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葛根素对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肝脏的抗氧化作用及对部分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全肝缺血再灌注模型,60只大鼠随机分为三组,每组20只,分别为假手术对照组(A组)、肝缺血/再灌注组(B组)和肝缺血/再灌注加葛根素治疗组(C组),分剐在肝缺血前、缺血45min、再灌注45min共3个时相点,检测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黄嘌呤氧化酶(XO)活性、丙二醛(MDA)浓度以及血清谷丙转氨酶(ALT)活性。结果肝缺血/再灌注组,血浆XO,MDA及ALT显著高于假手术对照组、SOD明显低于假手术对照组(P〈0.05或Y〈0.01);而葛根素治疗组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上述指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结论葛根素可通过降低氧自由基水平(增强SOD活性、减弱XO活性)拮抗脂质过氧化反应(降低MDA浓度),从而减轻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参麦、葛根素注射液联合应用对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早期损伤的影响。方法:SD雄性大鼠50只,复制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参麦注射液干预组(5mL/kg),葛根素注射液干预组(35mg/kg)及参麦、葛根素注射液联合应用干预组(3mL/kg和25mg/kg),每组10只。于再灌注后1h检测肝组织丙二醛(MDA)含量及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和乳酸脱氢酶(LDH)的含量;光镜下比较各组肝组织形态学的变化。结果:模型组血清ALT,AST,LDH含量及肝组织MDA含量均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5);参麦、葛根素注射液干预组及二者联合应用干预组血清ALT,AST,LDH及肝组织MDA含量均低于模型组(尸〈0.05);参麦、葛根素注射液联合应用组血清ALT,AST,LDH及肝组织MDA含量的下降程度仅较单独使用二者时稍低,组问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光镜下参麦、葛根素注射液干预组及联合应用干预组的肝细胞损伤程度均较模型组明显减轻,但二者联合应用干预组的肝细胞损伤程度并未较单独使用二者时明显改善。结论:参麦、葛根素注射液对肝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但二者联合应用不能进一步改善肝缺血再灌注所致的早期损伤。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奥曲肽对兔肝脏热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兔肝脏热缺血再灌注模型,将24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A组)、肝脏缺血再灌注组(B组)和奥曲肽预适应组(C组)。观察三组动物缺血30min、再灌120min后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脂质过氧化及血清中血浆内皮素(ET-1)的变化。【结果】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时,血清ALT、AST、LDH、血浆ET-1、肝组织丙二醛(MDA)水平均显著增高,肝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明显减少。再灌注前使用奥曲肽可以明显减轻上述改变。【结论】奥曲肽可能通过保护肝细胞、下调肝脏内皮素的表达、抗脂质过氧化,从而减轻热缺血再灌注对肝脏的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建立老龄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研究5-N-乙基-N-异丙基-阿米洛利(EIPA)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取心电图正常的老龄雄性SD大鼠32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缺血前给药组和再灌注前给药组,每组8只。假手术组只开胸,不结扎冠脉。其余各组均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20min。假手术组及缺血-再灌注组分别于开胸后及冠脉结扎前10min给予生理盐水2mL/kg.其余2组分别于缺血前10min及再灌注前10min给予EIPA2rag(2mL)/kg。观察各组于再灌注后10min、2h、24h3个时间点血清中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水平及术后24h心肌组织中丙二醛(MDA)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使用光学及电子显微镜观察心肌组织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缺血再灌注可造成明显的心肌细胞损伤。再灌注后各时间点血清心肌酶谱水平较术前明显升高;心肌组织中MDA含量明显增高,SOD活性下降。缺血前及再灌注前给予EIPA预处理的两组大鼠,心肌细胞损伤均较缺血-再灌注组有明显减轻。差异有显著性。其中,缺血前给药组的心肌细胞保护作用较再灌注前给药组更为明显。结论:使用阿米洛利同系物——EIPA作为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预处理手段可减轻心肌细胞损伤和坏死。对心肌细胞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关键词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EIPA钠氢交换器抑制剂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齐墩果酸(OA)预处理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细胞凋亡的影响,探讨齐墩果酸预处理对肝脏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雄性 SD 大鼠4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 组)、缺血再灌注组(IR 组)、0.5%羧甲基纤维素钠组(CM 组)和齐墩果酸预处理组(齐墩果酸组),齐墩果酸组以100 mg/kg 的齐墩果酸混悬液,SH 和 IR 组以相同容积的水,CM 组以相同容积的0.5%CMC-Na 分别每日灌胃1次,连续7 d。