已达正常,GVHD较一次移植1×107骨髓细胞组轻,活存率达60%,显著高于一次骨髓移植组(30%)。结论:骨髓程序移植可能充分利用了每次腾出的“龛位”,增加干细胞植入,却减少了移植细胞数,减轻了GVHD,提高了移植效果,是一种较好的移植新方法 相似文献
18.
背景:国内外动物实验多是研究同种异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移植,但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活体椎间盘内的存活情况还知之甚少.目的:观察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兔椎间盘内的存活情况.方法:选取新西兰大白兔15只,每只兔子的椎间盘被分为3组,即空白组(L1~2)、生理盐水组(L2~3)、绿色荧光蛋白标记的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L3~4,L4~5,L5~6).空白组不注射,生理盐水组髓核内注射生理盐水25 μL,绿色荧光蛋白标记的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注射1×109 L-1绿色荧光蛋白标记的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理盐水混悬液25 μL.移植后1,2,4,6,8周取材,荧光显微镜观察荧光细胞的分布情况及其数量.结果与结论:绿色荧光蛋白标记的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移植后1,2,4,6,8周标本切片,髓核内均可见绿色荧光细胞.移植后6,8周的荧光细胞数量明显少于移植后1,2,4周(P<0.001).提示移植后8周以内,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在兔椎间盘内存活. 相似文献
19.
目的:国内外研究报道,重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可以动员骨髓干细胞向脑梗死病损部位迁徙,减轻脑缺血后的脑水肿和脑损伤,但是,国内关于该类药物对脑出血后脑水肿影响的报道鲜见.观察重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动员骨髓干细胞对大鼠脑出血后脑水肿及血肿周边区脑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9表达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6-03/11在泸州医学院中心实验室进行.①实验材料:健康雄性SD大鼠144只,体质量(300±20)g,由泸州医学院动物科提供.实验过程中对动物处置符合动物伦理学标准.②实验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脑出血组、治疗组,48只/组.脑出血组和治疗组参照Yang的方法,采用断尾取自体血方式制备大鼠脑出血模型.假手术组用生理盐水代替自体血,其余条件与脑出血组一致.治疗组于造模1h后腹腔注射重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60μg/kg.③实验评估:检测大鼠脑组织含水量,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大鼠脑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表达.结果:144只大鼠中共有16只大鼠脱落,其中7只大鼠术后模型评价为0级,9只死亡.均在实验过程中予以补足.①脑出血组大鼠脑组织含水量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 < 0.05),脑出血组含水量在造模后48,72 h最明显,且与造模后6 h、12 h、24 h、7 d相比差异显著(P < 0.05).治疗组大鼠脑组织含水量明显低于脑出血组 (P < 0.05).②脑出血组大鼠脑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表达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 < 0.05),在造模后48 h、72 h最明显,且与6 h、12 h、24 h 、7 d相比差异显著(P < 0.05).治疗组造模后各时间点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表达低于脑出血组(P < 0.05).结论:重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动员骨髓干细胞能下调脑出血后血肿周边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表达,并减轻脑水肿的程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转染小鼠可溶性Fas(sFas)基因后的骨髓移植 (BMT)能否阻抑白血病细胞的免疫逃逸 ,从而消灭残留白血病细胞、减少白血病复发。方法 经尾静脉向雌性C57BL 6小鼠体内植入EL4细胞 1 0 5个 只 ,建立移植性小鼠T细胞白血病 淋巴瘤模型。用转染sFas基因的腺病毒 (Ads Fas)感染 2 4h的雄性C57BL 6小鼠 (H 2 b)骨髓单个核细胞 ,对60 Co致死量照射的雌性同系小鼠进行BMT(D组 ) ,同时设立 :空白对照组 (A组 ,无骨髓细胞植入 )、常规BMT组 (B组 ,骨髓细胞未感染病毒 )、白血病组 (C组 ,仅输入EL4细胞 ,不进行照射和BMT)和绿色荧光蛋白 (EGFP)移植组 (E组 ,骨髓细胞感染AdEGFP)。观察各组造血重建情况、白血病 淋巴瘤的发生及小鼠生存率。结果 BMT后 1 0天脾指数检查 ,B、D、E三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各组与A组间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移植后 30天外周血检查 ,B和D组恢复正常 ,C和E组白细胞和血小板均低下。 2个月后嵌合体检查存在Y染色体 ,骨髓细胞学检查B、D两组基本正常 ,C、E两组存在大量的瘤细胞。C组与E组死亡小鼠组织病理学显示脾脏等部位存在瘤细胞 ,而存活的B和D组小鼠基本正常。生存率 :A组全部死亡 ,B组 (6只 )和D组 (1 6只 )全部存活 ,C组存活 2只 (1 2 .5 % ) ,E组存活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