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李志忠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33):162-162,165
目的:探讨宽QRS波心动过速的鉴别诊断。方法:对58例宽QRS波心动过速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心电图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本组中45例为室性心动过速,11例为室上性心动过速伴差异传导,2例为室上性心动过速伴预激前传。结论:通过对宽QRS波心动过速的病因、心电图表现及相关药品、诊断方法的综合分析,可鉴别诊断宽QRS波心动过速。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逆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DRT)与室速(室性心动过速)之间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在2012年2月至2014年1月间收治的14例心动过速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逆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患者6例,室性心动过速患者8例。比较逆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与室性心动过速疾病的主要特征。结果逆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在多旁道中较为多见,其QRS波与窦律伴旁道下传时QRS存在很多相似住处,不过二者在形态与时限上存在一定差异,当宽QRS波心动过速发作时,从中能够看见逆行P波,这项指标对于二者的鉴别具有重要作用。除此之外,还要明确心房激动波,对宽QRS波形态了解透彻。结论逆向型ADRT在心动过速的参与过程中主要呈现为宽QRS波心动过速,它与室速存在一些差异,在诊断与治疗过程中,首先要明确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了解其过往病历,在特殊情况下,可对患者进行心内电生理检查,便于对疾病做出判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究碎裂QRS波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10月茂名市人民医院诊治的148例左前降病变(n=49)、右冠状动脉病变(n=49)、回旋支病变(n=50)的STEMI患者。给予患者常规12导联心电图检查,将患者分为碎裂QRS波或非碎裂QRS波两组;依据24 h动态心电图检测,分析患者是否发生室性心律失常;比较分析患者发生碎裂QRS的指标及碎裂QRS波与心率变异性指标的关系。结果 STEMI患者碎裂QRS波发生率为38.51%;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为66.22%。碎裂QRS波组梗死下室壁发生率、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dimension,LVDD)、室性心律失常、恶性心律失常、心源性死亡发生率均显著高于非碎裂QRS波组,而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s,LVEF)显著低于非碎裂QRS波组。碎裂QRS波组患者的PNN5...  相似文献   

4.
陈宋明 《上海医药》1998,19(7):30-31
宽QRS波心动过速可由下列原因引起:(1)伴功能性束支阻滞或原有束支阻滞或通过旁道前向传导的室上性心动过速(SVT)。(2)室性心动过速(VT)。大多数VT患者有器质性心脏病(如心肌梗塞)。不同发生机理的病例在治疗上有很大差异,预后也相差悬殊。本文总结5例宽QRS波心动过速病人的诊断和治疗,提出鉴别宽QRS波心动过速的粗略看法及治疗上的一些体会。 1 资料与方法 5例病例系1996年我院住院病人,心动过速时QRS≥  相似文献   

5.
无人区心电轴在心房颤动伴宽QRS波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房颤动是很常见的心律失常,是一种主动性快速的房性异位节律。其自律性极高,发生率仅次于窦性心律失常和期前收缩而居第三位,由于可导致充血性心力衰竭,并发心房内血栓形成及动脉栓塞,甚至诱发心室颤动导致心脏病患者死亡而受到临床重视。心房颤动本身心电图诊断并不难,但当他出现宽QRS波时,是合并室内差异性传导还是合并室性期前收缩、室性心动过速有时很难鉴别,由于他们的意义和治疗是截然不同的,所以其鉴别就显得尤为重要。心电图诊断中,心电轴是一个重要的参考指标,近几年来不少学者提出了无人区心电轴,他是指QRs波的额面平均电轴位于-90°~±180°之间的电轴。我们对113例心房颤动伴宽QRS波群的患者进行分析,旨在探讨无人区心电轴在心房颤动伴宽QRS波中的诊断作用。[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心电图avR导联法和Vi/Vt比值联合应用对宽QRS波群心动过速中鉴别室性与室上性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宽QRS波群心动过速患者100例,均经食管法心脏电生理检查或药物复律后证实,诊断出室性心动过速74例,室上性心动过速26例。然后同时应用avR导联法与Vi/Vt比值对74例室性心动过速进行分析。结果符合avR呈R型,或初始呈r型,q波>40ms,同时Vi/Vt≤1者有51例,均为室性心动过速,特异性达100%。结论联合应用avR导联法与Vi/Vt比值≤1是对宽QRS波群心动过速鉴别诊断为室性或室上性的重要指标,其特异性强、方便、实用。  相似文献   

