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目的 观察黄连解毒汤对在体大鼠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I/R)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SD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I/R),将56只SD大鼠随机等分为7组:假手术组、心肌缺血再灌注组、溶剂(%CMC-Na)对照组、黄连解毒汤(HLJDT)低剂量组、HLJDT中剂量组、HLJDT高剂量组,复方丹参组.连续给药7 d,末次给药24 h后,复制大鼠心肌I/R损伤模型.测定血清肌酸激酶(CK)、肿瘤坏死因子(TNF-α)、IL-1β水平,测量心肌梗死范围,取心肌组织检测 NF-κB.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缺血再灌注组血清TNF-α、IL-1β、CK水平明显增高(P<0.05),梗死范围明显增加(P<0.05),且NF-κB表达明显增高(P<0.05);实验组较缺血再灌注对照组的TNF-α、IL-1β、CK、NF-κB水平明显降低,梗死范围明显降低(P<0.05).结论 黄连解毒汤显著缩小心肌梗死面积,降低心肌酶,减少心肌细胞内TNF-α、IL-1β、CK、NF-κB蛋白的表达,发挥对缺血再灌注心肌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预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肿瘤坏死因子(TNF)和白细胞介素-l(IL-1)、心肌细胞内Caspases-3和NF-κB表达的影响,探讨阿托伐他汀的心肌保护作用机制。方法:将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等分为4组:假手术组(A组,0.9%氯化钠溶液5ml/d),缺血再灌注组(B组,0.9%氯化钠溶液5ml/d)、阿托伐他汀标准剂量预处理组(C组,阿托伐他汀20mg/d)和阿托伐他汀强化剂量预处理组(D组,阿托伐他汀40mg/d)。灌胃7d后,第8天制作大鼠在体心肌I/R模型,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30min,再灌注120min后,用ELISA法检测心肌中TNF-α和IL-1β水平,Western blot检测活化Caspase-3和NF-κB的表达。结果:与B组比较,C组TNF-α、IL-1β、Caspases-3、NF-κB水平均明显减少(均P0.05);与C组比较,D组TNF-α、IL-1β、Caspases-3及NF-κB表达减少更为明显(均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预处理明显抑制炎症反应,减少细胞凋亡,减轻MIRI损伤,呈现较强的心肌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心肌NF-κB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丹参注射液对心肌组织的保护作用及其抑制NF-κB活化的可能机制。方法通过观察NF-κB抑制剂PDTC和丹参注射液处理的缺血再灌注(I/R)大鼠心肌,测定心肌组织MDA、MPO、SOD、NF-κB及ICAM-1、TGFβ1蛋白表达。结果心肌匀浆MDA含量、MPO活力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SOD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PDTC和丹参注射液组,MDA含量、MPO活性较I/R组明显减少(P〈0.01),SOD较I/R组明显恢复(P〈0.01)。I/R组心肌细胞中NF-κBp65与ICAM-1蛋白表达信号显著增强,TGFβ1表达信号减低;在PDTC和丹参注射液组,NF-κBp65与ICAM-1表达水平较IR组明显降低,而TGFβ1呈相反变化。结论丹参注射液能增加I/R大鼠心肌SOD活性,减少脂质过氧化物MDA产生。减弱心肌MPO活力,减轻中性粒细胞对心肌细胞的浸润损害,抑制NF-κB的活化,保护I/R大鼠心肌组织。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腺苷对大鼠心肌细胞核转录因子(NF-κB)及白介素-1β(IL-1β)表达的影响,探讨腺苷后处理对缺血再灌注心肌保护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健康雄性Wistar大鼠32只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再灌注组(I/R)、缺血后处理组、腺苷后处理组,每组8只,制作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光镜下观察心肌组织形态学改变,免疫组化检测心肌组织中NF-κB的表达,ELISA法测定心肌中IL-1β含量。