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自体大隐静脉倒置旁路转流术治疗下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2年5月采用自体大隐静脉倒置旁路转流术治疗下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21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行股浅动脉-胫后动脉旁路转流术9例,股浅动脉-腓动脉旁路转流术5例,股浅动脉-腘动脉远端旁路转流术4例,腘动脉-胫后动脉旁路转流术3例.结果:1例拟行股浅动脉-胫后动脉旁路转流术患者术中证实远端流出道差而终止手术,20例完成手术,成功率为95.2%.患者术后肢体远端血供均改善、静息疼消失、间隙性跛行距离延长、溃疡愈合;平均踝肱指数(ABI)由术前0.46±0.12上升到术后1.05±0.07 (P<0.001).18例获得随访5~59(30.6±7.5)个月,治疗效果稳定.结论:自体大隐静脉倒置旁路转流术是存在远端流出道的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下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thmmboangiitis obliterans,TAO)合并动脉硬化闭塞症(arteriosclerosis obliterans,ASO)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治疗的TAO合并ASO 6例患者的资料.2例行腹主动脉切开取栓+内膜剥脱+腹主动脉-股深动脉人工血管旁路移植-胭动脉人工血管-小腿动脉自体大隐静脉旁路移植术,1例行腹主动脉切开取栓+内膜剥脱+腹主动脉-右股深动脉人工血管旁路移植-膝下胭动脉人工血管旁路移植术;1例行左髂总动脉-左股深动脉人工血管旁路移植一胫前动脉自体大隐静脉原位移植术,1例行左侧人工血管切开取栓+左股深动脉成形-膝下腘动脉人工血管旁路移植术,1例行右股总动脉-左股总动脉人工血管旁路移植-胫后动脉自体大隐静脉旁路移植术.结果 5例患者术后恢复顺利,1例于术后当天出现股动脉-腘动脉人工血管和远段的大隐静脉桥血栓形成,立即再次手术行人工血管和大隐静脉切开取栓术,并同时行胫后动静脉吻合.6例患者均痊愈出院,无死亡病例.5例患者的下肢远端静息痛完全缓解,1例部分缓解.足部溃疡的2例创面明显缩小,无感染发生.所有患者得到随访,平均随访为6.5个月,3例足部溃疡愈合.1例术后3个月出现左股部切口感染,最终行膝上截肢处理,残端一期愈合.其他5例患者的移植血管通畅,症状缓解.结论 对TAO合并ASO患者如果手术治疗方式恰当,可以取得比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自体大隐静脉旁路转流术治疗下肢(腘-股)动脉硬化闭塞症(ASO)的效果。方法随机将60例下肢(腘-股)ASO患者分成2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观察组实施自体大隐静脉旁路转流术。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2组均顺利完成手术。出院时2组患者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踝/肱指数(ABI)均较术前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均获得6~12个月随访。经彩超或CTA复查,观察组患者血管血运及VAS评分和ABI均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体大隐静脉旁路转流术和PTA治疗下肢(腘-股)ASO,均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医院的条件和术者的手术经验加以选择。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股腘动脉闭塞行腔内治疗和旁路转流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本院收治的60例(67条肢体)股腘动脉闭塞(TASCⅡC/D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腔内治疗41例(47条肢体,腔内治疗组),旁路转流术19例(20条肢体,旁路转流术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恢复行走时间、踝肱指数(ABI)及随访1~4年的通畅率及保肢率。结果腔内治疗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术后恢复行走时间明显少于旁路转流术组(P0.01);两组术后ABI及技术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12个月的随访,腔内治疗组一期通畅率与旁路转流术组的通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3.6%vs 50.0%,P0.05);术后18~48个月的随访,腔内治疗组二期通畅率及保肢率高于旁路转流术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9.5%vs 50.0%,P0.05)。结论腔内治疗与旁路转流术治疗TASCⅡC/D型股腘动脉闭塞患者在短期内均能取得满意临床疗效及较好通畅率;但腔内治疗有着微创、术后恢复快等优点,且具有可重复操作性,有助于提高患肢远期血管通畅率。  相似文献   

5.