7.
无人区电轴对房颤并宽QRS波心电图临床意义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无人区电轴用于判别心房颤动伴宽QRS波群性质的临床意义。方法:分析120例心房颤动并宽QRS波群心电图。结果:120例患者中66例为心房颤动并心室内差异传导,54例为心房颤动并室性期前收缩或室速,其中30例心电轴位于无人区。结论:宽QRS波群无人区心电轴可以确定为心房颤动并室性期前收缩或室速,而不是心房颤动并心室内差异传导。  相似文献   

8.
王彩虹  杨向军 《安徽医药》2012,16(6):783-785
目的探讨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ARVC)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符合欧洲心脏病协会ARVC诊断标准的15例患者的临床表现、心电图、超声心动图、MRI及电生理检查等,评价ARVC的检查手段及治疗方法。结果 15例患者均有心悸,其中13例有晕厥,有右室扩大及明确右室心力衰竭临床表现者7例。5例静息心电图出现Epsilon波,10例表现为平均QRS时程延长(≥110 ms),13例记录到室性心动过速。15例患者超声心动图均提示右室受累。治疗上以药物治疗为主,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者2例,1例患者植入ICD。结论 ARVC临床表现隐匿,典型者常以反复发作性室性心动过速、晕厥、猝死为首发症状,部分呈家族遗传倾向。Epsilon波、右胸导联QRS波时限≥110 ms及T波倒置是其特征性心电图表现。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室性心动过速成功率低,药物治疗效果不佳,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治疗较为可行。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宽QRS心动过速的快速诊断与干预策略。方法急诊观察52例宽QRS心动过速的急诊临床相关资料及干预措施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1例室性心动过速(VT)占79%,5例室上性心动过速(STV)达10%。心肌梗死发生者均为VT。心电图仍为鉴别VT和SVT的手段。胺碘酮、心律平、硫酸镁等为有效的治疗药物,必要时行电复律。结论宽QRS心动过速尽快正确鉴别诊断有益于急诊抢救治疗,干预治疗减少宽QRS波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宽QRS波心动过速系指心电图上QRS波群宽度≥120 ms,频率大于100次/min,规则或基本规则的发作性心动过速,包括室性心动过速和室上性心动过速,二者对患者的危害性大不相同,处理方法有很大区别,因此对宽QRS波群心动过速起源部位的诊断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体表心电图鉴别室性心动过速与室上性心动过速比较困难,食管心电图可以让诊断更准确[1].我院32例宽QRS波心动过速患者应用食管电生理得到有效诊治.  相似文献   

11.
宽QRS波群心动过速是指体表心电图QRS波群时限≥0.12s,心室率>100次/min的心动过速,以室速最多见.由于室速的预后恶劣,如果把室速误诊为室上速而采用不正确的治疗方法,常可发生致死性结局.因此,正确识别和处理好室速和室上速尤为重要,我科收治的宽QRS波群心动过速,经心电图、食管电生理确诊为室速的20例,实行电转复的患者护理配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在宽QRS波心动过速时床旁无X线引导下紧急经静脉留置漂浮起搏电极的操作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4月至2013年2月在宽QRS波心动过速时床旁无X线引导下紧急经静脉留置漂浮起搏电极26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26例在宽QRS波心动过速下操作成功率92.3%,抢救成功率100%,其中12例患者在经电复律或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后立即出现起搏心律,按需起搏的持续时间,最短30秒,最长14天.本组病例在宽QRS波心动过速终止后发现起搏部位为:右心室心尖部23例,右心室流出道3例.全部患者均无血气胸、栓塞、心脏穿孔、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结论 宽QRS波心动过速时、床旁无X线引导下紧急经静脉留置漂浮起搏电极对高心跳骤停风险的患者可提高抢救成功率,可于临床推广;其技术上要点包括:一、准确地穿中深静脉并确保导管行进路径无异常;二依靠起搏器的感知功能以及结合心内心电图进行定位;三、结合床边胸片及时调整电极的位置.  相似文献   