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I/R组心肌损害程度增加,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可见NF-κB蛋白表达显著增强且主要表达在心肌细胞核(P0.01),IL-1β的含量明显升高(P0.01);与I/R组相比,腺苷后处理组HE染色心肌变性减轻,NF-κB表达减少(P0.01),IL-1β的含量降低(P0.01);腺苷后处理组和缺血后处理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腺苷后处理对缺血再灌注心肌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腺苷后处理抑制NF-κB活性,减少IL-1β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犬心肌组织NF-κB的表达及瑞芬太尼预处理对NF-κB表达的影响.方法 健康杂种犬18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瑞芬太尼预处理组(RPC组).S组犬开胸后在冠状动脉左前降支下穿线不结扎;I/R组犬开胸后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缺血30 min再灌注2 h;RPC组为缺血前以1 pg/(kg·min)微泵输注瑞芬太尼30 min进行预处理,余同I/R组.再灌注2 h时处死犬取心肌组织,免疫组化法检测心肌组织NF-κB的表达情况.结果 I/R组、RPC组与S组相比,心肌组织NF-κB含量显著升高(P<0.05),RPC组与I/R组比较,心肌组织NF-κB的表达降低(P<0.05).结论 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犬心肌组织NF-κB的表达显著增强,瑞芬太尼预处理可降低再灌注2 h时心肌组织NF-κB的表达.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心肌缺血晚期再灌注后的心肌损伤现象及其与核因子(NF)-κB的关系。方法:32只家兔随机分为4组(每组8只):假手术组(S组)、持续缺血组(I组)、晚期再灌注组(I/R组)、PDTC干预组(P组),建立体内心肌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S组冠状动脉旷置6h,I组冠状动脉持续结扎6h,I/R组结扎冠状动脉3h后再灌注3h,P组结扎冠状动脉3h后再灌注3h,并于再灌注前10min静脉注入PDTC(200mg/kg)。6h后处死动物取心脏组织分别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还原酶(GR)含量,免疫组化指标NF-κB、IκBα,凋亡指数(AI)。结果:与S组相比,I/R组、P组和I组的SOD、GR降低,MDA、NF-κB、IκBα、AI升高;I/R组与I组相比,SOD、GR降低,MDA、NF-κB、IκBα、AI升高;P组与I/R组相比SOD、GR、IκBα升高,MDA、NF-κB、AI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肌缺血晚期再灌注可导致梗死边缘区心肌细胞凋亡增加,提示存在再灌注损伤现象。氧化应激增强、NF-κB的过度激活可能是导致晚期再灌注损伤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基于过氧化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γ(PPAR-γ)探讨人参皂苷Rg1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I/R)后心律失常的调节作用。方法 72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O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人参皂苷Rg1组(Rg1组)、人参皂苷Rg1+罗格列酮组(Rg1+ROS组),后三组采用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的方法建立I/R模型;SO组和I/R组给予生理盐水干预、Rg1组给予40 mg/kg人参皂苷Rg1干预、Rg1+ROS组给予40 mg/kg人参皂苷及6 mg/kg罗格列酮干预。再灌注6 h的过程中进行心电图监测,再灌注6 h后检测心肌I/R面积、心肌酶、炎症细胞因子的含量及核因子κB (NF-κB)、NF-κB抑制因子(I-κB)、PPAR-γ的表达水平。结果与SO组比较,I/R组的心律失常明显加剧,心肌I/R面积、磷酸肌酸激酶(CK)、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P选择素、E选择素含量及NF-κB、PPAR-γ表达水平均明显增加,I-κB表达水平明显减少。与I/R组比较,Rg1组的心律失常明显改善,心肌I/R面积、CK、CK-MB、LDH、TNF-α、IL-1β、P选择素、E选择素含量及NF-κB、PPAR-γ表达水平均明显减少,I-κB表达水平明显增加。与Rg1组比较,Rg1+ROS组的心律失常明显加剧,心肌I/R面积、CK、CK-MB、LDH、TNF-α、IL-1β、P选择素、E选择素含量及NF-κB、PPAR-γ表达水平均明显增加,I-κB表达水平明显减少(P均0.05)。