倒转大隐静脉的股-腘-胫动脉旁路转流术,是治疗腹股沟平面以下动脉粥样硬化的典型方法,但有40%病例在术后3年内失败。通过以最小的创伤破坏静脉瓣膜和保持原位静脉的缸管滋养管这两方面的改进,提高通畅率,使一度弃用的原位大隐静脉旁路转流术,重新成为可供选用的动脉重建方法。本文报告作者采用本方法治疗8侧下肢的经验。  相似文献   

6.
支架植入联合旁路转流术治疗下肢多平面动脉闭塞症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联合腔内支架植入和旁路转流术治疗下肢多平面动脉闭塞症的初步临床经验。方法1998年11月~2002年12月,14例病人(20条肢体)多平面动脉硬化闭塞症病人同时进行髂动脉支架植入(16条肢体)和远端动脉旁路转流术(20条肢体)。结果16条肢体中14例髂动脉支架植入成功。远端动脉旁路转流术包括膝上6条,膝下14条。20条肢体术前平均踝肱指数为0.32±9.40,术后为0.77±7.30,二者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平均随访24(3~49)个月,髂动脉支架一期通畅率为92.8%(13/14),二期通畅率为100%(14/14);远端动脉旁路转流手术一期通畅率为85%(17/20),二期通畅率为95%(19/20)。全组无手术死亡。结论支架植入联合旁路转流治疗下肢多平面动脉闭塞症,技术安全,初步结果满意,长期结果有待进一步随访。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髂动脉支架联合人工血管转流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5月至2008年6月共59例(75条肢体)ASO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均采取髂动脉支架联合人工血管转流术治疗,其术后6、12、24、36及48个月的累积通畅率分别为94%、90%、85%、69%和60%。术后踝/肱指数(ABI)为0.3~1.2,平均为0.85±0.16,与术前(ABI0.1~0.67,平均为0.41±0.1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临床症状好转为34.67%(26/75),显效为57.33%(43/75)。术后1个月内并发症15例(25.4%),均经治疗病情好转痊愈出院。结论髂动脉支架联合人工血管转流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下肢ASO的方式,可以获得很好的临床效果和中期通畅率。  相似文献   

8.
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术和大隐静脉内瘘术的临床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96年4月-2002年3月,47例尿毒症患者(49肢)接受肱动脉—头静脉人工血管内瘘术和腘动脉-大隐静脉内瘘术。其中40例行肱动脉—头静脉人工血管内瘘术(41肢),7例行股动脉—大隐静脉内瘘术(8肢)。人工血管内瘘组围手术期4例发生急性心功能不全,死亡1例。平均随访34个月(6—70个月),1年初始通畅率为82.9%,再手术通畅率为95.1%;2年初始通畅率为67.3%,再手术通畅率为78.4%。初始通畅时间最长的为75个月,最短的为1个月。大隐静脉内瘘组8例无围手术期死亡。平均随访13个月(2-39个月),1例因脑出血于术后2个月死亡。1例术后6个月血栓形成,再行对侧下肢大隐静脉内瘘术至今33个月,内瘘通畅。其余5例均通畅。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术和下肢大隐静脉内瘘术虽有操作复杂、创伤相对较大等缺点,但可以作为传统方法的重要补充,为一部分患者提供一条安全持久的血透通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大隐静脉耻骨上交叉转流术治疗髂股静脉闭塞症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山东省立医院血管外科2006年3月—2010年9月收治的23例髂股静脉闭塞症患者,均行大隐静脉耻骨上交叉转流术。结果:随访18例,随访率78.26%,随访时间2~54个月,平均25个月。15例临床症状缓解3,例临床症状无改善,总有效率83.33%。13例转流大隐静脉通畅,5例转流大隐静脉闭塞。