13.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aroxysmal supraventricular tachycardia,PSVT)与室性心动过速(ventricular tachycardia,VT)均可以表现为宽QRS波心动过速(wide QRS complex tachycardia,WCT),但两者的危害性和治疗用药大相径庭,不适当的治疗可能加重患者的病情。因此,及时和正确对WCT进行鉴别诊断是十分重要的,尤其掌握常规心电图的鉴别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无人区心电轴对心房颤动伴宽QRS波性质的鉴别价值。方法分析心房颤动伴宽QRS波115例心电图。结果在115例患者中,65例心房颤动伴室性期前收缩(21例心电轴位于无人区);50例心房颤动伴心室内差异性传导,其心电轴无1例位于无人区。结论无人区电轴在心房颤动合并宽QRS波群诊断中是一项特异性强,简单实用的鉴别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宽QRS波群心动过速的临床诊疗经验,探讨此病的快速诊断及紧急处理方法。方法统计分析26例宽QRS心动过速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1例患者在用药后复律,复律时间根据患者情况分布为10s至12min之间,另外有5例患者经电复律后用药物维持;治疗后自行出院患者有17例,继续观察治疗2d后出院患者有7例,另外有2例死亡。结论对宽QRS心动过速患者进行正确诊断且积极有效的治疗,具有很大的临床价值,同时可以明显降低患者死亡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食管心房调搏宽QRS波与隐性心室预激的相关性。方法将77例行食管心房调搏检查(TEAP)的患者根据心电图结果不同分为两组,Ⅰ组45例患者心电图正常,经心内电生理检查(EPS)排除存在隐性心室预激;Ⅱ组32例患者心电图显性心室预激,并经EPS证实。Ⅰ组患者TEAP显示电脉冲波( S波)后间断或连续呈宽 QRS 波群图形,并测量 SR 间期,同时与Ⅱ组患者的 TEAP 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Ⅰ组患者中20例(ⅠA组)为心室起搏,TEAP究其图形显示S波后紧随宽大QRS波群呈右束支阻滞图形,SR为0 s;25例(ⅠB组)SR间期不固定,SR为(0.07±0.01)s,S波与QRS波无关,为室性期前收缩,QRS波群形态据期前收缩起源点不同而不同。(2)Ⅱ组患者TEAP检查过程中S波后有紧密相关的心房除极P波,经过较正常缩短的房室传导时间后出现起始有预激波的宽大 QRS波群,SR间期固定,SR为(0.08±0.03)s,同时不同部位旁道QRS波群有不同形态特征。(3)ⅠA组与ⅠB组、Ⅱ组SR间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7、3.02,均P<0.05);而ⅠB组与Ⅱ组SR间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66,P>0.05)。结论当食管心房调搏检查起搏宽QRS波群时,应综合分析,不应盲目认为是隐性预激旁道,避免给患者带来误诊治。  相似文献   