结论人参皂苷Rg1通过抑制PPAR-γ介导的炎症反应来改善大鼠心肌I/R后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参芍胶囊及有效成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I/R)损伤(MIRI)大鼠心脏中性粒细胞浸润及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采用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结扎30 min,再灌注120 min制备MIRI模型。随机分为7组:假手术组、I/R组、参芍胶囊250 mg/kg(SS250)组、参芍胶囊500(SS500)mg/kg组、人参茎叶总皂苷(TSFG)26 mg/kg组、白芍浸膏粉(Pae)370 mg/kg组及阿托伐他汀(Ator)10 mg/kg组,预灌胃7 d。再灌注后心脏苏木素-伊红染色(HE)切片进行计数中性粒细胞;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和IL-10含量。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各组心肌组织中再灌注后中性粒细胞(PMNs)数量显著升高(P0.01)。与I/R组比较,用药各组PMNs数量显著减少(P0.05,P0.01)。与Pae及Ator组比较,SS250、500组和TSFG组PMNs数量显著减少(P0.01)。与S250组比较,TSFG组PMNs数量显著减少(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I/R组TNF-α浓度显著升高(P0.01)。与I/R组比较,SS250组和SS500组TNF-α浓度显著降低(P0.01);TSFG组TNF-α浓度明显降低(P0.05)。IL-1β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比较:I/R组浓度明显升高(P0.05)。与I/R组比较:SS250组、SS500组、Pae组和Ator组IL-1β浓度明显降低(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I/R组IL-10浓度显著下降(P0.01)。与I/R组比较,SS250组、SS500组IL-10浓度明显升高(P0.05、P0.01)。结论参芍胶囊两种剂量能够抑制心肌组织中性粒细胞浸润,减少血清促炎因子TNF-α、IL-1β产生,增加抗炎因子IL-10的生成。通过抑制心肌组织和全身的炎症反应而发挥抗MIRI作用。其两种组分对不同炎症因子的干预效果不同,体现了参芍胶囊组方配伍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羟基红花黄色素A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血清炎性因子及心肌组织核因子-κB(NF-κB)表达的影响。方法将5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模型组)、尼莫地平组(阳性药对照组,20 mg/kg)、羟基红花黄色素A高剂量组(20 mg/kg)、羟基红花黄色素A低剂量组(10 mg/kg),每组10只。所有大鼠均灌胃给药,每日1次。给药14 d后,以结扎SD大鼠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建立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各组大鼠缺血30 min再灌注120 min后,检测各组大鼠心脏功能,并采集颈总动脉血液,测定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等炎性因子,同时取大鼠心肌组织,光镜下观察心肌组织结构,并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心肌NF-κB、NF-κB抑制蛋白激酶α(IκBα)、NF-κB抑制蛋白激酶β(Iκκβ)等表达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左室舒张末期压力(LVEDP)升高,左室收缩压(LVSP)降低,血清TNF-α、IL-6、CRP炎性因子水平升高,心肌组织NF-κB蛋白表达升高,IκBα、Iκκβ蛋白表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羟基红花黄色素A高剂量组、低剂量组及尼莫地平组大鼠LVEDP降低,LVSP升高,血清TNF-α、IL-6、CRP炎性因子水平均降低,心肌组织NF-κB蛋白表达均降低,IκBα、Iκκβ蛋白表达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羟基红花黄色素A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炎性因子及NF-κB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胡黄连苦苷Ⅱ(picroside-Ⅱ,P-Ⅱ)对心肌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对TLR4/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30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SO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胡黄连苦苷Ⅱ+缺血再灌注组(P-Ⅱ+I/R组)。