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外科治疗的现状与争议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chmnic venous insuffciencv,CVI)是常见的血管外科疾病,多种静脉疾病均可导致静脉功能不全,按其病因可分为原发性、继发性、先天性;按解剖范围可分为浅、深和交通静脉3个系统。下肢CVI的外科治疗主要用于原发性CVI和部分继发性CVI的病例。虽深静脉瓣膜重建术对纠正深静脉反流确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2.
内镜筋膜下交通静脉结扎术治疗静脉性溃疡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肢交通静脉功能不全在慢性静脉功能不全(chronic venous insufficiency,CVI)肢体皮肤改变,特别是静脉性溃疡发病中的作用早已为人们所注意,早在19世纪60年代,Gay就认识到下肢静脉性溃疡中存在交通静脉功能不全现象。目前虽尚存在一些争沦,但大多数学者仍持认可态度。功能正常的交通静脉由于瓣膜的作用,可保证由下肢浅静脉系统向深静脉系统的单向回流;而当其功能不全时,下肢深静脉的血流就会通过功能不全的交通静脉逆流入浅静脉,引起小腿浅静脉淤血、  相似文献   

3.
下肢静脉性溃疡的病因与病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肢静脉性溃疡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外科疾病,其发病率为0.5%~3.0%,是下肢静脉倒流性疾病(如原发性下肢深、浅静脉瓣膜功能不全,下肢交通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先天性下肢深静脉无瓣膜症)及下肢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如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下腔静脉阻塞,占位性病变压迫深静脉等)发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光电容积描记(PPG)对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用光电容积描记测定原发性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单纯浅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和单纯交通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共181例206条肢体的静脉再充盈时间(VRT),并与静脉造影作对照分析。结果 以静脉造影作对照,PPG诊断下肢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诊断灵敏度为89.8%,特异性为83.3%,结论 PPG在检测下肢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有重要临床价值。具有无创伤、无痛苦、无过敏的优点,可作为静脉造影前的筛选和术后患者随访复查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应用股浅静脉瓣膜包窄术治疗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临床效果 ,总结其手术体会。方法 自体阔筋膜片或人造血管片对 47例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患者施行股浅静脉第一对瓣膜包窄术。结果  47例手术效果均满意 ,其症状完全或基本消失 ,近期随访无复发。结论 瓣膜包窄术治疗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具有较好的疗效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6.
下肢深、浅静脉之间有交通支静脉相连通,其中有向深静脉单向开放的瓣膜,引导血液从浅静脉流入深静脉.当交通支静脉尤其是小腿的交通支发生瓣膜功能不全时,深静脉的血液就会通过这些病变的交通支逆流进入浅静脉,导致下肢淤血,从而在足靴区出现一系列的皮肤营养性病变.血管外科于我院2004年6月~2005年8月采用术前超声定位腔镜下超声刀小腿交通支离断术(subfascial endoscopic perforator surgery,SEPS)治疗下肢交通支功能不全30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下肢浅静脉曲张,尤其是合并足靴区广泛性色素沉着、湿疹和溃疡的病人,多数在深静脉及大隐静脉瓣膜关闭不全的基础上合并交通静脉瓣膜功能不全,为准确结扎阻断交通静脉,1985年德国的Hauer首先将腹腔镜技术引入治疗下肢静脉疾病,开展了腔镜筋膜下交通静脉手术(subfascialendoscopicper foratorsurgery,SEPS)。此后,随着腔镜技术不断改进,这种手术的开展越来越广泛。我院采用SEPS治疗下肢交通静脉瓣膜功能不全5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002年10月~2004年3月收治5例交通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病人,均存在深静脉及大隐静脉…  相似文献   

8.
下肢静脉曲张是多种静脉疾病所共有的临床表现,最常见的病因是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DVI)和大隐静脉(GSV)功能不全.根据不同的病因,手术包括各种深静脉瓣膜重建、交通静脉结扎和曲张浅静脉结扎及抽剥术.对于单纯性浅静脉曲张,传统的手术是高位结扎和抽剥术.近十年,因微创手术的发展,使下肢静脉曲张的治疗取得了明显的进步.  相似文献   

9.
外科手术在治疗慢性静脉功能不全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民 《临床外科杂志》2008,16(5):299-301
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chronic venous insufficiency,CVI)是外科临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我国的发病率约为8%-13%。按1995年American Venous Forum所认同的概念及诊断和分类标准,多种血管疾病均可导致CVI的发生。按病因可分为原发性、继发性和先天性;按血流动力学可分为血液反流性病变和血液回流障碍性病变;按解剖学可涉及浅静脉、深静脉和交通静脉三个系统。外科手术主要针对原发性、血液反流性疾病,范围可涵盖浅静脉、深静脉和交通静脉。  相似文献   

10.
Zhang H  Lü JJ  Zhang JW  Zhang BG 《中华外科杂志》2004,42(18):1121-1124
目的 评价股浅静脉瓣膜环形缩窄术治疗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疗效和应用价值。方法  97例 (97侧肢体 )经静脉顺行造影证实为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患者分为A、B两组 ,A组 79例 ,B组 18例。A组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加交通支结扎术同时行股浅静脉瓣膜环形缩窄术 ,B组仅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加交通支结扎术。以CEAP临床分类与临床记分和顺行性下肢静脉造影评价疗效。结果 A、B两组术后临床记分均明显下降 (A组P <0 0 1;B组P <0 0 5 )。A组中C5~C6者手术效果较C2 ~C4者好 ;两组C2 ~C4者比较 ,A组手术效果优于B组。术后A组中 6 7侧患肢行顺行性下肢静脉造影 ,瓣膜功能恢复有效率为 83 5 8% (5 6 /6 7) ,显效率为 4 1 79% (2 8/6 7) ;B组 12侧患肢股浅静脉瓣膜功能恢复有效率为 33 33% ,两组有效率比较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交通支结扎加股浅静脉瓣膜环形缩窄术 ,较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交通支结扎术更有助于临床症状缓解和瓣膜形态功能的恢复。术前明确诊断为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患者 ,宜行股浅静脉瓣膜环形缩窄手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