17.
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并急性心肌梗死的心电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高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CLBBB)合并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心电图诊断准确性。方法对首次发现218例CLBBB患者,急查心肌酶检出14例(6.42%)AMI者,分析其心电图特征。结果前间壁心肌梗死9例,8例V1、V2,V3,导联呈QS型,7例V1、V2、V3导联ST段呈单向弓背向上抬高0.4~0.8mV,T波直立,其J点不易识别,2例ST段垂直抬高与T波相融呈似一大“R”型。广泛性前壁心肌梗死1例,其V1~V3导联呈rS型,V6导联QRS波群呈现宽阔而顶端粗钝的R波,V1~V4ST段弓背向上抬高0.3~0.5mV,STV5、V6、1、aVL导联斜向上抬高0.1~0.2mV。4例下壁心肌梗死,3例Ⅱ、Ⅲ、aVF导联均呈QS型,ST段弓背向上抬高0.3~0.5mV,T波直立。结论心电图中异常Q波及QRS主波向下时ST段呈单向弓背向上抬高0.3~0.8mV或QRS主波向上时ST段斜向上抬高0.1~0.2mV对CLBBB并AMI均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8.
吴越  方晴霞  卢刚  魏尔清 《医药导报》2008,27(11):1352-1354
目的考察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治疗肿瘤周围血管源性脑水肿(PVBE)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79例肿瘤周围血管源性脑水肿患者按使用药物的种类进行分组,地塞米松(DXM)组39例,给予DXM 10 mg,每天1次,静脉滴注3~4周;甲泼尼龙(MPD)组31例(包括14例按疗程治疗停药后再次出现严重PVBE的DXM组患者),给予MPD 80~120 mg,每天1次,静脉滴注,连续2周,停药3 d后按上述剂量继续用药1~2周;ACTH组46例(包括按疗程治疗停药后再次出现严重PVBE的17例DXM组患者和6例MPD组患者),ACTH 25 U,qd,缓慢静脉滴注,连续2周,停药3 d后按上述剂量继续用药1~2周。3组患者按上述方法治疗完成后激素用量逐渐递减,或根据患者主诉做相应调整,3个月内完全停药后随访>1个月评价疗效。结果DXM组治疗前PVBE 水肿指数(EI)为3.3~4.9(3.17±1.39),治疗后头痛等症状有明显改善,但PVBE EI增高至5.1~9.8(7.16±1.91);MPD组治疗前PVBE EI为3.8~7.4(5.26±1.93),治疗后降至2.7~5.1(3.88±1.56,P<0.05);ACTH组治疗前PVBE EI为4.7~9.6(7.01±1.83),治疗后为1.1~2.9(2.07±0.62,P<0.05)。两组间以及治疗前后PVBE EI均差异有显著性。DXM组有效率为20.5%(8/39),分别有14例和17例患者在完全停药后1个月内再次出现严重脑水肿反应而接受MPD和ACTH治疗;MPD组有效率61.3%(19/31),但12例患者完全停药后再次出现严重脑水肿反应的时间较短,仅约2周;ACTH组有效率与MPD组相近,为67.4%(31/46), 其中22例(47.8%)患者因病灶基本消失、局部软化灶形成或因水肿基本消退而无法测算PVBE EI;有9例患者因停药后出现严重脑水肿反应而再次予以原剂量ACTH治疗,期间因出现明显ACTH药物依赖现象、柯兴征或无法耐受长期静脉注射而接受开颅病灶切除手术,术后ACTH维持治疗1~2周,至出院随访时PVBE基本消失。 结论ACTH可迅速降低肿瘤周围血管源性脑水肿患者PVBE EI,疗效与MPD相似,多数患者肿瘤病灶逐渐缩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右室流出道室早较常见,为功能性早搏[1].心电图表现为V1、V5导联提前出现宽大QRS波群,初始向量与正常心电图QRS波一致.这种早搏往往比较顽固,久治不愈,且易复发,反复出现.虽然为功能性早搏,但往往给患者带来严重的思想负担,患者总有不适感.我们对50例右室流出道早搏患者用步长稳心颗粒加调节植物神经的药物治疗,收到明显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王月英 《北方药学》2011,8(8):59-59
目的:探究分析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病变程度与心电图QRS波变化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我院自2000年1月~2008年3月收治的扩张型心肌病住院患者203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患者进行跟踪随访1.5~2年。结果:心电图分析有37例完全右束支阻;43例室内传导阻滞,上述148例患者平均QRS波宽度为0.12±0.01s。所有患者均有各种不同类型的心率失常。预后跟踪随访2年内死亡64例,26例植入起搏器患者2年内死亡7例。心电图QRS波变化随着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病变程度发展而增宽,平均增宽0.02±0.007s。由束支阻滞图形演变为室内阻滞的有28例。QRS波群R与S之间出现等电位线的有8例,QRS波的增宽与左室射血分数降低呈负相关。结论:心电图QRS波变化反应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病变的发展程度,为此需要进行早期药物治疗,以延缓病变发展进程,延长患者的生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