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医生很喜欢用新的药物取代旧的药物,即使旧的药物完全胜任有余。对于新的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简称ARB)和旧的血管紧张素抑制剂(简称A—CEI)。情况也是如此。这两种药物都是常用的降压药,作用于同一目标——血管紧张素,只是作用的途径不一样。  相似文献   

2.
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的临床药理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angiotensin convert ingenzymeinhibitor ,ACEI)在临床上应用已近 2 0年 ,其主要作用是通过抑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an giotensin convertingenzyme ,ACE) ,减少肾素 血管紧张素系统 (renin angiotensinsystem ,RAS)中的主要活性物质血管紧张素Ⅱ (angiotensinⅡ ,AngⅡ ) ,使血压下降 ,并产生一系列有益的神经内分泌效应 ,其临床疗效已为许多大规模前瞻性随机、双盲、对照临床试验所证实。这类制…  相似文献   

3.
心房颤动(Af)为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常与心血管发病率和死亡率相关,Af常常需要触发机制诱发及有利的电生理或解剖底物维持,近年对触发Af底物发展这一新的治疗策略产生了兴趣,基础和临床试验资料提示调节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或许可减少心脏重塑和Af,现对RAAS抑制剂治疗和预防Af的机制、基础和临床研究结果以及正在进行的临床研究等进行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联合β受体阻滞剂治疗中青年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探讨进一步优化高血压联合治疗方案。方法将102例门诊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 ARB联合β受体阻滞剂组(治疗组)和长效钙拮抗剂(CCB)联合β受体阻滞剂组(对照组),治疗组给予缬沙坦联合美托洛尔缓释片,对照组给予左旋氨氯地平联合美托洛尔缓释片,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心率变化。结果治疗8周后,两组血压、心率较治疗前下降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两组治疗后血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两组治疗后心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ARB联合β受体阻滞剂用于治疗中青年高交感张力高血压是较理想联合方案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分析对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采用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和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治疗的效果,为其临床治疗和应用提供有效的理论依据。方法本次研究的开展时间为2013年1月-2014年1月,均为该阶段在本院接受治疗的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共208例,根据患者临床期间所接受的不同用药方案,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104例,临床期间采用贝那普利片(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治疗,观察组患者104例,临床期间采用缬沙坦片(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研究中所涉及的数据采用 SPSS 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处理。结果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6.15%,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82.69%,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治疗中,采用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治疗的效果更佳,在临床治疗中应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6.
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实施以及药物基因组学研究的进展,人们认识到基因多态性的不同导致了药物治疗效果的个体差异。现综述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基因多态性与临床上常用的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降压疗效的相关性,并分析以往研究结果矛盾的可能原因。  相似文献   

7.
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防治心房颤动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心房颤动(Af)为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常与心血管病发病率和死亡率息息相关,近年来实验研究认为: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ARBs)在心律失常的防治中具有一定的作用,尤其是ARBs防治Af已成为当今研究的热点之一。现就有关此方面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旨在弄清心力衰竭应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 (ACEI)的病人同时应用 β 受体阻滞剂是否可以降低病人血液血管紧张素Ⅱ水平。方法 研究对象为Alfred医院心脏中心的心力衰竭病人。心功能为Ⅱ~Ⅲ级 (NYHA标准 )。所有病人均接受最大耐受剂量ACEI治疗 ,测定病人用药治疗前、后血管紧张素水平。1 1例未用β 受体阻滞剂病人为A组 ,1 1例应用最大耐受剂量β 受体阻滞剂病人为B组。于心导管检查时采集血样。A组 1 0例、B组 9例应用襻利尿剂治疗。两组各有 3例应用了安体舒通治疗。A组 7例应用卡托普利 2 5~1 0 0m…  相似文献   

9.
血管紧张素Ⅱ及其受体与心房颤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持续性心律失常,它通常与其它的心血管系统疾病相关联。新近Framingham的研究表明AF可以成为一个独立的因素使患者的病死率增加[1],所以它一直是心律失常学关注的焦点。AF是一种渐进性的疾病,大量证据显示疾病的进展源于心房内不断累积的电生理重构和结构重构。在过去几年里,人们对了解AF潜在基础机制的兴趣越来越浓厚。这种趋势部分与AF的发病率有关,也与AF的治疗不够理想有关,故洞悉其基本机制是提高治疗效果的基础。目前,对于AF重构的认识虽然有了极大的进步,但对这方面特点的了解并不十分透彻。本文将总结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及其受体的作用;对心肌细胞电生理的影响;以及在AF状态下的特殊重构。并且还评估此系统在AF病理生理学和治疗学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充血性心力衰竭(congestive heart failure,CHF)是各种心脏病终末发展的一种结局,由心肌梗死或其他心血管疾病等多种因素引起,具有很高的致残率及病死率.各个阶段心力衰竭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都受到很大影响,随着病情进展,患者的生存期明显缩短.因此,对心力衰竭的防治已成为近年来临床心脏病学家关注和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ARB)单独及联合治疗糖尿病肾病(DN)的疗效。方法183例DN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分别予贝那普利、洛沙坦或两药联合治疗12周。比较治疗前后血压、尿蛋白及血钾和血Cr等的变化。结果上述两药均能有效降低DN的血压和尿蛋白且作用相似;联合治疗的降尿蛋白作用更明显(P〈0.05),但二者的降压效果相似(P〉0.05)。治疗前后的血钾、血Cr和Ccr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对于DiN患者,ACEI和ARB联合治疗与单药相比具有更强的降尿蛋白作用,且这种作用是通过独立于血压的机制实现的。  相似文献   

