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美国Mass综合医院以及Massachu—setts综合医院的研究者在一篇综述中指出,内生软骨瘤通常是发生在骨内的、良性的软骨类肿瘤,常常发生于紧邻生长板(骨骺)软骨的部位。当内生软骨瘤为多发时,就被称为内生软骨瘤病,即Ollier病(WHO分类)。Ollier病的发病率约为1/10万。Ollier病的临床表现通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在缺血性脑卒中治疗和预防中的临床作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8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使用阿托伐他汀。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 TG(甘油三酯)、TC(血清胆固醇)、HDL-C(高密度脂蛋白)以及 LDL-C(低密度脂蛋白)水平。观察患者的斑块面积缩小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各项指标情况明显优于治疗前和对照组(P<0.05),斑块缩小程度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在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时具有显著疗效,可以有效预防脑损伤和脑水肿等疾病,防止脑卒中的复发,值得临床的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3.
一项关于大剂量他汀类药物强化降胆固醇治疗的最新临床研究———强化降脂进一步减少心血管事件(IDEAL)研究———证实了强化降脂治疗可以有效预防心血管事件的发生,虽然这些益处比研究者预期的要小[1]。在IDEAL研究中,阿托伐他汀80m g/d可以安全有效地降低有心肌梗死病史患者的主要终点———主要冠状动脉事件,但是这一降低效果与传统他汀类药物相比并没有达到统计学显著性。然而,IDEAL研究者相信这并不妨碍他们得出肯定的结论,因为观察到其他研究终点有显著性降低,而且本研究的结果与普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疗效评估和抗感染治疗—心…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估导致杂合性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H eFH)的患儿对帕伐他汀和植物固醇酯反应不足的低胆固醇反应的原因。研究设计:16例H eFH患儿中的9例在治疗1年后,血清胆固醇水平仍然异常[≤1.94g/L(≤5m m ol/L)](40m g帕伐他汀和植物固醇酯)被称为植物固醇酯无反应性患儿。剩余7例为  相似文献   

5.
目的用阿托伐他汀治疗FH,观察其对CRP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将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使用阿托伐他汀,对照组使用洛伐他汀,分析两者治疗后的数据。结果数据均反映患者的TC、TG、LDL-C下降,HDL-C升高,对CRP升高有减低作用;结论阿托伐他汀能安全有效的治疗FH,且对CRP有明显降低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在高血压合并冠心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抽取2013年3月~2014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70例,随机分为2组,给予对照组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研究组则采用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回顾分析2组应用效果。结果:治疗后,研究组血压、血脂改善程度及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的效果较好,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缬沙坦和阿托伐他汀联用治疗高血压合并持续性心房颤动的临床效果,总结临床经验,为今后高血压合并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2年5月~2013年5月间收入的100例高血压合并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征得患者及其家属同意后,将其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对照组各50例患者。两组患者均行常规抗凝,对照组的患者给予阿托伐他汀、氢氯噻嗪进行常规治疗进行治疗。观察组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缬沙坦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胆固醇(T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左心房质量指数(LVMI)等指标。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的各项指标相比,差异无显著性,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均低于对照组的患者,且差异具有显著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缬沙坦和阿托伐他汀联用治疗高血压合并持续性心房颤动的效果良好,不仅保证了患者的安全,还可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过程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李艳阳 《中外医疗》2013,(35):95-95,97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在缺血性脑卒中治疗和预防中的临床作用效果.方法收集该院收治的30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结果两组治疗前TC、TG、LDL-C、HDL-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TC、TG、LDL-C下降显著,HDL-C显著升高,较对照组各项指标有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斑块面积较对照组缩小明显(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可通过多种作用机制减轻或预防脑水肿、脑损伤的发生,并通过降低血脂及血管保护作用预防卒中的再次发生,可作为治疗和预防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药物,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应用于高血压并高血脂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70例高血压并高血脂患者,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5例。观察组采用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对照组采用氨氯地平片治疗。结果:观察组降压治疗总有效率与高血脂治疗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应用于高血压并高血脂治疗中,可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董思思 《中外医疗》2021,40(3):91-93
目的 分析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在老年高血压合并冠心病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试验开展于2017年6月—2020年8月,研究对象为方便选取此时间段在该院接受治疗的老年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共计7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接受硝苯地平治疗,观察组接受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记录两组患者1d心绞痛...  相似文献   

11.