P-Ⅱ+I/R组术前30min给予胡黄连苦苷Ⅱ(25mg/kg)尾静脉注射。除SO组外,其余2组大鼠均行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30min再灌注4h,建立心肌I/R损伤模型;使用试剂盒检测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的水平;HE染色观察心肌组织病理改变;TUNEL染色观察心肌细胞凋亡并计算凋亡率;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TLR4、NF-κB及IL-6和TNF-α的表达。结果:胡黄连苦苷Ⅱ预处理可显著降低LDH和CK的水平及心肌细胞凋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缺血再灌注损伤中明显上调的TLR4、NF-κB以及IL-6、TNF-α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胡黄连苦苷Ⅱ能够减轻大鼠心肌I/R损伤,这种保护作用可能与其抑制TLR4/NF-κB炎症信号通路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建立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的体内、体外模型,观察当归多糖(ASP)对大鼠MIRI的改善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在体内研究,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MIRI组、ASP低剂量组、ASP高剂量组,除假手术组外,均采用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再灌注的方法建立MIRI模型,ASP低、高剂量组在建模后分别给予50、100 mg/kg的ASP灌胃,假手术组及MIRI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持续4周;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血清心肌损伤标志物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及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IL-1β;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心肌组织凋亡蛋白B淋巴细胞瘤2(Bcl-2)、Bcl-2关联X蛋白(Bax)、裂解的半胱胺酸蛋白酶(cleaved Caspase-3)及toll样受体4(TLR4)/核因子κB(NF-κB)通路相关蛋白TLR4、磷酸化核蛋白(p-p65)、磷酸化NF-κB抑制蛋白α(p-IκBα)表达。在体外研究,将大鼠心肌细胞分为对照组、H/R组、H/R+ASP低剂量组、H/R+ASP高剂...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HIF-1α对于使用七氟烷后处理的小鼠减轻其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相关机制。方法:将8周龄小鼠随机分为四组分别进行假手术,心肌缺血/再灌注, HIF-1α稳定剂+心肌缺血/再灌注,HIF-1α抑制剂+心肌缺血/再灌注。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采取经典的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之后对小鼠进行七氟烷后处理。分别检测四组大鼠的心肌组织中HIF-1α,NF-κB,TLR4,SOD的蛋白表达水平以及相关mRNA水平,凋亡相关蛋白Bax,BCL2的表达水平,心肌组织MPO活性等。结果:在进行处理之前,四组小鼠的AAR/LV以及An/AA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处理后,I/R组小鼠的AAR/LV以及An/AAR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DMOG+I/R组相比I/R组,AAR/LV以及An/AAR均发生了显著降低(P0.001),YC-1+I/R组相比I/R组,AAR/LV以及An/AAR又均发生了显著升高(P0.01);当小鼠发生心肌缺血/再灌注时,小鼠体内的HIF-1α蛋白水平显著下调,炎症因子NF-κB和TLR4显著上升,抗氧化蛋白SOD显著下降,促凋亡蛋白Bax显著升高,抗凋亡蛋白BCL2水平显著下降;而当在此基础上加入HIF-1α增强剂DMOG时,可以使炎症因子NF-κB和TLR4显著下调,抗氧化蛋白SOD显著上升,促凋亡蛋白Bax显著下降,抗凋亡蛋白BCL2水平显著升高,加入HIF-1α抑制剂YC-1现象相反;I/R组小鼠的NF-κB和TLR4水平显著升高(t=4.687,5.124,P0.05),DMOG+I/R组相比I/R组,其NF-κB和TLR4水平发生显著下降(t=4.112,4.197,P0.05),YC-1+I/R组相比I/R组,其NF-κB和TLR4水平发生显著回升(t=2.335,2.138,P0.05);经过处理之后,对照组小鼠的MPO活性为(0.28±0.54),I/R组小鼠的为(1.45±0.31),显著升高(t=3.875,P0.05),DMOG+I/R组的为(0.88±0.23),相比I/R组发生了显著降低(t=3.224,P0.05);而YC-1+I/R组的为(1.98±0.39),相比I/R组发生了显著回升(t=3.015,P0.05)。