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在细胞学层次上研究γ-IFN对星形细胞肿瘤HLA-G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原代细胞培养成功的基础上,用不同浓度γ-IFN处理,应用RT-PCR检测HLA-G 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γ-IFN处理后,HLA-G基因表达阴性的肿瘤细胞仍未见HLA-G mRNA的表达;不同浓度γ-IFN均可上调HLA-G基因表达阳性肿瘤细胞的HLA-G mRNA水平,并呈刑量依赖关系.结论 γ-IFN可以上调HLA-G基因阳性表达肿瘤细胞的HLA-G基因表达.  相似文献   

2.
目的揭示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的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是否与其保护单核细胞免受过氧化损伤有关。材料与方法用富含M-CSF的L929细胞条件培养液(L929-CM)作为M-CSF来源,以凝胶电泳、DNA断裂定量等方法观察了M-CSF对叔丁基氢过氧化物(tbOOH)诱导的U937细胞DNA断裂损伤的影响。结果tbOOH可以引起U937细胞的DNA断裂损伤,且损伤随tbOOH作用时间的延长而趋明显;而L929-CM可以减轻tbOOH诱发的U937细胞DNA断裂损伤。结论M-CSF对单核细胞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可减轻其氧化损伤。  相似文献   

3.
4.
IFN—γ和BCG—PSN对T细胞HLAⅡ类抗原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GM CSF对LAK细胞抗肿瘤作用影响 ,为临床应用GM CSF提供一些实验数据。方法 按常规分离正常人外周血成单个核细胞 ,分GM CSF组和LAK细胞组进行实验 ,观察GM CSF对LAK细胞的增殖活性和LAK细胞的细胞毒活性的影响。结果 GM CSF组细胞增殖活性较LAK组细胞增殖活性高 ,增殖第 7天时 ,GM CSF组达 7 3× 1 0 6/ml细胞 ,而LAK组只有 5 9× 1 0 6/ml细胞。GM CSF组效应细胞对肝癌细胞杀伤活性为 (1 7 4 8± 1 0 6 5 ) % ,LAK组效应细胞对肝癌细胞杀伤活性为 (32 36± 7 2 9) % ;说明GM CSF组对肝癌细胞的杀伤活性较LAK组效应细胞的杀伤活性为低 (P <0 0 0 5 )。结论 GM CSF对LAK细胞抗肿瘤功能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7.
淋巴细胞是分泌造血细胞集落刺激因子(Colony—stimulating factor,CSF)的重要细胞群之一。实验结果发现,小鼠脾和胸腺中的贴壁细胞对其淋巴细胞分泌CSF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当部分去除脾和胸腺中的贴壁细胞时,淋巴细胞分泌CSF的活性水平明显下降;脾脏淋巴细胞分泌CSF的动态观察显示,淋巴细胞与贴壁细胞同时存在组,分泌CSF的活性水平随培养时间的延长而增高,而部分去除贴壁细胞组,CSF的活性水平很快下降。说明脾和胸腺中的贴壁细胞对于支持脾和胸腺中淋巴细胞分泌CSF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构建单顺反子表达人GM-CSF和B7.1融合基因真核表达裁体。方法 应用巨引物PCR技术对hGM-CSF基因cDNA进行定点突变;应用PCR重叠延伸法,将hGM-CSF和hB7,1基因的cDNA编码序列通过一1inker序列拼接,构建hGM-CSF与hB7.1融合基因hGM-B7.1,将其插入pcDNA3真核表达裁体,测定核苷酸序列。结果 序列分析表明:(1)hGM-CSF突变体基因cDNA编码序列的178位核苷酸由C变为A,其余核苷酸序列均未发生变化;(2)hGM-CSF、1inker、hB7.1的连接顺序、方向及序列完全正确。结论 构建pcDNA3-hGM-B7.1融合基因真核表达载体成功。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T淋巴细胞亚群及GM -csf、IL - 1β、IFN -γ在鼻息肉患者血液中的分布特征及与鼻息肉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鼻息肉 5 5例及鼻中隔偏曲 2 4例血液中T淋巴细胞及上述淋巴因子的含量。结果 :(1)鼻息肉患者血液中 ,GM -csf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2 )鼻息肉患者血液中 ,CD 3、CD 4 明显高于对照组 ,P值分别为 0 .0 0 2 78,0 .0 0 193。结论 :鼻息肉的形成、复发与血液中高GM -csf、CD 3、CD 4 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了探讨沙眼衣原体(CT)感染对IFN—Y诱导的上皮细胞系Hela细胞HLA—Ⅱ分子表达的影响。方法:用直接免疫荧光和流式细胞仅分析等方法,对感染CT的Hela细胞IFN—Y诱导的HLA-DR分子表达水平进行检到。结果:CT感染的Hela细胞IFN—Y诱导的HLA-DR分子表达水平随感染剂量增加和感染时间延长而下降,IL-10抗体不能明显抑制这种下降。结论:CT感染能下调Hela细胞膜上IFN—Y诱导的HLA—Ⅱ分子表达水平,这可能是造成衣原体持续感染的一种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凝血酶通过凝血酶受体(TR)对细胞uPAR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在凝血酶、灭活凝血酶、和抗TR小肽多抗等作用下,以RT-PCR法测定培养U937细胞uPAR mRNA的表达量。结果 凝血酶增强uPAR mRNA表达呈现凝血酶剂艇时间的依赖性。其作用机制与凝血酶和细胞膜上TR间的结合、以及凝血酶的蛋白水解活性有关。高浓度凝血酶或中等浓度凝血酶在延长作用时间长,对U937细胞uPARm  相似文献   