结论:在严格掌握适应证的情况下,大隐静脉耻骨上交叉转流术治疗髂股静脉闭塞症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90例重症下肢缺血的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重症下肢缺血的治疗方法。方法90例(97条肢体)重症下肢缺血患者中76.3%(74/97条肢体)行下肢动脉旁路转流术,流出道直接位于膝上者为36.5%(27/74条肢体),膝下者31.1%(23/74条肢体),多节段旁路转流32.4%(24/74)条肢体;21.6%(21/97)条肢体一期行截肢术;2.1%(2/97)条肢体保守治疗。结果下肢动脉旁路转流术后,保肢率为90.5%,围手术期死亡率4.4%。术后平均随访(26±24)个月,肢体缺血改善率84.4%,保肢率92.2%,血管通畅率75%。结论重症下肢缺血患者通过选择恰当的血管重建方式,可以获得满意的血管通畅率和保肢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股腘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C、D级病变)的近中期疗效.方法 2005年1月至2009年2月,170例患者(191条肢体)行股动脉以远血管重建术.其中男性108例,女性62例;年龄45~85岁,平均67岁.症状包括间歇性跛行78例,静息痛62例,下肢缺血性溃疡19例,远端组织坏死11例.所有患者术前均行动脉造影检查,根据TASC Ⅱ分级:C级病变127条肢体,D级病变64条肢体.手术方法包括大隐静脉原位旁路移植术15条肢体,大隐静脉转位20条肢体,人工血管旁路移植术128条肢体,大隐静脉与人工血管组合旁路移植术28条肢体.结果 围手术期无死亡病例.术后随访6~36个月,平均(24±6)个月;76例失访,随访率57%(109/191).一期通畅率84.4%(92/109),其中人工血管旁路移植通畅率88.2%(75/85),大隐静脉(原位、转位、组合)旁路移植通畅率70.8%(17/24).二期通畅率89.9%(98/109).结论 人工血管旁路移植术是治疗严重股腘动脉闭塞症(TASC C和D级病变)的主要方法,手术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的不同治疗方法及其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6年1月~2009年3月95例下肢ASO患者经保守(保守治疗组,49例)、不同术式手术及介入治疗(外科治疗组,46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86例(90.5%)患者得到随访,随访3个月至3年(平均2年)。随访期间,保守治疗组44例得到随访,其中14例有效,3例加重,余27例未见明显变化;外科治疗组42例得到随访:手术组患者术后6个月的通畅率为96%(24/25),其中1例行股腘动脉膝上人工血管旁路术,术后半年再次闭塞,经取栓后恢复;介入组患者介入治疗后6个月的通畅率为88.2%(15/17),其中2例股腘动脉TASCC型患者治疗半年后再次狭窄,再次给予PTA后恢复。结论 FontaineⅠ期及Ⅱa期应首选保守治疗,FontaineⅡb期及以上可选择外科干预,TASCA、B型应采用介入治疗,TASCD型应采用旁路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自体大隐静脉转流术后移植血管闭塞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7年4月于山东省立医院、菏泽市中医医院、济南市中医医院确诊为ASO且行自体大隐静脉旁路转流术的11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移植血管是否发生闭塞分为未闭塞组(A组)与闭塞组(B组),比较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手术方式、移植血管长度、移植血管直径、术前及术后踝肱压力指数等指标的差异。结果:闭塞组患者39例,未闭塞组患者73例。两组手术时长、术前ABI及术后即刻AB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 tic回归分析显示,手术方式、移植血管长度和移植血管直径是自体大隐静脉转流术后移植血管闭塞的危险因素。结论:下肢动脉转流手术方式、移植血管长度和移植血管直径是影响移植血管闭塞的危险因素,术前流出道的评估和术式的选择有利于维持移植血管的通畅性。  相似文献   

14.