结论:HIF-1α可有效减轻大鼠在心肌损伤/再灌注所致的炎性损伤并避免心肌细胞凋亡,对心肌细胞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肝脏缺血再灌注时,细胞因子、黏附分子等炎症介质趋化聚集中性粒细胞,使它在肝组织中释放大量蛋白水解酶及氧自由基。核因子-κB(NF-κB)能够转录调节再灌注时诱导表达的炎症介质编码基因。NF-κB受到活化时,需要抑制因子核因子一κB抑制蛋白(IκB)的降解,而蛋白酶体抑制剂通过抑制泛素一蛋白酶体途径,减少I κB在蛋白酶体中的降解。本实验采用肝脏部分缺血再灌注模型,研究蛋白酶体抑制剂MG132对NF κB介导的肝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磷酸肌酸后适应联合缺血后适应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取健康雄性W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成假手术组(Sham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缺血后适应组(IPost组)、磷酸肌酸后适应+缺血后适应组(Pcr+IPost组)各10只,均给予心肌缺血30 min,再灌注120 min处理。再灌注2 h后用比色法测量各组血清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髓过氧化物酶(MPO),ELISA方法检测核因子κB(NF-κB),TTC染色测定心肌梗死面积。结果 IPost组血清CK、LDH、MPO活性和NF-κB以及心肌梗死面积显著低于I/R组,Pcr+IPost组较IPost组各项指标进一步降低(P均<0.05)。结论磷酸肌酸后适应联合缺血后适应可以明显减轻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其机制之一可能与抑制NF-κB参与的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Urocortin-I通过激活蛋白激酶B(Akt)/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β)通路,对缺血再灌注(I/R)心肌单相动作电位及氧化炎症反应的作用。方法制备离体心肌Langendorff灌注模型,并分为对照组、I/R组、Urocortin-I组、Urocortin-I+LY组。对照组进行常规灌流;I/R组给予常规预处理、Urocortin-I组给予Urocortin-I预处理、Urocortin-I+LY组给予Urocortin-I+LY294002预处理后,均进行缺血再灌注处理。比较4组间心肌酶、心肌梗死面积、单相动作电位、炎症因子、氧化应激产物、Akt/GSK-3β通路分子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比较,I/R组乳酸脱氢酶(LDH)、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活性氧簇(ROS)、丙二醛(MDA)的含量及心肌梗死面积明显增加,APA、APD50、APD90的水平及p-Akt、p-GSK-3β的含量明显减少(P0.05)。与I/R组比较,Urocortin-I组LDH、CK-MB、TNF-α、IL-6、ICAM-1、ROS、MDA的含量及心肌梗死面积明显减少,APA、APD50、APD90的水平及p-Akt、p-GSK-3β的含量明显增加(P0.05)。与Urocortin-I组比较,Urocortin-I+LY组LDH、CK-MB、TNF-α、IL-6、ICAM-1、ROS、MDA的含量及心肌梗死面积明显增加,APA、APD50、APD90的水平及p-Akt、p-GSK-3β的含量明显减少(P0.05)。结论 Urocortin-I通过激活Akt/GSK-3β通路改善I/R心肌的单相动作电位及氧化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心肌缺血/再灌注过程中粉防己碱(Tet)对核转录因子(NF)-κB的抑制因子(IκB-α)磷酸化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表达的影响以及机制。方法:60只SD大鼠被随机分为3组:缺血/再灌注损伤组(I/R)、假手术组、粉防己碱治疗组(Tet)。I/R组结扎大鼠左前降支造成心肌缺血30min后再灌注24h,然后处死大鼠;假手术组只穿针不结扎,余步骤同I/R组;Tet组在缺血前20min腹腔注射Tet,余步骤同I/R组。处死大鼠24h后取心肌标本,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心肌组织中TNF-α、IL-6表达水平,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磷酸化IκB-α(P-IκB-α)的表达。