12.
脑内血管紧张素II受体亚型与高血压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不仅作用于外周血管,而且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使血压升高,脑内RAS的发现对于了解局部生成肽激素及其与全身激素系统的相互作用,提供了新的概念。研究结果表明,血管紧张素Ⅱ(AngⅡ)不仅具有一种循环激素的功能,而且也作为中枢神经系统的一种多肽在血压调压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目前认为,AngⅡ在脑内的信息传递。本文就脑内AngⅡ受体的研究新进展作一综述,着重讨论AngⅡ受  相似文献   

13.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是调节血压的主要机制,也是治疗高血压病的重要靶点。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s),通过阻滞特异性血管紧张素受体,干扰RAAS的活性,成为治疗高血压的一线药物。临床结果显示ARBs作为单用药或联合其他降压药物治疗高血压有其特殊的优势。在降压方面,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其他类型的降压药物相比,ARBs具有良好的耐受性而适合用于治疗更广泛的患者。最近研究结果显示在12个月期间使用ARBs治疗高血压依从性明显高于其他降压药物,而且副作用少。具备临床有效性和良好耐受性的ARBs药物,可以作为治疗高血压的主要药物。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 ( ACE)及血管紧张素 - 1型受体 ( AT1 R)基因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 ( EHT)的关系。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及 PCR加酶解方法检测 1 50例健康人 ( NT)及 1 52例 EHT患者 ACE I/ D基因多态性的 ACE及 AT1 R A1 1 6 6 C突变。结果  EHT组ACE I/ D基因多态性等位基因频率 I为 0 .50 ,D为 0 .50 ,D等位基因频率及基因型频率显著高于 NT组 ( P<0 .0 5) ;而两者之间的 AT1 R A1 1 6 6 C的C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无显著性 ( P>0 .0 5)。结论  ACE基因可能是 EHT的重要遗传因素 ,AT1 R基因 A1 1 6 6 C多态性与 EHT无关  相似文献   

15.
大量的基础研究证实,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RAAS)系统参与了促心律失常的病理生理过程。一些前瞻性临床试验也提示,使用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s)阻断RAAS系统,在心房颤动(房颤)的一、二级预防中均能获益。近年来意大利多中心房颤试验(GISSI—AF)却报道了使用缬沙坦药物并不能预防房颤复发。该文对ARBs抗房颤的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大量的基础研究证实,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RAAS)系统参与了促心律失常的病理生理过程。一些前瞻性临床试验也提示,使用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s)阻断RAAS系统,在心房颤动(房颤)的一、二级预防中均能获益。近年来意大利多中心房颤试验(GISSI—AF)却报道了使用缬沙坦药物并不能预防房颤复发。该文对ARBs抗房颤的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肾素 血管紧张素 醛固酮系统 (RAAS)激活在心力衰竭 (心衰 )的病理生理发展中起重要作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ACEI)是治疗心衰患者的基石。然而 ,心衰继续向前发展 ,可能是由于ACEI不能完全阻断血管紧张素Ⅱ (AngⅡ )的生成 ,使其仍激动AngⅡ受体。AngⅡ 1型受体阻滞剂 (ARBs)能全面地阻断AngⅡ的作用。AngⅡ 1型 (AT1 )受体阻断后 ,高水平的AngⅡ相对强地作用于AT2 受体 ,产生与激动AT1 受体相反的效应。因此 ,联合应用ACEI与ARBs有其理论基础和临床意义。1 RAAS血液中的An…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ACE)基因及血管紧张素Ⅱ 1型受体 (AT1R)基因A116 6 /C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 (EH)及其并发脑梗死的关系。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及PCR加酶解方法检测 15 0例健康者 (对照组 )及 15 2例EH无并发症患者 (EH组 )和 80例EH并发脑梗死患者 (EH并发脑梗死组 )ACEI/D基因多态性的ACE及AT1RA116 6C突变。结果 :EH组及EH并发脑梗死组的ACE基因的D等位基因频率为 5 0 %及 4 8%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33% (P <0 .0 5 )。AT1R基因的C等位基因频率在 3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结论 :ACE基因可能是EH及EH并发脑梗死的重要遗传因素 ,而AT1R基因与EH发病及EH患者是否易患脑梗死无关  相似文献   

19.
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与心房颤动   总被引:65,自引:0,他引:65  
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通过其对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阻滞作用广泛应用于高血压治疗及相关靶器官的保护,很少涉及心律失常的治疗。近年来,相继的实验研究及大型临床试验回顾分析中发现,ARB与某些情况下心房颤动(AF)的发生及预防有显著相关。2000年Nakashima在狗的实验研究中发现,坎地沙坦(candesartan)可预防快速心房起搏引起随后心房不应期(AERP)的缩短,后者可能是AF发生的重要基础。实验中反复间断高频心房起搏(800次/min),测定心房有效不应期,刺激前静脉滴注血管紧张素Ⅱ或生理盐水,停止起搏后均引起了AERP显著缩短,如刺激前…  相似文献   

20.
<正> 心房颤动(房颤)作为临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严重影响人们身体健康及生活质量,房颤患者要面临高出正常人2~7倍的脑卒中风险。房颤的治疗尚无理想方法,抗心律失常药物并没有显示出降低房颤发病率及病死率的显著疗效,电转复的成功率难以保证,而射频消融等侵入性操作又非一线治疗措施。目前,针对房颤进行一级预防的新疗法,已引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