动脉旁路手术治疗慢性下肢缺血的中远期结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慢性下肢缺血的动脉旁路治疗的中远期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07年4月212例经动脉旁路治疗的慢性下肢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治疗方式包括股.膝上腘动脉旁路111例,股-膝下胭动脉旁路59例,主-髂动脉旁路25例,股股转流17例.结果 术后186例(87.7%)获随访6~68个月(中位随访期18个月),股-膝上胭动脉旁路术与股-膝下胭动脉旁路术1年初次通畅率分别为69.7%、53.5%,二次累计通畅率为81.6%、60.5%,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3年通畅率分别为56.3%和23.8%,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主-髂股旁路与股一膝上胭动脉旁路及股股转流术近远期通畅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内52例患者行二次手术,23例行膝上或膝下截肢,保肢率为89.2%.围手术期死亡10例(4.7%),随访死亡20例,多数死于心脑血管原发疾病;人工血管感染6例.结论 根据患者病情选用适当的旁路手术方式,可取得满意的效果.股-膝上腘动脉旁路中、远期通畅率高于股-膝下胭动脉旁路,两者近期通畅率无差异.  相似文献   

15.
358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外科治疗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慢性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外科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07年7月序贯治疗的358例慢性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接受动脉搭桥或介入治疗后远期疗效.结果 男293例,女65例,年龄(66 ±10)岁.本组接受了包括搭桥手术、介入治疗、截肢(趾)等外科治疗共413例(次).失访48例,随访率86.6%,随访时间6~64个月.髂动脉支架介入治疗术后1、2、3年初次开通率高于腹主-髂-股动脉人工血管搭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也高于股(腘)动脉支架介入治疗术后初次开通率,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股-腘动脉膝上人工血管搭桥术后1年的初次开通率略高于膝下搭桥,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2、3年初次开通率均高于膝下搭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股浅动脉球囊扩张成形术术后1年通畅率略低于腘动脉以远的球囊扩张术,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组截肢率为10.3%(37/358),围术期死亡率3.9%(14/358),随访期死亡率6.4%(23/358).结论 下肢动脉硬化患者根据病情选择适当的外科治疗方式,可以获得较高的术后通畅率.  相似文献   

16.
267例主髂动脉闭塞的手术治疗经验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Wu Q  Chen Z  Tang X 《中华外科杂志》2001,39(11):832-834
目的 探讨肾动脉开口水平以下腹主动脉闭塞及髂动脉闭塞的手术方式选择及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67例主、髂动脉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67例患者全部行手术治疗。行腹主动脉-髂(股)动脉人工血管转流术145例,髂动脉-股动脉人工血管转流术40例,股动脉-股动脉人工血管转流术45例,腋动脉-股动脉人工血管转流术37例。总有效率为96.5%,围手术期病死率为3.5%。267例中178例得到随访,平均随访时间5年9个月,人工血管通畅率为82.0%。结论 符合正常血液动力学手术的主要术式是腹主动脉-(双)髂、股动脉人工血管转流术,对于年老、体弱者,特别是全身一般状况较差,伴有冠心病、高血压、脑动脉硬化、脑梗塞等慢性疾病的患者,应采用腋动脉-(双)髂股动脉人工血管转流术或股动脉-股动脉人工血管转流术,可明显减低手术病死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肝素涂层人工血管在腔内治疗失败的严重下肢缺血(CLI)患者行下肢动脉旁路移植术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0月至2019年4月北京医院血管外科收治的腔内治疗失败的CLI患者行下肢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临床症状、病变特点,选择个性化治疗方案,包括支架取出术、动脉内膜剥脱和成形术、人工血管或人工血管复合自体静脉旁路移植术等多种手术方式完成下肢动脉血运重建。分析围术期并发症、症状缓解和溃疡伤口愈合情况、桥血管通畅率及保肢率。结果:入组患者共27例,其中16例静息痛患者术后疼痛均有效缓解,11例有足部溃疡和组织坏死者中,9例完全愈合,2例术后半年溃疡面缩小。术后并发症6例,术后30 d无死亡病例。所有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3.0±8.9)个月(范围:2~35个月)。通过Kaplan-Meier曲线计算,术后6、12及24个月一期通畅率分别为83.3%、73.7%及49.1%;二期通畅率分别为91.8%、82.1%及70.8%;保肢率分别为91.8%、86.9%及76.6%。其中15例股-腘动脉旁路移植术术后1、2年一期通畅率分别为86.7%、49.5%;二期通畅率分别为93.3%、81.7%;保肢率分别为93.3%、81.7%。8例股-小腿动脉旁路移植术术后1、2年一期通畅率分别为45.0%、45.0%;二期通畅率分别为58.3%、58.3%;保肢率分别为58.3%、58.3%。结论:肝素涂层人工血管动脉旁路移植术为腔内治疗失败的下肢动脉复杂病变提供了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能够有效缓解症状及提高保肢率。  相似文献   

18.