结果:Tet组与I/R组相比TNF-α、IL-6表达水平明显减低[(208.40±25.12)pg/ml∶(306.65±17.78)pg/ml,(587.40±137.40)pg/ml∶(1003.75±138.33)pg/ml,P均0.01],而Tet组与假手术组相比表达明显增强[(208.40±25.12)pg/ml∶(61.45±9.20)pg/ml,(587.40±137.40)pg/ml∶(229.25±90.13)pg/ml,P均0.01]。Tet组大鼠心肌细胞胞浆中P-IκB-α的表达明显低于I/R组[(0.0817±0.09)pg/ml∶(0.1755±0.01)pg/ml,但明显高于假手术组[(0.0817±0.09)pg/ml∶(0.0513±0.03)pg/ml,P均0.01]。结论:Tet可以抑制IκB-α磷酸化,显著减少前炎症因子TNF-α、IL-6的产生,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三磷酸腺苷(ATP)和腺苷A2a受体激动剂CGS-21680后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的机制。方法: 健康新西兰大白兔60只,随机分成5组(n=12):即对照组、缺血/再灌注(I/R)组、缺血后处理(IPO)组、ATP组及CGS-21680组。建立兔心肌I/R模型,于再灌注末颈动脉取血,应用放射免疫测定法(RIA)测定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用TUNEL法检测心肌细胞的凋亡;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各组心肌组织中IL-1β mRNA和TNF-α mRNA的表达。 结果: ①与I/R组比较, IPO组、ATP组和CGS21680组血清IL-1β、TNF-α的含量明显降低(P<0.01);而3组组间相比较无显著差异。②IPO组、ATP组和CGS-21680组的细胞凋亡指数(AI)较I/R组明显降低,心肌组织损伤也显著减轻。同时,IPO组、ATP组和CGS-21680组IL-1β、TNF-α mRNA的表达明显低于I/R组;但3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细胞凋亡和IL-1β、TNF-α mRNA的表达之间呈正相关(分别为r=0.91和r=0.93,P<0.05)。结论: ATP后处理可减轻MIRI,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炎症反应,减少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8.
背景 急性心肌梗死后可以通过介入治疗开通罪犯血管以挽救濒死心肌,但罪犯血管开通后中性粒细胞浸润、内皮细胞功能障碍等会引发心肌缺血/再灌注(I/R)损伤,通过药物调动内源性保护机制是对抗心肌I/R损伤的重要策略.紫苏醛(PAH)具有很强的抗炎、抗真菌作用,但其对心肌I/R损伤的作用尚不明确.目的 探讨PAH对心肌I/R损...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核转录因子κB(NF-κB)在大鼠小肠缺血再灌注(I/R)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诱导的肺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48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对照组和实验组,建立小肠I/R模型,于I/R后24 h取材,采用组织病理学、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和图像分析技术,观察肺组织病理学改变和NF-κB的表达.结果 NF-κB的阳性表达位于肺泡上皮细胞胞核或者胞浆,其表达强度实验组高于对照组、假手术组和正常组(P<0.05).结论 NF-κB参与到大鼠小肠I/R损伤后TNF-α诱导的肺上皮细胞凋亡中的病理变化过程中.  相似文献   

20.
核转录因子-κB抑制因子对中性粒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脂多糖(LPS)刺激下核转录因子-κB(NF-κB)抑制因子(IκBα)对中性粒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离体培养人中性粒细胞,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A组)、来普霉素B(LMB)干预组(B组)、LPS刺激组(C组)和LMB +LPS组(D组).各组分别在刺激后120 min ,用 Western印迹检测细胞核、胞浆中IκBα含量,用NF-κBp65试剂盒检测细胞核NF-κB活性,流式细胞仪检测中性粒细胞凋亡百分比.结果 C组胞浆及胞核中IκBα含量较A组中明显减少,而NF-κB活性显著增加,中性粒细胞凋亡比例减少;D组胞核中IκBα含量较C组中明显增多, NF-κB活性明显抑制,中性粒细胞凋亡比例增加.结论 IκBα的核内聚集可抑制NF-κB活性,并促进炎症状态下中性粒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