12.
现已证明,机体除骨髓基质细胞之外,其它的细胞也能分泌造血细胞集落刺激因子(CSF)。实验研究发现,体外培养的小鼠肺、脾及胸腺细胞在受到ConA或LPS的刺激作用后,CSF分泌量明显增加,在低剂量时(1.0μg/孔),即有促进CSF分泌的作用,在5.0μg/孔时,促进CSF分泌的作用达最高水平。结果表明,体内许多细胞受到丝裂原刺激时,CSF分泌量增加,有利于激活造血和免疫系统,增强机体的抵抗力。  相似文献   

13.
观察了3种细胞因子和顺式维甲酸(c-RA)在体外对U_(937)细胞增殖与分化的影响。结果表明:rhTNF-α、PHA-LCM和c-RA均能抑制U_(937)细胞的增殖并诱导其向成熟细胞分化,作用方式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而且rhTNF-α和c-RA合用后作用增强。rhIL-1-α单独对U_(937)细胞的增殖与分化没有影响,但可增强c-RA的诱导分化作用。[~3H]-TdR掺入实验表明,rhTNF-α、PHA-LCM和c-RA通过抑制U_(937)细胞合成DNA而使其增殖停滞。结果揭示:合理联合应用分化诱导剂能互相增强作用,对进一步提高白血病细胞的诱导分化效应以及临床治疗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不同血液透析液对U937细胞蛋白激酶C-δ(PKCδ)表达及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在对数生长期人单核细胞株U937细胞培养液中添加不同血液透析液进行干预,分为A液+B液组(血液透析液A液+B液组合)、A液+B液+PKCδ特异性抑制剂(rottlerin)组、A液+B粉组(血液透析液A液+B粉组合)、A液+B粉+ rottlerin组,同时设立空白对照和正常对照组.分组干预后24 h和48 h分别收集细胞,Hoechst33258染色后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学改变;Annexin V-FITC/PI双标记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RT-PCR和Western blotting 检测PKCδ 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 A液+B粉组凋亡细胞明显增多,呈凋亡典型形态学改变,分组干预24 h和48 h的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相应时间点空白对照组、正常对照组和A液+B粉+rottlerin组(P<0.05);同时与两对照组和A液+B粉+rottlerin组比较,A液+B粉组U937细胞PKCδ mRNA和蛋白表达均明显上调(P<0.05).A液+B液组细胞凋亡率及PKCδ mRNA和蛋白表达与两对照组和A液+B液+rottlerin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液透析液A液+B粉组合对U937细胞有明显促凋亡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上调细胞PKCδ表达有关;与A液+B粉组合比较,选择A液+B液组合作为血液透析液可降低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的细胞凋亡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体外诱导分化相关的研究,探讨氨甲蝶呤(MTX)对急性单个核细胞性白血病的疗效.方法以U937细胞株为实验模型,以细胞形态学、NBT还原试验及流式细胞CD14检测为评价U937细胞分化的指标,采用TRAP-ELISA试剂盒检测端粒酶活性.结果经20 nmol/L MTX作用24、48、72 h后,U937细胞体积明显增大,核/浆比例逐渐减少;NBT还原试验逐渐呈现阳性;培养72 h后,CD14阳性细胞从3%上升到20%,提示出现部分分化.单用100 U/mL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并未使U937细胞产生诱导分化作用,但当此剂量的GM-CSF与20 nmol/L MTX同时作用于U937细胞72 h后,63%的细胞出现诱导分化现象.MTX和GM-CSF同时作用24、48、72 h后,端粒酶活性从2.11(未用药前)下降到1.48、0.77和0.24.结论小剂量MTX与GM-CSF联合应用对U937细胞系有明显诱导分化作用,有望为急性单个核细胞性白血病的治疗提供新途径.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单核细胞、内皮细胞的相互作用对单核细胞清道夫受体AI、CD36表达的影响,观察细胞因子在其中的介导作用。[方法]采用单核细胞U937、内皮细胞EA.hy926单独培养、隔离培养及混合培养的方法形成不同的培养条件,通过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培养液中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含量,使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单核细胞表面清道夫受体AI、CD36的表达程度。[结果]单核细胞单独培养条件下清道夫受体AI和CD36的表达量较低,在和内皮细胞隔离培养及混合培养后两者的表达量均显著性升高(P〈0.05),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和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BB在单核细胞清道夫受体AI和CD36表达增高的调节中起着一定的介导作用,但不占主要地位。[结论]单核细胞与内皮细胞的相互作用可通过多种环节上调单核细胞清道夫受体AI和CD36的表达,从而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苦参碱诱导U937细胞凋亡及其对Bcl-2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苦参碱(Mat)抑制人淋巴瘤细胞(U937)增殖及诱导其凋亡的机制.