微创技术结合外科手术治疗重症下肢缺血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目的 探讨术中血管微创治疗技术结合外科手术治疗重症下肢缺血的初步临床经验。方法 1999年7月至2000年10月,采用术中同时行髂动脉腔内微创治疗技术(球囊扩张和支架植入)结合肢体远端动脉重建术治疗广泛多节段动脉硬化闭塞症15例(20条肢体)。结果 术中17条髂动脉微创介入治疗均获成功,11条肢体同时行股-腘动脉人工血管旁路术,3条肢体行股-股-腘动脉人工血管旁路系列转流术,5条肢体行股深动脉成形术。其中有1条肢体股-腘动脉旁路术失败。本组患者无重要脏器并发症和手术死亡。平均随访时间8个月(1-16个月),髂动脉腔内支架通畅率100%,3条股-股动脉耻骨上人工血管转流均通畅,而股-腘动脉人工血管通畅率78.6%,截肢率10.0%。结论 术中髂动脉腔内微创介入治疗技术同时结合远端动脉重建术是治疗广泛多节段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害全右特肯沸.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自体大隐静脉转流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合并腘动脉损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15例胫骨平台骨折合并腘动脉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8例行CTA, 7例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提示腘动脉管腔部分闭塞6例,腘动脉管腔全部闭塞9例。所有患者均一期行腘动脉探查并自体大隐静脉转流术、跨膝关节外固定支架固定术,二期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术后定期随访,观察患侧肢体踝肱指数、皮肤温度、膝关节活动度等指标。结果 本组均顺利完成一期腘动脉探查修复联合跨膝关节外固定支架固定术,术中探查见腘动脉断裂3例,腘动脉内膜损伤4例,腘动脉全层损伤8例。自体大隐静脉-腘动脉端端吻合术3例,自体大隐静脉-腘动脉旁路转流术12例。手术时间180~299 min,平均(243.53±33.72) min。术后患肢远端血液循环均稳定,术后即刻彩色多普勒超声提示肢体远端动脉血流通畅,无血管危象发生。术后均随访6个月,随访期内自体大隐静脉桥均未出现狭窄或闭塞。术后第1、6个月患肢踝肱指数及皮肤温度较术前明显改善(P<0.01),术后第6个月膝关节活动度较术后第1个月明显改善(P<0....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术中髂动脉腔内成形及支架植入结合股-Guo动脉旁路术治疗多节段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初步临床经验。方法 采用术中同时行髂动脉腔内成形和支架植入结合股-Guo动脉旁路术治疗多节段动脉硬化闭塞症10例(12条肢体)。结果 术中11条髂动脉行腔内成形和支架植入均获成功,9条肢体行股-Guo动脉人工血管旁路术,3条肢体行股-股-Guo动脉人工血管旁路系列转流术;1条肢体股-Guo动脉旁路术失败,本组患者无重要脏器并发症和手术死亡。平均随访时间6个月(1-12个月,髂动脉腔内支架通畅率100%;3条股-股动脉耻骨上人工血管转流均通畅;而股-Guo动脉人工血管通畅率83.3%;截肢率8.3%。结论 术中髂动脉腔内支架结合股-Guo动脉旁路术是治疗多节段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安全、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