赵燕敏 《求医问药》2011,9(5):121+123
血脂升高的后果是全身的小动脉硬化,并且使管壁增厚,从而导致高血压。高血压会损伤内皮细胞并且使它进行收缩,从而导致脂蛋白容易进入血管壁。那么,怎样对高血压合并原发性高血脂进行有效治疗,本文就氨氯地平片的药理作用,阿托伐他汀的药理作用,以及氨氯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对高血压合并原发性高血脂的临床治疗作用这几方面对其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2.
林琳 《国外医学情报》2006,27(11):39-39,26
来自于英国格拉斯哥皇家医院的James Shepher医师及其同事在近期的《糖尿病治疗》杂志上报道说,将LDL胆固醇水平充分降至目前推荐的水平以下可明显减少伴有冠心病的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事件。与阿托伐他汀(atorvastatin)每日10mg相比,治疗达到新靶标研究显示每日80mg阿托伐他汀强力降血脂治疗可引起稳定性冠状动脉疾病患者的临床益处的增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强化抗血小板治疗联合阿托伐他汀预防社区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100例社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第1周口服阿司匹林100 mg/d和氯吡格雷75 mg/d,第2周起单纯口服氯吡格雷75 mg/d;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再口服阿托伐他汀20 mg/d,疗程均为12个月.随访1年,治疗后进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治疗前、后空腹抽血进行TC、TG、LDL-C、HDL-C等血脂指标检测及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统计治疗3个月、6个月、12个月脑卒中复发率,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12个月ADL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TC、TG、LDL-C分别为(3.25±1.64)mmol/L、(2.63±1.12)mmol/L、(1.03±0.36)mmol/L,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HDL-C为(2.50±0.62)mmol/L,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血脂指标均无明显变化(P>0.05).观察组治疗后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狭窄程度以及斑块超声分型均明显改善(P<0.05),对照组无明显变化(P>0.05).观察组治疗6个月、12个月脑卒中复发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消化道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2/50),观察组为6%(3/50),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化抗血小板治疗联合阿托伐他汀能够有效改善血脂水平,改善颈动脉粥样硬化,预防缺血性脑卒中的再发,显著改善患者自理能力,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水飞蓟宾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合并高胆固醇血症76例临床观察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6月~2013年10月收治的NAFLD患者同时合并高胆固醇血症76例。在进行生活方式干预(健康教育+饮食+运动)的基础上,同时口服水飞蓟宾(70mg,每天3次)和阿托伐他汀(10mg,每晚),疗程3个月。治疗前后检测血清酶学(ALT、AST)、总胆红素(TBIL)、总胆固醇(TC)、人体质量指数(BMI),同时观察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结束时,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及总胆固醇(TC)等均明显下降(P〈0.05)。人体质量指数(BMI)治疗前后也有下降(P〉0.05)。总有效率为86.8%,观察期间2例(2.6%)出现异常反应而终止,给予相应治疗后很快恢复,余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水飞蓟宾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NAFLD合并高胆固醇血症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有良好的效果并且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5.