第8天建立70%肝脏缺血再灌注模型,肝脏缺血60 min 后行再灌注3 h。检测大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LDH 水平;检测肝组织内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GSH)水平变化;通过 HE 染色观察肝组织形态,利用 Tunel 染色检测肝组织凋亡状态;Western blot 检测肝脏组织 caspase3和 p53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 IR 组相比齐墩果酸组血清肝酶水平及肝组织中 MDA 水平显著降低,而 SOD 和 GSH 活性则显著升高;与 IR组相比齐墩果酸组肝组织病理形态学损伤明显减轻;缺血再灌注后可见明显的肝实质细胞凋亡现象,齐墩果酸组凋亡细胞较 IR 组显著下降,且 caspase3和 p53蛋白表达亦减少。结论齐墩果酸预处理可减轻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可能与抑制 caspase3和 p53蛋白表达从而抑制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灯盏花素预适应对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肝损伤的作用.方法:将50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预适应组、灯盏花素组及灯盏花素预适应五组.分别测定各组大鼠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的含量;肝组织匀浆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肝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灯盏花素和预适应组均明显降低大鼠血清ALT、AST活性,灯盏花素预适应组较灯盏花素组更明显.预适应、灯盏花素和灯盏花素预适应组均明显降低肝匀浆MDA的含量,提高肝匀浆SOD的活性.肝组织病理学检查,灯盏花素预适应组明显减轻肝损伤.结论:与灯盏花素组比较,灯盏花素预适应对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肝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卡托普利(CAP)对老年大鼠急性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机制。方法 将60只老年大鼠(20-22月龄)随机等分为假手术组(A组)、缺血/再灌注组(B组)和CAP治疗组(C组,预先两周喂服卡托普利)。检测各组在急性缺血1h、再灌注1h及24h,肾组织匀浆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变化,并观察肾组织形态学改变。结果 与A组对比,B、C组中肾组织的SOD活性显著下降,MDA的含量明显增高。C组在再灌注期肾皮质中的MDA浓度明显低于B组(P〈0.01),SOD活性明显高于B组(P〈0.01)。B组电镜可见明显急性肾小管损伤和坏死,而C组肾小管损伤轻微。结论 老年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中,氧自由基参与了肾脏的损伤过程。卡托普利可以降低MDA含量,增加SOD活性.通过抑制氧自由基的产生.减轻脂盾过氧化反应.对肾脏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过程和相关机制及可溶性TNF-α受体I(sTNFRI)基凼的保护作用。方法预先给予携带sTNFRI基因的重组腺病毒后建立大鼠缺血再灌注模型,阻断肝左、中叶入肝血流60rain后分别再灌注1h、3h、6h、12h。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中肝酶学指标(AST、ALT),TBA法测定肝脏丙二醛(MDA)含量。大鼠肝脏组织切片HE染色后,行光镜检查,观察肝组织显微结构变化。结果AST、ALT和肝脏的组织形态学都显示模型组较假手术组大鼠有明显的肝脏损伤,其中以再灌注6h肝脏损伤最严重。肝组织MDA含量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1),于再灌注3h达到高峰。肝组织TNF-α的表达均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1),且于再灌注6h达到高峰。结论sTNFRI可增强抗氧化能力,降低MDA水平,抑制缺血再灌注大鼠体内氧化应激水平,对大鼠缺血再灌注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缺血预处理(IP)对离体大鼠肺缺血再灌注氧化损伤的影响。方法:建立离体大鼠肺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18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6只。对照组(Con)持续平衡灌注通气60min,无缺血;缺血再灌注组(IR)缺血45min,再灌注30min;缺血预处理组(IP)先给予连续2次的5min缺血、5min再灌注的预处理,再行缺血45min和再灌注30min。测定缺血前和再灌注末灌注液中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白细胞数量,测定再灌注末肺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黄嘌呤氧化酶(XOD)活性和湿/干比(W/D)。结果:IR组再灌末MDA含量、MPO活性、XOD活性和W/D较Con组明显升高(P<0.01),而SOD活性则显著下降(P<0.01)。IP能明显减少再灌后MDA、MPO、XOD和W/D的增加,提高SOD的活性(P<0.01)。结论:IP能明显抑制离体大鼠肺缺血再灌注导致的氧化损伤。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乌司他丁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以及缺血肝叶Toll样受体2(TLR2)表达的影响.方法 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及乌司他丁组.于再灌注120 min后采集标本,测定血清ALT、AST,取缺血-再灌注肝叶组织,测定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丙二醛(MDA)活性,实时定量PCR法测定TLR2表达水平.结果 乌司他丁组大鼠血清ALT、AST和肝组织MDA水平低于I/R组(P <0.05);肝组织SOD水平高于I/R组(P<0.05);再灌注后TLR2表达水平明显升高,而乌司他丁组TLR2表达低于I/R组(P<0.05).结论 乌司他丁可以对部分肝叶缺血引起的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为抑制TLR2的表达.  相似文献   

11.