方法: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比色法观察Mat对U937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术(FCM)检测细胞周期变化;Annexin V双标记染色结合FCM检测凋亡率;RT-PCR方法检测Bcl-2 mRNA表达.结果:Mat(0.2~0.5 g/L)作用24,48,72 h后对U937细胞均有增殖抑制作用(P<0.05或P<0.01),在该浓度范围内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其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0.4 g/L;Mat 0.2~0.5 g/L组作用U937细胞72 h后,s期细胞比例均增加,细胞发生S期阻滞(P<0.01);细胞凋亡率分别为3.25%,5.32%,8.17%,11.20%,与U937细胞对照组(1.84%)及Mat 0.1 g/L组(1.95%)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RT-PCR显示Bcl-2 mRNA表达明显减弱,且随剂量增加越明显.结论:Mat在一定浓度和时间对U937细胞具有增殖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是使细胞发生S期阻滞;Mat可以下调U937细胞Bcl-2表达,促进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免疫复合物(ICs)对U937细胞和中性粒细胞表面Fc受体表达的调节.方法将U937细胞或中性粒细胞与各种免疫复合物共同孵育1 h后,用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表面各种Fc受体的表达情况.结果 IgG1ICs和IgG3 ICs能上调U937细胞表面FcγRⅡ和FcγRⅢ以及中性粒细胞表面的FcγR I和FcαR I的表达.与各类免疫复合物孵育后中性粒细胞表面FcγRⅡ的表达呈降低趋势.结论免疫复合物能调节中性粒细胞和U937细胞Fc受体的表达,其中以IgG1 ICs和IgG3 ICs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不同血液透析液对U937细胞蛋白激酶C-δ(PKCδ)表达及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在对数生长期人单核细胞株U937细胞培养液中添加不同血液透析液进行干预,分为A液+B液组(血液透析液A液+B液组合)、A液+B液+PKCδ特异性抑制剂(rottlerin)组、A液+B粉组(血液透析液A液+B粉组合)、A液+B粉+ rottlerin组,同时设立空白对照和正常对照组。分组干预后24 h和48 h分别收集细胞,Hoechst33258染色后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学改变;Annexin V-FITC/PI双标记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RT-PCR和Western blotting 检测PKCδ 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 A液+B粉组凋亡细胞明显增多,呈凋亡典型形态学改变,分组干预24 h和48 h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34.99±3.54)%和(46.35±4.22)%,明显高于相应时间点空白对照组的(7.40±1.33)%和(7.62±0.95)%、正常对照组的(5.37±0.29)%和(6.46±1.02)%和A液+B粉+rottlerin组的(23.58±4.12)%和(33.70±4.50)%(P<0.05);同时与两对照组和A液+B粉+rottlerin组比较,A液+B粉组U937细胞PKCδ mRNA和蛋白表达均明显上调(P<0.05)。A液+B液组细胞凋亡率及PKCδ mRNA和蛋白表达与两对照组和A液+B液+rottlerin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液透析液A液+B粉组合对U937细胞有明显促凋亡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上调细胞PKCδ表达有关;与A液+B粉组合比较,选择A液+B液组合作为血液透析液可降低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的细胞凋亡率。  相似文献   

20.
赵勇  曹雪涛 《中华医学杂志》1997,77(10):732-736
目的探讨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诱导小鼠红白血病细胞分化过程中,树突状细胞的产生及其抗原提呈功能的变化。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分析、电镜技术和4小时51Cr释放法等,进一步观察了GM-CSF的诱导分化作用。结果100ng/mlGM-CSF处理3天后的FBL-3细胞,树突状细胞的特异性标志33D1和NLDC145的表达阳性率显著升高;同时,MHC-Ⅱ、B7-1、B7-2、I-CAM-1、VCAM-1和CD40表达水平均增加;扫描电镜显示GM-CSF处理的FBL-3细胞,表面出现许多树突状突起,透射电镜下可见细胞浆内有丰富的线粒体,核呈分叶状。同时,能够显著刺激同种异体T淋巴细胞增殖,促进IL-2的产生;可显著提高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细胞对FBL-3细胞的特异性杀伤活性。结论GM-CSF诱导的红白血病细胞可向树突状细胞分化,本身具有抗原提呈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