毛晶 《基层医学论坛》2021,(16):2274-2276
目的 评价强化他汀类药物治疗对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预防效果.方法 将于运城市中心医院行颈动脉支架置入术治疗的颈动脉狭窄患者94例,随机分为术后长期口服阿托伐他汀20 mg/d的对照组和40 mg/d的研究组.对比2组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血脂及炎症因子水平,治疗安全性.结果 研究组术后1年内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探讨肺性高血压的特点和发病机制。方法对我院1999-12~2008-09间收治的肺性高血压3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肺性高血压患者,呼吸系统原发病症状好转后血压大多降至正常。结论肺性高血压是一种较少见的症状性高血压,临床上应与肺部疾病合并高血压鉴别。肺性高血压治疗重点应针对肺部原发疾病。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心血管疾病患者动脉僵硬度的影响。方法:67例心血管疾病患者,其中男性28例,女性39例,平均年龄(62.42&#177;9.41)岁(范围35~80岁)。受检者3例为单纯高脂血症,3例为单纯糖尿病患者,5例为单纯冠心病患者,56例为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或糖尿病患者。观察服用阿托伐他汀10nag治疗4周、12周和24周时血脂水平及动脉僵硬度的改善状况。动脉僵硬度的评价应用脉搏波速度测定系统(pulse wave velocity,PWV)和血压脉搏测量装置。颈动脉-股动脉PWV(C—F PWV)、颈动脉-桡动脉PWV(C—R PWV)和心-踝血管指数(cardio—ankle vascular index,CAVI)作为反映动脉僵硬度改变的指标。结果:阿托伐他汀治疗前与治疗后4周、12周、24周相比总胆固醇水平明显降低[分别为(5.12&#177;1.18)mmol/L,(4.05&#177;0.82)mmol/L,(4.18&#177;0.80)mmol/L和(4.27&#177;1.00)mmol/L,与基线相比,均为P〈0.01];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在治疗后显著下降[分别为(2.95&#177;0.92)mmol/L,(2.11&#177;0.64)mmol/L,(1.24&#177;0.24)mmol/L,(1.28&#177;0.29)mmol/L,与基线相比,均为P〈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在治疗12周后明显增加,并持续至24周[分别为(1.33&#177;0.40)mmol/L,(1.24&#177;0.29)mmol/L,(2.22&#177;0.72)mmol/L,(2.31&#177;0.83)mmol/L,与基线相比,均为P〈0.01]。C—F PWV治疗后显著下降[分别为(12.33&#177;2.54)m/s,(11.43&#177;2.46)m/s,(11.18&#177;2.05)m/s,(11.14&#177;1.77)m/s,与基线相比,均为P〈0.01];C—R PWV治疗12周后明显降低并持续到24周[分别为(10.07&#177;1.89)m/s,(9.71&#177;1.39)m/s,(9.62&#177;1.41)m/s,(9.52&#177;1.33)m/s,与基线相比,均为P〈0.01]。CAVI在治疗前后无显著差异。结论:阿托伐他汀治疗可有效降低胆固醇水平,并对改善心血管疾病患者动脉僵硬度有益,对动脉结构的改变需更长期的治疗。  相似文献   

19.
血脂康胶囊与帕伐他汀治疗高胆固醇血症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血脂康胶囊对高胆固醇血症患者的调脂效果.方法 79例高胆固醇血症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血脂康组(37例,0.6g,2次/d)与帕伐他汀组(42例,10mg,1次/d).服药前与服药8周后测定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结果 服药8周后,血脂康组与帕伐他汀组患者的TC比用药前降低,降幅分别为21.7%(P<0.05)与21.9%(P<0.01);患者LDL-C也比用药前降低,降幅依次为34.9%(P<0.01)与33.2%(P<0.01);血脂康组患者TG比用药前下降20.1%(P<0.01),而帕伐他汀组患者血清TG仅降低8.5%(P>0.05).结论 血脂康胶囊能够显著降低高胆固醇血症患者的血清TC、LDL-C与TG水平,可有效地用于高胆固醇血症患者的调脂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含量的影响.方法 将80例ACI患者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组(40例)和常规治疗组(40例),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阿托伐他汀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阿托伐他汀20 mg/d,治疗前后检测CRP含量.结果 ACI患者CRP含量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阿托伐他汀组治疗后CRP下降,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能够降低ACI患者CRP水平,对ACI的治疗作用可能与减轻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