目的:从形态学探讨Egb761对大鼠海马神经细胞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方法:用四血管法建立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24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和Egb761治疗组)。观察海马神经元缺血再灌注后HE染色、TUNEL染色及透射电子显微镜下改变。结果:海马神经原水肿、凋亡等改变在缺血再灌注组明显高于假手术组,Egb761组介于上述两组之间。结论:缺血再灌注后神经细胞发生水肿、凋亡、坏死等形态学改变,Egb761对大鼠海马神经细胞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APC-Cdh1蛋白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APC-Cdh1蛋白的表达变化。方法雄性SD大鼠60只,体重280~350 g,随机分成假手术组和缺血-再灌注组。采用改良Pulsinelli 4-VO法建立SD大鼠全脑缺血模型,在损伤后不同时间点,免疫组化染色检测Cdh1的表达部位并且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大鼠海马组织APC-Cdh1蛋白的表达。结果免疫组化检测显示APC-Cdh1在海马区及皮层区中均有大量表达。与假手术组相比,缺血-再灌注组术后第1天APC-Cdh1蛋白表达减少,术后第3天升高(P<0-05),术后第7天又降低。结论APC-Cdh1可能与中枢神经系统损伤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Fas蛋白在大鼠局灶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不同时间点的表达变化及丁苯酞对其的影响.[方法]84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丁苯酞治疗组.各实验组又分为缺血再灌注后6h、12h、24h亚组.采用改良的线栓法制作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病理学HE染色观察形态学变化,TUNEL法原位检测凋亡细胞,Western免疫印迹检测Fas蛋白水平的表达.[结果]脑缺血再灌注损伤6h后胞浆中Fas蛋白表达增多,24 h达高峰.缺血再灌注组中Fas蛋白呈强阳性表达,丁苯酞治疗组中Fas蛋白阳性表达较弱,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丁苯酞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导致的神经细胞坏死和凋亡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其可能是通过抑制Fas蛋白的释放起到保护神经元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陆瑾  曹芳  黄铮 《上海护理》2011,11(2):19-21
目的 探讨压疮中不同时间点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组织病理学变化,及其血管内皮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含量的变化与意义.方法 2010年5月,我们将雄性SD大鼠15只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空白组和模型组.模型组中缺血再灌注压疮模型采取埋置铁片加外用磁铁施压方法,分别于...  相似文献   

15.
促红细胞生成素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30min再灌注120min的方法建立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EPO治疗组)。连续监测肢体Ⅱ导联心电图记录再灌注心律失常情况;测定再灌注末心肌组织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氢酶(CAT)、Na+-K+-ATP酶和Ca2+-ATP酶的变化。结果:EPO降低再灌注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与持续时间,使心律失常评分显著降低;EPO减少再灌注末心肌MDA含量,提高心肌GSH-Px、CAT、Na+-K+-ATP酶和Ca2+-ATP酶的活性,对心肌SOD活性无影响。结论:EPO具有抗心肌缺血-再灌注室性心律失常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减轻氧自由基及钙超载的损害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大鼠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72只SPF级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缺血再灌注组及缺血再灌注-乌司他丁组,每组24只。各组根据再灌注时间点不同分为0 h、2 h、4 h、8 h,各时间点6只大鼠。建立下肢缺血/再灌注模型:对照组、缺血再灌注组、缺血再灌注-乌司他丁组。同时,经股静脉采血备检;取骨骼肌组织分别固定,备电镜、光镜检验。分别测定各组动物骨骼肌在发生再灌注时间点0 h、2 h、4 h、8 h时血浆中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的含量。同时检测各组不同时点大鼠后肢腓肠肌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丙二醛(MDA)的含量。光镜下观察骨骼肌细胞结构形态。