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严重感染和感染性休克早期的集束化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严重感染和感染性休克是以全身性感染导致器官功能损害为特征的复杂临床综合征,病死率高达30%~70%。严重感染是指全身性感染合并器官功能衰竭,其中合并循环功能衰竭称为感染性休克。面对严重感染和感染性休克的挑战,代表11个国际组织的各国危重病、呼吸疾病和感染性疾病专家组成委员会,就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达成共识,于2004年制订了《严重感染和感染性休克治疗指南》,共提出46条推荐意见。  相似文献   

2.
抗内毒素治疗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毒素是引起全身炎症反应综合症、脓毒症和感染性休克等的重要原因,本文主要简介针对内毒素在细胞外信号转导的诸环节拮抗内毒素治疗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

在重症监护病房(ICU) 中,管理严重感染和感染性休克患者是重症医生日常工作,因为感染性休克是ICU 患 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应用血管活性药物是治疗感染性休克重要的循环支持手段。近年来,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和 疗效在不断进行重新评价。2012 年《严重感染和感染性休克国际治疗指南》 以及2014 年《中国严重脓毒症/ 脓毒性 休克治疗指南》进一步就感染性休克患者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提出了推荐性的意见,值得临床医师重视。  相似文献   


4.
感染性休克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休克的研究不断有新成果,现已从微循环障碍进展到细胞,亚细胞及分子水平的研究。治疗上从纠正细胞功能损伤及代谢紊乱进行防治,也有一些成绩。但还有许多问题有待探索, 一、引起感染性休克的病原体以革兰氏阴性杆菌为主,革兰氏阴性球菌(流脑球菌)、革兰氏阳性球菌(金葡),真菌、病毒(流行性出血热)及寄生虫(弓形体)等也能引起休克。二、感染性休克的发病机理各种病原体引起休克的始动因素不同。革兰氏阴性杆菌的壁(内毒素)虽不直接引起休克,但为始动因子,在其直接作用或抗原抗体免疫复合物的作用下影响微循环及凝血-纤溶系统和补体系统,释放各种酶,体液因子介导细胞损伤、最终机体死亡。  相似文献   

5.
感染性休克发病机理的研究已深入到微循环、细胞和分子代谢水平。由于感染性休克原发病因、体液丢失类型、休克持续时间、发病前健康状况等的不同,因而,其治疗不能模式化而必须个体化,即使是同一病人,亦应在动态观察中针对病理的不同阶段及时调整治疗措施。下面简述感染性休克治疗的近展。有效控制原发病因——特效治疗迅速清除原发感染局灶化脓性感染引致脓毒血症并发休克时,应尽快对化脓性病灶进行穿刺或切开引流,以减轻毒血症和避免细菌由局部继续侵入血流。当发生脓毒性流产时,必须及时刮宫,清除胎儿及胎盘组织。对于诱致感染的来源或途径亦要尽早清除或阻断。如因原发疾患必须放置导管时,插入的导管和插入处很可能成为感染源,尤其是起搏器  相似文献   

6.
<正>感染性休克(septic shock)或称脓毒性休克,是由严重感染导致病原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在机体内引起微循环障碍及细胞与器官代谢和功能损害的全身反应性综合征,同时出现了组织低灌注及器官功能障碍~([1])。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是感染性休克常见的一种并发症。感染性休克致AKI具有高发病率和高病死率的特点。研究显示感染性休克患者AKI的发病率高达51%66.9%~([2-4]),而不同  相似文献   

7.
糖皮质激素在治疗感染性休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感染性休克病死率较高.作为感染性休克的辅助治疗,糖皮质激素在感染性休克患者中广泛使用,但其适用人群、使用时间、剂量、疗程一直存在争议.近年来大规模临床试验推荐在感染性休克中使用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本文将时近年来糖皮质激素在感染性休克中应用的研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液体治疗是感染性休克的一项基础治疗措施,依据感染性休克患者在疾病各个阶段的血流动力学特征,我们 可以将感染性休克患者的液体管理分为抢救,优化,稳定和清除四个阶段。核心目的是希望通过感染性休克患者液 体的精细化管理,以迅速纠正循环衰竭,保障组织灌注,防止器官功能损伤,避免液体蓄积,从而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老年重症感染性休克的治疗方法。方法 总结3例老年重症感染性休克的治疗过程。结果 3例患者中,男性2例,女性1例,年龄72~86岁,均合并有>3种基础疾病,2例为手术后合并感染性休克,1例为急性心肌梗死后合并感染性和心原性休克,在常规抗休克治疗无效的情况下,加用山莨菪碱(654-2)20mg静脉注射,5~10min1次,休克均得到纠正,应用山莨菪碱总量为780~1700mg。结论 老年重症感染性休克晚期患者在常规抗休克治疗无效时,短时间内大剂量应用山莨菪碱治疗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本疗法可应用于SARS老年重症感染性休克患者。  相似文献   