结果缺血再灌注组血浆LDH、CK的含量4 h达高峰,之后开始下降,缺血再灌注组和乌司他丁组LDH、CK在各时间点的水平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但乌司他丁组各不同时点血浆LDH、CK的含量明显低于缺血再灌注组(P0.05);缺血再灌注组腓肠肌组织表现为SOD活性均低于对照组(P0.05),其中以4 h为最低;脂质过氧化产物MDA含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且以4 h为最高;缺血再灌注组各组动物血浆SOD含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乌司他丁组各时间点腓肠肌中MDA含量低于缺血再灌注组(P0.05),SOD含量高于缺血再灌注组。结论①乌司他丁可以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②乌司他丁能有效抑制大鼠下肢缺血再灌注损伤时骨骼肌细胞破坏而引起的LDH和CK的释放,因此对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骨骼肌的损伤有保护作用;③在缺血再灌注损伤时,乌司他丁组的SOD活性要高于单纯缺血再灌注组,而反映氧自由基对骨骼肌损害的MDA的含量却较单纯缺血再灌注低,提示乌司他丁在清除氧自由基及减轻后肢缺血再灌注损伤方面有明显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江锐  基鹏  姜涛  王儒蓉 《华西医学》2011,(3):325-327
目的 研究双侧迷走神经切断对肺缺血再灌注引起的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将24只健康雄性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双侧迷走神经切断合并缺血再灌注组(NIR组).缺血前和再灌注末抽取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观察动脉血氧分压PaO<,2>及肺泡动脉氧分压差(A-aDO<,2>)的变化.再灌...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黏附分子P-选择素、ICAM-1及树突状细胞(DC)在大鼠肝和肾缺血-再灌注损伤中作用,以及抗P-选择素单抗的抗黏附抑制及其防治效果。方法 分别建立肝和肾缺血-再灌流损伤大鼠模型,随机分为P-选择素单抗治疗组(n=20)和非治疗组(n=20),按不同再灌注时间(1,3,6和24h)再分为4组,每组5只,另设两组另设假手术组(n=5)作为对照。采用免疫组化LSAB法和免疫双染与荧光图像分析法,分别观察和比较各组大鼠肝、肾组织P-选择素、ICAM-1表达及DC分布变化。结果 (1)缺血-再灌注1h起,P-选择素即以肝窦内皮细胞或肾小管上皮细胞为主于肝和肾内广泛高表达,至24h仍维持一定水平;ICAM-1于缺血-再灌注6h起持续以肝窦和肾血管为主表达上调和明显增强。(2)CDla^ CD80^ DC白再灌注1h起以肝窦和肾小管间质为主分布数量逐渐增多,至24h达峰,并与大鼠肝、肾功能密切相关。(3)经抗P-选择素单抗处理后,大鼠肝、肾组织P-选择素和ICAM-1表达受到抑制,CDla^ CD80^ DC分布及数量减少,组织病理损伤及肝、肾功能也相应减轻和改善。结论 DC可能通过黏附分子尤其P-选择素早期介导的肝、肾组织内迁移聚集,参与启动了肝、肾缺血-再灌注时的免疫病理损伤过程,而抗P-选择素单抗对此具有抗黏附调抑和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9.
背景:pifithrin-α是一种可逆性p53抑制剂,应用pifithrin-α抑制p53通路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尚不清楚。目的:探讨核转录因子p53抑制剂对大鼠肝缺血再灌注后PUMA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96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缺血再灌注组,缺血再灌注+二甲亚砜溶媒对照组(二甲亚砜组),缺血再灌注+p53抑制剂pifithrin组(PFT组)。建立70%肝缺血模型,PFT组于60min的肝血流阻断结束时立即给予pifithrin-α,二甲亚砜组给予等量二甲亚砜溶液,对照组和缺血再灌注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结果与结论:大鼠肝缺血再灌注后1,3,6h肝组织PUMA蛋白表达明显,PFT组可以明显抑制PUMA蛋白的表达,但缺血再灌注24hPFT组PUMA蛋白的表达高于其他3组。结果可见pifithrin-α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一定保护作用,其通过抑制p53从而诱导PUMA蛋白表达下调主要是在缺血再灌注早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浆神经肽Y(NPY)在急性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时的变化规律。方法SD大鼠32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缺血再灌注组,每组16只。建立大鼠急性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缺血再灌注后3h分别检测血浆NPY,血清尿素氮(BUN)、肌酐(Cr)、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及观察肾组织的病理学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缺血再灌注组血浆NPY,血清BUN、Cr、MDA水平显著升高(P〈0.05),SOD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缺血再灌注组肾组织病理损伤程度明显加重。结论大鼠急性肾缺血再灌注损伤血浆NPY水平与肾脏受损程度呈正相关,NPY可作为在急性肾缺血再灌注损伤中估计肾脏受损程度的主要检测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