10.
抗内毒素治疗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毒素是引起全身炎症反应综合症、脓毒症和感染性休克等的重要原因 ,本文主要简介针对内毒素在细胞外信号转导的诸环节拮抗内毒素治疗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不同类型糖皮质激素治疗对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检索糖皮质激素治疗感染性休克患者的中英文临床随机对照研究,纳入关于糖皮质激素治疗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采用RevMan5.3软件对数据进行Meta分析,分析不同类型糖皮质激素治疗对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 纳入16篇临床随机对照研究共6 896例感染性休克患者。与对照组比,糖皮质激素治疗组患者28 d病死率(P=0.16)、90 d病死率(P=0.16)、ICU病死率(P=0.87)、住院病死率(P=0.3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使用氢化可的松联合氟氢可的松治疗感染性休克患者28 d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RR=0.87, 95%CI 0.87 ~ 0.98,P=0.02)。糖皮质激素明显降低使用大剂量去甲肾上腺素的感染性休克患者的ICU病死率(RR=0.87, 95%CI 0.78 ~ 0.97,P=0.01)。使用糖皮质激素明显升高高血糖的发生率(RR=1.10, 95%CI 1.06 ~ 1.15,P<0.000 1)。结论 糖皮质激素不能改善感染性休克患者的病死率,氢化可的松联合氟氢可的...  相似文献   

12.
一、感染性休克的激素疗法近年来,治疗感染性休克的原则是在有效抗生素控制感染的前提下,在积极改善血容量和血流量的同时,联合应用血管扩张药物及糖皮质激素,以解除血管痉挛,减少毛细血管通透性,防止血液淤滞及血细胞凝集,改善微循环,逆转休克的病理过程。由于糖皮质激素治疗感染性休克的机理尚未弄清,加之其有致感染扩散和干扰机体免疫机能,甚  相似文献   

13.
作者对45例感染性休克与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MOF)病人的血液动力学变化进行了系统观察,发现在感染性休克病程早期所有病人的血液动力学均为高动力状态。随着病程的进展,感染性休克无多脏器衰竭(NMOF)组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在病程第3天恢复正常范围,全部存活。而并发MOF组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呈持续高动力状态,均死于MOF。作者认为维持血流动力学持续高动力状态不一定能提高感染性休克患者的生存率,在此时预示感染性休克常伴有或即将发生MOF,病死率极高。为此在感染性休克早期进行血液动力学监测,维持血流动力学和氧输送在相应水平,预防MOF的发生,无疑是降低感染性休克患者病死率的最可靠的保证。  相似文献   

14.
目的:检测严重全身性感染患者外周血Th17/CD4+T细胞的比例及单个核细胞(PBMC)中RORγtmRNA和IL-17 mRNA的表达水平,探讨Th17细胞在严重全身性感染患者外周血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分析法检测20例严重全身性感染患者、20例感染性休克患者及20例健康体检者外周血Th17/CD4+T细胞比例,RT-PCR法检测PBMC中RORγt mRNA及IL-17 mRNA的水平。结果:严重全身性感染组及感染性休克组外周血Th17/CD4+T细胞比例、RORγtmRNA及IL-17 mRNA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且严重全身性感染组高于感染性休克组(均P0.05)。结论:严重全身性感染及感染性休克患者外周血Th17/CD4+细胞比例增加,RORγt及IL-17蛋白表达水平升高,Th17细胞参与了炎症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SIL-2R对休克新生儿的影响。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36例休克新生儿血清SIL-2R水平。结果 休克组新生儿血清SIL-2R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感染性休克组显著高于非感染性休克组。SIL-2R水平与疾病严重程度无关。结论 休克新生儿体内存在免疫功能紊乱,治疗时应注意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重症感染性休克合并DIC病人早期联合应用低分子肝素、低分子右旋糖酐、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的好转天数、存活率和住院天数。方法收集2003—08/2004—08收住我院急诊内科病房的10例重症感染性休克合并DIC病人的临床资料,采用回顾性分析,以早期联合应用低分子肝素、低分子右旋糖酐、复方丹参注射液病人为治疗组,未早期联合应用上述药物治疗的病人为对照组,观察病人的DIC指标好转天数、存活率和住院天数。结果治疗组病人DIC指标好转天数短,病死率低,住院天数少。结论重症感染性休克合并DIC病人早期联合应用低分子肝素、低分子右旋糖酐、复方丹参注射液对降低病人病死率,提高生存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感染性休克常见的并发症为心功能不全,其严重影响患者健康及生活质量,甚至还会导致患者死亡,是临床上常见的危重症状。随着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配合氧代谢检测及血流动力学检测的广泛应用,给予休克患者改善组织灌注及输液复苏等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感染性休克患者的预后。感染性休克患者的早期发现及治疗,在疾病的进展及预后中起着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8.
<正>感染性休克[1]是指侵入血液循环的病原微生物及其毒素等,激活宿主的细胞和体液免疫系统,产生各种细胞因子和内源性炎症介质,引起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并进一步作用于机体各个器官、系统,造成组织、细胞破坏,代谢紊乱,甚至多个脏器功能衰竭,导致以休克为突出表现的临床综合征。感染性休克是多种因素互相作用、互为因果的综合结果,发病机制复杂,上世纪60年代提出了微循环障碍学说,为休克的发病机制奠定了基础。感染常见的致病菌多  相似文献   

19.
感染性休克是一种较常见的危重症,病死率极高。近年来,我们对31例感染性休克患者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早期加用血管扩张剂立其丁,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感染性休克患者50例,男34例,女16例;年龄24~70岁;均符合WHO制订的感染性...  相似文献   

20.
产褥期感染性休克时有发生,是孕产妇死亡的四大主要原因之一。近年来,我院对产褥期感染性休克患者采用早期目标导向治疗(EGDT),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